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天津工商學院

(河北大學前身)

鎖定
天津工商學院(法語:Institut des Hautes Etudes et Commerciales),初名天津工商大學,1933年改稱天津工商學院,1948年更名為津沽大學,後定名為河北大學,1970年遷址保定。1974年,該校原址被天津外國語學院(現天津外國語大學)使用。天津工商學院為20世紀初天主教獻縣教區在中國天津市創辦的一所大學,始建於1920年,位於天津英租界馬場道(Race Course Road)141號(現河西區馬場道117號—119號)。
中文名
天津工商學院
外文名
Institut des Hautes Etudes et Commerciales
創辦時間
1920年
辦學性質
私立大學(教會大學)
學校類別
工商類
校    訓
實事求是
地    址
天津市天津英租界馬場道(Race Course Road)141號(現河西區馬場道117號—119號)

天津工商學院辦學歷史

1921年,天主教獻縣教區耶穌會在天津創辦了中國第二所天主教大學—天津工商大學。
1925年,天津工商大學的主樓建成,最初學校設有工、商兩科。
1933年,天津工商大學改名為天津工商學院。
1937年,天津工商學院設建築系,建築師沈理源閻子亨、陳炎仲和穆勒等均曾在這所學校任教。
1945年,天津工商學院具備了三院九系的規模。
1948年,天津工商學院改名為津沽大學。
1949年,津沽大學教職工達109人,在校學生630人。
1952年,在院系調整中,津沽大學取消,在此基礎上成立天津師範學院。
1958年,更名為天津師範大學
1960年,更名為河北大學
1974年,津沽大學的原址被天津外國語學院(2010年4月更名為天津外國語大學)使用。
天津工商大學-

天津工商學院所設院系

天津工商學院工學院

土木工程系、建築工程系、機械系、工商管理系

天津工商學院女子文學院

語文系、外語系、史地系和家政系

天津工商學院文化傳統

  • 校訓
天津工商學院的校訓為“實事求是”。
  • 校歌
科學救國,效著乎西洋;
裕民保種,端賴工商。
煌煌我校,踞柝津之陽;
樂育善誘哉,成棟樑。
莘莘學子負奇資,如圭如璋;
切磋琢磨,集於一堂。
濟濟青年勤學問,日就月將;
藏息修遊,教亦多方。
守校訓,誓永志而弗忘;
實事求是,乃成德之梯航。
知識日以進,體魄日以強。
三育完美,二科專長。
尊師敬友,所習勿荒。
幼學壯行,庶挽瀾狂。
謹祝我校,如陵如岡,萬歲無疆;
人才輩出,久久自芬芳。

天津工商學院歷任校長

於溥澤校長(P.P.Jubaru) 1921.7—1925.7
裴百納校長(A.Bernarb) 1925.7—1931.5
趙振聲院長 1931.6—1933.7
華南圭院長 1933.8—1937.8
劉斌代理院長 1937.9—1943.7
劉乃仁院長 1943.7—1948.11

天津工商學院主要建築

天津工商學院主樓

工商學院主樓籌建於1920年,1926年建成投入使用。位於當時的天津英租界的馬廠道(Race CourseRoad)141號(今天津市河西區馬場道117號—119號),為天津市文物保護單位和重點保護等級歷史風貌建築。該建築由法商永和工程司設計,總建築面積為4917平方米,是一座三層帶地下室混合結構的英式建築,大樓坐南朝北,正面面對馬場道,建築平面為對稱形式,中間高,四周低,似“工”字型,外立面為古典構圖原則模式,清水磚牆並以大塊蘑菇石修飾,頂部為曼塞爾式紅瓦坡頂,屋頂內部為法國孟莎結構穹頂。屋頂前後的牆上各嵌有一座巨大的圓鍾,圓鍾兩側和上方分別採用巴洛克的券罩和斷山花加以防護和裝飾。建築主門廳居於正中,正廳內懸有利瑪竇南懷仁畫像,牆壁正中懸掛着南懷仁繪製的巨幅《坤輿全圖》。主樓一層至三層主要為教室、備課室和辦公室。主樓西翼內部建有小教堂,並設有單獨入口,教堂頂部採用半穹頂。是一座具有法國羅曼式建築風格的建築。

天津工商學院北疆博物院

北疆博物院 北疆博物院
北疆博物院是中國北方地區創建最早的博物館,也是中國建立時間最早的博物館之一,籌建於1922年。位於天津工商學院校內,北疆博物院為天津市文物保護單位和重點保護等級歷史風貌建築。現為天津自然博物館的庫房,存有大量標本藏品。20世紀20年代,上海已先後出現震旦博物院和上海博物院。當時,由天津耶穌會提供贊助的法國傳教士桑志華蒐集了大量地質、巖礦、古生物和動植物等方面的標本和化石並儲存在天津耶穌會修會帳房崇德堂內,後來標本逐漸地充斥了崇德堂的各個房間和地下室。因此,桑志華向耶穌會提出創建博物院的要求。1922年,在法國天主教會和天津法租界行政當局的支持下,合併考慮桑志華的建議,決定在校內同時修建博物院,以解決標本收藏的難題。桑志華在馬場道南側蓋起了一座佔地300平方米,高21米的三層樓房。桑志為其取名為“MUSEE HOANGHO PAIHO”,即“黃河白河博物館”,後因藏品來源的拓展,定名為北疆博物院。現在這座大樓的兩側牆上各有中文和法文標誌,便是當年的原貌。1922年,北疆博物院的辦公樓建成,由當時的比商義品公司建築師比奈設計並監造,位於當時工商大學的院內,建築整體為三層鋼筋混凝土結構樓房,高21米,佔地面積300平方米。建築內部分設實驗室、辦公室、藏品庫,還設有防盜門和雙重窗户。1925年,北疆博物院的陳列館建成,由法商永和營造公司設計,位於當時辦公樓的西端,整體為三層建築並採用防火、防盜、防塵和防震等措施,建築還設有高窗用來天然採光。按照博物院的建設要求,桑志華將平板花玻璃鑲嵌在鋼筋水泥窗框內,以免室內受塵土和大雨的侵襲;又將陳列櫃直接固定在牆壁上,讓光線更通透。內部陳列室採用中心牛腿柱式結構。1929年,北疆博物院又進行了第二次擴建,在與主樓平行的位置上建設了一座兩層樓房,並在兩座樓房之間設置了一條空中通道,使三座建於不同時期的建築連成一體,形成“工”字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