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碓架

鎖定
碓架井鹽鹽井地面設備。木製。在漢代加工穀物的足碓基礎上發展而來。大小由踩動碓架板人數多少而定。由前柱(亦稱將軍柱)、後柱(亦稱後腿)、乘橋、碓板(即槓桿)、橫柱、碓腰子(即遊梁支柱)、牌坊架子(即壓條架)、壓條、點架子(即底承板)、點子(鐵板)、壓石、墊石等部件組成。
天車的一側是碓架,又稱踩架,由圓木架設而成,上面安裝有“花輥子”,用來繞篾繩。下面是人工踩板,踩板一端的碓頭通過篾繩連接銼井等工具。工作時由幾名工人踏踩板,利用槓桿原理,碓頭翹起,鑽井工具靠自身重力迅速向下衝擊,如此反覆擊碎岩石。 [2] 
中文名
碓架
朝    代
漢代
材    質
木製
性    質
鹽井地面設備
四川富榮鹽場鑿井時,以人力踩動碓板(槓桿),使鑽頭在井內作上下垂直運動,衝擊並破碎井底岩石,鑿成鹽井或天然氣井。《天工開物》:“以腳踏碓梢,如舂米形。” [1] 
參考資料
  • 1.    宋良曦,林建宇,黃健,程龍剛編,中國鹽業史辭典,上海辭書出版社,2010.10,第540頁
  • 2.    碓架  .四川民盟[引用日期2022-12-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