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器官)

鎖定
脾是重要的淋巴器官,位於腹腔的左上方,呈扁橢圓形,暗紅色、質軟而脆,當局部受暴力打擊易破裂出血。脾位於左季肋區胃底與膈之間,恰與第9-11肋相對,其長軸與第10肋一致。正常情況下,左肋弓下緣不能觸及。脾分為內、外兩面,上、下兩緣,前、後兩端。內面凹陷與胃底、左腎、左腎上腺、胰尾和結腸左曲為鄰,稱為髒面。髒面近中央處有一條溝,是神經、血管出入之處,稱脾門。外面平滑而隆凸與膈相對,稱為膈面。上緣前部有2-3個切跡,稱脾切跡。脾腫大時,脾切跡仍存在可作為觸診的標誌。在脾附近,胃脾韌帶及大網膜中,常可見到暗紅色,大小不等,數目不一的副脾。因脾功能亢進作脾切除時,應將副脾一併切除。脾屬於網狀皮系統,是人體最大的淋巴器官,其結構基本上與淋巴結相似,由被膜、小梁及淋巴組織構成。其與淋巴結不同的地方是沒有淋巴竇,但其中具有大量血竇。
外文名
Spleen
別    名
西醫學名
脾臟
中醫學名
所屬科室
外科

組織學結構

脾的位置與解剖結構
脾的位置與解剖結構(2張)
(圖冊“脾的位置與解剖結構”參考資料: [2] 
脾臟的實質分為白髓、紅髓和邊緣區三部分。白髓由密集的淋巴細胞構成,是機體發生特異性免疫的主要場所。當抗原侵入脾引起體液免疫應答時,白髓內淋巴小結會大量增多。紅髓主要由脾血竇和脾索組成,紅髓內血流緩慢,使抗原與吞噬細胞的充分接觸成為可能,是免疫細胞發生吞噬作用的主要場所。邊緣區(MZ)位於紅髓和白髓的交界處,此區淋巴細胞較白髓稀疏,以B細胞為主,但有較多的巨噬細胞(Mφ),是脾內捕獲抗原、識別抗原和誘發免疫應答的重要部位。

神經分配

支配脾臟的神經主要是腹腔交感神經節後纖維,由脾門伴隨脾動脈進入脾臟,其中膽鹼能神經除與脈管系統伴隨分佈外,脾組織實質內也有分佈,而且分佈於不同結構的神經纖維相互連接。脾交感神經對脾臟免疫功能的影響主要表現為兩個方面:調節脾臟血液灌流量和脾免疫細胞功能。脾交感神經電生理活動與內毒素呈劑量依賴關係,內毒素劑量越大,脾交感神經電生理活動強度越高,潛伏期越短,脾臟血液灌流量越低,説明脾交感神經對內毒素的敏感性較高,能快速調節脾臟血流量,使之表現出相應的免疫反應。研究還發現全身發熱引起的脾臟交感神經衝動釋放,會引起脾臟細胞因子相關基因表達的改變,其中以IL-1、IL-6最為明顯,但對免疫功能影響的具體作用還不清楚。脾臟的神經纖維處於結構不斷重塑、功能不斷改建之中,這與機體不斷接受刺激,免疫系統與神經內分泌系統同時不斷地感受刺激、協調功能、作出應答和調節有關。

生理功能

脾是人體最大的淋巴器官,具有儲血、造血、清除衰老紅細胞和進行免疫應答的功能。 [3] 
  1. T細胞和B細胞定居的場所:脾是成熟淋巴細胞定居的場所,其中B細胞約佔脾淋巴細胞總數的60%,T細胞約佔40% [1] 
  2. 免疫應答發生的場所:作為外周免疫器官,脾與淋巴結的主要區別在於:脾是對血源性抗體原生免疫應答的主要場所,而淋巴結主要對由引流淋巴液而來的抗原產生應答。 [1] 
  3. 合成生物活性物質:脾可合成並分泌某些重要活性物質,如補體成分和細胞因子等。 [1] 
  4. 過濾作用:體內約90%的循環血液經流脾,脾可以使血液得到淨化。 [1] 
參考資料
  • 1.    曹雪濤.醫學免疫學第九版:人民衞生出版社,2018
  • 2.    姜國華. 局部解剖學[M]. 北京:中國中醫藥出版社, 2016.
  • 3.    主編 丁文龍、劉學政.系統解剖學(第九版):人民衞生出版社,2018:2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