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大葉桂櫻

鎖定
大葉桂櫻(Prunus zippeliana Miq.),是薔薇科桂櫻屬植物,常綠喬木,高10-25米;小枝灰褐色至黑褐色,具明顯小皮孔,無毛。葉片革質,寬卵形至橢圓狀長圓形或寬長圓形,長10-19釐米,寬4-8釐米。總狀花序單生或2-4個簇生於葉腋,長2-6釐米,被短柔毛。果實長圓形或卵狀長圓形,長18-24毫米,寬8-11毫米,頂端急尖並具短尖頭;黑褐色,無毛,核壁表面稍具網紋。花期7-10月,果期冬季。 [1] 
分佈於中國、日本和越南北部;在中國分佈於甘肅、陝西、湖北、湖南、江西、浙江、福建、台灣、廣東、廣西、貴州、四川、雲南。生於海拔600-2400米的石灰岩山地陽坡雜木林中或山坡混交林下。 [1] 
大葉桂櫻樹皮、木材均紅褐色,是一種優美的庭蔭綠化觀賞樹種。 [2] 
(概述圖參考來源: [3] 
中文名
大葉桂櫻
拉丁學名
Prunus zippeliana Miq. [6] 
別    名
大葉野櫻
大駁骨
黑茶樹
黃土樹
大葉稠李 展開
別名
大葉野櫻
大駁骨
黑茶樹
黃土樹
大葉稠李
桑毛大葉桂櫻 收起
植物界
被子植物門
木蘭綱 [6] 
薔薇目
薔薇科
桂櫻屬 [7] 
大葉桂櫻
命名者及年代
Miq.,1855 [4] 
同義學名
Laurocerasuszippeliana(Miq.) Yü et Lu

大葉桂櫻形態特徵

大葉桂櫻
大葉桂櫻(11張)
常綠喬木,高10-25米;小枝灰褐色至黑褐色,具明顯小皮孔,無毛。葉片革質,寬卵形至橢圓狀長圓形或寬長圓形,長10-19釐米,寬4-8釐米,先端急尖至短漸尖,基部寬楔形至近圓形,葉邊具稀疏或稍密粗鋸齒,齒頂有黑色硬腺體,兩面無毛,側脈明顯,7-13對;葉柄長1-2釐米,粗壯,無毛,有1對扁平的基腺;托葉線形,早落。 [8] 
總狀花序單生或2-4個簇生於葉腋,長2-6釐米,被短柔毛;花梗長1-3毫米;苞片長2-3毫米,位於花序最下面者常在先端3裂而無花;花直徑5-9毫米;花萼外面被短柔毛;萼筒鐘形,長約2毫米;萼片卵狀三角形,長1-2毫米,先端圓鈍;花瓣近圓形,長約為萼片之2倍,白色;雄蕊約20-25,長約4-6毫米;子房無毛,花柱幾與雄蕊等長。果實長圓形或卵狀長圓形,長18-24毫米,寬8-11毫米,頂端急尖並具短尖頭;黑褐色,無毛,核壁表面稍具網紋。花期7-10月,果期冬季。 [1] 

大葉桂櫻產地生境

分佈於中國、日本和越南北部;在中國分佈於甘肅、陝西、湖北、湖南、江西、浙江、福建、台灣、廣東(梧桐山、內伶仃島(廖文波等97-009,SYS))、廣西、貴州、四川、雲南(洱源、鶴慶、保山、耿馬、鳳慶、文山、勐海、勐臘、屏邊)。生於海拔600-2400米的石灰岩山地陽坡雜木林中或山坡混交林下。 [1]  [5]  [9] 
大葉桂櫻 大葉桂櫻

大葉桂櫻繁殖方法

圃地準備:圃地應選在交通方便,排灌條件良好,地勢平坦,土壤肥沃疏鬆,土層深厚的沙質壤土為宜。。播種前1個月深挖圃地,翻曬土壤,到播種時再整地做牀,牀寬80-100釐米,牀高15釐米,步道寬30-40釐米,牀面要細緻平整。 [2] 
種子處理:當種子的種皮變黑時及時採收,以防鳥類啄食。採回的種子須搓去果肉,隨採隨播。種子千粒重400克左右,發芽率85%,每畝用種量30-40千克。 [2] 
播種方法:播種採用條播方式,行距為25釐米左右,溝深8釐米。先在溝底施放充分腐熟的基肥,基肥上蓋一層5釐米厚的黃土,然後播種。因是大葉樹種,播種不可太密,播後即在種子上覆蓋一層黃土,有條件的可在上面鋪蓋一層稻草保濕。 [2] 

大葉桂櫻栽培技術

播後的1個月種子發芽出土,這時要除去稻草,當幼苗出齊且又出苗過密時,可選陰天進行間苗移栽,移後要澆定根水。出土的後的幼苗要及時拔除苗內雜草,除草後進行施肥。苗木施肥應做到“薄肥勤施由稀到濃”的原則。在苗木生長期,每7天施肥一次,以氮肥為主如遇久晴不兩或高温土壤乾燥時,應在早、晚進行田間灌溉,達到降温保濕效果,確保苗木的正常生長。進入8月份,肥水中應增施磷、鉀肥,以加快苗木木質化,增強其抗性。管理得當,當年生苗高可達60釐米,這時便可出圃造林或作綠化大苗另行定植培育。 [2] 

大葉桂櫻病蟲防治

在芽苗期為防止地老虎螻蛄等地下害蟲的危害,可於晴天傍晚用0.5%殺滅菊脂、甲胺磷0.1%的溶液澆灌土壤,或用敵百蟲晶體、敵敵畏乳油0.1%溶液噴灑小苗。如遇天牛蛾類危害樹幹及葉片時,可用25%甲胺磷等農藥進行噴灑防治。 [2] 
大葉桂櫻 大葉桂櫻

大葉桂櫻主要價值

大葉桂櫻樹皮、木材均紅褐色,冠形寵大濃密,樹姿優美。其樹有自然脱皮習性,脱皮後的枝、幹均顯紅褐色,美麗奇特,是一種優美的庭蔭綠化觀賞樹種。 [2]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