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大葉山柰

鎖定
大葉山柰(Kaempferia galanga var. latifolia Donn ex Gagnep.)是姜科山柰屬多年生低矮草本植物山柰的變種,根莖塊狀,單生或數枚連接,芳香。葉通常貼近地面生長,近圓形,較山柰為大,葉背被長柔毛,無柄;花頂生,半藏於葉鞘中;苞片披針形,花白色,有香味,易凋謝;花萼約與苞片等長;唇瓣白色,雄蕊無花絲,藥隔附屬體正方形,果為蒴果。8-9月開花。
分佈於中國雲南;廣東有栽培。柬埔寨亦有分佈。
(概述圖參考來源:中國自然標本館 [1] 
中文名
大葉山柰
拉丁學名
Kaempferia galanga var. latifolia Donn ex Gagnep.
別    名
山辣,沙姜,三賴,三藾,三柰子,大葉山柰
植物界
被子植物門
木蘭綱 [2] 
姜目
姜科
山柰屬
大葉山柰
命名者及年代
Du.,1753

大葉山柰形態特徵

大葉山柰
大葉山柰(4張)
多年生宿根草本。根莖塊狀,單生或數枚連接,淡綠色或綠白色,芳香。
葉通常2片貼近地面生長,近圓形,較山柰為大,長13-20釐米,寬13-17釐米,葉背被長柔毛。干時於葉面可見紅色小點,幾無柄;葉鞘長2-3釐米。
花4-12朵頂生,半藏於葉鞘中;苞片披針形,長2.5釐米;花白色,有香味,易凋謝;花萼約與苞片等長;花冠管長2-2.5釐米,裂片線形,長1.2釐米;側生退化雄蕊倒卵狀楔形,長1.2釐米;唇瓣白色,基部具紫斑,長2.5釐米,寬2釐米,深2裂至中部以下;雄蕊無花絲,藥隔附屬體正方形,2裂。
果為蒴果。花期:8-9月。 [2] 

大葉山柰生長環境

性喜温暖。濕潤氣候,耐寒,喜陽光。對土壤要求不嚴,但以排水良好、疏鬆、富含腐殖質的砂質壤土為好。

大葉山柰分佈範圍

分佈於中國雲南文山西雙版納);柬埔寨亦有分佈。廣東有栽培。 [3] 

大葉山柰主要價值

大葉山柰 大葉山柰
大葉山奈含揮發油(約2%)及有機酸等,雲南不符地區栽培做山奈應用。 [4] 
【性味】味辛;性温; [5] 
【歸經】經; [5] 
【功能主治】温中除濕;行氣消食;止痛。主脘腹冷痛;寒濕吐瀉;霍亂;胸腹脹滿,飲食不消,牙痛;風濕痹痛。
【用法用量】內服:煎湯,6-9;或入丸散。外用:適量,搗敷;研末調敷,或搐鼻。 [5] 
【注意】陰虛血虧及胃有鬱火者禁服。 [5] 

大葉山柰病蟲防治

葉斑病 在8-10月發生,葉片上出現黃色圓形或橢圓形斑點,以後斑點乾枯而成白色薄膜或成穿孔,根莖瘦小或腐爛。
防治方法:注意選土、整地時理好水溝、雨後及時排水、可以減少發生。
鼠害、從種到出苗期、田鼠晚間掘上偷吃種姜、造成缺株。防治方法:在田間田鼠出沒處、投放鼠藥誘殺。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