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道德規範

鎖定
道德規範是對人們的道德行為道德關係的普遍規律的反映和概括。是社會規範的—種形式,是從一定社會或階級利益出發,用以調整人與人之間的利益關係的行為準則,也是判斷、評價人們行為善惡的標準。在人們社會生活的實踐中逐步形成的,是社會發展的客觀要求和人們的主觀認識相統一的產物。 [1] 
中文名
道德規範
分    類
五種
基本規範
愛國守法,明禮誠信、團結友善等
所屬範圍
道德意識現象的內容之一

道德規範內容

道德規範是巴納調查團體2001年做的一項全國調查的中心。調查表明只有四分之一的成人“主要依靠宗教原則和教義或者《聖經》內容作出道德的選擇。”

道德規範意義

一定社會或階級用以調整人們之間利益關係的行為準則,也是評價人們行為善惡的標準。不同時代和階級有不同的道德規範。中國社會主義時期的道德規範是五愛、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共產主義勞動態度、社會主義人道主義等。
道德規範是道德意識現象的內容之一。一定社會為了調整人們之間以及個人與社會之間的關係,要求人們遵循的行為準則。是人們的道德行為和道德關係普遍規律的反映,是一定社會或階級對人們行為的基本要求的概括,是人們的社會關係在道德生活中的體現。
道德規範源於人們的道德生活和社會實踐,又高於人們的道德生活和社會實踐。歷史上不同時代、不同階級的道德規範,都是從相應的時代要求和階級利益出發,經過概括而形成的,並用以指導人們的道德生活和道德行為。
道德規範指判斷善和惡、正當和不正當、正義和非正義、榮和辱、誠實和虛偽、權利和義務等道德準則。人們能夠按照道德規範的要求行為,就是善行;違反道德規範的行為,就是惡行。
道德規範是由一定的社會物質條件和社會關係所決定的,同時又是一定社會或一定階級的人們自覺行為的產物。道德規範隨着社會的發展而不斷髮展的,具有歷史性和繼承性。在階級社會和有階級存在的社會,道德規範的形成、發展及其在實踐中的貫徹,同現實社會的階級關係和階級鬥爭有密切的關係。
不同社會的不同階級有不同的道德規範。馬克思主義認為,人們的行為,凡是有利於社會進步和社會發展的,就是合乎道德的,反之就是不道德的。肯定道德規範的歷史性和階級性,並不否認道德本身的繼承性。任何先進階級的道德規範總是要繼承和發展先前社會中的有積極和進步作用的道德規範。社會主義和共產主義道德規範,是從無產階級的階級鬥爭的利益和全人類的利益中引申出來的,是最先進的道德規範。
道德是一種由人們在實際生活中根據人們的需求而逐步形成的一種具有普遍約束力的行為規範
它具有良好的羣眾基礎,往往流傳較為廣泛,形成共識。
必須與法律相分別,兩者都是行為規範,但是法律是具有國家強制力保障的,而道德是一種心靈的契約,只能靠人們自覺遵守,所以約束力比法律弱很多,靠輿論來實現道德的力量。形成也不同,道德是在生活中逐步確立的風俗規則,法律則是有國家制定的。代表的利益有所不一樣,法律一般是當權者管理的有力工具,而道德是羣眾在生活中的利益體現,有一定差距。
對人羣來説,終極的道德應該是沒有的,因為道德不具備法律的能力。有的話就只能是在人們的道德水平與法律結合而成為最終形態——法律。那也就不是純粹的道德了。或者是個人的堅定的道德品質,也許勉強可看作最好的陣地。

道德規範形式

公民道德規範是一個國家所有公民必須遵守履行的道德規範的總和。包括道德核心、道德原則、道德的基本要求和一系列的道德規範。
公民道德規範主要由基本道德規範和社會公德規範、職業道德規範、家庭美德規範構成。涵蓋了社會生活的各個領域,適用於不同社會羣體,是每一個公民都應該遵守的行為準則。
社會主義道德建設是以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為指導,以為人民服務為核心,以集體主義為原則,以愛祖國、愛人民、愛勞動、愛科學、愛社會主義為基本要求,把社會公德、職業道德、家庭美德的建設作為整個社會主義道德建設的着力點。

道德規範基本規範

愛國守法,明禮誠信、團結友善、勤儉自強、敬業奉獻。
中共中央《公民道德建設實施綱要》提出了“愛國守法、明禮誠信、團結友善、勤儉自強、敬業奉獻”二十字的公民道德基本規範。它不僅體現了道德的先進性與道德的廣泛性的統一,還體現了中國傳統美德、革命道德和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條件下產生的新道德的統一。
“愛國守法”是公民對國家的最首要的道德義務。公民應當熱愛國家、建設國家、保衞國家,維護國家的尊嚴,保守國家的機密,敢於同一切危害國家利益和安全的行為作鬥爭,把對國家的一切義務和責任看成是自己的天職。“守法”是公民道德的最低層次的要求。公民應當維護法律確定的最基本的政治秩序和社會秩序,盡法律所規定的一個公民應盡的義務。同時,“愛國主義”體現了社會主義集體主義原則,公民通過愛國守法去實踐集體主義的道德要求。
“明禮誠信”是公民如何待人的道德規範。在我國,無論在何種場合,無論從事什麼樣的活動,公民彼此都應該講文明、講禮貌、講誠實、講信用。我國自古以禮儀之邦著稱於世。在改革開放的條件下,特別是我國加入WTO之後,國際交往日益增多,公民能否明禮,關係到世界對我們國家的形象和文明程度的評價,因此,“明禮”具有特別重要的現實意義,“誠信”是人與人之間交往關係中最基本的道德。它是公民道德人格中的基本要素之一。在經濟活動中要誠信,杜絕假冒偽劣、坑蒙拐騙;在日常生活中也要信守諾言,忠誠待人。
“團結友善”是公民與公民之間應當如何相處的基本規範。每一個公民,不論民族、年齡、職業,都是中華人民共和國這個大家庭中的一員。公民之間應該彼此團結,相互友,建立起一種和睦親愛的關係。現實中,對他人友善的人也必然會得到他人的友善。團結是力量的源泉。能否團結、友善,關係到一個人的前途和幸福,也關係到民族的興旺、國家的興衰。要做到團結友善,就必須懷着友好的願望,抱着彼此平等的心理相互對待,就必須對已嚴、對人寬,就必須將心比心,“己所不欲,勿施於人”。當然,團結友善必須是在正義原則之下的團結友善。
“勤儉自強”是公民對待生活、對待自身的道德規範。作為一個公民,有勞動的權利和勞動的義務,應當懂得沒有勤奮就不會有社會財富的道理,推崇勤勞,反對懶惰和遊手好閒。公民還應該厲行節約,反對奢侈浪費和享樂主義的生活方式。在現實生活中,公民應當自強不息,不斷進取,保持一種健康向上的精神風貌,凡事儘量依靠自己而不依賴他人。
“敬業奉獻”是公民對待職業活動的道德規範。每一個公民都要從事一定的職業,職業是公民與社會聯繫的重要方式和途徑。對待職業或事業要嚴肅認真,一絲不苟,精益求精,為國家、為社會、為他人做出有益的貢獻。

道德規範社會公德

文明禮貌、助人為樂、愛護公物、保護環境、遵紀守法。
1、文明禮貌,提倡人們互相尊重
人類社會不斷進步的一個重要標誌,是越來越擺脱原始野蠻的狀態,人和社會的文明水平的日益提高。在這個意義上,我們可以説人類社會進步的基本趨勢,是由野蠻向文明的過渡,由野蠻人變為越來越文明的人。所以,人類行為文明的基本規範,就成為現代社會公德的一個首要內容。
作為社會公德的基本要求——人們的行為文明狀況,它集中反映的是社會成員的文明教養程度,而禮貌則是這種文明程度在人際交往中的外在表現形式。作為社會公德的一個基本規範,文明禮貌是在人際交往中的一種道德信息,它説明了一個人對別人的尊嚴和人格的尊重。
在人際交往中注意自己的個人形象,比如要做到衣冠整潔,舉止文雅,這是對別人的一種尊重。在社會的公共場合,在與人交往的過程中,處處注意講究禮節,這也是一個人文明程度的反映。任何人在與人交往的過程中,一般都要通過語言與對方交流思想和感情,因為語言是思想的直接現實。隨着現代社會的發展,人們的生活節奏在不斷加快,對工作效率也不斷提出更高的要求。與此相聯繫的是,在公共場合,在集體性的活動中,每個人都應當自覺地遵守羣眾活動(如集會等)的秩序或規定,並且相互禮讓,這對於保證集體生活的正常進行,維護大多數人的共同利益,是一個重要條件。
2、助人為樂,發揚社會主義人道主義精神
反映社會主義社會關係的本質特徵,作為社會公德的社會主義人道主義道德要求,其基本內容可以概括為:尊重人;關心人、愛護人,特別注意的是要求盡一切努力保護兒童,尊重婦女,尊敬和關懷老年人,尊重和愛護人才,關心幫助鰥寡孤獨和殘疾人,設身處地,多為他人着想,熱心社會公益事業,大力幫助那些陷入困難之中的人們,在全社會以至全世界的範圍裏,積極維護正義的事業。具體來説,發揚社會主義人道主義精神,主要應當做到如下幾個方面。
第一,社會主義人道主義要求對每個社會成員的基本權利和人格,給予充分的尊重和維護。
第二,社會和國家對每個社會成員要切實關心和愛護,每個社會成員之間都要互相關心和互相愛護,這是社會主義人道主義又一個顯著的道德要求。
第三,社會主義人道主義要求社會團體和每個社會成員,對那些遭到不幸和困難的人們,在道義上和物質上給予同情,支持和切實的幫助。
第四,社會主義人道主義要求社會和每個社會成員都要尊重知識、尊重人才,為每個社會成員的全面發展創造越來越好的社會環境。
第五,在現代法治社會中,人的文明水平越來越提高的一個重要表現,就是對那些正在接受改造的犯罪分子、已經放下武器的敵對分子,必須給予他們以人道的待遇,不準侮辱他們的人格,給他們悔過自新、重新做人的機會和出路;對於被改造中的犯人進行刑訊、逼供及其他殘忍做法,都是社會主義人道主義所堅決反對的。
3、愛護公物,增強社會主義社會主人翁的責任感
在社會主義社會中,國家和社會的公共財物、集體的財產,是全體社會成員進行社會性活動、實現共同利益的物質保證,也是滿足勞動者個人利益和人們的當前利益的共同物質條件。所以,以社會主人翁的責任感,維護和珍惜國家、集體的財產,愛護公物,是社會公德的基本要求。對社會共同勞動成果的珍惜和愛護,是每個公民應該承擔的社會責任和義務,它明顯地體現了社會主義集體主義精神,既顯示出個人的道德修養水平,也是整個社會文明水平的重要標誌。
隨着社會現代化程度的日益提高,社會的公用設施,如公路、鐵路、水電線路、通信設備、衞生消防設施等等,能否受到妥善保護,使之發揮作用,都關係到人民羣眾的切身利益問題。可想而知,這些公共設施中的任何一項遭到破壞,都會使人民羣眾的利益受到損害,從而嚴重影響整個社會的穩定。所以,每個有責任心的公民,或者説有良心的人,是決不應當有意去破壞這些公共設施的,相反地,應當像珍惜與愛護自己的東西一樣,去精心保護這些公物。但是,在現實生活中我們會常常發現,有些人出於各種不同的動機,有意或無意地給公共設施造成了破壞,即使是無意的損壞行為,也是對人民的極大不負責任。從道德的角度來説,是缺社會公德的這個“德”的。同樣道理,能不能愛護這些公用設施,也是對人民羣眾的感情問題。在這裏還應當指出的是,有些人是為了自己的私利,滿足自己的個人慾望,而損壞公物,化公為私的,這是很可恥的行為,除了要受到法律制裁之外,還應當受到社會輿論的譴責。
4、保護環境,強化生態倫理觀念
人們遵循環境道德規範的實質,要求我們在正確處理人類自身的發展與自然環境的發展之間關係問題上要有科學的態度。這方面的一個首要問題,是應當確立起對自然環境的正確價值觀念。這裏所説的價值觀念,不僅僅是指物質方面的,尤其是指精神方面的價值。人類社會的生活經驗已經告訴我們,良好的自然生態環境,對於使人們的精神生活日益豐富、健康,培養人們高尚的道德情操,有着十分重要的價值。正是基於對自然生態環境的特殊精神價值的認識,愛護自然生態環境,把維護自然生態平衡作為自己的道德責任,已成為現代社會環境道德的一個基本要求。
環境道德的一個重要內容就是,人們應當熱愛大自然。熱愛大自然,實質上也是對人類本身的熱愛,是對生活的熱愛,是對生命價值的重視。自覺遵守這樣的社會公德,從根本上説,是對大多數人的利益的維護,是對人類的生存利益的關心,也是對子孫後代利益的關心。有了這樣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品質,就有助於我們自覺克服對自然界生物的自由主義和無政府主義錯誤態度,自覺遵守環境保護的共同行為準則。當然,我們應當把這些道德要求體現在具體的實際行動上,比如要千方百計來節約自然資源,愛護花草樹木,決不傷害國家規定要加以保護的野生動物,注意維護人文景觀;按規定防治廢渣、廢水廢氣噪音污染;自覺維護公共衞生,不隨地吐痰,不亂扔垃圾,等等。只要我們齊心協力,就能營造出一個美好的自然生態環境。
5、遵紀守法,自覺維護公共秩序
現代社會是法治社會,每個公民都必須具有很強的法制意識,有必備的法律知識,自覺維護法律的權威,認真執行各項法令、法規和各項規章制度。事實證明,在正常的情況下,自覺遵守和服從法律,有明確的法制觀念,這是現代社會文明教養即社會公德的基本要求,換句話説,在現代文明社會中,每個社會成員,如果沒有基本的法律知識,不遵守法律,不懂得維護憲法的尊嚴,那就不能説是一個文明的人,一個有道德的人。為什麼這樣説呢?這是由法律與道德之間的關係決定的。
法律與道德的緊密結合、相互作用,在社會主義社會中表現得尤其明顯。在當前的我國社會中,社會主義法律與社會主義道德,在根本上是一致的。一般説來,違背法律的行為同時也是違背道德的行為,在有的情況下,違背道德的行為也是一種犯罪行為。而且,這種情況總是反映在全社會的範圍內,所以,自覺地遵守憲法和法律,實質上也是在目覺地遵守社會公德。培養公民的法制意識,使越來越多的人自覺地遵守法律法規,自覺地維護法律的尊嚴,這也是提高人們社會公德水平的一個重要途徑。
自覺地遵守法律法規,維護社會秩序,對於每個公民來説,還有一個特別要求,即在社會公共秩序受到破壞、國家安全受到威脅的時候,應該見義勇為,挺身而出,堅決地與之進行鬥爭。這個道德要求,在當前的社會情況下,是有特殊重要現實意義的。因此,有些地區,對見義勇為的人給予獎賞,並且用法律的形式把它規定下來了。這不僅説明我國人民法制意識的增強,而且也反映了我國人民社會文明程度的提高。

道德規範家庭美德

尊老愛幼,男女平等,夫妻和睦,勤儉持家、鄰里團結。
1.尊老愛幼
尊老愛幼是中華民族傳統的家庭美德,也是社會主義家庭美德的重要規範。
2.男女平等
堅持男女平等的美德,是指既要反對“大男子主義”,也不贊同“夫人專政”或“妻管嚴”。
3.夫妻和睦
平等對待,相敬如賓,是夫妻和睦的關鍵,也是建立美滿幸福家庭生活的關鍵。
4.勤儉持家
勤儉持家是我國傳統道德中傳播最久的美德之一,我們提倡婚喪嫁娶要從簡,並不是淡漠人情,違背道德良心,而是弘揚淳樸、善良、勤儉節約、艱苦奮鬥的美德。
5.鄰里團結
搞好鄰里團結重要的是互相尊重。鄰里之間應該以禮相待、互諒、互讓、互幫、互助,團結友愛。

道德規範職業道德

愛崗敬業、誠實守信、辦事公道、服務羣眾、奉獻社會。
《公民道德建設實施綱要》規定“要大力倡導以愛崗敬業、誠實守信、辦事公道、服務羣眾、奉獻社會為主要內容的職業道德,鼓勵人們在工作中做一個好建設者”。《公民道德建設實施綱要》對職業道德的這種規定,既體現了時代的鮮明特徵,又概括了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條件下各種職業道德的共同特點,所以,它適用於各行各業,是對各種職業道德的共同要求。
愛崗敬業
愛崗與敬業是緊密聯繫在一起的。愛崗是敬業的前提,敬業是愛崗情感的進一步昇華,是對職業責任、職業榮譽的深刻認識。不愛崗的人,很難做到敬業;不敬業的人,很難説是真正的愛崗。所以,不論做任何工作或勞動,只要認真負責,精益求精,不辭辛苦,就可以説是愛崗敬業。一般説來,工作條件好、工作輕鬆、收入高的職業,做到愛崗敬業是比較容易的。相反,環境不好、工作艱苦、收入不高、又遠離城市,要做到愛崗敬業就不那麼容易。那些在環境艱苦、工作繁重、收入不高崗位上認真工作勞動的人,就會受到人們的尊敬。在社會主義社會,任何職業都是社會生活所離不開的,所以總是要有人去幹。
如果沒有億萬農民辛勤種田,沒有千百萬工人在茫茫沙漠或高山峻嶺上採油、採礦、修築鐵路,沒有廣大人民解放軍在天涯海角守衞祖國的邊疆大門,沒有千萬清潔工人清除城市垃圾,沒有幾千萬人民教師、科研人員埋頭教學和科研,社會主義建設事業能取得如此偉大的成就嗎?我們每個人和家庭能享受到今天這樣幸福的生活嗎?人總是要有點精神的。
一個人的價值大小就在於他在平凡的工作崗位上,愛崗敬業,為社會、為祖國做貢獻。另外,改革開放以來,擇業機會的增加和選擇方式的多元化為人們選擇自己喜愛的職業提供了很好的機會,也為人們愛崗提供了堅實的社會基礎。同時,要看到,愛崗敬業是市場經濟發展的必然要求。市場經濟是一種自由競爭的經濟。一個從業人員要想在激烈競爭中獲得生存和發展的有利地位,實現自己的職業利益,就必須愛崗敬業,努力工作,提高勞動生產率和服務質量。否則,一個不履行職業責任的人,就將被職業組織所淘汰。
誠實守信
誠實守信是做人的基本準則,也是社會道德和職業道德的一個基本規範。在中國傳統儒家倫理中,誠實守信被視為“立政之本”、“立人之本”、“進德修業之本”。孔子曾説:“民無信不立。”他把信擺到了關係國家興亡的重要位置,認為國家的朝政得不到人民的信任是立不住腳的。《綱要》把誠實守信列為社會主義職業道德的一項基本內容,真可謂順應天意,合乎民心。
誠實就是真實無欺,既不自欺,也不欺人。對自己,要真心誠意地為善去惡,光明磊落;對他人,要開誠佈公,不隱瞞,不欺騙。一句話,誠實就是表裏如一,説老實話,辦老實事,做老實人。守信就是信守諾言,講信譽,重信用,忠實履行自己承擔的義務。誠實和守信是統一的。守信以誠實為基礎,離開誠實就無所謂守信。在我們的社會生活中,每個人每天都要與他人或單位打交道,根據與他人、與單位達成的協議來安排自己的會議、學習、工作、勞動和其他活動。如果人人都不誠實,不守信,那麼,人和人之間的一切交往就無法進行,一切會議、學習、工作和勞動就無法開展,整個社會就會陷入一場無序、混亂之中。
尤其是教育工作者要誠實守信、師德第一。海南師德師風集中整治專項督查工作已經啓動。海南省教育部門將組成10個督查工作組,分赴全省19個市縣的教育行政部門和中小學開展專項督查工作。海南省強調,對校長和教師隊伍中嚴重不稱職或師德師風嚴重失範的,堅決清除出教師隊伍。 [2] 
辦事公道
辦事公道是指對於人和事的一種態度,也是千百年來人們所稱道的職業道德。它要求人們待人處世要公正、公平。公正、公平要以公心為基礎,從個人的感情和利益出發,很難做到公正、公平。當然,公正、公平也包括平等的內涵。
服務羣眾
服務羣眾就是為人民羣眾服務。在社會生活中,人人都是服務對象,人人又都為他人服務。服務羣眾作為職業道德的基本規範,首先是對黨和國家機關幹部、公務員的要求。服務羣眾不僅是對黨和國家機關幹部、公務員的要求,也是對所有從業者的要求。
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條件下,要真正做到服務羣眾,首先,心中時時要有羣眾,始終把人民的根本利益放在心上。其次,要充分尊重羣眾。要尊重羣眾的人格和尊嚴。再次,千方百計方便羣眾。
奉獻社會
奉獻社會就是積極自覺地為社會做貢獻。奉獻,就是不論從事任何職業,從業人員的目的不是為了個人、家庭,也不是為了名和利,而是為了有益於他人,為了有益於國家和社會。正因為如此,奉獻社會就是社會主義職業道德的本質特徵。在以私有制為基礎的社會里,少數統治階級的利益和廣大人民的利益是相對立的。雖然,他們也提倡職業道德,但出發點和最終目的卻是為了少數剝削階級的私利。社會主義建立在以公有制為主體的經濟基礎之上,廣大勞動人民當家作主,因此,社會主義職業道德必須把奉獻社會作為自己重要的道德規範,作為自己根本的職業目的。
奉獻社會並不意味着不要個人的正當利益,不要個人的幸福。恰恰相反,一個自覺奉獻社會的人,他才真正找到了個人幸福的支撐點。個人幸福是在奉獻社會的職業活動中體現出來的。個人幸福離不開社會的進步和祖國的繁榮。幸福來自勞動,幸福來自創造。當我們偉大的祖國進一步繁榮富強的時候,我們每個人的幸福自然就包括在其中。奉獻和個人利益是辯證統一的。奉獻越大,收穫就越多。一個只索取不奉獻的人,實質上是一個不受人們和社會歡迎的個人主義者。如果人人都只索取不奉獻,社會物質財富和精神財富從哪裏來,社會還能進步和發展嗎?

道德規範網絡道德

在信息技術日新月異發展的今天,人們無時無刻不在享受着信息技術給人們帶來的便利與好處。然而,隨着信息技術的深入發展和廣泛應用,網絡中已出現許多不容迴避的道德與法律的問題。因此,在我們充分利用網絡提供的歷史機遇的同時,抵禦其負面效應,大力進行網絡道德建設已刻不容緩。以下是有關網絡道德規範的要求,希望大家遵照執行。
基本規範
(1)你不應該用計算機去傷害他人;
(2)你不應干擾別人的計算機工作;
(3)你不應窺探別人的文件;
(4)你不應用計算機進行偷竊;
(5)你不應用計算機作偽證;
(6)你不應使用或拷貝沒有付錢的軟件;
(7)你不應未經許可而使用別人的計算機資源;
(8)你不應盜用別人的智力成果;
(9)你應該考慮你所編的程序的社會後果;
(10)你應該以深思熟慮和慎重的方式來使用計算機。
(11)為社會和人類作出貢獻;
(12)避免傷害他人;
(13)要誠實可靠;
(14)要公正並且不採取歧視性行為;
(15)尊重包括版權和專利在內的財產權;
(16)尊重知識產權;
(17)尊重他人的隱私
(18)保守秘密。
不道德行為
(1)有意地造成網絡交通混亂或擅自闖入網絡及其相聯的系統;
(2)商業性或欺騙性地利用大學計算機資源;
(3)偷竊資料、設備或智力成果;
(4)未經許可而接近他人的文件;
(5)在公共用户場合做出引起混亂或造成破壞的行動;
(6)偽造電子郵件信息。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