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安徽大學徽學研究中心

鎖定
安徽大學徽學研究中心是重組的實體性研究機構,是教育部批准的首批十五個普通高等學校人文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基地之一。現任中心主任為安徽大學周曉光教授,學術委員會主任為中山大學陳春聲教授。 [1]  2018年4月,安徽大學圍繞“徽學與中國傳統文化”世界一流培育學科建設要求,以歷史、中文、法學等學科骨幹力量為基礎,正式成立安徽大學徽學與中國傳統文化研究院,徽學研究中心成為這一重點建設高端學術平台的重要依託機構。 [2] 
中文名
安徽大學徽學研究中心
成立時間
1999年
中心主任
周曉光
學術委員會主任
陳春聲

安徽大學徽學研究中心中心概況

徽學研究中心 徽學研究中心
中心現藏有豐富的徽州民間歷史文獻,其中徽州原始文書檔案近八萬份(冊),各類原始抄本、譜牒、徽人文集五百餘種。為加強對所藏徽州文書的保護與利用,中心在成立之初還專門設立了文書特藏室(即“伯山書屋”)。2007年底,中心申報的中央和地方共建優勢特色學科重點實驗室項目獲准立項,順利建成徽學研究中心重點實驗室。 [2] 

安徽大學徽學研究中心學術力量

中心現有講席教授2人,專職研究人員20人,兼職研究人員30人,擁有一支包含國家“萬人計劃”領軍人才、中宣部文化名家暨“四個一批”入選者、安徽省學術與技術帶頭人、安徽省拔尖人才等高層次人才在內,且年齡、學歷、職稱等結構合理的學術隊伍;中心下設徽商與徽州經濟史研究室、徽州文書與文獻研究室、徽州宗族與社會史研究室、徽州學術與思想史研究室、徽州文化資源研究與開發研究室。 [2] 

安徽大學徽學研究中心研究方向

中心主要致力於三個方向的研究:
徽州文獻與文書方向:徽州留存的歷史文獻數量極為豐富,它們既包括傳統的典籍文獻,更有為史學界所重視的30萬件左右的民間契約文書,它們構成了徽學的學術基礎。在徽人著述、徽州文書等綜合性和專題性文獻資料的收集、整理、出版與研究方面,中心的專、兼職研究人員已經取得了大量成果,出版了《戴震全書》、《徽州歷史檔案目錄提要》、《新安醫籍叢刊》、《新安名族志》等專題資料彙編與徽人著述整理26種,合計達700萬字。即將出版的還有《徽學研究資料輯刊》,包括《新安文獻志》、《太函集》、《新安學系錄》等重要文獻。中心已完成或正在進行的國家及省部級徽州歷史文獻整理與研究課題近20項,其中,《徽州文獻綜錄》已完成初稿,《新發現的徽州文書整理》、《徽州醫學文獻的整理》等重大項目正在研究之中。 [1] 
徽州社會經濟史方向:徽州地區自唐宋以後逐漸形成了以宗族製為基礎的獨特的社會結構,並形成和積澱了獨特的區域文化。在中國歷史上,新安理學、徽商、徽州文學藝術以及一大批著名的歷史人物都曾產生過重要的影響。以文獻為基本依據,結合田野考察,對徽州區域的地方學研究自80年代以來,已引起國內和國際學術界的廣泛重視,日本、美國、韓國、英國、荷蘭等國學者紛紛以徽州地域文化作為研究課題。中心的研究人員對該領域的研究以多學科的交叉和綜合研究為特色,在徽州宗族、徽商、徽州民間法律、徽州民間藝術、徽州歷史人物、徽州建築文化等方面,出版和發表了《兩驛集》、《徽州宗族研究》、《胡宗憲評傳》等一大批學術成果,重大項目《徽州文化遺存的調查與研究》已接近完成;《徽州法律文書和民間法研究》《新安學術史研究》《徽州村落的研究與開發》等重大項目也在進展之中。 [1] 
徽文化資源開發利用方向:徽州以及周邊地域的文化資源越來越成為發展旅遊經濟的重要的資源。中心積極推進將文化資源轉化為旅遊資源,以服務於地方經濟的發展。通過深度挖掘,豐富旅遊的文化內涵,協助地方進行開發規劃。另外一方面,通過科學的研究,呼籲文化資源的保護,提倡可持續發展的旅遊開發。中心正在進行的重大課題有兩項,一是《黃山市旅遊業可持續發展研究》,一是《徽州村落的研究與開發》。其成果直接為政府和相關部門、企業提供諮詢服務。 [1] 

安徽大學徽學研究中心科研成果

中心自成立以來,始終堅持以學術研究為根本,紮實推進徽學基礎研究和學科建設。經過不懈努力,中心在學術研究領域已經取得了豐碩成果,出版了《徽州文化全書》《徽州文化史》《徽州宗族研究》《明清徽州社會研究》《戴震考據學研究》《明清徽州人口與社會研究》《中國古代民間規約文獻集成》等學術著作30餘部;影印出版《徽州文書》6輯60冊;出版了包括《新安文獻志》《太函集》《新安名族志》《休寧名族志》等重要文獻的《徽學研究資料輯刊》8種14冊;編輯出版大型學術集刊《徽學》12卷;同時還在包括《歷史研究》《中國史研究》《文獻》《中國經濟史研究》等學術刊物以及《人民日報》《光明日報》(理論版)等報刊上發表論文500餘篇。教育部人文社科重點研究基地重大招標課題、國家社科基金課題、省社科規劃課題等各類科研項目的立項數量也在不斷增長。徽學研究中心已在國內外學術界樹立起良好的學術品牌和學術聲譽。 [2]  中心除開展日常的學術研究活動外,還編輯大型學術叢刊《徽學》,每年出版一卷,並編輯《徽學研究通訊》傳遞學術信息。

安徽大學徽學研究中心人才培養

中心招收歷史文獻學博士生及專門史、中國哲學、中國古代文學、中國古典文獻學、戲劇戲曲學、社會學等相關學科的碩士研究生,積極培養後續人才。 [1] 

安徽大學徽學研究中心社會影響

在積極推進學術研究的同時,中心還充分發揮自身學術優勢,始終將服務地方文化建設作為自己重要的責任與使命,積極為安徽省文化強省建設提供決策支持和智力服務。1999年,徽學研究中心成立伊始,安徽大學就與黃山市政府簽訂了全面合作協議。2000年,徽學研究中心將《黃山市旅遊業可持續發展研究》列入首批基地重大招標課題。自2004年開始,徽學研究中心連續多屆參與安徽省人民政府主辦的“徽商大會”,並參與策劃“徽商論壇”。此後,又參與推動國家級徽州文化生態保護實驗區的建立。徽學研究中心被安徽省文化廳盛讚為安徽“文化研究和建設領域重要的思想庫和智囊團”。近年來,隨着國家文化發展戰略的提出,徽學研究中心也將根據自身學科特點和專業優勢,進一步提升文化服務的能力與水平,為國家與地方社會經濟發展做出更多貢獻。 [2] 

安徽大學徽學研究中心對外交流

為傳播徽文化,擴大徽學影響力,中心還積極參與對外交流與合作,已經和法國遠東學院、法國高等研究學院,日本大阪市立大學大學院文學研究科、高知大學東洋史學部、熊本大學文學部,韓國國學振興院全南大學湖南學研究院、麗水大學、木浦大學,以及中國台灣東吳大學歷史系等國(境)外10所著名高等學校和學術研究機構簽署了全面合作研究協議,深入開展課題合作研究和學術交流。2004年以來,中心先後有50餘人次赴國(境)外進行學術交流與講學活動。通過這些對外交流與合作活動,徽學研究中心的學術影響力和學術聲譽得到了進一步提升。 [2]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