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宗教警察

鎖定
世界各國都有維護社會治安的警察,沙特阿拉伯王國也不例外。不同的是,除一般警察之外,這個政教合一的伊斯蘭國家還有一種特殊的警察,人稱“宗教警察”。這種警察人數不多,權力不小,影響很大,在社會上備受爭議。
中文名
宗教警察
外文名
Mutaween;الشرطة الدينية
別    名
“道德警察”
“古蘭經警察”
阿拉伯文
穆塔維因
本    意
志願者、獻身者或執法者
讀    音
mutaween(羅馬化)
所屬國家
沙特阿拉伯王國

宗教警察身份

宗教警察在阿拉伯文中叫“穆塔維因”,本意是“志願者”、“獻身者”或“執法者”。他們志願獻身的,既不是一般社會治安,也不是交通安全,而是伊斯蘭教瓦哈比教派根據《古蘭經》所確定的一些宗教風紀的維護。因此,除“宗教警察”之稱外,也有人稱其為“道德警察”、“古蘭經警察”。

宗教警察起源

伊斯蘭教發源於沙特阿拉伯,然後傳播到世界各地。在傳播過程中,伊斯蘭教中出現很多教派。沙特阿拉伯占主導地位的瓦哈比教派,形成於沙特王國創建的過程中。原來,沙特阿拉伯所在的阿拉伯半島曾長期四分五裂,分割成諸多由較大家族統治的酋長國。到18世紀,生活在半島東部的沙特家族逐漸強大。其族長穆罕默德・伊本・沙特雄心勃勃,看到新創立的瓦哈比教派可為己用,就同這個教派的創建者謝赫・穆罕默德・伊本・阿卜杜勒・瓦哈卜聯手,“宣講教義征服人心,揮動彎刀佔領土地”,建立起政教合一的沙特王朝。由於在王朝創建過程中的歷史性貢獻,謝赫家族成為王國僅次於沙特王室的第二大統治家族,瓦哈比教派則成為王國立國之教宗。
瓦哈比教派主張復興伊斯蘭社會,保持伊斯蘭教早期的樸素本色。為此,它反對多神崇拜,嚴格信奉獨一無二的安拉;反對異教思想對伊斯蘭教的浸染,堅持將《古蘭經》和先知穆罕默德的《聖訓》作為國家立法個人信仰社會道德的最高準則;反對吸煙、飲酒、賭博和將歌舞引入宗教儀式,主張整飭社會風尚,淨化信徒心靈;反對互相殘殺,主張所有穆斯林不分部落和貧富在真主面前一律平等,通過聖戰實現阿拉伯半島的統一和獨立。它認為,這一切就是體現在《古蘭經》和《聖訓》中的“最純粹的伊斯蘭教教義”。
為宣揚和推行這一教義,沙特政府一直將主管宗教思想公共道德的宗教、司法、教育等部門的大臣職位交由謝赫家族成員擔當。謝赫家族作為王國的最高宗教權威,則早在現代沙特王國建立之前的20世紀20年代就建立一個“揚善懲惡委員會”,督導全社會認真執行教義所確定的一切道德規範。這個委員會後來發展成相當於一個政府部門的獨立機構,其組成人員就是一支日益強大的宗教警察。據官方公佈的數字,這支總部設在利雅得的警察部隊在全國有l3個分支機構和66箇中心,共有5029人。這些人都是篤信伊斯蘭教、願意為之獻身的男性穆斯林,主要來自宗教學校和清真寺。另外,還有數目不詳的一批志願者,自願為維護宗教教義和道德的純潔性盡義務。無論在職者還是志願者,其使命都一樣,就是日夜巡邏,發現有違教義的行為當即進行干預,嚴重犯法者當即逮捕。據揚善懲惡委員會不久前發表的一項報告,宗教警察部隊在2007年“採取了816萬項旨在服務社會、保護知識、思想和道德安全的行動”。其中包括,為預防犯罪活動進行巡邏41.6萬次,散發“指導人們採取正當生活方式”的書籍和小冊子680萬件。

宗教警察職責

宗教警察的干預不但範圍廣,手段也很嚴厲。他們要求,每天五次的祈禱時間,成年穆斯林必須都進清真寺祈禱,咖啡店等設施必須都停業。祈禱一律按一神教思想和既定規則進行,不能膜拜真主以外的任何人。任何穆斯林都不準飲酒、吸毒、偷竊、通姦、嫖娼。成年女子走出家門都要穿長袍、戴面紗,除臉頰外不得裸露身體的任何部位,不得化妝。出外辦事和旅行,實行男女隔離,女性必須由男性親屬陪伴。違反上述規定者,輕則受申斥,重則被拘留、判刑、鞭打。這些都是全國通用的“規則”,不同地區還有一些不同的規定。有的地方禁止咖啡店在露天接客,以防沒有親屬陪伴的女子同陌生男子混在一起入座。有的地方禁止進口西方的服裝和首飾。有的地方禁止男子穿緊身衣和留長髮。在聖地麥加,五十多個年輕人前不久在商場舉行週末音樂會,被認為是一種“引誘異性的犯罪行為”遭逮捕。很多清真寺還規定,隨意觸摸聖器、朝拜選錯方向都要受處罰。

宗教警察爭議

宗教警察 宗教警察
但是,有些時候宗教警察的干預過多、過分,在社會上引起爭議和不滿。2002年3月,麥加的一所女子學校的教學樓失火,正在上課的學生倉皇逃生。可是,在校門口巡邏的宗教警察卻橫加攔阻。他們的理由是,有些女學生逃離時沒有佩戴面紗。結果,有15人被活活燒死。2003年,一個名叫費薩爾的男子開車上街,將母親、妹妹和女僕留在車裏,自己去商場採購。這時,幾個宗教警察走上前來,不由分説就把車裏的三個女人拽出來痛打。他們給出的理由是,婦女出門無男性親屬陪伴就是犯罪,而坐在汽車內更有招引異性之嫌。這兩件事曾在社會上引起軒然大波,人們紛紛指責宗教警察不講道理,不近人情。
宗教警察 宗教警察
2007年,又有兩起涉及宗教警察的事件引起全國的關注。一件是,這年5月,一個叫蘇萊曼・胡萊維斯的利雅得年輕人被懷疑藏有含酒精的飲料。於是,多名宗教警察闖入其家搜查,並將他帶走,毆打致死。家屬將警察告上法庭。但地方當局卻以模稜兩可的説詞將警察赦免。另一件是,這年的6月,一個名叫布萊維的中年男子在西北部城市特布克同一位年輕女子同坐在一輛汽車裏。宗教警察發現後當即把他帶走。他申辯説,那位女子是摩洛哥人,他是受僱為她開車的司機。警察不聽申辯,按慣例將他拘留。不幾天,他就死在拘留所裏。家屬告上法庭,法庭調查證實他是被打死,有三名宗教警察涉嫌其中。可是,清真寺出面為他們辯護,事情就不了了之。這兩個案件經媒體報道後,抗議宗教警察的聲浪波及全國。
宗教警察 宗教警察
就在這時,又發生一起涉及美國人的宗教警察干預案。2008年2月,一個名叫婭拉的中年美國女商,在利雅得一家星巴克咖啡館同一個敍利亞籍的同事談生意。這時,幾個宗教警察闖進來,將他們二人統統抓走。據婭拉後來説,她被帶到一個監獄,遭到脱衣搜身和拘留。她的沙特丈夫得悉後進行交涉,她才獲釋。這在全國又引起一場風波,迫使司法當局不得不宣佈,要重新審理2007年的兩起涉嫌毆人致死案。可是,幾個月過去,審理並無結果。
宗教警察 宗教警察
據一些沙特朋友講,過去,從沒有聽説過民眾對設立宗教警察有任何異議,因為這符合《古蘭經》的有關規定。但是,宗教警察隨意毆打、拘留、逮捕無辜之人,而從未得到任何懲處,招致人們的不滿和痛恨。他們認為,宗教警察有時不是維護伊斯蘭教的社會道德,而是對伊斯蘭教本身的褻瀆。因此,社會上開始出現要求解散宗教警察的呼聲。思想比較開明的瓦立德・本・塔拉勒親王説,宗教警察過去可以為所欲為,沒有人敢吭聲。現在不同了,人們的維權意識普遍提高,敢於將違法的宗教警察告上法庭。《祖國報》就此發表評論説,控告不一定獲勝,但這畢竟是王國曆史上的空前之舉,值得思考和重視。
宗教當局對民眾這一“膽大妄為”之舉表示不滿。王國伊斯蘭教最高權威阿卜杜勒・阿齊茲・本・阿卜杜拉赫・謝赫大穆夫提説,宗教警察是“代表國家在維護伊斯蘭教的純真”,任何人都要“抱有耐心和容忍之心”,認真聽從他們的勸誡。揚善懲惡委員會主任謝赫・易卜拉欣・格海伊斯説,一些穆斯林受異教思想的蠱惑,不但不自責,反而指責“幫助他們迴歸正義”的宗教警察,這實在令人難以容忍。
王國政府對宗教警察一方面進行維護,一方面進行限制和改革。內政大臣納伊夫親王在談到一些目無法紀的宗教警察時説,他們的本意是維護沙特阿拉伯作為伊斯蘭國家之楷模的榮譽和美名,希望媒體不要抓住某些負面現象進行炒作。為使這支特殊的警察部隊更好地發揮作用,他領導的內政部於2006年5月頒佈法令,規定宗教警察抓獲犯罪嫌疑人後要移交給國家公訴機關,不得自行審理。2007年初,內政部又做出規定,對任何公民進行搜查都必須出示批准證明,嚴禁對道德犯罪者動用武力。但是,這些法令和規定實際執行起來非常困難,因為宗教警察自恃另有後台,有時根本就不遵從。2007年6月布萊維案件發生後,內政部意識到,多數宗教警察素質不高,缺乏職業訓練,決定將包括380名宗教警察在內的多起涉案人員進行“人際技能”訓練。王國政府還決定,將宗教警察2008年的預算增加百分之十六,主要用於教育和培訓。

宗教警察主要影響

沙特阿拉伯建立宗教警察的做法,曾被其他個別伊斯蘭國家搬用。從1996年到2001年,在阿富汗當政的塔利班也曾設立揚善懲惡委員會。其屬下的宗教警察橫行霸道,引起阿富汗人民的強烈反感。塔利班政權垮台後,這一切都不復存在。馬來西亞印度尼西亞也有類似宗教警察的組織,但權限和影響遠不如沙特阿拉伯。所以,西方媒體大都瞄準沙特阿拉伯,以嘲弄的口吻報道其宗教警察的消息。美國共和黨保守派主辦的《旗幟週刊》甚至將沙特阿拉伯的宗教警察稱為“伊斯蘭法西斯民兵”。
沙特阿拉伯的宗教警察今後向何處去?隨着經濟的發展和對外日益開放,這個問題引起越來越多沙特人的思考。這個問題在沙特阿拉伯有着深遠的影響,而且也極為敏感。處理不好,很難説會產生什麼樣的後果。因此,儘管人們對其不滿的情緒在增長,王國政府則投鼠忌器,一時間不會採取什麼大的改造措施。
在社會上的爭議聲中,宗教警察的行動可能會有所收斂,但其身影看來仍會在城鎮的街頭晃動,其手中的棍棒和皮鞭一時還不會放下。

宗教警察相關報道

法新社2022年12月4日報道,當地媒體稱,在兩個多月的抗議活動後,伊朗取締了道德警察部隊。總檢察長穆罕默德·賈法爾·蒙塔澤裏説,“道德警察與司法機構無關”,並已被廢除。 [1] 
據多家歐洲媒體12月4日報道,伊朗政府在年輕女孩意外死亡後抗議浪潮席捲全國的背景下取消了道德警察。 [2]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