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漢語漢字)

鎖定
奕(讀yì),是漢字通用規範二級字, [2]  此字已知的最古形體為小篆,也見於先秦著作《詩經》。本義是大,後引申為超過一般的,又用於時間、時代方面,表示累、重。 [4] 
(基本信息欄主要參考資料: [1] 
中文名
拼    音
部    首
五    筆
yodu
倉    頡
yck
字    級
二級字(編號:4306) [2] 
平水韻
入聲·十一陌 [3] 
注音字母
ㄧˋ
部外筆畫
6
總筆畫
9
統一碼
基本區 U+5955
字形結構
上下結構
筆順編號
413234132
四    角
00804

字源演變

字源演變 字源演變
形聲字。從大,亦聲。小篆上為“亦”,下為籀文“大”字;漢隸下訛變成“廾”;楷書由小篆演變而來,寫作“奕”。本義為大;由大引申為超過一般的,如姣美、嫺熟、明亮等,又用於時間、時代方面,表示累、重,如“奕世”、“奕代”、“奕葉”等。 [4] 

詳細釋義

讀音
詞性
釋義
英譯
例句
例詞
形容詞
great
往小來奕。——《太玄·格》
四壯奕奕。——《詩·小雅·車攻

美的,嫺熟
beautiful
自關而西,凡美容謂之奕。——《方言》
萬舞有奕。——《詩·商頌·

累,重
many times
是僕與君奕世為通好也。——《世説新語·言語》
奕世簪纓;奕葉
光明
bright
故其華表則鎬鎬鑠鑠,赫奕章灼,若日明之麗天也。——三國·魏· 何晏《景福殿賦》
名詞
世,時代
age
使如來福業,不墜於今奕。——北周· 王妙暉《造釋迦像記》

通“弈”。圍棋

奕,大也。從大,亦聲;弈,圍棋也。從廾,亦聲。今經典統
作奕。——清·邵瑛《説文羣經正字·大部》

姓。



動詞
通“弈”。下棋

棊石峯,黃帝與浮邱諸臣奕處也。——清·陳鼎《黃山史概》
[1]  [5]  [12] 

古籍解釋

説文解字

【卷十】【絆部】羊益切
大也。從大亦聲。《詩》曰:“奕奕梁山。” [6] 

説文解字注

大也。
大雅》“奕奕梁山”,傳曰:“奕奕、大也。”《詩·周頌》箋雲:“亦、大也。”叚亦為奕。
從大亦聲。
羊益切,古音在五部。 [7] 

康熙字典

【醜集下】【大字部】
唐韻》羊益切。《集韻》《韻會》《正韻》夷益切。𠀤音亦。大也。《詩·大雅》:奕奕梁山,維禹甸之。 
又次序也。《詩·商頌》:萬舞有奕。
又美也。《詩·魯頌》:新廟奕奕。揚子《方言》:奕,僷,容也。自關以西,凡美容謂之奕,或謂之僷。 
又《爾雅·釋訓》:奕奕,憂也。《詩·小雅》:未見君子,憂心奕奕。 
又《增韻》:奕葉,累世也。舄奕,蟬聮不絕也。班固《典引》:發祥流慶,舄奕乎千載。
又圍碁曰奕。奕者,落奕之義。《孟子》:奕秋,通國之善奕者也。
又遊奕,神名。《翰府名談》:𨻰堯諮泊三山磯。有叟曰:午日午後,舟行必覆。堯諮聽其言。是日,行舟者盡溺。復見前叟,曰:某江之遊奕將也,公位極人臣,故奉告。 
又《雲笈七籤》:四梵天,元始曰常融天、玉降天、梵度天、賈奕天。註:賈奕,《酉陽雜俎》作覆奕。 
又《韻補》:葉於略切。音約。《詩·小雅》:憂心奕奕。葉上柏下懌。柏,音博。懌,音藥。○按《説文》奕在亣部,從大。《六書統》改大作廾。《字彙》分見。自應以《説文》為正。 [8] 
古籍書影

字形書法

字形對比

左至右依次為:中國大陸-中國台灣-中國香港-日本-韓國 左至右依次為:中國大陸-中國台灣-中國香港-日本-韓國

書寫演示

書寫演示 書寫演示

書法賞析

音韻集匯

中上古音

時代
聲韻系統名稱
韻部
聲母
韻母
先秦
高本漢系統

z
i̯ăk
王力系統
ʎ
iak
董同龢系統
d
jăk
周法高系統
r
iak
李方桂系統
r
ak
兩漢
西漢


東漢




jiak


jiak
南北朝
宋北魏前期
陌麥昔錫

jiek
北魏後期北齊
陌麥昔錫

jiek
齊梁陳北周隋
陌麥昔錫

jiek
隋唐
擬音/高本漢系統

0
i̯ɛk
擬音/王力系統

j
ǐɛk
擬音/董同龢系統

0
jɛk
擬音/周法高系統

0
iæk
擬音/李方桂系統

ji
äk
擬音/陳新雄系統

0
ǐɛk [9-10] 

韻書集成

字形
韻書
小韻
聲調
韻目
字母
聲類
開合
等第
清濁
反切
擬音
廣韻
入聲
開口呼
次濁
羊益切
0jɛk
集韻

入聲
開口呼
次濁
夷益切
0iæk
韻略

入聲
夷益切
增韻音韻

入聲
夷益切
中州音韻

入作去聲
齊微
銀計切
洪武正韻
入聲
次濁
夷益切
oiək
分韻撮要

陽入






[10-11] 
參考資料
  • 1.      .漢典[引用日期2021-04-12]
  • 2.    國務院關於公佈《通用規範漢字表》的通知  .國務院[引用日期2022-02-10]
  • 3.    平水韻部·十一陌  .搜韻網[引用日期2022-02-10]
  • 4.    李學勤主編;趙平安副主編.字源[M].天津;遼寧:天津古籍出版社;遼寧人民出版社,2013.07:919
  • 5.    漢語大字典編輯委員會編纂.漢語大字典[M].四川:四川辭書出版社;崇文書局,2010.04:584
  • 6.    [東漢]許慎 原著;湯可敬 撰.説文解字今釋[M].長沙:嶽麓書社,1997.07:418
  • 7.    [東漢]許慎撰;[清]段玉裁注.説文解字 2 全注全譯版[M].北京:中國戲劇出版社,2008.05:1993
  • 8.    漢語大詞典編纂處整理.康熙字典 標點整理本[M].上海:上海辭書出版社,2008.08:187
  • 9.    中古音  .漢典[引用日期2022-02-10]
  • 10.    上古音  .漢典[引用日期2022-02-10]
  • 11.    韻書  .漢典[引用日期2022-02-10]
  • 12.    任傳輝編. 中華千家姓氏錄[M]. 北京:金盾出版社, 2013.12:111
展開全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