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大寺鎮

(廣西壯族自治區欽州市下轄鎮)

鎖定
大寺鎮,隸屬於廣西壯族自治區欽州市欽北區,地處欽州市的西北部,東連那蒙鎮大垌鎮,南臨大直鎮及欽南區黃屋屯鎮,西與貴台鎮交界,北接南寧市良慶區南曉鎮,鎮人民政府東距欽州城區37千米,北距南寧市區78千米 [2]  ,總面積272.82平方千米 [3]  ,截至2019年末,大寺鎮有户籍人口97082人 [3] 
1984年9月,大寺公社撤改為大寺鎮 [2]  。截至2020年6月,大寺鎮下轄1個社區、18個行政村 [4]  ;鎮人民政府駐大寺圩中山路46號 [2] 
2011年,大寺鎮財政總收入1612萬元,比上年增長59.1%,其中地方財政收入80.51萬元,從各主要税種看完成營業税236.73萬元,增值税490萬元,企業所得税64.35萬元,個人所得税151.46萬元,分別比上年增長20%、22.2%、16.35%、193.87%。人均財政收入175.6元,比上年增長65.2% [2]  。2019年,大寺鎮有工業企業2個,規模以上企業1個,有營業面積50平方米以上的綜合商店或超市4個 [3] 
中文名
大寺鎮
行政區類別
所屬地區
廣西壯族自治區欽州市欽北區
地理位置
欽州市的西北部
面    積
272.82 km²
下轄地區
1個社區、18個行政村
政府駐地
大寺圩中山路46號
電話區號
0777
郵政編碼
535028
氣候條件
亞熱帶海洋性季風氣候
車牌代碼
桂N
人    口
97082人(截至2019年末户籍人口)

大寺鎮建置沿革

清朝時期,大寺鎮境域屬欽州。
民國十九年(1930年),設大寺鎮及大寺鄉,屬欽縣。
民國三十年(1941年),合併為大寺鄉。
1951年春,分設15個鄉(鎮)。
1957年7月,改屬欽僮壯族自治縣,分設大寺、附城、屯強、南間4個鄉(鎮)。次年秋,4個鄉(鎮)併入大寺公社。同年11月15日,改屬欽縣。
1959年4月,分設大寺公社。
1984年9月,大寺公社撤改為大寺鎮。
1989年,大寺鎮設18個村公所、1個居委會、72個村委會 [2] 

大寺鎮行政區劃

截至2011年末,大寺鎮下轄1個社區、18個行政村:那大寺社區、那桑村、那葛村、大寺村、南間村、五寧村、敦民村 [5]  、屯首村、廣琅村、百慶村、屯強村、新曉村、四聯村、天安村、宿禾村、屯妙村、三益村、三門灘村、那河村 [2] 
截至2020年6月,大寺鎮下轄1個社區、18個行政村:大寺社區、屯強村、新曉村、四聯村、宿禾村、天安村、屯妙村、廣琅村、百慶村、屯首村、敦民村、五寧村、南間村、那桑村、大寺村、那葛村、那河村、三益村、三門灘村 [4]  ;鎮人民政府駐大寺圩中山路46號 [2] 

大寺鎮地理環境

大寺鎮位置境域

大寺鎮地處欽州市的西北部,東連那蒙鎮大垌鎮,南臨大直鎮及欽南區黃屋屯鎮,西與貴台鎮交界,北接南寧市良慶區南曉鎮,鎮人民政府東距欽州城區37千米,北距南寧市區78千米 [2]  ,總面積272.82平方千米 [3] 

大寺鎮地形地貌

大寺鎮系丘陵地貌,丘陵多為花崗岩和砂頁岩構造,東北和西部地勢高,中部低窪,位於圩鎮北面4千米處的望海嶺是境內最高峯,主峯海拔479.8米。

大寺鎮氣候

大寺鎮屬亞熱帶海洋性季風氣候,高温多雨,日照長,無霜期長,全年的日平均氣温都在22℃以上,四季暖和。氣温的年內變化特點是:1月最低,2月起氣温逐月升高,4月下旬以後升温較快,至7月達到最高峯,8月起氣温逐月降低,10月為季風轉換時期,降温比較明顯,至次年1月降至最低。1月平均氣温13.4℃,為最低月份,極端年最高氣温37℃,極端年最低氣温-1℃,平均年降雨量2104.2毫米,極端年最大降雨量2807.7毫米,極端年最少降雨量1204.6毫米,年日照時數為1788小時,無霜期為355天 [2] 

大寺鎮水文

大寺鎮境內屬茅嶺江水系,大寺江發源於防城港市上思縣公正鄉,流經上思縣公正、貴台和境內,於本鎮老簡入茅嶺江干流,全長69.3千米,流域面積599.2平方千米,境內長12.8千米 [2] 

大寺鎮自然災害

大寺鎮主要自然災害有洪澇、颱風、霜凍、雷擊等,2001年7月2日,受颱風天氣影響,連降2日大暴雨,大寺江洪水氾濫成災。圩鎮內的解放路、中山路、前進路等街道被洪水浸淹達1米多深,臨街商鋪損失嚴重 [2] 

大寺鎮自然資源

大寺鎮境內礦藏資源主要為石灰石、錳礦、沙金、鈦鐵、花崗岩等,其中沙金比較有名,分佈在宿禾等行政村。已經開發的有石灰石,位於境內南面的四聯、電強兩個村,礦區面積1.6平方千米,地質儲量2340萬噸,可開採2000萬噸,年產量2800噸。植物資源有松木、椎木、杉木、桉樹等。野生動物資源有貓狸、野狸、山豬等 [2] 
2011年,大寺鎮有耕地面積577.97公頃,人均0.06公頃 [2] 

大寺鎮人口

截至2011年末,大寺鎮轄區總人口9.18萬人,其中城鎮常住人口3.3萬人,城鎮化率達到35.9%,另有流動人口1300人,總人口中,男性53268人,佔58%;女性3850人,佔42%;14歲以下19411人,佔21.14%;15—64歲64539人,佔70.30%;65歲以上7850人,佔8.56%;總人口中以壯族為主,達86354人,佔總人口的94% [2] 
截至2017年,大寺鎮常住人口10萬人 [1] 
截至2019年末,大寺鎮有户籍人口97082人 [3] 
大寺鎮 大寺鎮

大寺鎮經濟

大寺鎮綜述

2011年,大寺鎮財政總收入1612萬元,比上年增長59.1%,其中地方財政收入80.51萬元,從各主要税種看完成營業税236.73萬元,增值税490萬元,企業所得税64.35萬元,個人所得税151.46萬元,分別比上年增長20%、22.2%、16.35%、193.87%,人均財政收入175.6元,比上年增長65.2% [2] 
2019年,大寺鎮有工業企業2個,規模以上企業1個,有營業面積50平方米以上的綜合商店或超市4個 [3] 

大寺鎮農業

2011年,大寺鎮農業以種植業為主,其中水田3115.86公頃,以種植水稻為主,農業總產值6.60億元,比上年增長4%,農業增加值9083萬元,糧食作物以水稻為主,糧食總產量3.77萬噸,人均410千克,主要經濟作物為甘蔗,甘蔗種植面積為933公頃,產量7.04萬噸。畜牧業以飼養生豬、牛、家禽為主,生豬飼養量5.82萬頭,年末存欄2.7萬頭;牛飼養量1.04萬頭,年末存欄0.6萬頭;家禽年飼養量314.3萬羽 [2] 
水稻 水稻

大寺鎮工業

2011年,大寺鎮工業以製糖、木業製品、建材為主,工業總產值53760萬元,比上年增長21.3%,工業增加值佔國內生產總值的44.8%,擁有工業企業901家,職工5400人 [2] 

大寺鎮商貿

2011年末,大寺鎮有商業網點1700個,就業人員8000人,社會商品零售總額達11.8億元,比上年增長4.8%,主要產品有糖類、木業製品等,產品遠銷歐美等地,城鄉集市貿易成交額11.8億元,比上年增長4.8% [2] 

大寺鎮金融

2011年末,大寺鎮境內有農業銀行、農村信用社、郵政儲蓄銀行3家銀行,全鎮居民各類儲蓄存款餘額4.52億元,各項貸款餘額1.65億元 [2] 

大寺鎮社會事業

大寺鎮教育事業

2011年末,大寺鎮有幼兒園9所,在園幼兒1200人,專任教師106人;小學28所,在校生9372人,專任教師496人,小學適齡兒童入學率100%;初中和普通高中各1所,在校生4792人,專任教師318人,初中適齡人口入學率、小升初升學率、九年義務教育覆蓋率均達100%,教育經費達470.8萬元,國家財政性教育經費4547.7萬元 [2] 

大寺鎮科技事業

2011年末,大寺鎮有各類科技人才158人,其中專業技術人才42人,經營管理人才37人,農村實用技術人才79人 [2] 

大寺鎮文化事業

2011年末,大寺鎮有文化站1個,村文化活動中心19個,各類文化專業户12户;各類圖書室23個,藏書10萬餘冊。圩鎮北帝廟龍獅隊、電妙村“跳嶺頭”隊、電強村採茶隊等民間文化團體活躍於街頭巷尾、大小村莊。曲藝、書法、攝影及文學業餘創作人員達50人 [2] 

大寺鎮醫療衞生

2011年末,大寺鎮有醫院等各級醫療衞生機構3個,門診部(所)32個;有牀位198張,每千人擁有病牀2.1張;固定資產總值8000萬元。專業衞生技術人員124人,其中執業醫師10人,執業助理醫師22人,註冊護士50人,醫療機構(門診部以上)完成診療15.8萬人次,法定報告傳染髮病率319/10萬,農村安全飲用水普及率66.3%,農村衞生廁所普及率76.5%,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參合人數9.15萬人,參合率為99.7%,孕產婦死亡率0/10萬 [2] 

大寺鎮社會保障

2011年,大寺鎮城鎮最低生活保障户數147户,人數3546人次,支出290.28萬元,大病救助148人次,共支出31.04元,農村最低生活保障户數722户,人數25552人次,支出118.32元,敬老院五保村共11個,牀位140張,收養農村五保人員140人,參加新型農村養老保險25564人,參保率80.6% [2] 

大寺鎮基礎設施

  • 郵政電信
2011年末,大寺鎮有郵政局1處,郵政業務總量2.3萬份;電信企業3家,服務網點10個,手機用户16018户 [2] 
  • 給排水
大寺鎮在2002年建成鎮供水有限公司,年供水30萬立方米,大寺圩解放路、前進路、望海大街、安發大道等城區內主幹道路均建有標準排污管道 [2] 
  • 園林綠化
2011年末,大寺鎮鎮區有花壇3個,綠化面積500平方米 [2] 
水利
2011年,大寺鎮有那浪、旺曉等小(一)型水庫兩座,小(二)型水庫13座,灌溉面積870.75公頃。
道路
2011年末,大寺鎮鎮區道路總長2.19千米;鎮區橋樑3座 [2] 

大寺鎮交通運輸

大寺鎮境內有050國道、218省道,南寧至北海、上思至大寺、南寧至防城二級公路穿境而過,距欽州港58千米、北海港129千米、防城港69千米,地處首府南寧與北部灣經濟區三大港口之間公路交通運輸的咽喉地帶。共交通2005年建成鎮客運站,全鎮共有營運客車35台,日發客車100班次,開通有大寺至飲州、大寺至南寧、大寺至廣州等班線,每日客流量達1000多人次以上 [2] 

大寺鎮歷史文化

大寺鎮地名由來

大寺鎮,因鎮人民政府駐大寺圩而得名。該圩原圩場北面建有一座寺廟(今稱“北帝廟”),故名 [2] 

大寺鎮文物古蹟

欽州市北帝廟是一座歷史悠久的古寺廟,廟址曾三遷,歷經四百餘載,至今香火不斷。北帝廟誕生於明朝中葉年間,時有和尚三人至此化緣布齋,建寺廟於舊圩江岸邊上。然後在清乾隆年間,由地方父老鄉紳佈施功德搬遷重建於新圩橫街雲古寺。
位於大寺鎮三益村委米利村邊的龍狗嶺上,是欽北區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墓為露天磚室結構,寬13米,長26米,佔地300多平方米。兩旁出入口為牌坊式拱門,拱門頂上是三合土塑的花盆、壽桃,台階柱頂有石獅子一對。墓身為青磚砌成,大理石墓碑。
是夫妻合葬墓:其墓位於大寺圩鎮北邊的三箭嶺上(即望海嶺南麓),是欽北區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墓為覆釜形,磚石三合土結構,墓身直徑6.4米,高3米,佔地263平方米。磚砌拱門式墳頭,內鑲大理石墓碑。

大寺鎮民族風情

大寺鎮民間文化團體有龍獅隊、跳嶺頭隊、採茶隊等。
大寺-跳嶺頭 大寺-跳嶺頭
欽州最古老的一種祭祀帶面具舞蹈。據明、清朝時期《欽州志》記載,它於1658年前已在欽州永樂都(今大寺鎮、貴台等壯族聚居地)流行,至道光十四年(1834年)前擴展至全市壯漢兩族各村莊。祭祀時間起初是每年的中秋節(家歷八月十五日),至民國35年用擴大到由八月初一起到頭八月底止,各鄉村定時輪番舉行。它與廣西壯族花山壁畫中的“樂舞”相同。
屬於戲曲範疇的民間歌舞劇體系,源自江西,約在1780年傳入欽州,經過200多年的改革,已成為獨具欽州特色的地方採茶戲。欽州採茶戲的傳統劇目可分為採茶歌舞、小戲、大戲三部分,據不完全統計,採茶歌舞有《正茶》等10多個,小戲有《吊蛤》等50多出,大戲有《舜兒》等60多出。

大寺鎮風景名勝

大寺鎮境內主要景點有望海嶺大寺江茅嶺江)、休一江等。
望海嶺位於大寺鎮區北部3.5公里處,橫跨大寺、那蒙鎮兩鎮。山的主體由東北沿西南走向,長約9公里,寬約5公里,總面積約45平方公里。分東西兩峯。西峯為主峯,海拔479.8米,是鎮境內第一高峯。望海嶺為花崗岩山體,南北兩面整體坡度比較平緩,呈圓弧形,而東西兩面坡度稍顯陡峭險峻。
望海嶺風光 望海嶺風光

大寺鎮名優特產

大寺鎮名優特產主要有:桂圓肉、欽北果園雞、豬肚巴、荔枝、龍眼、無公害香蕉、大寺桂圓肉、沙姜等
豬肚巴是大寺鎮的特產,豬肚巴油炸的全過程時間長,由於大寺原料有限,做法複雜,一般從早忙到晚一天的產量也只有30斤左右。
大寺沙姜呈卵圓形或長卵圓形,外表褐黃色,皮色光亮。大寺鎮沙姜種植面積約8000畝,總產量1.5萬噸左右。
槐花粉
是欽州人們喜愛的消暑糖水,在大寺鎮街頭隨處可見。製作原料以槐花、大米、紅糖為主。先把大米用水泡5個小時左右,將槐花用水稍微浸泡變軟,把大米和槐花一起磨成米漿。

大寺鎮歷史名人

(1747—1806)字伯求,號魚山,欽州大寺鎮人,壯族,乾隆進士,改庶進士,授翰林院編修。
(1866—1939),同盟會員、民國將領。字德新,欽州大寺鎮人,壯族,1905年率部接受孫中山的改組。1923年孫中山將黃明堂軍改編為中央直轄(後改稱建國粵軍)第四軍,黃明堂為軍長。
(1831—1912)大寺鎮屯強村委會屯公村人。清同治七年(1868)在馮子材部任哨官,民國元年(1912年),病故於欽州。
(1917—1945)大寺圩人,民國22年(1933年)考入欽州師範就讀,畢業後曾任大寺小學校長。
參考資料
  • 1.    國家統計局農村社會經濟調查司編.中國縣域統計年鑑·2018(鄉鎮卷)[M].北京:中國統計出版社,2019.05:第407頁
  • 2.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政部編;李立國總主編;劉濤本卷主編.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區大典·重慶市卷[M].北京:中國社會出版社,2015年03月:1270-1272頁.
  • 3.    國家統計局農村社會經濟調查司編.中國縣域統計年鑑•2020(鄉鎮卷)[M].北京:中國統計出版社,2021.03:418.
  • 4.    大寺鎮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統計局[引用日期2021-08-08]
  • 5.    六屆區委第五輪巡察第一巡察組向大寺鎮敦民村等15個村(社區)黨支部反饋巡察情況  .欽北區紀檢監察網.2019-08-12[引用日期2021-08-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