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漢語文字)

鎖定
姓(拼音:xìng)是漢語一級通用規範漢字(常用字) [1]  。此字始見於商代甲骨文,古字形從女從生,生亦表聲。姓本是整個氏族的稱號,表明一種血緣關係,留有母系氏族社會的痕跡。“姓”用作動詞,指以……為姓。“姓”後來又用來指官吏、平民,例如“百姓”即百官,又可指老百姓;平民的含義一直保留到現代。 [2] 
(基本信息主要來源:《新華寫字字典(第2版)》 [3]  、漢典網 [4] 
中文名
拼    音
xìng
部    首
五    筆
VTGG
倉    頡
VHQM
鄭    碼
ZMC
筆    順
撇點、撇、橫、撇、橫、橫、豎、橫
字    級
一級(編號:1237) [1] 
平水韻
去聲·二十四敬 [5] 
注音字母
ㄒㄧㄥˋ
統一碼
59D3
四角號碼
4541₀
總筆畫數
3+5
造字法
形聲字會意字
字形結構
合體字,左右結構
異體字
𤯕、𤯣、𤯧 𤯬

文字源流

字形演變流程圖 字形演變流程圖
會意兼形聲字。“姓”,甲骨文作圖1、2,由“”與“生”會合示意;春秋銘文與戰國璽文作圖3、4,隸定作𠇷,由“人”與“生”會合示意。而“生”為“姓”的結構成分,既是表示意義的義符,也是表示聲音的音符。“生”,上古音屬山紐、耕部,中古音為山母、庚韻;“姓(𠇷)”,上古音屬心紐、耕部,中古音為心母、勁韻。“生”與“姓(𠇷)”聲韻近同,“姓(𠇷)”與“生”密切相關,而“姓(𠇷)”的本義即“人所生”。《左傳·隱公八年》:“因生以賜姓。”杜預注:“因其所由生以賜姓。”
考察出土文獻,參驗傳世典籍,“姓”本作“生”,“生”亦指“姓”。在出土文獻中,青銅銘文的“百生”即“百姓”,指“百官”或“民眾”,“萬生”即“萬姓”,指“萬民”。馬王堆漢墓帛書《老子·德經》乙本與甲本“百生”與“百姓”異文互見,今本則寫作“民”。可見,“百生”即“百姓”指“民眾”。甲骨刻辭的“多生”即“多姓”,猶青銅銘文的“百生”即“百姓”。在傳世典籍中,也有“生”表示“姓”的。《尚書·舜典》後附亡書序:“別生分類。”孔安國傳:“生,姓也,別其姓族,分其類,使相從。”由此看來,“姓”源於“生”,“生”孳乳“姓”。“生”原本是指“人之生育”,而引申也指“人所由生”,於是義有兼含。爾後,在詞彙中,以音之微異相區別,便由“生”變易出滋生詞“姓”;在文字中,以形之衍生相分化,便由“生”增“女”而為“姓”,以專指“人所由生”。至於“生”增“人”為“性”,則是晚出的異體。隨着文字演化,從“女”與“生”的“姓”,隸變作“姓”,楷化作“姓”;從“人”與“生”的“𠇷”,罕見行用,終於棄置。而從“女”與“生”的“姓”,在古文字中,或為左“生”右“女”結構,或為左“女”右“生”結構,自《説文解字》篆文(圖6)釐定為左“女”右“生”結構,隸書(圖7)、楷書,一直因循,廣為沿用,而左“生”右“女”結構,《古文苑》曾根據《詛楚文》原石刻拓本隸定為“𤯕”,《字彙》也收入此字,但是後世棄而未用。
“姓”的語詞淵源由“人之生育”的“生”而引申為“人所由生”的“生”,就在於“姓”本為指稱人由生育而自然形成的關係,同姓者都是同一家族世系的蕃息;“姓”的書寫符號由原用的“生育”的“生”而衍形為增加“女”旁的“姓”,就在於“姓”本為表明母系氏族社會同一血緣關係人羣的標記。 [2]  [6] 

詳細釋義

詞性
釋義
英譯
例句
例詞
名詞
標誌家族系統的稱號。
surname
《左傳‧隱公八年》:“天子建德,因生以賜姓,胙之土而命之氏。”
《史記‧屈原賈生列傳》:“屈原者,名平,楚之同姓也。”
姓氏單姓複姓;李姓;百家姓指名道姓;隱姓埋名
指家族。

唐·柳宗元《永州鐵爐步志》:“今世有負其姓而立於天下者,曰:‘吾門大,他不我敵也。’”

子孫的通稱。

《左傳‧昭公四年》:“(穆子)所宿庚宗之婦人,獻以雉。問其姓,對曰:‘餘子長矣,能奉雉而從我矣。’”

官吏。
officials
《尚書·堯典》:“九族既睦,平章百姓。”孔傳:“百姓,百官。”
《詩經·小雅·天保》:“羣黎百姓,偏為爾德。”毛傳:“百姓,百官。”

猶言命,性命。
life
《國語‧周語中》:“今陳侯不念胤續之常,棄其伉儷妃嬪,而帥其卿佐以淫於夏氏,不亦瀆姓矣乎?”

(Xìng)姓氏用字。



動詞
以……為姓。

《史記·項羽本紀》:“項氏世世為楚將,封於項,故姓項氏。”
姓李;姓王
(表格信息來源:《漢語大詞典》 [7]  《現代漢語詞典》 [8]  《漢語大字典》 [9] 

近義辨析

姓、氏
姓最早產生於母系氏族社會,每一個氏族或部落都有自己的姓,同姓的人有共同的女性祖先,同姓不得通婚。氏是姓的分支,用來區別子孫之所由出生。同一姓下可以有不同的氏。最初的氏是男性部落首領的稱號,如黃帝號軒轅氏,炎帝號神農氏。姓是不變的,氏則可以改變,可以自立。有的以所受封邑為氏,如解氏(封於解);有的以所居地為氏,如西門氏(居西門);有的以官名為氏,如卜氏(卜為官名);有的以祖先的字為氏,如孔氏(孔丘是公孫嘉之後,嘉字孔父)。戰國以後,姓氏逐漸合一,至漢統稱為姓。 [10] 

古籍釋義

説文解字

【卷十二】【女部】息正切(xìng)
人所生也。古之神聖母,感天而生子,故稱天子。從女從生,生亦聲。《春秋傳》曰:“天子因生以賜姓。”
【註釋】《春秋傳》:指《左傳·隱公八年》。 [11] 

説文解字注

人所生也。《白虎通》曰:“姓者,生也。人所稟天氣所以生者也。吹律定姓,故姓有百。”按,《詩》:“振振公姓。”傳曰:“公姓,公生也。”“不如我同姓。”傳曰:“同姓,同祖也。”昭四年《左傳》:“問其姓。”釋文雲:“女生曰姓,姓謂子也。”定四年,蔡大夫公孫生,《公》《谷》皆作公孫姓。
古之神聖人,母感天而生子,故偁天子。《五經異義》:“《詩》齊魯韓,《春秋公羊》説:聖人皆無父,感天而生。左氏説:聖人皆有父。謹案:《堯典》以親九族,即堯母慶都感赤龍而生堯,安得九族而親之?《禮讖》雲:唐五廟,知不感天而生。玄之聞也:《詩》言感生得無父,有父則不感生,此皆偏見之説也。《商頌》曰:天命玄鳥,降而生商。謂娀簡吞鳦子生契,是聖人感生見於經之明文。劉媪是漢大上皇之妻,感赤龍而生高祖,是非有父感神而生者也(同“耶”)?且夫蒲盧之氣,嫗煦桑蟲成為己子,況乎天氣因人之精,就而神之,反不使子賢聖乎?是則然矣,又何多怪!”按此鄭君調停之説。許作《異義》時,從左氏説聖人皆有父,造《説文》則雲神聖之母感天而生,不言聖人無父,則與鄭説同矣。
因生㠯為姓,從女生。因生以為姓,若下文神農母居姜水,因以為姓;黃帝母居姬水,因以為姓;舜母居姚虛,因以為姓,是也。感天而生者,母也。故姓從女生會意。其子孫復析為眾姓,如黃帝子二十五宗,十二姓,則皆因生以為姓也。
生亦聲。息正切,十一部。按,古平聲。
《春秋傳》曰:“天子因生㠯賜姓。”大小徐本互異,由淺人不學,以為重複,故大徐本刪“因生以為姓”五字,小徐刪《春秋傳》以下十一字,皆非也。傳,隱八年《左傳》文:“無駭卒,羽父請諡與族,公問族於眾仲。對曰:天子建德,因生以賜姓,胙之土而命之氏。”杜曰:“因其所由生以賜姓也。”按,人各有所由生之姓,其後氏別既久而姓幾湮。有德者出,則天子立之,令姓其正姓,若大宗然。如《周語》帝胙四嶽國,賜姓曰姜,氏曰有呂。陳胡公不淫,故周賜之姓(謂媯姓),命氏曰陳。飂叔安裔子董父事帝舜,帝賜之姓曰董,氏曰豢龍。蓋此三者,本皆姜、媯、董之子,。故予之以其姓。又或特賜之姓,前無所承者,如《史記》《白虎通》禹祖昌意,以薏苡生,賜姓姒氏。殷契以玄鳥子生,賜姓子氏。斯皆因生以賜姓也。必兼《春秋傳》之説而姓之義乃完。姒字不見於許書,蓋古只作以,古書亦有作“似”者。 [12] 

廣韻

息正切,去勁心 ‖ 生聲耕部(xìng)
姓,姓氏。《説文》雲:“姓,人所生也。古之神聖母感天而生子,故稱天子。從女生聲。”又姓,《漢書·貨殖傳》臨菑姓偉,貲五千萬。 [13] 

康熙字典

【醜集下】【女部】 姓;康熙筆畫:8;部外筆畫:5
古文:𤯧𤯣
(xìng)《唐韻》《集韻》《韻會》《正韻》並息正切,音性。《説文》:人所生也。《左傳·隱八年》:天子建德因生以賜姓。
又孫謂之子姓。《詩·周南》:振振公姓。《楚語》:率其子姓,從其時享。
又晐姓,備庶媵也。《吳語》:一介嫡女願執箕箒,以晐姓於王宮。
又百姓,民庶也。《書·堯典》:平章百姓。又百官族姓。《酒誥》:越百姓里居。
又生子曰姓。《左傳·昭四年》:庚宗之婦人,獻以雉。問其姓,對曰:餘子長矣,能奉雉而從我矣。
又姓。《前漢·食貨志》:臨葘人姓偉,貲五千萬。注:姓,姓也。偉,其名。
又推律定姓。京房本姓李,推律定姓為京氏。
又筮《易》得姓,陸羽不知所生,自筮得《蹇》之漸,乃姓陸,名羽,字鴻漸。
(shēng)又《集韻》師庚切,音生。人名。《春秋·哀四年》:蔡殺其大夫公孫姓。
又葉桑經切,音星。《詩·唐風》:豈無他人,不如我同姓。葉上菁。
鄭曉曰:姓,字從女生。上古八大姓,姜、姬、媯、姒、嬴、姞、姚、妘皆從女。 [14] 

字形書法

字形對比

字形對比(楷體) 字形對比(楷體)

書寫提示

書寫提示 書寫提示
“女”3畫,㇛(撇點)一筆寫成,橫筆右端不出頭。“女”“生”寬窄相當,頂部和底部左右旁都齊平。“女”,橫筆在橫中線。“生”,撇從豎中線起筆,撇尖伸向“女”側;第二筆橫在橫中線上側;末筆橫從“女”下側起筆。 [3] 

書法欣賞

音韻集成

中上古音

時代
聲韻系統名稱
韻部
聲母
韻母
先秦
高本漢系統

s
i̯ĕŋ
王力系統
s
ǐeŋ
董同龢系統
s
jeŋ
周法高系統
s
jieŋ
李方桂系統
s
jingh


jieng


jieng
南北朝
宋北魏前期
庚耕清青

jieŋ
北魏後期北齊
庚耕清青

jieŋ
齊梁陳北周隋
庚耕清青

jieŋ
隋唐
擬音/高本漢系統

s
i̯ɛŋ
擬音/王力系統

s
ǐɛŋ
擬音/董同龢系統

s
jɛŋ
擬音/周法高系統

s
iæŋ
擬音/李方桂系統

s
jäng
擬音/陳新雄系統

s
ǐɛŋ
(表格信息來源:漢典網 [15] 

韻書集成

韻書
字形
小韻
韻攝
聲調
韻目
聲母
聲類
開合
等第
清濁
反切
擬音
廣韻
去聲
四十五勁

開口呼
三等
全清
息正切
sjɛŋ
集韻
平聲
下平十二庚

開口呼
二等
次清
師庚切
ʃaŋ
去聲
四十五勁

開口呼
三等
次清
息正切
siæŋ
禮部韻略


去聲





息正切

增韻


去聲





息正切

中原音韻

去聲
庚青

齊齒呼

全清

siəŋ
中州音韻


去聲
庚青





葉星去聲

洪武正韻

去聲
十八敬


全清
息正切
siəŋ
分韻撮要

陰去
第七英影應益






(表格信息來源:漢典網 [15] 
參考資料
  • 1.    國務院關於公佈《通用規範漢字表》的通知  .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引用日期2021-01-13]
  • 2.    李學勤主編;趙平安副主編.字源[M]:天津古籍出版社;遼寧人民出版社,2012:1085-1086
  • 3.    商務印書館辭書研究中心 編.新華寫字字典 第2版[M].北京:商務印書館,2011:389
  • 4.      .漢典[引用日期2018-09-18]
  • 5.    平水韻 二十四敬  .搜韻網[引用日期2021-01-13]
  • 6.    向光忠著.文字學芻論[M].北京:商務印書館,2012.06:308-318
  • 7.    中國漢語大詞典編輯委員會、漢語大詞典編纂處編纂.漢語大詞典 第4卷[M]:漢語大詞典出版社,1986.11:321
  • 8.    中國社會科學院語言研究所詞典編輯室.現代漢語詞典 第6版[M].北京:商務印書館,2012.06:1461
  • 9.    漢語大字典編輯委員會編纂.漢語大字典[M]:四川辭書出版社;崇文書局,2010.04:1111
  • 10.    曹先擢,蘇培成主編;商務印書館辭書研究中心編.新華多功能字典[M].北京:商務印書館,2005.12:798-799
  • 11.    [東漢]許慎 原著;湯可敬 撰.説文解字今釋[M].長沙:嶽麓書社,1997.07:1741
  • 12.    (漢)許慎撰;(清)段玉裁注;許惟賢整理. 説文解字注 下[M]. 南京:鳳凰出版社, 2015.07:1065
  • 13.    餘乃永校注. 新校互注宋本廣韻[M]. 上海:上海辭書出版社, 2000.07:431.
  • 14.    漢語大詞典編纂處整理. 康熙字典 標點整理本[M]. 上海:上海辭書出版社, 2008.08:195
  • 15.    姓的音韻方言  .漢典網[引用日期2021-01-13]
展開全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