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御花園

(北京故宮內花園)

鎖定
御花園(Imperial Garden),位於北京市東城區景山前街4號北京故宮內,始建於明永樂十八年(1420年)稱“宮後苑”,清朝時期改稱“御花園”,是明清兩代帝王后妃們的休息、遊賞場所 [1]  [19] 
御花園東西寬135米,南北深89米,佔地面積12015平方米。其南側為坤寧門,左右分別有瓊苑右門和瓊苑左門。北面過集福門、延和門、承光門圍合的牌樓門和順貞門。園內建築以欽安殿院落為中心,採取中軸對稱的佈局,東西兩路建築基本對稱,是古典宮廷園林的典範 [1]  [20-21] 
1961年3月4日,包含御花園在內的故宮被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公佈為第一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17] 
中文名
御花園
外文名
Imperial Garden
地理位置
北京市東城區景山前街4號北京故宮內
所處時代
明、清
佔地面積
12015 m²
開放時間
全年實行週一閉館。每年4月1日至10月31日:8:30—17:00(16:10停止入館);每年11月1日至來年3月31日:8:30—15:40(16:30停止入館)

御花園歷史沿革

明永樂十八年(1420年),宮後苑始建 [1] 
明嘉靖十四年(1535年),添建欽安殿院牆以及天一門;廣運門改建,改稱坤寧門;原坤寧門改稱順貞門 [2]  [4] 
明嘉靖十五年(1536年),添建萬春亭、千秋亭 [8] 
明萬曆十一年(1583年),改觀花殿為堆秀山,增建御景亭;添建浮碧亭、澄瑞亭 [9]  [11]  [14] 
清朝時期,宮後苑改稱御花園 [1] 
清順治十二年(1655年),坤寧門重修 [4] 
清雍正十年(1732年),浮碧亭、澄瑞亭添建前檐抱廈 [9]  [14] 
清乾隆十九年(1754年),養性齋改建為轉角樓。
清嘉慶二十年(1815年),養性齋重修,月台面改墁金磚 [13] 

御花園建築格局

御花園東西寬135米,南北深89米,佔地面積12015平方米。其南側為坤寧門,可通後三宮,左右分別有瓊苑右門和瓊苑左門,通東西六宮。北面過集福門、延和門、承光門圍合的牌樓門和順貞門,正對着故宮北門神武門。園內建築以欽安殿院落為中心,採取中軸對稱的佈局。中路排列坤寧門、天一門、欽安殿、承光門和順貞門。東西兩路建築基本對稱,東路自南而北建有絳雪軒、萬春亭、浮碧亭摛藻堂堆秀山御景亭;西路自南而北建有養性齋千秋亭澄瑞亭位育齋延暉閣。此外,園內還有四神祠、井亭、鹿台等 [1]  [20-21] 
御花園總平面圖 御花園總平面圖

御花園建築特色

御花園
御花園(7張)
御花園主要有三大特色:其一,建築佈局對稱而不呆板,舒展而不零散。以欽安殿為中心,兩邊均衡地佈置各式建築近20座,無論是依牆而建還是亭台獨立,均玲瓏別緻,疏密合度。其中以浮碧亭和澄瑞亭、萬春亭和千秋亭最具特色。兩對亭子東西對稱排列,浮碧和澄瑞為橫跨於水池之上的方亭,朝南一側伸出抱廈;萬春亭和千秋亭為上圓下方、四面出抱廈、組成十字形平面的多角亭,體現了“天圓地方”的傳統觀念。其二,園中古柏藤蘿皆有百年樹齡。現存古樹160餘株,放置各色山石盆景,如絳雪軒前擺放的一段木化石做成的盆景,看似一段久經曝曬的朽木,確為石質。其三,彩石路面。園內甬路均以不同顏色的卵石鋪砌而成,組成900餘幅不同的圖案,有人物、花卉、景物、戲劇、典故等 [19] 

御花園主要景點

御花園中路建築

坤寧門
坤寧門坤寧宮後台階下正中面北的門,北通御花園。面闊3間,單檐歇山式頂,覆黃琉璃瓦。明間設門,中一間安裝宮門兩扇。兩次間隔為值房,後檐設兩抹頭方格檻窗,中配方格風窗,前檐為牆。門兩側山牆斜出八字琉璃影壁。兩側接坤寧宮東西廡房 [4] 
天一門
天一門位於坤寧門北,是欽安殿院落南門,初名“天一之門”,清代改為“天一門”。“天一”,乃取《易經》中“天一生水”之意,與五行之説相應。天一門南向,主體由青磚砌成,磨磚對縫,工藝考究。正中單洞券門,內裝雙扇朱漆宮門,門上嵌縱橫各9路銅鎏金門釘。黃琉璃瓦歇山頂,檐下綠琉璃仿木結構椽、枋、斗栱。額枋彩畫是具有典型明代特徵的旋花彩畫,為清代旋子彩畫的前身。天一門兩側各出琉璃影壁與院牆相連,影壁的盒子與岔角部位飾琉璃仙鶴、雲朵,做工精美。門前左右陳列銅鍍金獬豸各1,御路正中設青銅香爐1座。門內正對連理柏1株 [3] 
欽安殿
欽安殿位於御花園正中,南北中軸線上。重檐盝頂,坐落在漢白玉石單層須彌座上,南向,面闊5間,進深3間,黃琉璃瓦頂。殿前出月台,四周圍以穿花龍紋漢白玉石欄杆,龍鳳望柱頭,惟殿後正中一塊欄板為雙龍戲水紋。月台前出丹陛,東西兩側各出台階。院內東南設焚帛爐,西南置夾杆石,以北各有香亭1座。殿前院牆正中闢門,曰“天一門”,東西牆有隨牆小門,連通御花園。殿內供奉玄天上帝。清朝每年元旦於天一門內設鬥壇,皇帝在此拈香行禮 [2] 
承光門
承光門位於順貞門南,門北向,1開間,雙扇大門,廡殿式琉璃門樓,左右各接轉角琉璃頂矮牆與集福門、延和門相連,此3座門間以琉璃頂矮牆相連,在順貞門前圍合成一座袖珍院落。門內左右各置鎏金銅卧象。富有裝飾性,作用與影壁相似 [5-6] 
順貞門
順貞門位於中路北端,是御花園的北門。順貞門為隨牆琉璃門3座,每座均安雙扇實榻大門,每扇門縱橫各9顆門釘。門外為北橫街,隔街與神武門相對,門內南向正對承光門 [6] 

御花園東路建築

絳雪軒
絳雪軒位於御花園東南,後依宮牆,座東面西,面闊5間,黃琉璃瓦硬山式頂,前接歇山捲棚頂抱廈3間,平面為“凸”字形。明間開門,次間、梢間為檻窗,上為福壽萬字支窗,下為大玻璃方窗。門窗為楠木本色不加油飾,柱、框、梁、枋飾斑竹紋彩畫,樸實淡雅。軒前一座琉璃花壇,下部為五彩琉璃的須彌座,飾有行龍及纏枝西番蓮圖案,上部用翠綠色欄板、絳紫色望柱環繞,基座與欄板之間施用一條漢白玉石上枋。壇內疊石為山,栽有牡丹等。軒前原有海棠樹5株,每當花瓣飄落時,宛若雪花片片繽紛而降,遂名絳雪軒。花壇前豎一遠古木質化石柱,鐵灰色,上刻乾隆帝御題 [7] 
萬春亭
萬春亭位於御花園內浮碧亭以南,亭平面呈十字形,是由一座方亭各面出抱廈形成。四面抱廈前各出白玉石台階,周圍白玉石欄板,綠色琉璃檻牆飾黃色龜背錦花紋,檻窗和隔扇門的槅心都是三交六椀菱花,梁枋施龍錦彩畫。重檐攢尖頂,下層檐施單昂三踩斗栱,下層檐以上改成圓形,施單昂五踩斗栱。圓攢尖頂,明稱“一把傘”式,黃琉璃竹節瓦。寶頂是由彩色琉璃寶瓶承託鎏金華蓋組合成的。上圓下方的屋頂取仿“天圓地方”的古明堂形制。亭內天花板繪雙鳳,藻井內置貼金雕盤龍,口銜寶珠 [8] 
浮碧亭
浮碧亭位於御花園的東北,亭北正對倚園北牆而建的摛藻堂,正南是萬春亭。亭平面方形,三開間,通面闊約8米,前出抱廈,下有東西長的矩形水池,池上橫跨單券洞石橋,亭座落於橋上。亭和抱廈頂均為綠琉璃瓦黃剪邊,攢尖頂上安琉璃寶頂。一斗二升交蔴葉斗栱,檐枋下安華板,方柱。亭東西兩側為石雕欄板,同時也是橋的欄板,南北兩面在石欄板中間設兩步台階為亭的出入口。方亭內天花正中有雙龍戲珠八方藻井,周圍為百花圖案天花,檐下蘇式彩畫。抱廈三面開敞 [9] 
摛藻堂
摛藻堂位於堆秀山東側,依牆面南,面闊5間,黃琉璃瓦硬山式頂,堂西牆闢有一小門,可通西耳房。堂前出廊,明間開門,次梢間為檻窗。室內放置書架,為宮中藏書之所。清乾隆四十四年(1779年)後,《四庫全書薈要》曾貯藏於此 [10] 
堆秀山御景亭
堆秀山位於御花園東北部,山北依宮牆,高約10米。正面有巖洞,內為磚砌穹隆式石雕蟠龍藻井,洞門上額題滿漢文“堆秀”。山前兩側設有石蟠龍噴泉,山腰處暗設水缸儲水,以管相連,引水至蟠龍口中噴出。山的東西各有登道,拾級而上可達山頂御景亭。御景亭平面方形,四柱,一斗二升交蔴葉斗栱,攢尖頂,上覆翠綠琉璃瓦,黃色琉璃瓦剪邊,鎏金寶頂,四面設隔扇門。四周圍繞着漢白玉石欄板。亭內天花藻井,面南設寶座 [11-12] 

御花園西路建築

養性齋
養性齋位於御花園西南,為兩層樓閣式,原為7間,座西面東。清乾隆十九年(1754年)改建為轉角樓。平面呈凹形,前出月台1座。黃琉璃瓦轉角廡殿頂,上層前檐出廊,下層東面明間開門,次間及南北轉角3間均為支摘窗。樓上正中懸康熙帝御筆匾:“飛龍在天”。樓下正中懸匾“居敬存誠”,北樓下東向匾曰:“悦心頤神”。齋前疊石環抱,曾有曲流館,後拆除 [13] 
千秋亭
千秋亭位於御花園內澄瑞亭以南,亭平面呈十字形,是由一座方亭各面出抱廈形成。四面抱廈前各出白玉石台階,周圍白玉石欄板,綠色琉璃檻牆飾黃色龜背錦花紋,檻窗和隔扇門的槅心都是三交六椀菱花,梁枋施龍錦彩畫。重檐攢尖頂,下層檐施單昂三踩斗栱,下層檐以上改成圓形,施單昂五踩斗栱。圓攢尖頂,明稱“一把傘”式,黃琉璃竹節瓦。寶頂是由彩色琉璃寶瓶承託鎏金華蓋組合成的。上圓下方的屋頂取仿“天圓地方”的古明堂形制。亭內天花板繪雙鳳,藻井內置貼金雕盤龍,口銜寶珠 [8] 
澄瑞亭
澄瑞亭位於御花園的西北,千秋亭以北。亭平面方形三開間,通面闊約8米,前出抱廈,下有東西長的矩形水池,池上橫跨單券洞石橋,亭座落於橋上。亭和抱廈頂均為綠琉璃瓦黃剪邊,攢尖頂上安琉璃寶頂,一斗二升交蔴葉斗栱,檐枋下安華板。亭東西兩側的石雕欄板亦為橋的欄板,蕉葉紋望柱頭。亭南北兩面設踏步,作為進出口。方亭內為金龍圖案井口天花,正中有雙龍戲珠八方藻井,檐下龍錦彩畫。抱廈三面開敞。亭的四面原裝有護牆板以開門窗,內設鬥壇,後拆除 [14] 
位育齋
位育齋位於御花園內西北,初名對育軒,嘉靖年間曾更名玉芳軒,清代改稱位育齋。座北面南,面闊5間,黃琉璃瓦硬山式頂。明間開門,兩次間為支摘窗。清雍正年間位育齋曾作為佛堂 [15] 
延暉閣
延暉閣位於御花園內西北,北倚宮牆。初稱清望閣,清代改稱延暉閣。座北面南,三開間,外觀為上下兩層,其內部兩層之間有一暗層,黃琉璃瓦歇山頂。前檐明間開門,燈籠框隔扇門6扇,兩次間為燈籠框檻窗。延暉閣高居於宮牆之內,與東部的堆秀山形成了左右均衡的格局 [16] 

御花園文物價值

御花園是古典宮廷園林的典範,它與內廷的院落曲廊環通,構成一個完美的建築整體。這種中軸對稱的佈局方法,使得御花園從格局上與故宮軸線殿堂保持了一致性,不致使宮殿軸線建築反差過大,做到了宮廷建築的工整和園林景觀的變化相統一。同時,園內建築多依圍牆而建,只以少數亭台立於園中,造成了園內建築空間上的舒廣。而空隙處遍佈的蒼柏古槐和點綴的盆景奇石等園林小品,為花園增添了幾分靈動,豐富了園景的層次。加之園內用各色卵石鑲拼成各種圖案的路面,更是使得御花園形成了從地面到低空的園林小品,從中空的園林建築到高空的山頂建築的多空間和多角度景觀 [1] 

御花園文物保護

1961年3月4日,包含御花園在內的故宮被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公佈為第一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17] 

御花園旅遊信息

御花園地理位置

御花園位於北京市東城區景山前街4號北京故宮內。

御花園開放時間

全年實行週一閉館
每年4月1日至10月31日:8:30—17:00(16:10停止入館)
每年11月1日至來年3月31日:8:30—15:40(16:30停止入館) [18] 

御花園交通路線

  • 公交
北京市內乘坐58、101、103、109、124、128、觀光1線、觀光2線、觀光3線路公交車,在神武門站下車前往。
  • 駕車
北京市東城區人民政府距離御花園約3.4千米,駕車約15分鐘。
參考資料
展開全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