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天府

(人體腧穴)

鎖定
天府,經穴名。出《靈樞·本輸》。屬手太陰肺經。位於臂內側面,肱二頭肌橈側緣,腋前紋下3寸處。主要用於胸肺、五官疾患等,如咳嗽,氣喘,支氣管炎以哮喘、目眩,遠視、口鼻出血,多睡、恍惚善忘及癭氣;上臂外側前廉痛。一般直刺0.5-1寸,可灸。
中文名
天府
出    處
《靈樞·本輸》
隸屬經絡
手太陰肺經
概    念
調肺氣 清上焦 疏經絡
主    治
咳嗽,氣喘,支氣管炎以哮喘等
操    作
直刺0.5-1寸,可灸
主要配伍
配天府、俠白治療咽喉腫痛

天府名稱釋義

天,天空,指上而言。府,聚集處。鼻通天氣,聚處為府為庫。考昔時取此穴,多請患者將手伸直,用鼻尖點臂上,所到處是穴。因鼻為肺竅,肺借鼻外通天氣,肺為人身諸氣之府,此穴專治肺氣不宣,咳喘少氣諸疾,因名天府。

天府功能作用

調肺氣 清上焦 疏經絡。

天府治法

寒則先瀉後補或補之灸之,熱則水針或瀉針出氣。

天府定位

位於臂內側面,肱二頭肌橈側緣,腋前紋下3寸處。
坐位,臂向前平舉,俯頭,鼻尖接觸上臂內側是穴。或坐位,微屈肘,與肘橫紋上6寸平高的肱二頭肌外側緣是穴。

天府解剖

穴下為皮膚、皮下組織、臂筋膜、肱肌。皮膚由臂外側皮神經分佈、皮下筋膜疏鬆,有頭靜脈和臂外側神經經過。針由皮膚、皮下筋膜穿臂深筋膜,在肱二頭肌外側溝內頭靜脈外後方,深進肱肌。該肌與肱二頭肌之間有肌皮神經經過,併發肌支支配該二肌。

天府主治

(1)鼻衄,咳嗽,氣喘。(2)癭氣。(3)臂痛。 [10] 
主要用於胸肺、五官疾患等,如咳嗽,氣喘,支氣管炎以哮喘、目眩,遠視、口鼻出血,多睡、恍惚善忘及癭氣;上臂外側前廉痛。

天府操作

直刺0.5-1寸 [10]  ,局部酸脹,可向臂部或肘部放散;可灸,艾炷灸或温灸3-5壯,艾條灸5-10分鐘。

天府臨牀運用

現在常用於治療支氣管炎、哮喘、鼻出血、吐血、精神病、煤氣中毒、肩臂部疼痛等
現代現代研究證明,本穴有良好的抗炎作用,可以糾正多種生理功能紊亂和提高機體的抗病能力,在治療支氣管炎,過敏性鼻炎等疾病上獲得很好的療效。

天府配伍

配合谷涼血止血治療口鼻出血,配臑會氣舍消癭散結治療癭氣,咽腫;配肩髎、天宗之肩臂痛。

天府功效

本穴屬手太陰肺經,位居上臂內側,上接雲門,故可宣通肺氣,主治本經所主病症。因本穴尚具有涼血止血,調氣散結之功,故可用治鼻疽、癭氣等疾患。《聖惠方》言治:“頭眩口瞑,遠視䀮䀮”。故可用治白癱風、日眩、遠視諸疾,有疏風明目之功。

天府相關論述

《針灸甲乙經》:“在腋下三寸,臂臑內廉動脈中”。
《銅人腧穴針灸圖經》:“在腋下三寸中,以鼻取之。”
《循經考穴編》:“廣注:宜直手合掌,眼視中指,取鼻尖點到處是。”
《針灸甲乙經》:“咳上氣,喘不得息……身脹,逆息不得卧”。
[1-9] 
參考資料
  • 1.    劉強.《人體穴位速查手冊》:金盾出版社 ,2011年
  • 2.    馬惠芳等.《腧穴臨牀應用集萃》:新時代出版社,1999年
  • 3.    洪傑、王富春.《經穴治病明理》:科學技術文獻出版社,2000年
  • 4.    王守東.《中國針灸穴位辭典》:北中國醫藥科技出版社,1999年
  • 5.    王玉興.《現代針灸腧穴學》:天津科學技術出版社 ,2007年
  • 6.    梁繁榮.《針灸學》:中國中醫藥出版社,2005年
  • 7.    楊甲三.《針灸腧穴學》:上海科學技術出版社,1989年
  • 8.    李平華.《針灸腧穴療法》:中醫古籍出版社,1996年
  • 9.    王啓才、燕憲儀.《王啓才新針灸學》:中醫古籍出版社,2008年
  • 10.    沈雪勇.經絡腧穴學[M].北京:中國中醫藥出版社,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