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富察·琅嬅

(小説及電視劇《如懿傳》的角色)

鎖定
富察·琅嬅 [1]  ,小説及電視劇《如懿傳》中的角色。歷史原型為乾隆帝孝賢純皇后沙濟富察氏。對應前傳《甄嬛傳》中的富察·琅嬅。電視劇《如懿傳》中由演員董潔飾演。
察哈爾總管富察·李榮保與富察夫人之女。哲妃富察·諸瑛的族妹,晉貴人富察·閔琇的堂姑祖母。
乾隆皇帝的嫡福晉及元后,出身滿洲大族富察氏,一生看重嫡子和家族榮耀,多方勢力的傀儡而不自知。
表面大度和善,視烏拉那拉·如懿為仇敵,與乾隆兒女雙全。
在後宮時期為人清白,被金玉妍和素練挑撥對如懿由冷轉恨,以嫡庶尊卑之名刁難。
原本人緣極好,在擁有後宮內最大派系的同時還與太后鈕祜祿·甄嬛互相敬重,與如懿彼此認定才是幕後真兇。
不知金玉妍、富察夫人、素練三人揹着她製造了諸多事端,本不屑後宮爭鬥,奈何還是捲入其中。
因其獨子薨逝、其獨女愛新覺羅·璟瑟遠嫁永別病重,後又落水,和皇帝談話的過程中被誤認為壞事做盡,薨。
生前得不到皇帝多少真心,卻在死後被追憶多年。
中文名
富察·琅嬅
別    名
皇后,孝賢皇后,琅嬅,福晉,先皇后
飾    演
董潔如懿傳》、袁藝甄嬛傳
配    音
董潔
性    別
登場作品
小説《後宮·如懿傳》前三冊,電視劇《如懿傳
地    位
嫡福晉—皇后—孝賢皇后
寢    宮
長春宮
兒    子
皇次子永璉,皇七子永琮
女    兒
皇長女,皇三女璟瑟
逝    世
乾隆十三年三月十一日
陵    墓
清東陵裕陵
相關詩詞
述悲賦
心    腹
素練蓮心趙一泰齊汝
宿    敵
烏拉那拉·如懿珂里葉特·海蘭
朋    友
金玉妍高晞月
民    族
滿族
歷史原型
孝賢純皇后·富察氏

富察·琅嬅人物經歷

富察·琅嬅【閨名釋義】

琅嬅:意為“琅嬛福地,女中光華”。“琅”字本義為似玉的美石或指代綠色和藍色的珊瑚,後用來描述琺琅、琅琊等名貴工藝。“嬅”字,女字加上繁體字的華,極盡華美亦不庸俗。

富察·琅嬅【人物判詞】

嫡妻、皇后,是尊榮、也是枷鎖;心羨幾重愁,想求、不能求。

富察·琅嬅【版本區別】

原版小説:表面大度和善內心小氣陰毒,苛待和溺愛皇子等為琅嬅授意。
典藏版小説:被洗白,計謀被分攤。心機變得中庸。
修訂版小説:與高晞月一起不再被歸類為純粹的反派,僅僅為表面上的傀儡反派。前中期幾乎所有的陰謀均為金玉妍和其宮女貞淑一手策劃。
【人物性格及劇情梳理】
從不明説旁人是非,性格公正,討厭嬪妃互相暗算,素練揹着她做了許多事情,導致琅嬅一生清白,卻被人不斷懷疑成幕後黑手。
為嫺妃一開始的最大敵人,也是貴妃、嘉貴人和慎常在台面上的領袖,因為富察夫人的授權,其大宮女素練在神不知鬼不覺中將琅嬅拖入一個個宮鬥事件中,而素練又是由金玉妍在背後獻計,琅嬅至死不知是這三人害了自己,一直誤會如懿是她的敵人。
因種種誤會認定嫺妃心思歹毒,對其恨之入骨,也在這個過程中逐漸扭曲。兩個兒子接連夭折,病重後依然用藥吊命執意陪皇帝南巡,於喪子之痛與皇帝疑心的雙重打擊中含恨而終。

富察·琅嬅前期劇情

【選秀時期】
四阿哥並無意選琅嬅為嫡福晉,但因景仁宮皇后被禁足,雍正皇帝將家世鼎盛的琅嬅許配給四阿哥為嫡福晉,琅嬅端莊賢德,因而又得熹貴妃的喜愛。
初見
之後琅嬅對熹貴妃心生敬意,而對於差點取代自己地位的青櫻,則產生了極大的忌憚,但暫未把青櫻視為終身敵人。
【潛邸時期】
當琅嬅還意在兒女情長的時候,母親富察夫人卻在步步算計,囑咐其陪嫁丫鬟素練“暗中幫助”她
富察夫人知道自己女兒的性子太軟弱、太善良,於是全權授意素練,在琅嬅不忍心下毒手的時候幫助她,為嫡福晉的地位清理障礙。
金玉妍看破其中緣由,利用這一點開始與素練勾結,富察夫人獻計,成功迫使琅嬅將摻有零陵香的手鐲賜給兩個側福晉以此制衡,但其心底是非常牴觸這一行為,便打定主意,待嫡子長成,就取下二人的手鐲。
富察·琅嬅的皇后朝服
金格格利用食物相剋之道除去其族姐富察·諸瑛,而潛邸舊人都疑心此事件是否是其所做(典藏版/修訂版/電視劇改為諸瑛難產而死,金格格故意散播琅嬅是幕後兇手的謠言)。
【後宮時期】
四阿哥登基,冊封為皇后。
初登後位正逢皇帝登基初期輕徭薄賦,倡導節儉規定宮內所有嬪妃減少開支,但在太后的影響下政策變鬆,但並沒有介懷太后此舉,而是覺得自己資歷尚淺需要改進
富察夫人告誡琅嬅,要注意防範嬪妃,並且暗中交代琅嬅的大宮女素練,授權素練在必要的時候可以做一些琅嬅不敢做的事情,這也間接導致琅嬅為金玉妍背盡了黑鍋
南府琵琶伎白蕊姬獲寵,封為答應,但因出言不遜被慧貴妃掌嘴,命素練送藥膏給玫答應,途中嫺妃也曾經手,玫答應使用後傷勢加重險些毀容,皇帝疑心有人陷害玫答應,嫺妃遭到污衊,海常在用香囊中的大血藤證明嫺妃清白。
素練在嘉貴人的獻計之下,以皇后的名義叫擷芳殿的掌事嬤嬤們虧待大阿哥永璜,讓大阿哥不喜皇后。
正紅色吉服
素練又授意讓嬤嬤們溺愛三阿哥永璋,讓三阿哥不得皇帝寵愛,要求嫡子二阿哥永璉上進,常常親自輔導讀書寫字(原版:琅嬅自己授意素練)
誤信金玉妍的讒言,徵求皇帝同意把侍女蓮心許配給皇帝身邊的大太監王欽,本想通過蓮心讓王欽探知心意,完全不知王欽夜夜折磨蓮心,蓮心因此記恨,嫺妃關心蓮心,蓮心和嫺妃一派走近。
嫺妃和慧貴妃爭奪收養大阿哥,最終嫺妃收養,又有素練和嘉貴人的挑唆,誤認為嫺妃有奪嫡野心,由此開始討厭嫺妃
玫常在懷孕,升貴人,儀貴人黃綺瑩緊隨其後有孕,海蘭也由常在升為貴人。
在素練和嘉貴人的背後慫恿下,慧貴妃在玫貴人和儀貴人的魚蝦中下了微量的水銀,但嘉貴人暗中加深劑量
慧貴妃為避禍威逼利誘嫺妃的貼身宮女阿箬,誣陷嫺妃用硃砂害死玫貴人和儀貴人的胎兒,琅嬅因為一些誤會本就與嫺妃隔閡漸深,便讓素練搜索嫺妃所住的延禧宮,在嘉貴人和素練、阿箬的嫁禍、以及自己對嫺妃的負面偏見之下,查到了證物。
在審嫺妃的過程中,阿箬背叛嫺妃,誣陷嫺妃詛咒二阿哥,琅嬅徹底恨上如懿,嫺妃被打入冷宮,嘉貴人、玫貴人升嬪,阿箬封常在。
琅嬅嚴格要求二阿哥,導致二阿哥得哮症並逐漸加重。
為二阿哥病情煩心時,在御花園看到海貴人風箏,認為海貴人是在幸災樂禍,被慧貴妃與慎常在進一步挑唆,愈發憤慨,罰海貴人雨中罰跪兩個時辰,臨走時不小心踩到了海貴人的手。
剛登基時的旗頭:零星點翠點綴,單側流蘇,精緻小巧
海貴人跑去安華殿避雨,無意聽到慧貴妃説出自己是在為皇后辦事(其實皇后不知情),由此海貴人認定其是一切的幕後黑手,隨後雨中偶遇蓮心,得知富察家族沒有好好照料其在宮外的弟妹們,導致其弟妹們在無人看顧的情況下傷寒離世,蓮心崩潰,與海蘭聯手,伺機報復
海貴人大病初癒一改從前怯懦,用計迅速得寵,海貴人記恨,想要加重二阿哥病情以作報復,純嬪誤以為先前皇后授意下人蓄意溺愛三阿哥,導致皇帝不喜三阿哥也對其不滿,於是海貴人聯手純嬪給二阿哥送去了摻有蘆花的布偶,再由被嘉貴人挑唆後的蓮心拿到二阿哥身邊,釋放布偶裏面的蘆葦,二阿哥薨。
因為兒子早夭,極度傷心,貴妃遞上了其女三公主在冷宮附近撿到之前海貴人偷燒給二阿哥的小紙人,受貴妃挑撥認為是嫺妃在冷宮詛咒二阿哥,沉浸在喪子之痛,深恨嫺妃,決意報復泄恨。

富察·琅嬅中期劇情

琅嬅的經典點翠旗頭
葉赫那拉·意歡入宮封為貴人,慎常在升為貴人,重陽煙火火燒冷宮,侍衞凌雲徹將嫺妃救下。
海貴人自行服下少量硃砂出現水銀中毒現象,引得皇帝再次追查當年真兇,同時在冷宮的嫺妃與海貴人不謀而合,同樣服下少量砒霜做出有人謀害之狀,嫺妃得以走出冷宮,但海貴人孕期被嘉嬪下了藥胃口大增,導致有妊娠斑,海貴人生下五阿哥永琪升為愉嬪,嘉嬪再次懷孕,升為妃。
嘉妃為了討皇后的歡心折磨與嫺妃容貌相似的宮女魏嬿婉,導致魏嬿婉記恨嘉妃。
皇帝知曉慎貴人當年作偽證,表面升為嬪,但待遇為貴人,往事敗露,慎嬪揭發皇后與貴妃種種事蹟,雖然與皇后無關,卻依舊開始被皇帝懷疑。
同時嫺妃發現貴妃宮內的大太監雙喜會玩蛇,因此懷疑貴妃和冷宮毒蛇一事有關,不久貴妃倒台,貴妃死前告知皇帝鐲子一事與諸瑛之死(原版告知)等等陰謀都與皇后有關,皇帝對其懷疑加深,但並未完全相信,貴妃升為皇貴妃,薨後追封為慧賢皇貴妃。嫺妃和純妃一同升為貴妃,愉嬪升為愉妃,魏嬿婉投靠進忠上位。
皇帝被慧貴妃傳染痘症病重,皇后以不得傳播六宮為由,故意阻止其他嬪妃侍奉皇帝,在一旁日日照料希望以此重獲信任,將舒嬪拒之門外。
不久有喜生下七阿哥永琮,與皇帝關係緩和,皇帝對嫡子倍加寵愛,然而生下死胎的玫嬪被嘉妃挑唆,玫嬪認為其害了自己的孩子主動聯絡嘉妃,用慧賢皇貴妃從前的宮女茉心(此時已染上痘疫)穿過的衣服送給了七阿哥的奶孃,奶孃染上痘疫很快把此病傳染給了七阿哥,最終七阿哥也夭折,再次失去兒子從此一病不起。
明黃色吉服
東巡途中蒙古科爾沁部求娶嫡出公主,皇帝在其女三公主璟瑟和太后幼女柔淑長公主之間糾結,和太后發生衝突。
嫺貴妃主動協助太后成功促使三公主遠嫁蒙古,痛恨嫺貴妃此舉,但因科爾沁部強大又有富察氏的逼迫,無奈讓女兒遠嫁。
三公主因此事對嫺貴妃心存怨恨,為日後與魏嬿婉聯手打壓如懿伏筆。
處境雪上加霜,身體大為衰弱,正逢皇帝第一次東巡,不顧身體已然是強弩之末執意同行。
【結局】
東巡途中玫嬪嘉妃合謀,在回航的船上刷了桐油。
玫嬪言語刺激,致使其情緒失控,而失足摔入河中,愉妃攔住純貴妃,凌雲徹等到其在水中一會後才將其救起。
東巡未畢已病入膏肓。
臨死前與皇帝長談,以富察氏榮光啓誓,有些事絕非自己所為,舉薦蘇綠筠為繼後,並將自己所認為的嫺貴妃咒殺嫡子,所以對她排擠和冷淡告知皇帝,稱嫺貴妃狠毒不可為繼後
石青色吉服
終於看透了皇帝冷心冷情的真面目,但卻在皇帝的失望下油盡燈枯,含恨而終,在其死後素練被嘉妃宮女貞淑殺害,並偷取純貴妃掉落的珠花加以栽贓,皇帝認為其被陷害,隨後又借題發揮,利用其離世整肅前朝而深感愧疚因此厚葬。
皇帝將嫺貴妃升為皇貴妃,後立後。
琅嬅下線

富察·琅嬅歷史原型

孝賢純皇后(1712年3月28日-1748年4月8日),富察氏,滿洲鑲黃旗人。乾隆皇帝結髮妻子察哈爾總管李榮保之女,太保大學士傅恆之姊。與乾隆皇帝少時成婚,姿容窈窕、性格恭儉,平居冠通草絨花不飾珠玉,將後宮打理得井井有條使得乾隆皇帝對其“每加敬服,鍾愛異常”。乾隆十三年(1748年),隨乾隆皇帝東巡崩於德州舟次,乾隆皇帝深為哀慟為其親定諡號“孝賢”,更作《述悲賦》悼之。受其去世影響,乾隆皇帝的情緒及個性有了相當大的變化,繼而引起朝廷內外一場不小的風波。
孝賢純皇后朝服像 孝賢純皇后朝服像
乾隆十七年(1752年)葬於勝水峪裕陵地宮。經嘉慶道光兩朝加諡,全諡“孝賢誠正敦穆仁惠徽恭康順輔天昌聖純皇后”。

富察·琅嬅史籍記載

《清史稿-—孝賢皇后傳》
高宗孝賢純皇后,富察氏,察哈爾總管李榮保女。高宗為皇子,雍正五年,世宗冊後為嫡福晉。乾隆二年,冊為皇后。後恭儉,平居以通草絨花為飾,不御珠翠。歲時以鹿羔沴毧製為荷包進上,仿先世關外遺制,示不忘本也。上甚重之。十三年,從上東巡,還蹕,三月乙未,後崩於德州舟次,年三十七。上深慟,兼程還京師,殯於長春宮,服縞素十二日。
《心寫治平圖》皇后畫像 《心寫治平圖》皇后畫像
參考資料
  • 1.    流瀲紫.後宮·如懿傳 :中國華僑出版社,2012-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