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馮敏昌

鎖定
馮敏昌(1747—1806年),曾為乾隆進士、翰林編修、户部主事、刑部河南司主事,誥授奉政大夫。 字伯求,號魚山,廣東欽州(現為廣西欽州)大寺鎮馬崗村人。
本    名
馮敏昌
伯求
所處時代
出生地
廣東欽州大寺鎮馬崗村
主要作品
《師友淵源集》
《華山小志》等

目錄

馮敏昌作品

一生詩作2000餘首,文200多篇,主要收錄進《小羅浮草堂詩集》(多卷本)、《小羅浮草堂文集》(多卷本)、《嶺南感舊錄》《篤志堂文抄》《師友淵源集》《華山小志》《河陽金石錄》等文著,還纂修《孟縣誌》《廣東通志》等多種志書,共約200多萬字。
馮敏昌是清代傑出的教育家,任過會試同考官,還先後主講過河南河陽、廣東端溪、粵華、粵秀等多家著名書院。後人對他作出“誠五嶺之鴻儒,非只一鄉善士也”的評價。馮敏昌的影響遠遠超出欽州乃至廣西。
卒年一作1807年

馮敏昌生平

馮敏昌(1747-1807),清廣東欽州人,字伯求,號魚山。生於清高宗乾隆十二年,卒於仁宗嘉慶十一年,年六十歲、年十二,補諸生。乾隆四十三年(公元一七七八年)進士,改翰林院庶吉士散館,授編修。大考改官主事,補刑部河南司主事。性至孝,父喪,服闋,遂不復出。尤篤於師友,錢載張錦芳卒,哭至咯血。生平遍遊五嶽,足跡半天下。前後主講端溪、越華、粵秀三書院,學者稱魚山先生。嘗題其室曰憤畫齋,書法由褚遂良入大令(王獻之),尤研精蘭亭諸本。工隸書,嚐遍遊五嶽,造巔題壁。畫松、竹、蘭、卉,蒼秀絕俗。家近安南,古無文士,獨能讀書勵行,無師自立。所纂孟縣誌,精確詳審。著《河陽金石錄》《華山小志》《小羅浮草堂集》。卒年六十一。 [1]  敏昌工詩,由昌黎、山谷上宗李、杜,力追正始,巖然為一大宗,與張錦芳、吳亦常齊名,稱“嶺南三子;”古文受之朱筠、錢大昕;又嗜金石,孫星衍、刑澍嘗就訂正《寰宇訪碑錄》。
馮敏昌與翁方綱為師友,與謝啓昆同為翁所推許.詳見〈馮魚山詩集序〉,今錄於下,以備資考:
粵秀書院二十三任院長、馮敏昌,號魚山,廣東欽州人(現屬廣西),乾隆戊戌進士,官至主事(正六品)嶺南知名學者,書法家,人稱“嶺南三子”之首,執掌廣東各書院十數年,對粵秀書院貢獻巨大。

馮敏昌摘錄

〈馮魚山詩集序〉
予與及門諸子論詩所知之最深者無若謝、二生。謝藴山自翰林出守,予誡以十年不為詩,藴山亦知予勗其吏治,果逾十年,乃與友唱酬。自監司以至節鉞,勤職之暇,無歲不以詩求定,予一序再序,期之勉之而已。馮魚山則天骨開張更過於謝,而其自翰林改部曹,衣食奔走於四方,遍遊五嶽,窮探奇險。其遊太華蒼龍脊攀絙索而陟千仞,昔人危慄咋舌處,猶手拓鐵絙題字以寄予。然所為詩則無片紙寫以見寄者,非藴山之勤而魚山之怠也。蓋藴山在館下日見予與蘀石,共燈燭,研聲律尺黍;而蘀石灑酣以往,頗不耐考證之煩,予獨以屬望藴山,故其久歷外任,尚時時殫尋樸學,補小學考,撰西魏書,以推本曩相證訂之意。其於詩也,亦以為孜孜如是則已耳。而魚山亦因予得受益於蘀石,乃深有見於此間分刌節度之不可強為,是以至於屢索其詩而不輕出也。予雖序藴山詩,然實知其夙夜殫心職務,雖嘗以李丹壑目之,而不欲急趣其以詩名也。至魚山則前歲掌教端溪,尚以羅浮古藤杖及摹勒東陽蘭亭本見寄,予既賦藤杖歌答之,又為極論東陽本之毫釐出入,則實望其所造益深。乃求其全詩定之,而孰知魚山竟倐焉化去,留此數十年未竟之緒餘,使我掁觸不忍卒讀也。乾隆乙酉,予初識魚山於未冠之年。及其舉於鄉,陸耳山典粵試,榜發,予與耳山交口稱為天才,羅台山、李南磵皆同幾激賞其詩筆。今羅、李二子之集杳不可得,即耳山篇什最富,今亦尚未裒輯成帙,而魚山門人鈔其詩來屬予序,是則何妨過而存之?然而此事之精微,予則何敢自欺?今日知馮魚山者,無若吳蘭雪,蘭雪力任刪訂,存此百三十首以付其門人,予則謂存其多篇不若少存之為質實,故為追説昔以詩望魚山之鄙意。陳思有言「吾亦不能妄嘆者,畏後世嗤予也。」凡吾學侶,皆宜懸此以為銘鑑,而況於魚山乎?
注:魚山:馮敏昌.藴山:謝啓昆.蘀石:錢載.丹壑:李孚青.耳山:陸錫熊.台山:羅有高.南磵:李文藻.蘭雪:吳嵩梁

馮敏昌其他信息

又翁於〈洪介亭詩序〉又曰:「吾門諸子可與言詩者無若謝藴山、馮魚山二子之詩,予皆序之矣。」(李彥章刻本《復初齋文集》,卷四葉十二;文海影本冊一頁181)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