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天后宮

(江蘇省如皋市天后宮)

鎖定
天后宮在如皋縣治東南隅,建於南明禮部侍郎李之椿“指樹園”故址。清乾隆三十五年(1770),邑人郭倫、黃國豫,閩人連映庭等呈請倡捐建立,佔地14.3畝。道光十九年加封‘澤覃海字’四字。 [1] 
中文名
天后宮
地理位置
如皋縣治東南隅
所處時代
清朝
佔地面積
9533.33 m²

天后宮歷史沿革

清乾隆三十五年(1770),邑人郭倫、黃國豫,閩人連映庭等呈請倡捐建立。道光十九年加封‘澤覃海字’四字。鴉片戰爭以後,五口通商,福建商民多往南洋貿易,如皋天后宮逐漸冷落。清末毀廟興學高潮中,與天后宮毗鄰的東嶽廟改成師範學堂,天后宮門堂內掛上一塊“閩中會館”的橫匾,以表示這裏既是神廟,又是會館,是福建人的房產,以防止改為學校。民國初年在如皋經商的福建人不多,如城有盧德興和林義隆兩家銷售“福建皮絲”(水煙)。民國初年,閩中會館香火冷落。解放後拆毀,地基併入師範學校。 [1] 

天后宮建築分佈

天后宮大門朝東,在錢家橋西南河邊;後門通冒家巷。正殿高大,供“天后”及“順風耳”“千里眼”三尊神像。有楹聯:“補天媧神,行地母神,大哉乾,至哉坤,千古兩般神女;治水禹聖,濟川后聖,河之清,海之晏,九州一樣聖功。”相傳天后姓林名默,是宋代福建莆田林願第六女,歿後成神保護海運,有功於民。元朝封為“天妃”。清康熙時加封為“天后”。沿海之地多立廟祭祀。福建、台灣漁民則稱為“媽祖”。夏曆三月廿三日為“天后聖誕”,海上漁民皆虔誠祭祀。天后宮有戲台。漁船如遇大風浪,船民則求天后保佑,並許願演戲謝神。 [1]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