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太平橋

(潮州北宋時期古橋)

鎖定
太平橋是一座埋藏於潮州地下多年的千年古橋。
據考據,該橋建造時間早於潮州廣濟橋100餘年,是潮州市目前現存的年代最為久遠的古橋。 [1-2] 
中文名
太平橋
所屬地區
廣東潮州
長    度
25.5 m
寬    度
14 m
建造時間
北宋

太平橋太平橋歷史

太平橋始建於北宋至和元年(1054年)之前。
1987年12月,潮州市政部門鋪設地下電纜時,曾發現太平橋的橋面石、橋墩等構件。
2006年,廣東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曾專程前來勘探並出具了《廣東省潮州市太平橋遺址調查勘探報告》。 [1] 

太平橋太平橋簡介

宋元時期潮州方誌《三陽志·橋道》載:“太平橋在州治之前”“州治自太平橋直抵三陽門”。該報告指出,北宋時,州治在潮州城北面的金山麓。
太平橋始建於北宋至和元年(1054年)之前,是一座石墩石樑橋,四墩三孔,總長25.5米。推測橋寬有14米多、高度約5米多,橋墩可能為船形墩或分水尖橋墩。這種橋樑式,始創於唐朝、成熟於宋代,其特點是橋墩厚而重,不畏激流,適合深水與多雨地區。 [1] 

太平橋太平橋特點

太平橋的特點便是在橋樑兩端四角各置一塔。《永樂大典》引《三陽志》有關太平橋的外觀、現狀、周圍環境等作了進一步的記述:“橋之四維,舊有四塔,外疏兩渠,中為官街。”這意味着,在太平橋南、北兩個橋頭的東、西側,各立有一座石塔,橋孔疏通東、西兩面的水渠,橋面則連接南、北向的“官街”(即太平路)。到南宋淳祐年間石塔僅存兩座。 [1]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