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孫之獬

鎖定
孫之獬(1591—1647),字龍拂,山東省淄川縣(今淄博市博山區白塔鎮大莊村)人。天啓二年(1622年)舉進士,為庶吉士,繼為翰林院檢討。天啓七年(1627年)充順天鄉試正考宮。崇禎初年,廷臣請毀《三朝要典》,獨哭爭,遂被列入閹黨逆案,革職為民。 [1] 
清軍入關後,召他入京,授官禮部右侍郎。英親王阿濟格定九江後,副都統佟岱留守,他自請前往招撫,遂命以兵部尚書銜招撫江西。後以“久任無功,市恩沽譽”,被革職為民。順治三年(1647年),以謝遷為首的抗清農民武裝攻破淄川,他和全家共7人一齊被殺。
本    名
孫之獬
龍拂
所處時代
明→清
民族族羣
漢人
出生地
山東省淄川縣(今淄博市博山區白塔鎮大莊村
出生日期
1591年
逝世日期
1647年
職    業
官員
罪    惡
剃髮令始作俑者
結    局
斬首市曹,暴屍通衢

孫之獬人物生平

孫之獬投靠閹黨

孫之獬是明朝天啓年間進士,授檢討,遷侍讀。孫之獬做官時正是魏忠賢當權時期,閹黨吃香,他便成為閹黨成員,着實過了一段好日子。崇禎元年(1628年)魏忠賢倒台後,明崇禎帝下令毀掉由閹黨編寫的以排斥、誅殺異己為目的的《三朝要典》,孫之獬曾抱着《三朝要典》到太廟痛哭,為士林所不齒。這年八月,朝廷“削孫之獬籍”,讓他回鄉居住。

孫之獬剃髮乞降

順治元年(1644年)四月二十二日,清軍打敗李自成進入山海關的第一天就下令剃頭。五月初一日,攝政王多爾袞率領清軍過通州,知州迎降,多爾袞“諭令剃髮”。初二進北京,次日多爾袞給兵部和原明朝官民分別發出命令,命兵部派人到各地招撫,要求“投誠官吏軍民皆着剃髮,衣冠悉遵本朝制度”。這是清朝進入北京後正式下達剃髮和易衣冠的法令。孫之獬為得滿清歡心,有心“標異而示親”。一日上朝時他變得“煥然一新”,不但剃了發,留了辮,還改穿了滿族官吏的服裝。當時,朝臣分滿漢兩班,上朝的時候,滿班大臣説他是漢人,不許他入班;漢班大臣説他是滿人打扮,也不要他。徘徊於兩班之間的孫之獬進退不得,狼狽萬狀。

孫之獬上書剃髮

於是孫之獬一怒之下便上疏提議讓朝廷之前頒佈的剃髮令加快執行。疏言:“陛下平定中國,萬事鼎新,而衣冠束髮之制,獨存漢舊,此乃陛下從中國,非中國從陛下也。” [2]  ,多爾袞採納了這一提議,於順治二年(公元1645年)六月間,下令再次頒發“剃髮令”,規定:“全國官民,京城內外限十日,直隸及各省地方以布文到日亦限十日,全部剃髮。”

孫之獬激烈反抗

剃髮,本是流行於滿族的習俗,而幾千年來漢人因“身體髮膚,受之父母,不敢毀傷,孝之始也”的觀念,成年後是不剃髮的,“衣冠束髮”成為漢人的外在標誌。剃髮嚴重傷害了漢人的感情,使他們失去了作為漢人的外在標誌和不做奴隸的最後一道心理防線。人們紛起抗爭,悲壯激烈的反剃髮鬥爭風起雲湧。
當時反剃髮有多麼慘烈、流過多少血淚,是難以想象的。

孫之獬暴屍通衢

順治三年秋,山東爆發了謝遷領導的農民起義,這時孫之獬正巧衣錦還鄉。農民軍攻入淄川,將其活捉,五花大綁示眾街市,人們在他身上遍刺針孔,插上毛髮,以懲罰其獻媚清廷, [1]  創下剃髮殘害同胞的罪行。眾人將其斬首市曹,暴屍通衢。消息傳出,人們無不拍手稱快,皆雲罪有應得。
歷來做官者多有為了利祿而賣身投敵的,但他們一般都要找一個冠冕堂皇的藉口,例如“被逼無奈”、“同存共榮”等等,以掩飾自己的貳臣身份。明末有一大批明朝官員降清,他們對外説是因為清軍幫他們打李自成,為明朝報了仇,所以他們投降了清廷。但類似“羞向兩天傳姓字”的高調他們平日也唱過,因而在做了貳臣後心裏還是有些愧疚的,哪怕在“以暴易暴”之後,也儘量少去助紂為虐、為虎作倀。即使是以賣主求榮而聞名於史的吳三桂,也曾當面勸阻過多爾袞剃髮令的實施。

孫之獬身後之事

孫之獬死後,時任山東巡撫張儒秀上奏:土賊丁可澤勾引叛賊謝遷等陷淄川縣,原任招撫江西兵部尚書孫之獬被賊肢解死。
顧炎武聞此消息,奮筆寫《淄川行》以賀:
張伯松,巧為奏,大纛高牙擁前後。罷將印,歸裏中,東國有兵鼓逢逢。
鼓逢逢,旗獵獵,淄川城下圍三匝。圍三匝,開城門,取汝一頭謝元元。
孫之獬的死訊傳到京城,順治帝給吏部下旨,討論撫卹之事。侍郎陳名夏金之俊建議,恢復孫之獬的原有官職,並給予撫卹;馬光輝及啓心郎寧古裏建議,孫之獬已被削去官籍,不應當給予撫卹。“兩議上,命用光輝議。”即兩個議案一同上報朝廷,順治帝最後採用了馬光輝的建議,沒有給予孫之獬任何旌表和撫卹。

孫之獬藝術形象

蒲松齡作《聊齋志異》,內有《罵鴨》一篇,講一個人偷吃了別人的一隻鴨子,身上因而長滿鴨毛,且痛癢難當,最後還虧鴨的主人出面罵了一通,那小偷才褪去了鴨毛。這故事也許與孫之獬有關,但只怕不管人們怎麼罵,也難使孫之獬褪掉那一身鴨毛的。

孫之獬人物評價

王家楨《研堂見聞雜記》對這一段歷史有很清楚的記載:中原之民,無不人人思挺螳臂,拒蛙鬥,處處蜂起,江南百萬生靈,盡膏草野,皆之獬一言激之也。原其心,止起於貪慕富貴,一念無恥,遂釀荼毒無窮之禍……”

孫之獬其墳被掘

淄博博山新區大莊村,有座孫氏墓園,最近裏面的古墓被人盜了。
據山東廣播電視台新聞中心《早安山東》報道,民警趕到案發現場後發現,墓穴邊上有一個直徑六十公分、深約3米的洞穴,周圍散落着一些作案工具,和一些礦泉水瓶、煙頭。據史料記載,孫氏墓園建於明朝,距今已有400年的歷史,2015年被列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其中最為著名的人物,當屬明末清初的兵部尚書孫之獬。 [3]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