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淄川縣

鎖定
淄川縣位於淄博市中部。1955年4月,淄川縣制撤銷,原縣境內建立楊寨、洪山、崑崙3 個區。1956年2月,重新設置淄川區,撤銷崑崙、楊寨兩區。1958年4月,洪山區併入歸淄川區。
淄川區位於淄博市中部。地處東經117°41'~118°14',北緯36°22'~36°45'。 南鄰博山區,西接濟南章丘,北與周村、張店、臨淄三區相連,東傍濰坊青州,東南與臨朐、沂源兩縣接壤。東西長49公里,南北寬42公里,總面積999.065平方公里。
中文名
淄川縣
行政區類別
所屬地區
山東淄博
地理位置
山東省淄博市中部
面    積
999.06 km²

淄川縣淄川概況

【沿革】淄川之地,夏商為青州之域,秦屬齊郡。西漢初建般陽縣,南北朝·元嘉五年(公元428 年)為貝丘縣。隋·開皇十八年(公元598年)為淄川縣, 唐初置淄川郡。宋置淄川郡屬京東東路。元設般陽路,治所在淄川城。明初設般陽府,洪武九年(1376年)升淄川縣為淄川州,洪武十年(1377年)又改為淄川縣,屬濟南府。清沿明制。辛亥革命後,廢府設道,淄川縣屬濟南道。民國17年(1928年)撤道,民國20年(1931年)縣轄十路改為九區。1948年3月,淄川縣全境解放,轄11個區。1955年4月,淄川縣制撤銷,原縣境內建立楊寨、洪山、崑崙3 個區。1956年2月,撤銷崑崙、楊寨兩區,設淄川區。1958年4月,洪山區撤銷,歸淄川區。
【城區】自西漢初設般陽縣(因治所位於般水之陽而得名),曾為縣、州、郡、路治所。初為土城,後幾經重修。明·崇禎九年(1636年)改建為石城,周圍8裏, 設四門。建國後,城區不斷擴大,現城區面積23.6平方公里,綠化覆蓋率達到38.53%。
【區劃】淄川區轄經濟開發區,般陽路、商城路、松齡路 、鐘樓4個街道辦事處,洪山、侖、城南、雙楊、羅村、寨裏、黑旺、龍泉、西河、東坪、淄河、磁村、嶺子、商家14個鎮,張莊、太河、峨莊3個鄉 。
淄川區委、區政府座落於般陽路街道辦事處。馳名中外的蒲松齡故居位於城區以東洪山鎮蒲家莊,全國聞名的淄川服裝城坐落在城內孝婦河西畔,地理位置十分優越。
【文教衞生】2006年底,全區省級規範化學校17所,市級規範化學校69所,65%以上的中小學跨入省市級規範化學校行列。全區共有各級各類學校232處,其中,普通高中2處,普通初中33處,職業中專10處,小學77處,幼兒園104處,共有在校學生111841人,其中,高中在校學生14093人,初中在校學生30283人,職業中專在校學生10289人,小學在校學生41124人。年末全區共有各類衞生機構33個,病牀1335張,專業衞生技術人員1701人,其中執業醫師671人,註冊護士488人。
【人口】2006年底,全區人口為672915人。其中,男336257人,女336658人,男女性別比例為100:100.1。農業人口408012人,非農業人口264930人。出生率9‰,死亡率6.75‰,自然增長率2.25‰。
【民族】漢族人口居多,少數民族有:回族,滿族,蒙古族,黎族,佤族,壯族,苗族,朝鮮族,錫伯族等,主要分佈在洪山、淄城、崑崙、寨裏、嶺子、西河等鎮。

淄川縣自然條件

【地形】淄川區位於淄博盆地中部,其東側、東南側、西南側為中低山區,局部為山間窪地及河谷地形,北部、西北部則逐漸過渡到低山、丘陵及平原。最高峯黑石寨,位於峨莊鄉紫峪村東部,海拔923米, 最低點是楊寨鎮北部,海拔48米。地形分為平原、丘陵、山區三類。其中平原面積93.175平方公里,地面標高均在100米以下, 平均地面坡度1/200。丘陵面積345.321平方公里,高度150米左右。除平原、丘陵外,其餘皆為中低山區,多數山峯高度在500米以上。
【山脈】全區山丘起伏連綿、縱橫交錯,共有大、小山頭1945個,其中海拔800米以上的17個,500~800 米的499個,300~500米的623個,其餘為300米以下。 主要山頭有:
黑石寨:海拔923米,位於峨莊鄉後紫峪村東部, 為區內最高山峯。
三台山:位於崑崙西北5公里,跨越崑崙、 磁村鎮界向北毗連鳳凰山。山坡平緩、較圓禿,一般傾斜35~50°,主峯三台山海拔360米。
黌山:位於淄城東北5公里,跨越寨裏、羅村、 雙溝鎮邊界,其山勢為NE向,由南向北逐步降低,主峯海拔320.25米,地下礦藏豐富,山陽有鄭公(康成)書院,山陰有鬼谷(子)洞,是區內歷史上名山。
【河流】淄川境內自東向西有4 條過境河流皆屬小清河水系,發源於泰沂山區北坡中低山區,由南向北經本區單獨出境,匯入小清河。
淄河:發源於萊蕪市碌碡頂魯山一線(淄河與沂河分水嶺),向北流經博山、淄川、臨淄、壽光匯入小清河。全長122.55公里,其中流經淄川區境33公里,區內流域面積385.8平方公里。太河水庫位於區境淄河上,壩長 1182米,庫容1.23億立方米,庫區以上控制流域面積780 平方公里。
孝婦河:發源於博山區禹王山、青石關、岳陽山一線中低山區,流經博山、淄川、張店,在馬尚與范陽河匯合,再經桓台縣匯入小清河。其中流經淄川區境26.5公里,區間流域面積396.8平方公里。河上建有樊家窩、淄城、 賈村三閘壩。孝婦河支流在淄川區有般河、錦川河、三里溝河、七里河等10餘條。
范陽河:該河分南、西兩支,南支發源於區境內寶山、五股泉、博山區青龍灣一線;西支發源於鄒平縣長白山、白雲山、跑馬嶺一帶。兩支流在萌山水庫匯合,後至張店區馬尚與孝婦河匯流。區境內南支長17.5公里,西支長16公里,流域面積199.9平方公里。
青楊河:發源於博山區雙堆山一線中低山區,流經嶺子鎮西部邊緣,經章丘市匯入小清河。區內長度7.3公里,流域面積16.55平方公里。
淄川區河流為山溪性河流,泉水出入較多,地表水與地下水相互補給及轉化較為頻繁,因此河道延續時間較長,水量較大。因礦業排水及工農業用水大量增加,加之山區水土流失,泉水大部乾涸,河道徑流減少。
【植被】淄川區植被有栽培作物、林木、自然植被三種類型。栽培作物佔可利用面積的92%,林地面積51.7萬畝,森林覆蓋率達37%。
【自然資源】淄川區礦產資源豐富,伴生、共生礦多,礦產資源組合好,煤炭、耐火材料、紫砂、陶土、鋁土礦、石灰石、鐵礦石、石英等儲量大,分佈廣。煤炭可採儲量1500萬噸,耐火粘土儲量為841萬噸, 頁岩質紅粘土(紫砂)儲量為1000萬噸,花崗岩儲量1000萬噸,石灰石儲量 2萬億噸,鐵礦石儲量60萬噸,石英砂儲量1500萬噸。
區內以山地、丘陵為主,總面積149.9萬畝, 其中耕地35萬畝,僅佔總面積的23.36%,林地23.6萬畝, 佔總面積的15.77%,未利用土地42.2萬畝,佔總面積的28.15%,區內地貌類型多樣,為發展農業和各種經濟作物提供了有利條件。
全區地形複雜,生物資源豐富。林木資源,共有樹種40科、78屬、146種,鄉土樹種有楸、國槐、側柏等, 引進樹種有楊樹、桐樹等,經濟樹種有梨、杏、蘋果、花椒、柿子、軟棗、山楂、香椿等,其中池板梨、無核軟棗遠近聞名。動物資源中,大牲畜有牛、馬、驢、騾;肉食畜有豬、羊、兔;家禽有雞、鴨、鵝。飼草、飼料資源豐富,具備發展畜牧業的條件。獸類有狐狸、獾、黃鼠狼、刺蝟等。禽類有斑鳩、喜鵲、烏鴉、啄木鳥、貓頭鷹等。魚類有鯉魚、鯽魚、鮎魚、蝦、鱉等。昆蟲有蠶、蜂、山蠍等。
中草藥資源遍及全區,有黃芩、半夏、荊芥、防風、蒼朮、丹蔘、土元等100多種。

淄川縣經濟狀況

【綜述】2004年,國民經濟綜合實力進一步增強。初步測算,全區完成地區生產總值160.4億元,比上年增長17.1%。其中第一產業增加值完成3.95億元,增長6.03%;第二產業增加值完成97.73億元,增長17.5%;第三產業增加值完成58.74億元,增長17.3%。人均地區生產總值23853元,增長17.1%。三次產業構成比由上年的2.8:61.3:35.9調整為2.5:60.9:36.6,產業構成日趨合理。
【農業】加大對農業支持力度,積極推進農業結構調整,加快農業產業化步伐,農業和農村經濟穩定發展。2004年完成農業總產值7.01億元(現價),增長8.7%。糧食生產取得較好收成,全年糧食總產量為9.19萬噸,比上年增長7.4%;糧食播畝單產258公斤,增長13.9%。其中夏糧總產3.76萬噸,增長5.6%;秋糧總產5.42萬噸,增長8.7%。主要經濟作物中,蔬菜總產量3.4萬噸,水果總產量8535噸。經濟林、中草藥、食用菌等生產和種植均呈現良好發展勢頭,全年新栽植經濟林6000畝,種植桔梗、柴胡、丹蔘等中藥材3.1萬餘畝,花菇總產量達382萬公斤。農業龍頭企業建設有新進展,有1家企業被確定為省級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
林業生產有較快發展。全年完成造林面積333公頃,零星(四旁)植樹100萬株,鞏固了原有綠化成果,森林覆蓋率達23.5%。
畜牧業生產穩定發展。全年肉類總產11072噸,比上年增長1.3%;禽蛋產量12986噸,減少4.6%;奶類產量2224噸,增長31.2%。年末擁有大牲畜3372頭,減少1.7%;生豬存欄9.4萬頭,減少13.5%;羊存欄2.05萬隻,減少39.4%;牛存欄3079頭,增長3.0%,其中奶牛1022頭。
農業生產條件繼續改善,農村基礎設施建設得到加強。全區農用機械總動力達到31.13萬千瓦,農用拖拉機2085台,農用汽車1906輛,排灌機械總動力3.58萬千瓦。全區耕地面積為16877 公頃,總灌溉面積達到9270.85公頃,其中有效灌溉面積8370.74公頃,佔耕地面積的比重為49.6%。全區農村用電量175309萬千瓦時,增長19.06%;化肥使用量(折純)4299噸,農用塑料薄膜使用量401噸,地膜覆蓋面積1973公頃。農業綜合開發、孝婦河綜合治理、萬畝荒山綠化等9項農業重點工程進展順利。
【工業】圍繞“工業立區”的戰略目標,加快工業企業的創新與發展,全區工業生產持續快速增長。全區共完成工業總產值311.33億元,比上年增長30.16%,其中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完成總產值225.78億元,增長41.07%;全區規模以上工業完成增加值67.12億元,增長37.31%。規模以上工業生產按經濟類型分,國有經濟完成1620萬元,增長7.32%;集體經濟完成33.83億元,增長19.34%;其他經濟完成191.79億元,增長45.79%。按輕重工業分,輕工業完成63.75億元,增長34.19%;重工業完成162.03億元,增長43.97%。按隸屬關係分,區屬工業完成24.55億元,增長32.79%;鄉鎮工業完成201.23億元,增長42.15%。工業產銷基本平衡,全區規模以上工業企業產銷率為96.85%,比上年提高0.72個百分點。38種主要工業產品中,產量比上年增長的有31種,佔81.58%。

淄川縣社會事業

【教育】全區共有普通高中學校2所,完全中學6所,普通初中學校30所,職業中專學校8所,小學122所,高中在校學生共15438人,初中在校學生36815人,職業中專在校生8653人,小學在校學生42538人。全區小學和初中的適齡兒童入學率都達到了100%。全區共有15所學校創建為省級規範化學校,69所學校創建為市級規範化學校全面推進素質教育,教學質量穩步提升。高考本科實際錄取人數1009人,專科錄取1214人 。
【科技】2004年 共組織申報各級各類科技計劃78項,其中3項列入市級科技計劃。申報各類專利110項,組織省級科技成果鑑定2項。全區有5家企業被認定為省級高新技術企業,使全區省級以上高新技術企業達到20家。
【文化藝術】全區共有文化體育場所3處,各類文化機構158個,其中 電影機構2個,業餘劇團32個,羣眾文化事業124個。 廣播電視工作堅持正確的輿論導向,自辦節目質量和水平不斷提高。全區共有電視發射台和轉播台21座,衞星收轉站6座,廣播電台全年播出時間5千小時,電視台全年播出時間21千小時。
【衞生】全區共有各類衞生機構32個,共有病牀1371張,專業衞生技術人員1935人,其中執業醫師734人,註冊護師、註冊護士518人。
【體育】全區公共體育設施有400米標準田徑場1個,乒乓球訓練房1個。競技體育學校1處,專職教練員20人,學員100人,設足球籃球、排球、田徑、游泳、 射擊、摔跤、柔道8個訓練項目。下設城區、張莊乒乓球和梓童山跆拳道訓練基地。全區有省級體育傳統項目學校3 處,市級體育傳統項目學校3處。區屬中學淄博十中男、 女排球隊多次代表淄博市參加省級比賽。
全區羣眾性體育活動廣泛普及,活動項目有球類、棋類、拔河、老年人門球、太極拳、劍等。1987年獲全國首批體育先進縣(區)稱號。近兩年向省以上專業隊和體育院校輸送優秀運動員42名。1998年在省第十九屆運動會上,淄川區運動員獲金牌11.5枚。在淄博市第十一、十二屆運動會上,分別獲金牌第二名。舉辦國家、省級比賽8次。有18個鄉鎮被評為省級體育先進鄉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