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定風波·紅梅

鎖定
《定風波·紅梅》是北宋詞人蘇軾貶謫黃州期間,因讀北宋詩人石延年紅梅》一詩有感而作。作品抒發了自己達觀超脱的襟懷和不願隨波逐流的傲骨。全詞託物詠志,物我交融,渾然無跡,清曠靈雋,含蓄藴籍,堪稱詠物詞中之佳作。
作品名稱
定風波·紅梅
作    者
蘇軾
創作年代
北宋
作品出處
《東坡樂府》
文學體裁

定風波·紅梅作品原文

定風波·紅梅
好睡12開莫厭遲。自憐3冰臉4不時宜。偶作小紅5桃杏色,閒雅6,尚餘7孤瘦8雪霜姿9 [1] 
休把閒心隨10物態,何事,酒生微暈沁11瑤肌。詩老12不知梅格13在,吟詠,更看綠葉與青枝14 [1]  [2] 

定風波·紅梅註釋譯文

定風波·紅梅詞句註釋

  1. 好睡:貪睡,此指紅梅苞芽週期漫長,久不開放。
  2. 慵:(yōng擁)懶。
  3. 憐:愛惜。
  4. 冰臉:比喻梅外表的白茸狀物。
  5. 小紅:淡紅。
  6. 閒雅:文靜大方。閒,通“嫺”。
  7. 尚餘:剩下。
  8. 孤瘦:疏條瘦枝。
  9. 隨:聽任,順從。
  10. 雪霜姿:傲霜迎雪的姿態。
  11. 沁:(qìn)滲入。
  12. 詩老:指北宋詩人石延年。
  13. 梅格:紅梅的品格。
  14. 綠葉與青枝:石延年《紅梅》詩有“認桃無綠葉,辯杏有青枝”句,在此,蘇軾是譏其詩的淺近,境界不高。 [1] 

定風波·紅梅白話譯文

不要厭煩貪睡的紅梅久久不能開放,只是愛惜自己不合時宜。偶爾是淡紅如桃杏色,文靜大放,偶爾疏條細枝傲立於雪霜。
紅梅本具雪霜之質,不隨俗作態媚人,雖呈紅色,形類桃杏,乃是如美人不勝酒力所致,未曾墮其孤潔之本性。石延年根本不知道紅梅的品格,只看重綠葉與青枝。

定風波·紅梅創作背景

宋神宗元豐五年(1082),當時蘇軾貶官在黃州,因讀石延年《紅梅》詩引起感觸,遂作《紅梅》詩三首。稍後,作者把其中一首改制成詞,即取調名《定風波·紅梅》。 [1] 

定風波·紅梅作品鑑賞

定風波·紅梅文學賞析

這是一首詠物詞,作品通過紅梅傲然挺立的性格,來書寫自己遷謫後的艱難處境和複雜心情,表現了作者不願屈節從流的態度和達觀灑脱的品格。 [3] 
作品的顯著特點是融寫物、抒情、議論於一體,並通過意境來表達思想感情。詞以“好睡”發端,以“自憐”相承,從紅梅的特徵來展示紅梅清冷、自愛的形象。紅梅的一個明顯特點,是苞芽期相當漫長,因謂“好睡”;雖然紅梅好睡,但並非沉睡不醒,而是深藏暗香,有所期待,故曰“莫厭遲“。句中一“慵”字,悄悄透露了紅梅的孤寂苦衷和艱難處境。紅梅自身也明白,在這百花凋殘的嚴寒時節,唯獨自己含苞育蕾,豈非有不合時宜之感。苞蕾外部過着密集光潔的白茸,儘管如同玉兔霜花般的潔白可愛,也只能自我顧戀,悲嘆“名花苦幽獨”(作者《寓居定惠院之東,雜花滿山,有海棠一枝,土人不知貴也》)罷了。詞以“冰臉”來刻畫紅梅的玉潔冰清,既恰如其分的寫出了紅梅的儀表,也生動地寫出了紅梅不流習俗的超然之氣,它賦予了紅梅以生命和豐富的感情,形象逼真,發人深思。 [3] 
“偶作小紅桃杏色,閒雅,尚餘孤瘦雪霜姿。”這三句是“詞眼”,繪形繪神,正面畫出紅梅的美姿丰神。“小紅桃杏色”,説她色如桃杏,鮮豔嬌麗,切紅梅的一個“紅”字。“孤瘦雪霜姿”,説她鬥雪凌霜,歸結到梅花孤傲瘦勁的本性。“偶作”一詞上下關聯,天生妙語。不説紅梅天生紅色,卻説美人因“自憐冰臉不時宜”,才“偶作”紅色以趨時風。但以下之意立轉,雖偶露紅妝,光彩照人,卻仍保留雪霜之姿質,依然還她“冰臉”本色。形神兼備,尤貴於神,這才是真正的“梅格”! [3] 
下片三句續對紅梅作渲染,筆轉而意仍承。“休把閒心隨物態”,承“尚餘孤瘦雪霜姿”;“酒生微暈沁瑤肌”,承“偶作小紅桃杏色”。“閒心”、“瑤肌”,仍以美人喻花,言心性本是閒淡雅緻,不應隨世態而轉移;肌膚本是潔白如玉,何以酒暈生紅?“休把”二字一責,“何事”二字一詰,其辭若有憾焉,其意仍為紅梅作迴護。“物態”,指桃杏嬌柔媚人的春態。石氏《紅梅》詩云“寒心未肯隨春態,酒暈無端上玉肌”,其意昭然。這裏是詞體,故筆意婉轉,不像做詩那樣明白説出罷了。下面“詩老不知梅格在”,補筆點明,一縱一收,回到本意。紅梅之所以不同於桃杏者,豈在於青枝綠葉之有無哉!這正是東坡詠紅梅之慧眼獨具、匠心獨運處,也是他超越石延年《紅梅》詩的真諦所在。
此詞着意刻繪的紅梅,與詞人另一首詞《卜算子·黃州定慧院寓居作》中“揀盡寒枝不肯棲”的縹緲孤鴻一樣,是蘇軾身處窮厄而不苟於世、潔身自守的人生態度的寫照。花格、人格的契合,造就了作品超絕塵俗、冰清玉潔的詞格。

定風波·紅梅名家點評

上海現代著名作家劉伯阜道:“蘇軾原是個自視甚高,奮厲有當世志”的人,烏台詩案的劫難,使他意識到“平生文字為吾累”的現實,從而採用隨遇而安的態度,綿裏藏針的方法。此詞用以與現實周旋,抒發自己憤世嫉俗的情懷。” [4] 

定風波·紅梅作者簡介

蘇軾(公元1037~1101)著名文學家。字子瞻,又字和仲,號東坡居士。眉州眉山(今四川眉山)人。公元1057年(宋仁宗嘉祐二年)與弟蘇轍同登進士,授福昌縣主簿、大理評事、籤書鳳翔府節度判官,召直史館。公元1079年(神宗元豐二年)知湖州時,以訕謗御史台獄,次年貶黃州團練使,築室於東坡,自號東坡居士。公元1086年(哲宗元祐元年)還朝,為中書舍人翰林學士知制誥。公元1094年(紹聖元年),又被劾奏譏斥先朝,遠貶惠州、儋州。公元1100年(元符三年),始被召北歸,次年卒於常州。
蘇軾詩、詞、文、書、畫皆工,是繼歐陽修之後北宋文壇的領袖人物。詞存三百四十多首,具有廣闊的社會內容,將北宋詩文革新運動的精神,擴大到詞的領域,掃除了晚唐五代以來的傳統詞風,開創了與婉約派並立的豪放派,擴大了詞的題材,豐富了詞的意境,衝破了詩莊詞媚的界限,對詞的革新和發展做出了重大貢獻。作品今存《東坡全集》一百十五卷。詞有《東坡樂府》等。 [5] 
參考資料
  • 1.    王思宇(主編).蘇軾詩詞賞析集.四川:巴蜀書社出版社,1996年:327
  • 2.    《唐宋詞鑑賞辭典》(唐·五代·北宋卷)上海辭書出版社,1988年版,第647頁
  • 3.    王思宇(主編).蘇軾詩詞賞析集.四川:巴蜀書社出版社,1996年:328
  • 4.    王思宇.蘇軾詞賞析集:四川巴蜀書社,1996:328
  • 5.    蘇軾  .中華英烈祠[引用日期2015-06-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