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子產論尹何為邑

鎖定
《子產論尹何為邑》是春秋時期史學家左丘明創作的一篇散文。文章講述了子產説服子皮不要任命年輕家臣為邑的事情。子產通過形象生動的比喻向子皮闡明對沒有管理經驗的年輕人委以重任的危害,應該讓年輕人尹何積累豐富的知識和經驗後再去從政。全文圍繞用人問題展開對話,人物形象鮮明突出,語言簡練暢達,敍述線索清晰,善用比喻,層層論證,令人信服。
作品名稱
子產論尹何為邑
作    者
左丘明
創作年代
春秋
出    處
《左傳》
作品體裁
散文

子產論尹何為邑作品原文

子產論尹何為邑1
子皮欲使尹何為邑2。子產曰:“少,未知可否3。”子皮曰:“願,吾愛之,不吾叛也4。使夫往而學焉,夫亦愈知治矣5。”子產曰;“不可。人之愛人,求利之也6。今吾子愛人則以政。猶未能操刀而使割也,其傷實多。子之愛人,傷之而已,其誰敢求愛於子7?子於鄭國,棟也8。棟折榱崩,僑將厭焉,敢不盡言9?子有美錦,不使人學制焉10。大官、大邑,身之所庇也,而使學者制焉。其為美錦,不亦多乎11?僑聞學而後入政,未聞以政學者也12。若果行此,必有所害。譬如田獵,射御貫,則能獲禽13;若未嘗登車射御,則敗績厭覆是懼,何暇思獲14?”
子皮曰:“善哉!虎不敏15。吾聞君子務知大者、遠者,小人務知小者、近者16。我,小人也。衣服附在吾身,我知而慎之;大官、大邑,所以庇身也,我遠而慢之17。微子之言,吾不知也18。他日我曰:‘子為鄭國,我為吾家,以庇焉,其可也19。’今而後知不足。自今請雖吾家,聽子而行20。”
子產曰:“人心之不同,如其面焉。吾豈敢謂子面如吾面乎?抑心所謂危,亦以告也21。”子皮以為忠,故委政焉22。子產是以能為鄭國23 [1] 

子產論尹何為邑註釋譯文

子產論尹何為邑詞句註釋

  1. 子產:即公孫僑,鄭國大夫。尹何:子皮的年輕家臣。為:治理。邑:封邑,采邑。
  2. 子皮:鄭國大夫,名罕虎,公孫舍的兒子。
  3. 少(shào):年輕。
  4. 願(yuàn):謹慎老實。 不吾叛也:上古漢語用“不”等否定詞的否定句,賓語如果是一個代詞,一般放在動詞的前面,如“吾”是動詞“叛”的賓語,放在“叛”的前面。
  5. 夫:人稱代詞,他。下句的“夫”同。治:治理,管理。
  6. 利之:使之有利。
  7. 其:難道。用於句首,表示反問。
  8. 棟:棟樑。
  9. 榱(cuī):屋椽。僑:子產名。厭(yā):通“壓”。下文“厭覆”的“厭”同。盡言:無保留地把話説出來。
  10. 錦:有彩色花紋的綢緞。
  11. 庇(bì):庇護,寄託。其為美錦,不亦多乎:它比起美錦來價值不就更多嗎?這是説官邑重於美錦。
  12. 入政:參加管理政務。以:靠,憑藉。
  13. 田獵:打獵。射御:射箭駕車。貫:通“慣”,習慣,熟習。禽:通“擒”。也可作名詞講,指鳥獸。
  14. 嘗:曾。敗績厭覆是懼:即“懼敗績厭覆”。這是為了強調賓語“敗績厭覆”,把賓語提前,在賓語後面用“是”字復指。敗績,指事情的失利。厭覆,指乘車的人被傾覆輾壓。
  15. 虎:子皮名。敏:聰明。
  16. 務:致力。
  17. 遠:疏遠,疏忽。慢:輕視。
  18. 微:無,非。
  19. 他日:從前。家:卿大夫的采地食邑。
  20. 請:請求。聽:聽憑。行:做。
  21. 抑(yì):不過,然而。表示轉折的連詞。
  22. 子皮以為忠:子皮以子產為忠。
  23. 是以:因此。 [1] 

子產論尹何為邑白話譯文

子皮想讓尹何治理一個采邑。子產説:“尹何年輕,不知能否勝任。”子皮説:“這個人忠厚謹慎,我喜愛他,他一定不會背叛我的。讓他到那裏學習一下,就會更加懂得治理政事的方法。”子產説:“不行。一個人假如真正喜愛別人,那就應該讓他得到好處。現在您喜愛別人,就想讓他來管理政事,這就如同讓一個還不會拿刀的人去割肉一樣,多半會割傷自己。您的所謂愛人,只不過是傷害人家罷了,那麼以後誰還敢求得您的喜愛呢?您在鄭國如同房屋的棟樑,棟樑折斷了,屋椽自然要崩塌,我也會被壓在屋子底下,因此怎敢不把自己的全部想法説出來呢!譬如您有一塊美麗的錦緞,您一定不肯讓人用它來練習剪裁衣服。擔任大官、治理大邑,這些都是人們身家性命之所寄託,卻讓一個正在學習的人來擔當。大官大邑與美麗的錦緞相比,不是更加貴重嗎?我只聽説過學好了然後才去管理政事,沒聽説過就用治理政事的方式來讓他學習的。如果真這麼做,一定會受到危害。比方打獵吧,射箭、駕車這一套練熟了,才能獵獲禽獸;假若從來就沒有登過車、射過箭和駕過車,總是為翻車發生事故而提心吊膽,那麼,哪裏還顧得上獵獲禽獸呢?”
子皮説:“太好了!我這個人很笨。我聽説過,君子總是努力使自己懂得那些重大的遙遠的事情,小人總是使自己懂得那些微小的眼前的事情。我是個小人啊!衣服穿在我身上,我是知道加以愛惜的;大官、大邑,這是身家性命之所寄託,我卻認為是遙遠的事情而忽視它。假如沒有您這番話,我是不會懂得這個道理的。從前我説過:‘您治理鄭國,我治理我的封地,在您的庇廕之下,還是可以把封地治理好的。’從現在起才知道,這樣做還是不夠的。從今以後我請您允許,就是治理我的封地,也要聽您的意見行事。”
子產説:“人心的不同,就像人的面貌一樣。我怎敢説您的面貌同我的一樣呢?不過我心裏認為危險的事情,還是要奉告的。”子皮認為子產非常忠實,所以就把鄭國的政事委託給他。子產因此才能治理鄭國。 [2] 

子產論尹何為邑創作背景

魯襄公三十一年(公元前542年),鄭國上卿子皮打算委任自己喜愛的家臣尹何做自己封邑的長官,讓他邊幹邊學,成為有用的人才。子產對此提出不同意見,於是兩人展開了對話,作者左丘明以此記錄成文。 [3] 

子產論尹何為邑作品鑑賞

子產論尹何為邑文學賞析

文章主要闡明瞭“僑聞學而後入政,未聞以政學者也”的觀點:即要先學習然後去辦理政事,不可以拿辦理政事當做學習。子皮選任自己封邑的官員,本是家事,他之所以要事先徵求子產意見,是因為對子產特別信任。子產也不因為這是子皮的家事而回避,仍然推心置腹,坦誠地説出自己的意見。子皮想讓年輕的尹何“為邑”,是因為這個人老實聽話,不會背叛自己,特讓尹何在“為邑¨中學習治理。子產一聽當即表態“不可”,語氣斬釘截鐵,不留迴旋餘地接着一連用了四個比喻,説明不可“以政學”,而應當“學而後入政”。
這四個比喻用得貼切、生動、易懂:“操刀”喻使愛者受傷,與“吾愛之”願望相反;“棟折榱崩”喻尹何誤事致敗傷及子皮,子產自己亦不免;“愛惜美錦”與“輕賤官邑”喻“以政為學”的輕重倒置、賤大惜小;以未學而“登車射御”,提心吊膽,“何暇思獲”喻往學“愈知治矣”必然失敗。子產設身處地,從不同角度選擇恰當比喻,把尹何為邑必然帶來危害剖析得一清二楚。子皮一聽猛然醒悟,當即改正,確實從諫如流。子產的一番言論使子皮心悦誠服,體現了一個優秀的謀略者的風範,而最終子皮也更加信任和重用子產,把國事交給他去管理,表現出一個政治家任人唯賢的優秀素養。全文通過這些貼切、生動的比喻把空洞的理念轉換為具體生動的形象,既淺顯易懂又感同身受,這種説理的技巧是很值得借鑑的。 [4]  [5] 

子產論尹何為邑名家點評

宋·葉適:“子皮才智不如子產,而子產為其所用也。用人之弘乃多於其人之自用,此理當深察也。”(《習學記言序目》卷十一)
清·金聖嘆:“欲作纏綿貼肉之文,須千遍爛讀此文,非責其文辭,貴其心地也。此文只是一片心地。”(《天下才子必讀書》卷二)
清·林雲銘:“以大官大邑關係庇身,使人學治,不但學者受傷,而且學者受害也不小。子產即其所言層層反駁,妙在四引喻中,煉成一片,絕無痕跡,宜子皮之稱善而自咎也。”(《古文析義初編》卷一)
清·吳楚材吳調侯:“‘學而後入政,未聞以政學’二語是通體結穴,前後總是發明此意。子產傾心吐露,子皮從善若流,相知之深,無過於此。全篇純以譬喻作態,故文勢宕逸不羣。”(《古文觀止》卷二)
清·過珙:“文莫難於設喻,此篇疊設六喻:操刀使割一喻也;棟折榱崩二喻也;制錦三喻也;田獵射御四喻也;子皮悦其言,以衣服附身為喻;子產申其説,又以子面、吾面為喻。此種文字,最是難學。”(《古文評註全集》卷二)
清·馮李驊、陸浩:“此篇只‘學而後入政’二句為大旨,若就正意發揮,亦自有一首絕大文字。卻偏將正話只於中間一見,前後都用譬喻指點,語語入理,又語語入情,不作一味板腐大話頭,最是生新出色處,開後人大題小做法門。左氏真無妙不臻,有奇必借者矣。”(《左繡》卷二十)
清·唐德宜:“‘愛’、‘使’、‘學’三字,層層批剝,節節引喻,極水乳交融之趣。”(《古文翼》卷二)
清·周大璋:“以年少不學之子,而使之為邑,既傷其人,又害其邑,兩失之道也。才見一事,便曲曲折折,披肝露膽,具陳其可否,此之謂盡心。才聞一言,便委委婉婉,怡聲下氣,痛改其迷悟,此之謂虛懷。千古友誼,若此兩人者,吾未多見也。他日子皮卒,子產出涕曰:‘吾無為善矣!惟夫子知我必如此,而後為知我我知豈易言哉!’”(《左傳翼》卷二十四)
清·王源:“子產能言,左氏善序,故寫得婉暢切摯,曲折纏綿,使讀者魄動心馳。千載下,如親炙其徽,而聆其娓娓,何其妙也!有子皮之賢,而後子產能為鄭國,垂訓深切著明,可為千古謀國者龜鑑。共用五喻,層疊、芊眠,點染生動,最耐看。”(《左傳評》卷七)
清·姚永概:“此文是寫子皮,杜注當矣。文字非常華妙,其華處全在善用譬喻。操刀,一譬也;棟榱,二譬也;制錦,三譬也;田獵,四譬也。層疊説來,五光十色,令人目眩。末段又恐冷淡不相稱,乃用心、面渲染之,方不寂寞。此文家靈巧秘訣,至描畫子皮好善,口角亦津津有味。”(《左傳講義》手稿本) [4] 

子產論尹何為邑作者簡介

左丘明(約前502年—前422年),單姓左,名丘明,春秋末期史學家。左丘明曾任魯國史官,孔子編訂六經,左丘明為解析六經之一《春秋》而著《左傳》,亦著《國語》。《左傳》《國語》兩書記錄不少西周、春秋的重要史事,史料翔實,文筆生動,具有很高的史學價值。左丘明是中國傳統史學的創始人,被史學界推為中國史學的開山鼻祖,被譽為“百家文字之宗,萬世古文之祖”、“文宗史聖”、“經臣史祖”,孔子、司馬遷均尊左丘明為“魯君子”。 [6] 
參考資料
  • 1.    (清)吳楚材,吳調侯編.古文觀止.北京:線裝書局,2009年8月:第205—207頁
  • 2.    吳楚材,吳調侯編著.古文觀止.瀋陽:萬卷出版公司,2014年2月:第30頁
  • 3.    (清)吳楚材,吳調侯編選;李夢生,史良昭等譯註.古文觀止譯註.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6年5月:第115頁
  • 4.    朱一清主編.古文觀止鑑賞集評.安徽:安徽文藝出版社,2010年1月:第81—83頁
  • 5.    江龍.古文觀止鑑賞辭典 學生雙色版.江西:江西教育出版社,2012年1月:第98頁
  • 6.    德欽,黃步高.中華傳統文化經典博覽:經典人物 初中版(下冊).湖南:湖南教育出版社,2015年7月:第191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