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天車

(中國四川省自貢市境內特有的的一種木製建築)

鎖定
天車,是自貢人對井鹽採滷A字型木製井架特有的稱謂。 [14]  天車既是文化遺產,也是一種獨具特色的文化景觀,是發展文化旅遊的重要載體。 [15]  [18] 
鹽都自貢有一種高聳入雲的木製建築——天車,是中國最高的木製建築,被譽為“東方的埃菲爾鐵塔”。天車是一種矗立在鹽井井口的“A字形”塔式木製井架,最高曾達到113米,是自貢人民在中國建築史上所創造的奇蹟 [1]  。天車是由幾百根圓杉木連結,竹篾繩捆紮而成巨大的支架,豎於井口,用於提撈汲滷。 [5-6]  天車,是自貢古老的地標,它是一架古老的鑽井工具,主要是用來提取地下深處的鹽滷水 [21] 
天車作為中國井鹽歷史上用於鑽井、採滷的地面設施,是自貢近兩千年鹽業歷史及輝煌成就的見證者和重要貢獻者。 [2]  天車是鹽井鑿挖和汲取鹽滷的地面設施,主要用於懸掛天輥(滑輪)提取井下的滷水。 [4] 
天車是自貢鹽場奇觀之一,將若干杉木連結,以竹篾繩捆紮成巨大的支架,豎於井口,用於採滷、淘井、治井。是鹽都自貢特有的文物,是自貢的城市名片。 [3]  天車的一側是碓架,又稱踩架,由圓木架設而成,上面安裝有“花輥子”,用來繞篾繩。下面是人工踩板,踩板一端的碓頭通過篾繩連接銼井等工具。工作時由幾名工人踏踩板,利用槓桿原理,碓頭翹起,鑽井工具靠自身重力迅速向下衝擊,如此反覆擊碎岩石。 [12]  [17] 
中文名
天車
地理位置
中國四川省自貢市

天車得名由來

天車,又叫作天車架、井架,其名最早出現於1628年(明朝崇禎元年)的自流井《李氏族譜》。
1872年(清同治十一年),富順縣令吳鼎立在《自流井風物名實説》中,第一次對天車的結構和高度做了文字描述。
1916年(民國五年),林振翰編著的《川鹽紀要》中,第一次出現了自流井天車的照片。
1917年,日本東亞同文會出版了《支那省別全志》,自流井天車的照片第一次出現在國外大型出版物中。 [13] 

天車外觀形態

天車是井口正上方豎立的高大木質井架,由成百上千根質量輕、耐腐蝕的杉木捆紮而成,高度可達百米。天車上下各安裝定滑輪,通過汲滷繩連接,以牛力拉動提取滷水。 [19] 

天車歷史背景

千百年前,歷代鹽工在自貢這片土地,先後鑽井13000多口,相當於鑿穿了400多座珠穆朗瑪峯; [11]  [16] 

天車組成部分

這種被稱為A字形塔式井架,由以下構件組成:1.正身;2.天箍頭;3.支竿;4.倒掛;5.線盤(支撐正身用);6.橫穿;7.剪刀架;8.大倒掛扒扒(井架縱橫架);9.牌坊架(推滾子用);10.翻山輥子(人字梁,換滾子用);11.楔子(固緊捆繩用,並用作人上天車的踏階);12.風篾;13.風篾樁;14.萬年樁(轉向滑輪支柱);15.撐石(支撐萬年樁用);16.吊石(懸吊萬年樁上,用以支持和固定地滾);17.地箍頭(轉向滑輪基座);18.地夾板(軸承座,承放地滾軸);19.飛蛾;20丁頭;21.腰風;22.天輥子;23.天夾板;24.地輥子(又名地滾,地面轉向滑輪);25.羊耳;26.輥把子(滑輪軸);27.座子(滑輪軸座);28.軸瓦;29.軸承蓋;30.油圈。其中以正身、天箍頭、天夾板、天輥子、支竿、倒掛、穿剪、風篾為天車結構的主要部分。 [14] 

天車文物遺存

天車燊海井

開鑿於清道光三年(1823年),道光十五年(1835年)鑿成,歷時13年,井深1001.42米,是世界上第一口超千米的大井。燊海井天車被譽為四川自貢鹽場奇觀之一,是將若干杉木連結,以竹篾繩捆紮成巨大的支架,豎於井口,用於採滷、淘井、治井。

天車吉成井鹽作坊遺址

由吉成井、裕成井、益生井、天成井組成,是世界上唯一現存鹽井和天車最集中的區域。將在遺址上建設新場館(自貢博物院)。

天車雙成井

作為鹽都植物園的核心景觀,雙成井佔盡天時地利,曾在2011年、2016年進行修繕,周邊設置有井鹽開發浮雕和井鹽歷史文化牆,成為我市保存較完整的天車之一,開創天車保護的另一種途徑。

天車寶隆井

寶隆井位於位於自流井區郭家坳街道火井沱社區十組。該井坐南向北,鑽於清光緒三十二年(1907),完鑽於民國二年(1913),佔地面積約400平方米。 [10] 

天車金流井

該井仍可日產2000立方米天然氣,並以38.15米的“身高”位居自貢市現有天車第二高度。

天車天福井

貢井區艾葉鎮大碼頭社區4組天福井原址之上,按“修舊如舊”原則復建了一座高18.1米的四腳天車。這是國家級非遺“自貢井鹽深鑽汲制技藝” 保護傳承史上的又一標誌性事件。

天車小橋井

位於自流井區同興路石缸井路交接處的小橋井,是自貢現存“資格”最老的天然氣井,自貢市對其進行過幾次整修,目前井口已封,周圍進行了景觀打造,供遊人參觀遊覽。 [11] 

天車社會評價

天車井架十分壯觀,不管從採滷或者古建築角度來説,都是鹽都自貢特有的、不可多得的文物。 [7] 
作為井鹽文化標誌性符號的天車,是千年鹽都的歷史見證,是歷代勞動人民留給我們的珍貴遺產,是自貢歷史文化名城的標誌和載體,是不可替代、不可再生的文化旅遊資源。 [15] 
天車井架十分壯觀,不管從採滷或者古建築角度來説,都是鹽都自貢特有的、不可多得的文物。時至今日,自貢地區得以保留的天車所剩不多,它們佇立在自貢土地上,默默地向世人訴説着自貢輝煌的鹽業歷史。 [16] 

天車保護措施

2021年,自貢市出台《加強自貢天車保護利用實施方案》。從努力營造天車保護良好社會環境、依法落實天車保護管理責任、加大天車保護資金投入、創新天車保護利用途徑、加強天車維修專業人員培養等五個方面加大天車保護力度,整合相關項目資金,利用3年時間,對全市現存天車全面加固維修。 [9] 
參考資料
展開全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