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太青雲峯

鎖定
多年生常綠木本植物。基部樹圍1.5米以上,樹齡可達數百年至上千年。栽培茶樹往往通過修剪來抑制縱向生長,所以樹高多在0.8—1.2米間。茶樹樹齡一般在50—60年間。茶樹的葉子呈橢圓形,邊緣有鋸齒,葉間開五瓣白花,果實扁圓,呈三角形,果實開列後露出種子。
中文名
太青雲峯
植物界
被子植物門
雙子葉植物綱
杜鵑花目
山茶科
山茶屬
太青雲峯

太青雲峯形態特徵

植株是由根、莖、葉、花、果和種子等器官構成。根、莖和葉是營養器官;花、果和種子為生殖器官。根系稱為地下部分,其他則稱為地上部分,亦稱為樹冠。根頸是地上下部的交接處,它是茶樹各器宮中比較活躍的部分。茶樹形態特徵是茶樹在形態結構上的特點和有關性狀,儘管茶樹的外部形態受生態環境條件的影響,在系統發育過程中會發生變異,但其種性遺傳、形態特徵及其解剖結構等仍具共同之處。茶樹的各個器官是有機的統一整體,彼此之間密切聯繫,互相依存。 [1] 

太青雲峯生長環境

【土壤】:一般是土層厚達1米以上不含石灰石,排水良好的砂質壤土,有機質含量1%-2%以上,通氣性、透水性或蓄水性能好。酸
鹼度PH值4.5~6.5為宜。
【雨量】:雨量平均,且年雨量在1500公釐以上。不足和過多都有影響。
【陽光】:光照是茶樹生存的首要條件,不能太強也不能太弱,對紫外線有特殊嗜好,因而高山出好茶。
【温度】:一是氣温,二是地温,氣温日平均需10度;最低不能低於-10度。年平均温度在攝氏十八度~二十五度。
【地形】:地形條件主要有海拔、坡地、坡向等。隨着海拔的升高,氣温和濕度都有明顯的變化,在一定高度的山區,雨量充沛,雲霧多,空氣濕度大,漫射光強,這對茶樹生育有利,但也不是愈高愈好,在1000米以上,會有凍害。一般選擇偏南坡為好。坡度不宜太大,一般要求30度以下。 [1] 

太青雲峯栽培技術

温度是太青雲峯茶樹生命活動的基本條件。它影響着茶樹的地理分佈,也制約着茶樹生育速度。温度對茶樹的影響,主要表現在空氣温度土壤温度兩個方面。
氣温主要影響地上部的生長,地温主要影響根系的生長。但氣温與地温是相互關聯的。就氣温而言,從熱帶到温帶茶樹都能廣泛的適應。但作為生育來説,有三個基點温度,即茶樹生長的起點温度,適宜温度和低限温度。
(1)生長起點温度
引起茶樹萌芽的平均温度稱之謂生長的起點温度,在生物學上稱此温度為最低温度。多數茶樹品種日平均氣温需要穩定在10℃以上,茶芽開始萌動。但也有少數品種或者由於其生態環境的不同,在不到10℃時已開始萌動,如浙江的碧雲,龍井43,江西婺源早芽等茶芽萌動的起點温度是≥6℃,這類屬早芽品種,開採期可比其他品種提早。
(2)最適温度
茶芽萌發以後,當氣温繼續升高到14-16℃時,茶芽逐漸展開嫩葉。茶樹生長最適温度是20-30℃之間,若在此範圍之內,則茶梢加速生長,每天平均可伸長1-2釐米以上。我國大部分茶區自清明(4月上旬)至霜降(10月下旬)以前,日平均氣温都在20-30℃之間,正是茶樹生長最適温時期,也是茶葉的採收季節。
在茶樹生長季節生物學有效温度(日平均氣温10℃以上)累積值,稱之謂有效積温。茶樹生長適宜的有效積温在4000℃以上。我國茶區的年有效積温一般在4000-8000℃之間,有效積温越多,年生長期越長。我國南北各茶區由於氣候條件的差別,茶樹生育期也就各不相同,多數茶區茶樹的全年生育期約為8-9個月,而可採期為7-8個月。
(3)低限温度
我國大部分山區,進入12月以後至次年2月一般平均氣温低於10℃,茶芽停止萌發,處於越冬休眠狀態,甚至有時出現嚴重的低温霜凍,對茶苗、幼樹或抗寒性差的品種還會受到凍害。茶樹能忍耐的絕對最低温度,因品種、樹齡器官、栽培管理水平、生長季節而異如當氣温降到-2℃時,茶花大部分脱落而死亡;氣温下降到1-2℃時萌發的茶芽也會枯焦,而茶樹的枝梢忍耐低温的能力較強,喬木型大葉種能忍耐-5℃左右;灌木型中、小葉種能忍受低温的能力更強一些,一般在-10℃左右,若處於大雪覆蓋,則可忍受零下15℃左右的低温侵襲。又如,不同品種茶樹的抗寒能力固然不同,但同一品種在不同生態條件下表現也不一樣,如政和大白茶在福建能忍耐-7℃低温,而生長在皖南茶區卻能忍受-8至℃-10℃的低温。一般説來,低於茶樹所“忍耐”的低温度限度時,就會產生凍害。茶樹發生凍害的程度,除與温度高低直接有關外,與低温持續時間、風速、凍結時間也有密切關係。據浙江氣象局在浙江嵊縣的調查,茶樹越冬期間,當氣温降至-6℃左右,連續凍結6天,西北風風速每6-8米時,當地的茶樹品種嫩梢就會受到不同程度的凍害;當最低温度降至-8℃連續冰凍12天以上更會引起嚴重凍害,使茶嫩梢凍死老葉變黃。一般來説,在一定的低温條件下,低温和土壤凍結時間愈長,加上乾燥的西北風或早春氣候轉曖後突然降温等,都會使凍害程度加重。
温度過低固然會使茶樹遭受凍害而損傷,温度過高也會引起茶樹的熱害,但遇到的機會不多。如當日平均氣温到35℃以上時,生長便會受到抑制,日極端最高氣温到39℃,在降雨量又較少的情況下,有的茶樹叢面成葉出現灼傷焦變和嫩梢萎蔫,這種現象為茶樹熱害。通常是新梢和嫩葉比老化的枝條更容易受到這種逆境的危害。
抗寒性強的品種有祁門種、黃山種、茗洲種、柿大茶、安徽1號、安徽3號、安徽7號、皖農95、樂昌白毛茶恩施大葉茶鶴峯苔子茶、高芽齊、白毫早、宜興種、茴香茶、寧州2號、紫陽種、顧渚紫筍、藤茶、水古茶、龍井43、龍井長葉、碧雲、苔香紫、迎霜、青峯、浙農113等。 寒性較強的品種有楊樹林783黃荊茶波毫福安大白茶、政和大白茶、福建水仙、本山、大葉烏龍福雲6號福雲10號、碧波茶、鋪埔白葉、五嶺紅、臨桂大葉茶、都勻毛尖、黔循601、信陽種、信陽10、宜昌大葉茶雲台山種藍山苦茶江華苦茶、君山種、儲葉齊12、錫茶5、錫茶11、贛茶1號、青山大有、台茶13號蘋雲、眉峯等。
(4)病蟲害無公害防治
茶樹病蟲害無公害防治,要根據病蟲害與茶樹、耕作制度、有益生物及環境之間的相互關係,因地制宜地採取以農業防治為主,結合進行生物防治、化學防治的策略,將病蟲害控制在允許範圍內。
農業防治 農業防治重點是控制病蟲基數,創造不利於病蟲發生的環境條件。
1.合理密植。一般採用單行條植法,行距1.5米,叢距0.33米,每叢3株,每畝栽苗4000株。根系帶土移栽,適當深埋,以埋沒根頸為度,舒展根系,適當壓緊,使植株生長健壯,發育良好,抗病蟲能力相應提高。
2.加強管理。一是平衡施肥,按產定量。施足基肥,以有機肥為主,少施化肥,儘量控制氮肥施用量。二是適時修剪和清園。每年都要適時修剪,剪去病蟲枝葉,清除枯死病枝;輕修剪深度為3~10釐米,中剪枝為現有樹高的一半,深修剪離地面20~30釐米,台刈為離地面5~10釐米。將病蟲枝深埋或火燒處理,以減少輪斑病、茶枯病的越冬菌源,減少茶蚜茶毛蟲茶黑毒蛾的越冬蟲卵塊和茶小卷葉蛾、蚧類的殘留基數。三是中耕培土。這項措施不僅能改善土壤墒情,有利於茶樹根系生長,而且能破壞病蟲越冬場所,殺滅土壤中茶尺蠖等的越冬幼蟲,深埋枯枝落葉,減少病原基數。四是及時分批留葉採摘。這樣可以除去新枝上茶小卷葉蛾小綠葉蟬害蟲的低齡幼若蟲和卵塊,減輕茶枯病危害。五是誘殺害蟲。對一些有趨性的害蟲,用燈光、毒餌、色板誘殺。此法大面積應用效果更明顯。
A.生物防治 這是一項對人畜安全、對茶葉和環境無污染且能降低成本的重要防治措施。
1.加強對寄生性和捕食性昆蟲的保護。在茶園周圍保留一定數量的植被,重視生物棲息地的保護,保護好赤眼蜂、茶園蜘蛛、紅點唇瓢蟲等害蟲天敵。
2.利用昆蟲激素等生物代謝產物治蟲。例如,對茶小卷葉蛾發生危害的茶園,可連片採用性引誘劑誘殺成蟲。生產實踐中還可利用有益生物的代謝產物來防治病蟲害。
B.化學防治 嚴格按防治指標用藥,不能見蟲見病就急於用藥。對蟲口密度、病情指數超過防治指標的茶園,如茶跗線蟎被害芽佔5%或蟎卵芽佔20%,茶毛蟲每畝7000~9000頭,茶小綠葉蟬百葉蟲量10~15頭時,根據國家無公害茶的生產標準,安全合理使用藥劑防治。禁止使用高毒、高殘留的農藥,如甲胺磷甲基對硫磷氰戊菊酯三氯殺蟎醇等。用藥時,應選準農藥品種,注意使用方法、濃度及安全間隔期。如用Bt製劑300~500倍液防治茶毛蟲、茶尺蠖、茶黑毒蛾和茶小卷葉蛾,安全間隔期3~5天;用0.2%苦蔘鹼水劑1000~1500倍液,防治茶毛蟲、茶黑毒蛾、茶小卷葉蛾,安全間隔期5天;辛硫磷安全間隔期10天。注意輪換用藥,每種農藥在採茶期只能用1次。這樣既可以防止病蟲產生抗藥性,又可以減少殘留。
參考資料
  • 1.    金海嵐.杜鵑花目研究彙編:生物出版社,2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