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漢語文字)

鎖定
貝(拼音:bèi)為漢語一級通用規範漢字(常用字) [10]  。此字始見於商代甲骨文及商代金文,其古字形像海貝。貝字泛指有介殼的軟體動物,但在古代主要是指海貝。在上古,貝殼是人們喜愛的裝飾品,也是貨幣,代表一定的財富,所以用“貝”作意符的字,大都與錢財或貴重之義有關。如:財、貨、貴、賤、販、贈等。 [17] 
中文名
拼    音
bèi
繁    體
部    首
五    筆
MHNY [6] 
倉    頡
BO [6] 
鄭    碼
LOA [6] 
筆    順
豎、橫折、撇、點
字    級
一級(編號:0114) [10] 
平水韻
去聲九泰 [2] 
異體字
注音字母
ㄅㄟˋ
統一碼
8D1D [6] 
GBK
B1B4
總筆畫數
4
四角碼
7780₂ [6] 
造字法
象形字
字形結構
獨體字,獨體結構

文字源流

字形演變流程圖
象形字。甲骨文的“貝”(圖1、2)像海貝(尤其是寶螺科貝殼)的樣子。周代中期金文(圖3、4)和周代晚期金文(圖5、6)“貝”的形象已逐漸走樣,多出來兩隻腳。在這基礎上遞變為秦代的小篆(圖8)、漢隸(圖9),隸變後楷書寫作“貝”。西漢前期一些寫得比較草率的隸書,往往將“貝”旁寫作“貝”,這種寫法為草書所繼承。在宋元以來的一些小説戲曲刻本中,“貝”字及“貝”旁亦或作“貝”(見《宋元以來俗字譜》)。新中國成立後,“貝”簡化為“貝”。 [1]  [3] 
《説文解字》:“貝,海介蟲也。”是説貝是海中有殼的軟體動物,未包括淡水貝類。由於貝的外殼堅硬,色彩美麗,富有光澤,先民們最初把貝殼作為裝飾或護身之用,有時用貝殼裝飾軍服,據説這樣做除了美觀外,“貝”還作為一種吉利的標誌。“貝”之所以顯得如此珍貴,除了因為貝殼美觀外,還因當時遠離海濱的中原並不產貝。那時的商人們只有跋山涉水輾轉千里才能將貝殼運到中原。在交通不發達的古代,將貝從海邊運到中原,實在是件極不容易的事。也正由於路途遙遠,求之不易,故而顯得非常珍貴。為此古人將“貝”稱為“寶貝”。後來“寶貝”泛稱珍貴之物。
由於貝在當時有很高的價值,只有帝王諸侯及貴族才用得起,因此“貝”常常作為首飾成為一種高貴者的身份象徵。
隨着原始商業經濟的出現,開始出現了“以物易物”的交換手段。這種方法自然帶來了諸多不便,於是古人想出了以石制的工具之類的東西找零補齊。隨着生產的發展,商品交換的範圍不斷擴大,這就必然導致商品交換的媒介——貨貝的產生。 [18]  [19-20] 
各種貝幣 各種貝幣
大海里的貝殼種類繁多,但並不是所有種類的貝殼都能成為貨幣。據考古發現,先民將目光主要鎖定在腹足綱(單殼,常稱為螺)的寶螺科成員,其中以“貨貝(黃寶螺)”最為常見。現代生物分類中,貨貝是個屬,古遺址出土的貝幣,絕大多數都是這個屬內的貨貝和環紋貨貝(金環寶螺)兩個物種。二者都是小型海貝,成體最大不超過2.8釐米,大多數體長1.8~2釐米。它們大小相似,重量均等,方便計數——更擁有當貨幣的天然優勢。
根據考古發現和文獻記載,在中國,最晚從三千多年前的商代開始,海貝就被當作貨幣大量使用了。西周中期金屬幣逐漸流行,貝幣逐漸衰落。秦始皇時期禁止用貝作為貨幣,結束了貝作為貨幣的歷史。 [18] 
貝既然是貨幣,所以後來出現的從貝的漢字,大多與錢財有關,比如“買(買)、賣(賣)”(買賣東西需要貨幣參與,因此這個行為動作也從貝)、“賄、賂”(賄賂一般是以錢財進行,禮品也是錢財的表現)、“賞、賜、贈”(“貝”本身就可以充當賞、賜、贈的東西,即便是後來用其他物品作為賞賜對象,但實際上也是錢財的另類表現,現代很多成功人士,也常以募捐做慈善的方式進行捐贈獎賞)。 [17] 

詳細釋義

拼音
詞性
釋義
英譯
例句
例詞
bèi
名詞
螺、蚌、蛤蜊等有介殼的軟體動物的統稱
shellfish
《漢書‧司馬相如傳上》:“罔毒冒,釣紫貝。”
魯迅《墳‧人之歷史》:“高山之顛,實見魚貝,足為故海之徵。”
貝殼;海貝;珠貝
貝類的硬殼
shell
清·吳錫麒《春江曲》:“南海貝,大秦珠,投六博,對樗蒱。”
古代用貝殼做的或貝殼狀的貨幣
coin
《史記‧平準書論》:“農工商交易之路通,而龜貝金錢刀布之幣興焉。”
明·王士性《廣志繹‧西南諸省》:“(雲南)貿易用貝,俗謂貝以一為莊,四莊為手,四手為苗,五苗為索,蓋八十貝也。”
貝幣;銅貝
貝形花紋的織錦

《尚書‧禹貢》:“厥篚織貝。”孔穎達疏引鄭玄曰:“貝,錦名。”
《詩經·小雅·巷伯》:“萋兮斐兮,成是貝錦。”

古樂器名。也叫法螺或法蠡。古代用以節樂,僧道作法事用之,間用於用兵、聚眾

北魏·楊衒之《洛陽伽藍記‧宋雲惠生使西域》:“晨夜禮佛,擊鼓吹貝。”
《法苑珠林》卷五六:“王即取貝吹之,張弓扣彈,千二百門一時皆開。”

貝葉棕的簡稱。佛教徒以其葉寫經

唐·韓滉《判僧雲晏五人聚賭喧諍語》詩:“正法何曾執貝,空門不積餘財。白日既能賭博,通宵必醉尊罍。”
董必武《讀王傑同志日記》:“死義泰山重,書香貝葉過。”
貝書;貝葉經
古州名。北周宣政元年(578年)置,治今河北省清河縣

清·顧祖禹《讀史方輿紀要·歷代州域形勢五》:“貝州,漢曰清河郡,後周置貝州,隋唐因之,亦曰清河郡,領清河等縣九。

(Bèi)姓氏用字



量詞
聲學或電學中計量聲強、電壓、功率等增益或衰減的單位貝爾的簡稱,符號是B
bel


(表格信息來源:《漢語大詞典》 [11]  《現代漢語詞典》 [4]  《漢語大字典》 [5] 

古籍釋義

説文解字

【卷六】【貝部】博蓋切(bèi)
海介蟲也。居陸名猋,在水名蜬。象形。古者貨貝而寶龜,周而有泉,至秦廢貝行錢。凡貝之屬皆從貝。 [12] 

説文解字注

海介蟲也。介蟲之生於海者。
居陸名猋。在水名蜬。見《釋魚》。猋作“贆”,俗字也。蜬亦當作“函”,淺人加之偏傍耳。虫部曰:“蜬,毛蠹也。”則非貝名。
象形。象其背穹隆而腹下岐。博葢切,十五部。
古者貨貝而寶龜。謂以其介為貨也。《小雅》:“既見君子,錫我百朋。”箋雲:“古者貨貝,五貝為朋。”《周易》亦言“十朋之龜”,故許以貝與龜類言之。《食貨志》:王莽貝貨五品:大貝、壯貝、幺貝、小貝,皆二枚為一朋,不成貝不得為朋。龜貨四品:元龜當大貝,十朋;公龜當壯貝,十朋;矦龜當幺貝,十朋;子龜當小貝,十朋。此自莽法。鄭箋《詩》雲:“古者五貝為朋,注《易》以《爾雅》之十龜,未嘗用歆、莽説也。
周而有泉。 《周禮·外府》:“掌邦布之入出,以共百物,而待邦之用。”《泉府》:“掌以市之徵布,斂市之不售、貨之滯於民用者。”注云:“布,泉也。讀為宣佈之布。其藏曰泉,其行曰布。取名於水泉,其流行無不徧。泉始蓋一品,周景王鑄大泉而有二品。”按,許謂周始有泉,而不廢貝也。
至秦廢貝行錢。秦始廢貝專用錢。變泉言錢者,周曰泉,秦曰錢,在周、秦為古今字也。金部錢下鍇本雲:“一曰,貨也。”《檀弓》注曰:“古者謂錢為泉布。”則知秦漢曰錢,周曰泉也。《周禮·泉府》注云:鄭司農雲:“故書泉或作錢。”蓋周人或用假借字,秦乃以為正字。 [13] 

廣韻

博蓋切,去泰幫 ‖ 貝聲祭1部(bèi)
貝,《説文》曰:“海介蟲也。居陸名猋,在水名蜬。象形。古者貨貝而寶龜。”亦州名,春秋時屬晉,七國屬趙,秦為鉅鹿郡,漢為淸河郡,周置貝州,以貝丘為名。博蓋切。十四。
【校釋】猋:原作“贆”,據巾箱本、景宋本、四庫全書原本及《説文》改。 [16] 

康熙字典

【酉集中】【貝部】 貝
(bèi)《唐韻》《集韻》《韻會》並博蓋切。音䟺。《埤雅》:貝以其背用,故謂之貝。《説文》:海介蟲也。古者貨貝而寶龜,周而有泉,至秦廢貝行錢。《爾雅·釋魚》:貝居陸贆,在水者蜬。大者魧,小者𧐐。注:大貝如車渠,細貝亦有紫色者。又:餘貾黃白文。注:黃為質,白文為點。又:餘泉白黃文。注:白為質,黃為文點,今紫貝也。又:蚆博而頯。注:頯者,中央廣兩頭鋭。又:蜠大而險。注:險者,謂污薄。疏:此辨貝居陸,居水,大小文采不同之名也。《相貝經》:朱仲受之於琴高,以遺會稽大守嚴助,其略曰:貝盈尺,狀如赤電黑雲曰紫貝,赤質紅章曰珠貝,靑地綠文曰綬貝,黑文黃畫曰霞貝。下此有浮貝、濯貝、皭貝、慧貝。
又《山海經》:陰山漁水中多文貝,邽山濛水多黃貝。《易·震卦》:億喪貝。注:貝,資貨糧用之屬也。《書·盤庚》:具乃貝玉。疏:貝者,水蟲。古人取其甲以為貨,如今之用錢然。
又《顧命》:大貝。傳:大貝如車渠。《史記·平準書》:農工商,交易之路通,而龜貝金錢,刀布之幣興焉。注:《食貸志》有十朋五貝,皆用為貨,各有多少,兩貝為朋,故直二百一十六。
又錦名。《書·禹貢》:厥篚織貝。疏:貝,錦名。《詩·小雅》:萋兮斐兮,成是貝錦。
又樂器。《正字通》:梵貝,大可容數鬥,乃蠡之大者,南蠻吹以節樂。
又飾也。《詩·魯頌》:貝冑朱綅。傳:貝冑,貝飾也。疏:貝甲有文章,故以為飾。
又州名。《廣韻》:周置貝州,以貝丘為名。
又姓。《玉篇》:貝氏,出淸河貝丘。《姓苑》:古有賢者貝獨坐,唐有貝韜。
又《正韻》邦妹切。音背。義同。
又《集韻》:敗,古作“貝”。注詳攴部七畫。 [14] 

字形書法

字形對比

字形對比(楷體) 字形對比(楷體)

書寫提示

書寫 書寫
上窄下寬,左右對稱。“ㄇ”居田字格中心部位。撇從豎中線起筆向左下格撇出,點從豎中線向右下格點出,底部撇、點齊平。 [15] 

書法欣賞

音韻彙集

中上古音

時代
聲韻系統名稱
韻部
聲母
韻母
備註
先秦
高本漢系統

p
wɑd

先秦
王力系統
p
at

先秦
董同龢系統
p
uɑd

先秦
周法高系統
p
war

先秦
李方桂系統
p
adh

西漢




東漢




南北朝
宋北魏前期

wɑi

南北朝
北魏後期北齊

wɑi

南北朝
齊梁陳北周隋

wɑi

隋唐
擬音/高本漢系統

p
wɑi

隋唐
擬音/王力系統

p
ɑi

隋唐
擬音/董同龢系統

p
uɑi

隋唐
擬音/周法高系統

p
ɑi

隋唐
擬音/李方桂系統

p
âi
原注:唇音後實不分開合
(表格信息來源:漢典網 [7-8] 

韻書集成

韻書
字形
小韻
聲調
韻目
聲母
聲類
開合
等第
清濁
反切
擬音
廣韻
去聲
十四泰

開口呼
全清
博蓋切
puɑi
集韻
去聲
十四夳
開口呼
全清
博蓋切
pɑi
去聲
十七夬
開口呼
全濁
簿邁切
bai
禮部韻略

去聲





愽蓋切

增韻

去聲





博蓋切

中原音韻

去聲
齊微

合口呼

全清

pui
中州音韻

去聲
齊微





邦妹切

洪武正韻

去聲
七隊


全清
邦妹切
puei
分韻撮要
陰去
第二十八魁賄誨
(表格信息來源:漢典網 [8-9] 
參考資料
  • 1.    陳政著.字源談趣[M].南寧:廣西人民出版社,1986.11:372
  • 2.    九泰  .搜韻[引用日期2018-12-07]
  • 3.    李學勤主編;趙平安副主編.字源[M]:天津古籍出版社;遼寧人民出版社,2013.07:564
  • 4.    中國社會科學院語言研究所詞典編輯室.現代漢語詞典 第6版[M].北京:商務印書館,2012.06:55-56
  • 5.    漢語大字典編輯委員會編纂.漢語大字典[M]:四川辭書出版社;崇文書局,2010.04:3861
  • 6.      .漢典[引用日期2018-12-07]
  • 7.    “貝”的中古音  .漢典[引用日期2018-12-07]
  • 8.    “貝”的上古音  .漢典[引用日期2018-12-07]
  • 9.    “貝”的音韻方言  .漢典[引用日期2018-12-07]
  • 10.    國務院關於公佈《通用規範漢字表》的通知  .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引用日期2022-05-07]
  • 11.    中國漢語大詞典編輯委員會、漢語大詞典編纂處編纂.漢語大詞典 第10卷[M]:漢語大詞典出版社,1986.11:44
  • 12.    [東漢]許慎 原著;湯可敬 撰.説文解字今釋[M].長沙:嶽麓書社,1997.07:849
  • 13.    《説文解字 最新整理全註譯本》編委會編. 説文解字 最新整理全注全譯本 第3卷[M]. 北京:中國書店, 2010.12:961
  • 14.    漢語大詞典編纂處整理. 康熙字典 標點整理本[M]. 上海:上海辭書出版社, 2008.08:1180
  • 15.    商務印書館辭書研究中心 編.新華寫字字典 第2版[M].北京:商務印書館,2011.11:15
  • 16.    餘乃永校注. 新校互注宋本廣韻[M]. 上海:上海辭書出版社, 2000.07:381
  • 17.    鄭春蘭著.傳統文化經典讀本 漢字[M].成都:四川辭書出版社,2018.01:7
  • 18.    王永生,李小隼,邱建明,動脈影,唐志遠,蘇義,孟凡萌.貝幣:最早的錢出自大海[J].博物,2022,(第1期).:82-87
  • 19.    宰予.貝部漢字——熙熙攘攘,利來利往[J].博物,2019,(第2期).:66-67
  • 20.    吳東平著.漢字的故事[M].北京:新世界出版社,2006.09:58-60
展開全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