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姥山塔

鎖定
姥山塔,又稱文峯塔、望湖塔,位於安徽省合肥市巢湖市中廟鎮境內,是明清時期的古建築。 [4]  [6] 
姥山塔為7層八角磚石塔,高約51米。始建於明崇禎四年(1631年),至崇禎十一年建至4層。清光緒四年(1878年),由李鴻章倡導,委任江蘇補用道吳毓芬續建,完成7層。塔身由條石壘砌而成,八角飛檐,內有133級石階可登,磚雕佛像共802尊。姥山塔內的匾額題詞、磚雕佛像,具有較高的藝術價值和歷史價值,同時為研究淮軍歷史提供的豐富的歷史資料。 [4]  [6] 
2019年10月16日,姥山塔被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公佈為第八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1] 
中文名
姥山塔
地理位置
安徽省合肥市巢湖市中廟鎮境內
所處時代
明、清
保護級別
第八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編    號
8-0309-3-112
批准單位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

姥山塔歷史沿革

姥山塔 姥山塔
據《巢湖志》等記載,姥山塔初建於明代崇禎四年(1631年),當時流傳“姥山尖一尖,廬州出狀元”的民謠,廬州知府嚴爾圭為應證此謠,主建該塔層,但工程至四層時停工。 [3]  [5]  [6] 
清光緒四年(1878年),洋務派首領、合肥人李鴻章倡議續建,工成,李鴻章題“文光射鬥”,並作《姥山塔碑記》刻於石。塔高51米,7層。 [3]  [5]  [6] 

姥山塔建築格局

姥山塔 姥山塔
姥山塔,位於巢湖姥山島之頂,塔高7層51米,133級,塔基和塔身全用青磚壘砌而成,塔體呈八角形,飛檐翹角,每個塔檐都懸掛着鐵鈴。 [2]  [4-5] 
姥山塔 姥山塔
姥山塔塔身由外壁、畫廊、塔心三個部分組成。塔門刻有“雲梯”二字。進入塔內,門梯交錯,左拐右旋。每層塔壁四周或題詞,或詩文,或磚雕佛像,共有磚雕佛像802尊,額題詞25件。塔頂上鑲嵌有李鴻章全像。 [2]  [4-5] 

姥山塔文物遺存

綜述
姥山塔內藏有25幅匾額和802尊磚雕佛像。 [2]  [5] 
匾額
匾額 匾額
姥山塔內保留李鴻章李瀚章李鶴章及首任台灣巡撫“銘字營”劉銘傳、“盛字營”周盛波、“樹字營”張樹聲、“華字營”吳毓芬、“慶字營”吳長慶等20餘通淮軍將領題刻。
匾額 匾額
姥山塔塔門“梯雲”二字,是明朝廬州知府嚴爾圭題寫;他還在第一層題字“奎光映鬥”(奎宿耀光輝映鬥宿,是文運昌明﹑開科取士的吉兆)。第七層,明朝末年崇禎皇帝題字“三元葉吉”,清朝李鴻章題字“擎天一柱”,大哥李瀚章(兩廣總督)題字“舉頭日近”,三弟李鶴章題字“鍾靈太乙”,淮軍將領張樹聲(兩廣總督、加太子少保銜)題字“勢如湧出”。 [2]  [4]  [6] 
吳毓芬《姥山歌》碑
吳毓芬《姥山歌》碑 吳毓芬《姥山歌》碑
《姥山歌》碑位於第二層塔內迴廊,作者吳毓芬。正文楷書,豎排,共26行,雕刻較淺。詩中既有對湖光山色美景的描繪,也有對巢湖湖濱民俗和漁民生活的記錄。 [6] 

姥山塔文物價值

姥山塔內保留李鴻章、李瀚章、李鶴章及首任台灣巡撫“銘字營”劉銘傳、“盛字營”周盛波、“樹字營”張樹聲、“華字營”吳毓芬、“慶字營”吳長慶等二十餘通淮軍將領題刻,一塔之內,移步看遍,如同重温半部晚清史。藝術方面,吳毓芬《姥山歌》佳句雋詞,把塔影湖光融為一體。科學價值方面,姥山塔選址姥山島之巔,與中廟寺互為“借景”並構成“形、勢”關聯,形成獨特的人文景觀,二者作為風水建築佈局自然協調。 [3]  [6] 

姥山塔保護措施

2019年10月16日,姥山塔被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公佈為第八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1] 

姥山塔旅遊信息

姥山塔地理位置

姥山塔位於安徽省合肥市巢湖市中廟鎮境內。

姥山塔交通信息

自駕:自安徽省合肥市巢湖市人民政府開車前往姥山塔,路程約48.7千米,用時約1小時3分鐘。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