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天藍變豆菜

鎖定
天藍變豆菜(Sanicula caerulescens Franch.),多年生草本,高15-40釐米。無毛,根莖短,有小結節;莖2-7,直立,細弱;葉片卵形或卵狀披針形,表面綠色,背面紫紅色或硫磺色,邊緣有圓鋸齒;花瓣白色或淡藍色以至藍紫色,倒卵或匙形;果實球形或圓筒狀卵形,長2毫米,表面有短而直的皮刺。產於陝西、甘肅等省,生長在山溝林下。
中文名
天藍變豆菜
拉丁學名
Sanicula caerulescens Franch. [5] 
植物界
被子植物門
木蘭綱
傘形目
傘形科
變豆菜屬
天藍變豆菜
保護級別
近危(IUCN標準)、列入《中國生物多樣性紅色名錄-高等植物卷》(近危 )
花果期
3-7月

天藍變豆菜形態特徵

天藍變豆菜線稿圖 天藍變豆菜線稿圖 [6]
多年生草本,高15-40釐米,無毛。根莖短,有小結節,支根多數,細小。2-7,直立,細弱,下部不分枝,上部有短分枝。基生葉近革質或紙質,心狀卵形,長3-7釐米,寬4-10釐米,掌狀3裂或3小葉,中間的小葉片卵形或卵狀披針形,長3-7釐米,寬1.5-4.5釐米,基部楔形,上部邊緣2淺裂,有1.5-6毫米長的短柄,側面的裂片斜卵形,長2-5釐米,寬1-2.5釐米,在外側邊緣常有1淺裂;小葉片表面綠色,背面紫紅色或硫磺色,邊緣有圓鋸齒,齒的頂端有1小刺毛;葉柄長5-17釐米,紫紅色或紫綠色,基部有寬膜質鞘;莖生葉在分枝以下缺乏,分枝以上的葉也極其退化或呈鞘狀,長2-3 (-15) 毫米,上部羽狀分裂以至1-2淺裂。
花序呈假總狀花序,在花莖主枝下部的傘形花序近簇生,有短梗或近無梗,常1-4(-6)簇有傘輻2-7,頂端的傘輻4-12,長0.5-1釐米;總片卵狀披針形,長1-2毫米;小總苞片5-8,線形,長約1毫米,寬0.5毫米;小傘形花序有花5-7,雄花4-6,通常5;花柄長2-3毫米;萼齒線狀披針形或呈刺毛狀;花瓣白色或淡藍色以至藍紫色,倒卵或匙形,略長於萼齒,基部漸窄,頂端內凹,有1脈,花絲長達2毫米,兩性花1朵,無柄,位於雄花中間,萼齒和花瓣同雄花,花柱長2.5-3毫米,向外伸展。
果實球形或圓筒狀卵形,長2毫米,表面有短而直的皮刺,上部的皮刺基部聯合成薄層,稜槽上的皮刺有時不甚顯著。分生果側扁,橫剖面呈圓形,胚乳腹面平直。油管5,在主稜下面明顯。花果期3-7月。 [1] 

天藍變豆菜生長環境

路邊竹林中, 山坡林中, 濕地, 溪邊, 雜木林中

天藍變豆菜分佈範圍

產於陝西、甘肅等省。生長在山溝林下。 [1] 

天藍變豆菜主要價值

四川民間用全草作跌打損傷藥。 [2] 
全草:甘、辛,温。散寒止咳,活血通經。用於風寒咳嗽,頓咳,月經不調,經閉,腰痛,跌打損傷。 [2] 

天藍變豆菜保護級別

列入《世界自然保護聯盟瀕危物種紅色名錄》(IUCN)——近危(NT)。 [4] 

天藍變豆菜基本信息

門中文名
被子植物門
門英文名
Angiospermae
綱中文名
雙子葉植物綱
綱英文名
Dicotyledoneae
目中文名
桔梗目
目英文名
Campanulales
科中文名
傘形科
科拉丁名
Umbelliferae
屬中文名
變豆菜屬
屬拉丁名
Sanicula
種中文名
天藍變豆菜 [3] 
種拉丁名
Sanicula coerulescens Franch.
生境
生境: 路邊竹林中, 山坡林中, 濕地, 溪邊, 雜木林中
海拔下限
800
海拔上限
1600
是否中國特有
是否引種栽培
非人工引種栽培
國內分佈
湖北省, 重慶市, 四川省, 雲南省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