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詩經·商頌·那)

鎖定
《詩經·商頌》首篇。舊説為殷商後代之宋國祭祀其先祖殷湯的樂歌。《毛詩序》説:“《那》,祀成湯也。微子至於戴公,其間禮樂廢壞,有正考父得《商頌》十二篇於周之大師,以《那》為首。”此首描繪了祭祀時盛大而熱烈的樂舞場景,通過對鼓樂和舞蹈繪聲繪色的描寫,反映出了商代文化藝術的狀況。
作品名稱
外文名
Nuo
作    者
殷商後裔
創作年代
商朝
作品出處
詩經
文學體裁
四言詩

作品原文

商頌·那
猗(yī)與(yú)(1)那(nuó)(2)與,置(3)我鞉(táo)鼓。
奏鼓簡簡,衎(kàn)(4)烈祖(5)
湯孫(6)(7)(8),綏(9)我思成(10)
鞉鼓淵淵,嘒(huì)嘒管聲。
既和且平,依我磬聲(11)
於(wū)赫(12)湯孫,穆穆(13)厥聲。
(14)鼓有斁(yì)(15),萬舞有奕(16)
我有嘉客,亦不(pī)(17)夷懌(18)
自古在昔(19),先民有作。
温恭朝夕,執事有恪(20)
顧予烝(zhēng)嘗(21),湯孫之將(22)

註釋譯文

(1)猗與:嘆詞。
(2)那:多。一説猗那皆美盛之貌。
(3)置:植。樹立。
(4)衎:使歡樂。
(5)烈祖:指商之先祖成湯。
(6)湯孫:成湯的子孫。一説太甲
(7)奏:進。
(8)假:神人來至曰假。
(9)綏:安。
(10)成:平。
(11)依我磬聲:指奏樂時依磬聲相始終。
(12)赫:盛。
(13)穆:美。
(14)庸:鏞。大鐘。
(15)斁:盛貌。
(16)奕:舞影閃動貌。一説舞態從容貌。
(17)不:通“丕”,表示程度的大、深。
(18)夷懌:喜悦。
(19)自古在昔:從近古到遠古。
(20)恪:恭敬。
(21)烝嘗:祭祀。冬祭為“烝”,秋祭為“嘗”。
(22)將:供養、奉獻。

作品譯文

好偉大呵!又鉅麗呵!擺起我們的小鼓和大鼓。
鼓的聲音和美又洪亮,娛樂我們偉大的先祖。
湯的子孫奏起升堂的音樂,是先祖使我們安定平和。
淵淵和美的鼓聲,嘒嘒清脆的管聲。
既和樂又平安,配合着泛泛的磬聲。
偉大煊赫的成湯子孫,莊嚴美麗的音樂聲音。
鐘鼓鏗鏘的隆盛地奏着,執着乾的萬舞嫺熟地舞着。
許多助祭諸侯是我們的貴客,也都十分的歡樂喜悦。
從近古到遠古,先民們有助祭的儀式。
從早到晚都温和謙恭,恭敬地執行着祭祀的禮節。
紀念我們按時舉行的祭典,成湯的子孫奉祭先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