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天道遠,人道邇

鎖定
“天道遠,人道邇”,諺語,字面意思是天道悠遠、人道切近, [3]  典出《左傳·昭公十八年》子產所言:“天道遠,人道邇,非所及也,何以知之?” [2] 
中文名
天道遠,人道邇
典    出
《左傳·昭公十八年》 [2] 

目錄

天道遠,人道邇釋義

天道:上天的意思的體現。人道:人事。邇:近。 [1]  魯昭公十八年(前524年,鄭定公六年),包括鄭國在內的多個諸侯國發生火災。據《左傳》記載,此前一年(前525年,鄭定公五年),鄭國人裨灶就曾經預言火災的發生,並要求用瓘、斝、玉瓚祭神,子產不答應。 [4-6]  這次火災後,裨灶又説:“不採納我的意見,鄭國還要發生火災。”鄭國人請求採納他的意見,子產不同意。子太叔説:“寶物是用來保護百姓的。如果有了火災,國家差不多會滅亡。可以挽救滅亡,您愛惜它幹什麼?”子產説:“天道悠遠,人道切近,兩不相關。如何由天道而知人道?灶哪裏懂得天道?這個人的話多了,難道不會偶爾也説中的?”於是就不給。後來也沒有再發生火災。 [2] 

天道遠,人道邇出處

《左傳·昭公十八年》:裨灶曰:“不用吾言,鄭又將火。”子產不可。子大叔曰:“寶,以保民也。若有火,國幾亡。可以救亡,子何愛焉?”子產曰:“天道遠,人道邇,非所及也,何以知之?灶焉知天道?是亦多言矣,豈不或信?”遂不與,亦不復火。 [2] 

天道遠,人道邇例句

明代鄺瑤《便民圖纂》一引《省心法言》:“天道遠,人道邇。順人情,合天理。” [1]  宋朝邵雍的《大人吟》也出現這句。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