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天府

(古代官職)

鎖定
天府,釋義天子的府庫,比喻某地物產豐饒。天府之土——《三國志·諸葛亮傳》。中國西周王室檔案庫,古者尊祖為“天”,“府”、“庫”相通,是謂天府。周禮中記載的官職,《周禮·春官·天府》:“天府,掌祖廟之守藏與其禁令。
中文名
天府
外文名
Land of Abundance
全    稱
天子的府庫
比    喻
某地區物產豐饒
釋義
天子的府庫
[land of abundance] 天子的府庫,比喻某地區物產豐饒。 [1] 
“水旱從人,不知饑饉,時無荒年,天下謂之天府也”。——《華陽國志
天府之土。——《三國志·諸葛亮傳》
天府
中國西周王室檔案庫。古者尊祖為“天”,“府”、“庫”相通,是謂天府。有關天府記載始見《大戴禮記·少閒》篇,殷代武丁時開先祖之府,國家典制及官府檔案均藏其內,制有禁令,以禁守不得妄入。西周宗法制度逐漸完備,宗廟設置與收藏更趨完善,於“春官”下設“天府”,“掌祖廟之守藏與其禁令”。西周的重要檔案有:先王之典法,載全國民數和山川形勢之版圖,羣臣百官之功書,刑獄訴訟、選賢舉能之文書,維繫諸侯國盟書,以及記錄王室世系的譜牒等。此類檔案的正本均上呈天府,意為拜受神祖的賜予、並受其考察,要求神祖的保證信誓以及顯示周天子共主的地位,也是統治者處理政事、稽察官員、統治臣民的重要憑據。天府庫藏檔案在春秋時期數百年動亂中,遭到巨大損失。公元前 256年,東周滅,天府遂亡。
四川古稱天府之國
《國民政府明定重慶為陪都令》宣稱:“四川古稱天府,山川雄偉,民物豐殷,而重慶綰轂西南,控扼江漢,尤為國家重鎮。政府於抗戰之始,首定大計,移駐辦公。風雨綢繆,瞬經三載。川省人民,同仇敵愾,竭誠紓難,矢志不渝,樹抗戰之基局,贊建國之大業。今行都形勢,益臻鞏固。戰時蔚成軍事政治經濟之樞紐,此後自更為西南建設之中心。恢閎建置,民意僉同。茲特明定重慶為陪都,着由行政院督飭主管機關,參酌西京之體制,妥籌久遠之規模,借慰輿情,而彰懋典。此令。” [2] 
國民政府抗戰時作出遷都重慶的決策,主要基於以下考慮:其一,北方戰事發展,使遷都洛陽已不可能;其二,遷都西安距陝甘寧邊區過近,並且缺少拱衞之屏障;其三,四川四面環山,一條大江直抵中原,若挾地勢之利,便可抵禦日軍入侵;其四,四川號稱“天府之國”,物產豐富,可以支持長期抗戰。 [3] 
周禮中記載的官職
周禮·春官·天府》:“天府,掌祖廟之守藏與其禁令。凡國之玉鎮大寶器藏焉。若有大祭大喪,則出而陳之。既事,藏之。凡官府鄉州都鄙之治中,受而藏之,以詔王察羣吏之治。……若祭天之司民司祿而獻民數谷數,則受而藏之。”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