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大發

(天津華利與日本大發合資生產麪包車品牌)

鎖定
大發,天津華利與日本大發合資生產的麪包車,於1984年開始生產,2002年停產。
中文名
大發
產品類型
麪包車
時間生產
1984年
停產時間
2002年
所屬公司
天津華利與日本大發合資

大發發展歷史

“要發家,買大發,發發發!”這是上世紀八十年代末曾經在中央電視台播放的天津大發麪包車廣告。僅從字面上,已經顯示出了大發麪包車當年的火爆態勢已經席捲全國。
當下,中國已然成長為全球最大的汽車市場。站在這個高點回望過去,天津大發曾經的輝煌不僅僅成就了一代人的記憶,更為重要的是成為了中國汽車工業發展的一個借鑑。
一切從這一天開始
大發 大發
1984年9月25日晚上10點05分,中國第一輛由中日合作生產微型汽車在市郊楊柳青鎮天津市汽車製造廠順利開出生產線。
第一批汽車是日本零件中國組裝,裝焊、油漆、總裝、質檢,一共 8個人參加裝配。開始時,由於是來件組裝的形式,而且技術條件並不成熟,在 1984年最初生產的兩三個月裏,總共只生產了幾十輛車。
天津大發的出現,伴隨着的是天津汽車工業的發展。
1965年天津汽車工業開始起步,建立了天津汽車製造廠,當時國內只有一汽、上汽、天汽三家汽車生產廠家。
1973年到1979年,天津生產了63輛740型仿豐田轎車。1980年天津汽車廠的輕型卡車一炮打響。
“1983年國家香山會議,確定在天津建設微型汽車生產基地,引進日本大發汽車技術。”曾任天津汽車廠廠長,後為天津華利汽車工業公司總經理的趙家良回憶説。

大發在日本

大發麪包車在日本是廂式貨車,儘管有很多設計缺陷。但是這種車型油耗低,經濟適用,價格低。引進大發車的目的,是以民用為主,加裝座位後,既可以送貨又可以坐人,為當時的城鄉老百姓出行提供了轎車的替代品。當時天津汽車廠通過談判,從日本引進了大發總裝生產線,生產“天津大發”汽車。
“黃大發”、“黃蟲”、“黃麪包”是對天津大發的另類稱謂。
在當時,天津大發的車身之所以選擇了黃色調,是為了與美國接軌。黃色的透視性很好,在一片車輛中,很容易就能夠識別,引人注目。可能當初將大發帶到中國專家們並沒有想到,短短几年時間之後,大發車竟會成為中國北方諸多城市街道上的一道風景。
1986年2月19日天津大發的燈具零部件開始國產化。1987年年底,零部件的國產化已由1984年的8%上升至85%,這一速度令日本人咋舌。也正是在1987年,天津出現了第一輛大發車型的出租車。

大發實在好處

大多數人對天津大發的記憶也就是從作為出租車的“面的”這個時候開始。
打出租的目的,不是為了顯示身份,而是為了到達目的地。有一輛出租車,能夠將人與捎帶的東西安全地送達目的地,就完成了一輛“的士”的基本使命。
“大發麪包車的結構比較簡單,整車的承載能力也很強,既能拉貨又可以拉人,使用起來特別方便。”天津汽車製造廠的老職工講,當時津城城市的街道還很窄,大發車不僅轉彎方便,停在路邊也省地。在當時那段特定的歷史時期,黃面的以其空間大、載重大、承載人數多、省油、方便、快捷等諸多優勢,替代轎車,給老百姓帶來了實實在在的好處。
有人回憶,當時全國各地到天津購買華利大發麪包車的人,幾乎住滿了天津的一條街。
資料顯示,從1984年9月至1999年,天津汽車製造廠總共生產了30萬輛大發車,其中有90%是供給全國各地的出租行業使用。
僅天津,就有超過5萬輛的黃大發掛上了“出租”的頂燈
大發車受到歡迎,是因為出租車正在成為普通人出行的交通工具之一。大發車在中國誕生的使命,正是為了帶給國人這種廉價實惠的出行享受。
大發這款產品適合了當時的市場需求。這種供求高度契合的“火花”,成就了天津大發供不應求的輝煌。
隨着中國汽車工業的快速發展,天津大發在出租車領域的競爭已經現出疲態。一系列新的車型如夏利富康捷達逐漸進入這個行業。
“夏天熱、冬天冷”的大發已經不適宜市場的需求,逐漸淘汰並遠離人們的視野。

大發一汽與天汽

2002年,一汽與天汽合併。一汽集團出於整體發展的考慮,因為旗下的企業也有微型麪包車(一汽佳寶)在製造生產,於是在之後將天津大發停產,一汽佳寶車型取代了原先的天津大發。
對於這個事實,許多人都很遺憾,因為在當今的中國市場,微型麪包車依舊熱銷。但是,對於天津大發的這種遺憾可能更多的是來自“天津大發”這個品牌。

大發製造廠歷史

1965年天津汽車正式起步,建立了天津汽車製造廠,曾經試製生產過TJ210輕型越野車和TJ740轎車,1978年更名為天津市汽車製造廠。1973年到 1979年,天津生產了 63輛 740型仿豐田轎車。1978年,天津市汽車製造廠開始改變產品方向,參照北京130圖紙,上馬輕型載貨車
1988年,天津市汽車製造廠具有歐洲風格的TJ1041輕型載貨車車已經形成了年產3萬輛的生產能力。“八五”期間,天汽的重點技術改造項目是天津市汽車模具設計製造中心(二期工程)的技術改造和天津大發微型汽車年產4萬輛技改項目。“八五”期末,天津市汽車製造廠形成了年產7萬輛輕卡的生產能力。 1995年,天津市汽車製造廠與馬來西亞金獅集團合資,企業更名為天津華利汽車有限公司,主導產品由雁牌輕卡轉為華利牌微型汽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