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始為奉禮憶昌谷山居

鎖定
《始為奉禮憶昌谷山居》是唐代詩人李賀創作的一首詩。此詩前半首扣住“始為奉禮”行筆,總寫居官羈旅無聊之情狀;後半首轉而寫題上“憶昌谷山居”之意。全詩在結構上頗有特色。詩人將昔日在家山品茶飲酒的悠閒自在景與眼前退衙回來閉門獨坐的孤獨以及“鶴病悔遊秦”的病痛相互比照,旨在強調身在仕途無法實現理想抱負的喟嘆。
作品名稱
始為奉禮憶昌谷山居
作    者
李賀
創作年代
中唐
作品出處
全唐詩
文學體裁
五言排律

始為奉禮憶昌谷山居作品原文

始為奉禮憶昌谷山居1
掃斷馬蹄痕,衙回自閉門。
長槍江米熟2,小樹棗花春。
向壁懸如意3,當簾閲角巾4
犬書曾去洛5,鶴病悔遊秦6
土甑封茶葉7,山杯鎖竹根8
不知船上月,誰棹滿溪雲9 [1] 

始為奉禮憶昌谷山居註釋譯文

始為奉禮憶昌谷山居詞句註釋

  1. 奉禮:即奉禮郎,太常寺屬官,掌君臣版位,以奉朝會祭祀之禮。昌谷:李賀家鄉,在河南府福昌縣(今河南宜陽)。
  2. 長槍:長鎗,即長鐺,有腳有耳的平底鍋。江米:糯米。
  3. 如意:二尺長的鐵器,古人用以指畫方向和防身。
  4. 角巾:四方形有稜角的冠巾。私居時戴用。
  5. 犬書:謂家書。晉代陸機仕於洛陽,久無家信,乃系書犬頸,命其送至家鄉,取得回信,馳還洛陽。事見《藝文類聚》九四任昉《述異記》。
  6. 鶴病:喻妻病。樂府《豔歌何嘗行》古辭:“飛來雙白鶴,乃從西北來。十十五五,羅列成行。妻卒被病,不能相隨。”遊秦:宦遊於長安。
  7. 甑(zèng):瓦罐。
  8. 竹根:用竹根製成的酒杯。
  9. 棹(zhào):划船工具,此指以棹划船。 [2]  [3] 

始為奉禮憶昌谷山居白話譯文

門前灑掃,看不到車輪馬蹄的痕跡;從官署回來,自己要親手把門關閉。
大鍋裏煮熟的,只是那普通的糯米;春天的庭院,只有小棗樹花嫩又稀。
百無聊賴,賞玩懸掛在牆上的如意;竹簾前閒坐,看取方巾牽動着鄉思。
像黃耳犬送書,我也有信寄往家去;懷念病中之妻,我後悔旅居來京師。
遙想家中,茶葉被封藏在那瓦罐裏;竹根酒杯被鎖起,無人再把酒來吃。
不知道啊,在這明月朗照的小船上,誰人在舉槳搖盪那彩雲倒映的小溪? [3] 

始為奉禮憶昌谷山居創作背景

李賀雖瘦弱多病,但為人志向遠大,渴望建功立業:“少年心事當拿雲,誰念幽寒坐嗚呃”(《致酒行》),結束當時的軍閥割據,維護國家統一:“男兒何不帶吳鈎,收取關山五十州。請君暫上凌煙閣,若個書生萬户侯。(《南園》),不息為國捐軀:“報君黃金台上意,提攜玉龍為君死”(《雁門太守行》)。但是,因為李賀父名“晉肅”,妒才者謂“晉”與“進”犯“嫌名”,這個荒唐的“避諱”,阻斷了李賀的仕途,也使李賀無法實現“提攜玉龍為君死”報國之志。加上生活艱難,作為長子的李賀必須承擔起養家活口的責任。迫於生計,李賀離開家鄉到京城長安去擔任一個叫奉禮郎的小官。奉禮郎屬太常卿,原稱治禮郎,唐高宗時,因避李治名諱,改稱奉禮郎。主要掌管朝廷朝會、祭祀之禮儀,一般由皇族擔任。李賀因為是李唐王朝遠親,所以被選取擔任此職。因為這個職務屬於門蔭,地位又低,從九品,位卑職微,任上又無可事事,所以李賀非常壓抑。於是在元和四年(809年)被任命為朝廷奉禮郎之後不久,李賀因懷念家山昌谷時寫下《始為奉禮憶昌谷山居》。 [2] 

始為奉禮憶昌谷山居作品鑑賞

始為奉禮憶昌谷山居文學賞析

李賀當時住在長安崇義裏,曾寫了首《崇義裏滯雨》,表達了壯志成空,愁恨不已之心情,加上窮困孤獨,自己的心境也像是陰暗的里巷和淅瀝不斷的秋雨一樣。這很能反映他擔任奉禮郎時的處境和心境,與《始為奉禮憶昌谷山居》所要抒發和表達的情感相近。只不過後者更強調家山的美好和對故鄉的懷念。詩人將昔日在家山品茶飲酒的悠閒自在景與眼前退衙回來閉門獨坐的孤獨以及“鶴病悔遊秦”的病痛相互比照,旨在強調身在仕途無法實現理想抱負的喟嘆。失落加上鄉愁,更增添幾分愁苦,也更加深了詩人對故鄉的懷念。
詩題中提到的“昌谷山居”即是詩人的故鄉所在地。昌谷,位於今洛陽西南宜陽縣境內。今日的宜陽,顯得偏僻和貧窮,但在隋唐時期,此地則是江淮糧賦陸路和漕運的重要中轉站。其中李賀居家的三鄉驛(今名三鄉鄉),是當時從洛陽通往長安大道上的一座重要驛站。為唐代諸帝東巡必經之地,在此建有連昌宮、蘭昌宮等行宮,武則天、唐玄宗都曾在此駐蹕,其中的連昌宮更因元稹的《連昌宮詞》而聞名千古。
此詩的前半首,扣住“始為奉禮”行筆,總寫居官羈旅無聊之情狀。“掃斷”、“雅回”兩句,敍述官職卑微,門庭冷落;“長槍”、“小樹”兩句,寫江米煮熟,食饌簡單,除棗花外,室無珍玩。這四句,全無半點寒酸氣卻道盡窘迫。即是小官,又全無半點迎逢心思,自是門可羅雀;回到家裏自己動手關門,沒有僕人書童;特意説出煮的是江米,或許是在暗示除此之外別無其它;至於小樹棗花,那不過是平凡窄小的院落裏一棵普通的樹罷了。如此這般,一個異地為官生活勉強鬱郁不得志的年輕人形象躍然紙上。“向壁”、“當簾”兩句,寫閒對如意、角巾,言外寄託“歸歟”之意。
詩的後半首,轉而寫題上“憶昌谷山居”之意。憶家,故作家書,以付黃犬;憶親人,因妻病而追悔至京求仕。“土甑封茶葉,山杯鎖竹根”,可見主人不在;“不知船上月,誰棹滿溪雲”,月夜又有誰在船上搖盪着滿溪的雲影?用反詰句收結,意想飛馳,巧妙表現出“憶”的風韻,“末二尤得憶家神理”(《協律鈎玄》卷一引董伯音語)。
李賀很少用律體寫詩,《始為奉禮憶昌谷山居》卻用五言長律寫成,詩韻用上平聲十一真、十二文、十三元通押,很有特色。 [2] 

始為奉禮憶昌谷山居名家評價

清代黎簡:老成風度。賀五言長律結局少此酣暢。(《李長吉集》)
清代姚文燮:太常散職,官居陸沉,門可羅雀,杳無車馬,復少行役,故云自閉門也。漢上呼米為“長腰槍”,江米乃江南所貢玉粒。僅邀上方薄祿,以糊其口。衙舍荒蕪,別無花卉,唯一棗樹尚小,亦堪寓目。如意懸之於壁,無復佳緒指揮。當簾閒玩,每動羊祜角巾歸裏之思。曾作家書付黃耳,以病追悔此遊之汗漫。土甑望家中封茶以寄,蓋因病斷酒,惟思茗碗,故云“山杯鎖竹根”矣。湖光晚楫,其樂萬倍。心焉溯之,奈何奈何!(《昌谷集註》)
清代葉矯然:長吉眼空千古,不唾拾前人片字,獨用(庾)子山“山杯捧竹根”全句,雲“土甑封茶葉,山杯鎖竹根”,又可知矣。(《龍性堂詩話續集》)
清代方扶南:律詩之通用韻者,唐李賀、元薩都刺。(《李長吉詩集批註》)
清代王琦:上句見穀食之外,無別味可餐,下句見棗樹之外,無花木可玩(“長槍”一聯下)。二句皆寫羈旅無聊之況(“向壁”一聯下)。上四聯皆言奉禮官舍景況,此二聯乃憶昌谷山居也。“封”字、“鎖”字,見主人不在之意(末四句下)。(《李長吉歌詩匯解》) [4] 

始為奉禮憶昌谷山居作者簡介

李賀(790—816),唐代詩人。字長吉,福昌(今河南宜陽西)人。唐皇室遠支,家世早已沒落,生活困頓,仕途偃蹇。曾官奉禮郎。因避家諱,被迫不得應進士科考試。早歲即工詩,見知於韓愈、皇甫湜,並和沈亞之友善,死時僅二十七歲。其詩長於樂府,多表現政治上不得意的悲憤。善於熔鑄詞采,馳騁想像,運用神話傳説,創造出新奇瑰麗的詩境,在詩史上獨樹一幟,嚴羽滄浪詩話》稱為“李長吉體”。有些作品情調陰鬱低沉,語言過於雕琢。他被後人稱為“詩鬼”。其詩被稱為“鬼仙之詞”。有《昌谷集》。 [5] 
參考資料
  • 1.    彭定求 等.全唐詩(上).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973
  • 2.    吳企明 編選.李賀集.南京:鳳凰出版社,2014:41-43
  • 3.    徐傳武.李賀詩集譯註.濟南:山東教育出版社,1992:16-19
  • 4.    陳伯海.唐詩匯評(中).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1995:1943
  • 5.    蕭滌非 等.唐詩鑑賞辭典.上海:上海辭書出版社,1983:14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