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孫祖壽

(明末抗清名將)

鎖定
孫祖壽(?-1629年),字必之, [3]  祖籍在河南汴梁陳州(今河南省淮陽縣), [4]  永樂間遷居昌平州(今北京昌平),明末抗清名將。 [3] 
孫祖壽自幼學文習武。萬曆三十二年(1604年),中武進士。萬曆四十二年(1614年),調任薊鎮標營都司。萬曆四十四年(1616年),因戰功升薊門右營遊擊將軍。天啓元年(1621年),先後任薊遼鎮參將、副總兵官。天啓二年(1622年)至天啓七年(1627年),任薊州鎮守總兵官。 [3] 
孫祖壽於崇禎元年(1628年),革任回衞。崇禎二年(1629年),清兵迫近京師,孫祖壽變賣家產,招募勇士,起兵勤王,任招練總兵。孫祖壽與大同總兵滿桂同率勤王之師共防涼水河一線。在激戰中,不幸被流矢擊中,壯烈殉國,葬於昌平州龍虎台。 [3] 
必之
所處時代
明朝
民族族羣
漢族
出生地
昌平州(今北京昌平)
逝世日期
1629年
主要成就
抗擊清軍、保衞昌平
本    名
孫祖壽
性    別
官    職
副總兵
諡    號
忠節

孫祖壽人物家世

其先祖孫賢跟隨明朝開國皇帝朱元璋打天下有功,授予指揮一職,後隨明成祖朱棣北征,明成祖死後葬在長陵,其祖上在昌平長陵衞任職,於是定居昌平縣,原是袁崇煥的老部下。

孫祖壽生平經歷

孫祖壽身材高大魁梧,相貌英俊,崇尚節義。幼年受家庭薰陶,學文習武,頗具學者氣派,人們以“彬雅”二字作為他的美稱。萬曆三十二年(1604年),孫祖壽考中武進士。萬曆三十五年(1607年),擔任保鎮固關的守備。駐地位於山西省通往直隸省(今河北省)的交通要道,地方偏僻,經濟落後,人的性格剽悍粗野,不知禮儀。為了改善民風,孫祖壽在訓練軍隊之餘,開辦學校,讓城中子弟都來上學。並制定鄉規民約,明確提出孝敬長輩、兄弟友愛、鄰里和睦相處等具體要求,並監督執行,使風俗民情漸漸淨化。四方百姓得到消息,紛紛要求到這裏來定居,孫祖壽捐出自己的薪俸,蓋了380間房子讓他們居住。儘管孫祖壽治軍有方,造福一方百姓,政績突出,但因為他守正不阿,從不媚上,以致在任8年未能得到升遷。
孫祖壽為官清正廉潔,自律甚嚴,對自己的兒子也起着潛移默化的影響。孫祖壽初到固關,忽染重病,妻子張氏割下手臂上的肉為其療疾。後來孫祖壽病癒了,其妻卻死了,孫祖壽為紀念其妻,終身不再接近婦人。孫祖壽的妻子死後,上司及僚屬給其子孫繁祉500金,孫繁祉堅卻不受。日後其子來營探親,孫祖壽特意賜兒子一杯酒,説:“你未接受這500金,説明你能體察我的心,否則我不會饒恕你。”
萬曆四十二年(1614年),經指揮使付振商舉薦,孫祖壽調任薊鎮標營都司。到任後,總兵劉曰梧對他説:“聽説你長於文學,現在治軍有什麼特長?"孫祖壽回答説:“作為武臣,要通過軍隊來安定國家,熟練使用弓箭、刀槍是基本功,每天要出操訓練,寫詩撰文是陶冶情操的業餘愛好。"當場演練射箭,十發九中;用槍演練重扎,槍洞四周1寸左右的硬木都被他的槍鋒鏇下。劉總兵看得精神煥發,稱讚他是文武雙全的國家棟梁。當時,松棚路有一強盜,以一杆槊使得出神入化而遠近聞名。萬曆四十五年(1617年),這股強盜竄入孫祖壽的防區,孫祖壽與敵交鋒,強盜用槊來刺,孫祖壽並不躲閃,展臂讓過槊鋒,緊緊夾住槊杆,抽刀砍其臂膀,嚇得強盜棄槊而逃。孫祖壽打了勝仗,被提升為遊擊將軍。天啓元年(1621年),孫祖壽任薊遼鎮參將。正值遼陽失守,援兵潰敗,駐山海關的督撫緊閉關門,不讓潰兵退進關內,潰兵氣憤已極,意欲攻關。督撫令道府官員前去安撫未能奏效。孫祖壽請求單騎出關安撫潰兵,潰兵仰慕孫祖壽的德行,很快安靜下來並服從他們的調遣安置。督撫為了表彰孫祖壽的功績,調他擔任中協副將。兵部尚書孫承宗到邊關視察,將薊鎮三協十二路分設三員大將,命令孫祖壽統領西協,駐守在遵化,統轄石匣、古北、曹家、牆子四路。當時武備鬆弛,人心渙散,刑罰不嚴,號令難以執行。孫祖壽上任以後,革除陳規陋習,禁止請客送禮,謝絕説人情、走後門。他還懸下賞格,嚴明法度:自副將、參將以下,作戰不勝,革職不用。孫祖壽的改革措施令人耳目一新,在軍營上上下下引起了震動,發生了震懾力。孫承宗在皇帝面前稱讚孫祖壽:“一錢不取,廉勇絕倫,真是將帥中的佼佼者啊!”
天啓七年(1627年),孫祖壽奉命率兵增援寧錦經略使。巡撫高第中途傳箭令其回防。孫祖壽折斷令箭,仍執行原來的命令,雖然解圍有功受到褒獎,卻因違反了高第的命令被免官歸田。崇禎二年(1629年)因清兵迫近京師,朝廷詔命各鎮入援勤王,孫祖壽變賣家產,招募千名勇士,被予招練總兵一職,負責安置流亡百姓,保護天壽山林木,防止樵採事宜。他曾寫了軍事上的3條建議和保衞京師的6項措施,但均未被朝廷採納。清軍兵臨北京城下,孫祖壽與大同總兵滿桂率領的勤王之師共同防守涼水河一線,孫祖壽提出了自己的禦敵方略,滿桂不能虛心採納良策,孫祖壽只好與滿桂各自守住大陣的一角。激戰中,滿桂軍不支,孫祖壽殺出重圍去解救滿桂軍,不幸被流矢射入前額,壯烈殉國。此戰史稱永定門之戰 [2] 
孫祖壽死後,朝廷為之震驚、哀悼,賜其“廉威忠勇”四個字,詔命府、州為其立祠,追贈少保、左都督,後又改贈太師,諡忠節,葬於昌平州龍虎台。蔭其子孫繁祉為錦衣衞指揮同知。在昌平州城西大街建立一座孫少保牌坊,讓過往行人及後世子孫永遠緬懷這位毀家紓難英勇抗擊清兵的昌平英雄。 [1] 
參考資料
  • 1.    孫祖壽奮勇抗清兵 
  • 2.    張廷玉《明史》,卷二百七十一,列傳第一百五十九滿桂傳:“桂曰:「敵勁援寡,未可輕戰。」中使趣之急,不得已,督黑雲龍、麻登雲、孫祖壽諸大將,以十五日移營永定門外二里許,列柵以待。大清兵自良鄉回,明日昧爽,以精騎四面蹙之。諸將不能支,大敗,桂及祖壽戰死,雲龍、登雲被執。
  • 3.    閻周全編著,飛狐詩集[M],北京:團結出版社,2014.09.第113頁
  • 4.    中共昌平縣委老幹部局編,十三陵地區風物記[M],北京:東方出版社,1994.04.第300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