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大士閣

(安徽省銅陵市大士閣)

鎖定
大士閣,位於安徽省銅陵市郊區大通鎮南,初名為湘水寺,清順治年間(公元1650年)建,依山傍水,原有房舍98間,面積約4200平方米。
中文名
銅陵市大士閣
地理位置
安徽省銅陵市大通鎮南
氣候條件
亞熱帶濕潤季風氣候
佔地面積
約 4200 m²
原有房舍
98間

大士閣傳統文化

為發展佛教文化旅遊,1998年大通鎮開始在原址重修“大士閣”。
同治年間,九華山無相寺住持聖傳法師路過大通鎮,見大士閣已頹廢,遂發願重新修建。
在居士、鄉民募捐下,擴充殿宇,規模十分宏大,成為叢林,額曰“普濟寺”,因為此處是沿江一帶香客朝拜九華山的必經之要道,故又稱為“大九華頭天門”。
民國期間為九華七大叢林之一。

大士閣發願重修

抗日戰爭期間,寺宇大都被毀。
1949年住持僧廣慧修復,1958年又被拆除,僅剩兩間角屋。現有的大士閣,是後僧尼釋本慈及弟子釋大定發願重修,幾經努力,終於建成了規模宏大的廟宇建築羣。 [1] 

大士閣史料記載

據史料記載,唐開元七年(公元719年),新羅國王子金喬覺航海入大唐求法,於浙江台州登陸,途經大通小憩後至九華。
歷代九華僧人在金王子小憩過的聖地修心悟道者甚多,“大士閣”因此聲名鵲起,乾隆時被 御賜“九華山頭天門”。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