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大通鎮

(安徽省銅陵市郊區轄鎮)

鎖定
大通鎮,隸屬於安徽省銅陵市郊區,地處銅陵市西南,東與義安區天門鎮相連,南以青通河與池州市貴池區、青陽縣交界,西北與老洲鎮隔江相望。鎮人民政府北距郊區3千米。 [7]  行政區域總面積78.00平方千米。 [8]  截至2020年11月1日零時,大通鎮常住人口為19645人。 [8] 
宋開寶八年(975年),大通正式建鎮。2004年5月,原大通鎮和新建鄉整建制合併成立新的大通鎮。2004年11月,大通鎮整建制劃歸銅陵市郊區。 [7]  截至2020年6月,大通鎮轄個6個社區、6個行政村。 [5]  鎮人民政府駐瀾溪社區龍山路。 [7] 
2011年,大通鎮財政收入5194萬元。 [7]  2019年,大通鎮有工業企業46個,其中規模以上工業企業有4個,有營業面積超過50平方米以上的綜合商店或超市47個。 [6] 
中文名
大通鎮
行政區劃代碼
340711
行政區類別
所屬地區
安徽省銅陵市郊區
地理位置
銅陵市西南
面    積
78.00 km²
下轄地區
6個社區、6個行政村
政府駐地
瀾溪社區龍山路
電話區號
0562
郵政編碼
244161
氣候條件
亞熱帶濕潤季風氣候
人口數量
19645 人(2020年11月1日零時常住人口) [8] 
火車站
銅陵南站
車牌代碼
皖G

大通鎮歷史沿革

唐,初設大通水驛。
宋開寶八年(975年),大通正式建鎮。 [10] 
民國三十八年(1949年)4月21日後,曾設市、區、公社、鎮建制,歷屬皖南行署、安慶、池州專署、銅陵縣。
2004年5月,原大通鎮和新建鄉整建制合併成立新的大通鎮。2004年11月,大通鎮整建制劃歸銅陵市郊區。 [7] 

大通鎮行政區劃

2011年末,大通鎮轄瀾溪、河南嘴、光榮、黎明、福光5個居民委員會,大院、金華、新建、民主、新一、和悦、永平7個村民委員會。 [7] 
截至2020年6月,大通鎮轄個6個社區、6個行政村。 [5]  鎮人民政府駐瀾溪社區龍山路。 [7] 
大通鎮區劃詳情
瀾溪社區
黎明社區
永平村
大院村
河南嘴社區
民福社區
和悦村
金華村
福光社區
夢苑社區
新一村
新建村

大通鎮地理環境

大通鎮位置境域

大通鎮地處銅陵市西南,東與義安區天門鎮相連,南以青通河與池州市貴池區、青陽縣交界,西北與老洲鎮隔江相望。鎮人民政府北距郊區3千米。 [7]  行政區域總面積78.00平方千米。 [6] 

大通鎮地形地貌

大通鎮境內地勢中部高南北低,地形大部分為山丘相間地帶。 [7] 
大通鎮

大通鎮氣候

大通鎮氣候屬温帶大陸性季風氣候,其特點是光照充足,無霜期長。春季乾旱多風,夏季雨量集中,秋季温和涼爽,冬季乾冷少雪。年平均太陽輻射總量114.8千卡/平方釐米。年平均8照時數2034小時。歷年平均氣温16.2℃,極端最低氣温-11.9℃,極端最高氣温41℃(20世紀50年代末期)。無霜期年平均258天。年平均降水量1364.4毫米,極端年最大降雨量2174.2毫米(1983年),極端年最少降雨量768.5毫米(1978年)。 [7] 

大通鎮自然災害

大通鎮主要自然災害有洪澇、乾旱、雪災、雷擊、山體滑坡等。近年最嚴重的2008年大雪,受災人口13526人,農作物受災面積2415畝,絕收面積525畝,塌房房屋49間,損壞房屋127間,損毀蔬菜大棚1302個,交通中斷達-_周。直接經濟損失1352萬元。 [7] 

大通鎮自然資源

大通鎮境內礦藏豐富,藴藏金、鐵、鉛、鋅、石灰石、煤炭等礦產。

大通鎮人口

2011年末,大通鎮轄區總人口26687人。總人口中,男性13212人,佔49.5%;女性13475人,佔50.5%;14歲以下3045人,佔11.4%;15~64歲22136人,佔83%;65歲以上1506人,佔5.6%。2011年,人口出生率7.5‰,人口死亡率6.9‰,人口自然增長率0.6‰。人口密度為每平方千米377人。 [7] 
截至2019年末,大通鎮户籍人口為28420人。 [6] 
截至2020年11月1日零時,大通鎮常住人口為19645人。 [8] 

大通鎮經濟

大通鎮綜述

2011年,大通鎮財政總收入5194萬元。其中地方財政收入3787萬元。從各主要税種看,完成營業税2161萬元,增值税1571萬元,企業所得税181萬元。 [7] 
2019年,大通鎮有工業企業46個,其中規模以上工業企業有4個,有營業面積超過50平方米以上的綜合商店或超市47個。 [6] 

大通鎮農業

2011年,大通鎮耕地面積農業耕地面積8340畝,全部為水田和水澆地,以種植水稻、蔬菜為主。
2011年,大通鎮農業總產值1.2億元,農業增加值7428萬元。
2011年,大通鎮生產糧食3446噸。2011年,蔬菜種植面積6773畝,產量14590噸,主要品種有韭菜、西紅柿、豆角、辣椒等;生薑產量750噸。 [7] 

大通鎮畜牧業

2011年,大通鎮畜牧業以飼養生豬、家禽為主。
2011年,大通鎮生豬飼養量5715頭,年末存欄2840頭;家禽飼養量24.7萬羽。
2011年,大通鎮水產以青魚為主,產量年,水產以青魚為主,產量4400噸。 [7] 

大通鎮工業

大通鎮工業形成以加工、服裝、建築材料生產為主的體系。2011年,工業總產值達到14.6938億元,工業增加值51939萬元。工業企業199家,職工2253人。 [7] 

大通鎮商業

2011年末,大通鎮有商業網點396個,職工860人;集貿市場2個,年成交額7522萬元。 [7] 

大通鎮金融

2011年末,大通鎮金融機構各類存款餘額3.46786億元;各項貸款餘額1.98505億元。 [7] 

大通鎮郵政業

2011年,大通鎮郵政業務收入250萬元,其中純收入25萬元。 [7] 

大通鎮電信業

2011年,大通鎮電信業務收入680萬元。 [7] 

大通鎮交通運輸

2011年,大通鎮有京台高速公路、滬渝高速公路236國道330國道4條公路幹線過境,銅九鐵路寧安高速鐵路貫穿西北,距九華山機場10千米。 [7] 

大通鎮社會事業

大通鎮文化事業

2011年末,大通鎮有文化站1個,村文化活動中心12個;各類圖書室17個,藏書4萬多冊;音樂、美術、書法、攝影及文學業餘創作隊伍達56人。 [7] 

大通鎮教育事業

2011年末,大通鎮有幼兒園3所,在園幼兒360人,專任教師13人;小學5所,在校生1010人,專任教師101人,小學適齡兒童入學率100%;初中2所,在校生629人,專任教師63人,初中適齡人口入學率、小升初升學率、九年義務教育覆蓋率均達100%。2011年,財政預算內教育經費年,財政預算內教育經費601萬元。預算內教育經費(包括城市教育費附加)佔財政總支出比例為12.43%。科技2011年末,國家級技術研究中心1家,各類科技人才50人。 [7] 

大通鎮醫療衞生

2011年末,大通鎮有各級各類醫療衞生機構14個,其中門診部(所)14個;病牀50張,每千人擁有醫療牀位2張,固定資產總值329萬元。專業衞生人員34人,其中執業醫師22人,執業助理醫師2人,註冊護士6人。2011年,醫療機構(門診部以上)完成診療1.5萬人次。2011年,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參合率100%。 [7] 

大通鎮體育事業

2011年末,大通鎮有體育場地7處,60%的村安裝了健身器材,經常參加體育活動的人員佔常住人口的30%。廣播電視2011年末,有線電視用户0.7萬户,入户率70%。 [7] 

大通鎮郵政電信

2011年末,大通鎮有郵政局1個,代辦所1個,徵訂報紙、期刊13.5萬份(冊)。
2011年末,大通鎮有電信企業3家,服務網點10個。電話交換機總容量1萬門。固定電話用户0.5萬户,電話用户普及率100%;移動電話用户0.8萬户,寬帶接入用户0.3萬户。 [7] 

大通鎮社會保障

2011年,大通鎮最低生活保障户數1074户,人數1925人,支出578萬元,月人均250.2元;醫療救助138人次,支出716930元,民政部門資助參加合作醫療510.餘人次,支出3萬元。農村最低生活保障户數395户,人數511人,支出110萬元,月人均179.4元。國家撫卹、補助各類優撫對象國家撫卹、補助各類優撫對象110人,撫卹事業費支出40萬元。敬老院1家,牀位60張,收養農村五保人員14人。社區服務單位4個,其中社區服務中心2個,社區服務站2個。有慈善超市1個,全年接受社會捐助款物20萬元,使1000餘人(次)困難羣眾受益。參加城鄉居民養老保險7875人,其中參加新型農村社會養老保險4920人。 [7] 

大通鎮基礎設施

給排水
2011年末,大通鎮有自來水廠1座,生產能力27噸/日。鋪設排水管道20萬米。 [7] 
供電
2011年末,大通鎮有35千伏變電所1座,供電容量2x3.50千伏安。 [7] 
園林綠化
2011年末,大通鎮綠化面積10萬平方米。 [7] 

大通鎮歷史文化

地名由來
大通鎮取“四通八達、通衢九洲”之意得名。 [7] 
大通,古名瀾溪,因江南重要的水運通道青通河在此入江,唐代設“大通水驛”而得名。清末民初,大通鎮作為《煙台條約》的重要通商口岸,曾與安慶、蕪湖、蚌埠齊名,為安徽四大商埠之一。 [9] 

大通鎮風景名勝

大士閣
大士閣位於大通神椅山下,青通河畔,初名相水寺,亦名普濟寺,始建於清順治七年(1650年)。相傳唐開元年間新羅國王子金喬覺千里上九華悟道修煉,終成地藏菩薩,曾途徑神椅山落腳休息,大士閣即為九華僧人追慕而建,此後十方僧俗朝禮九華必經此地,香火十分興旺。清光緒二十六年(1900年),修《九華山志》所繪“九華山東南第一天台勝景全圖”中,大士閣被列為九華一景,至此大士閣成為聖地迎接江浙滬及東南亞信徒的重要驛站,又被稱為“九華山頭天門”。後經抗日戰爭和1954年特大洪水及“文革”的人為破壞,大士閣及其他寺宇均遭嚴重毀損,大都已不復存在。
1998年11月5日經銅陵縣人民政府批准,決定將慈林精舍遷往原大士舊址重建大寺閣,並於2003年農曆七月三十日舉行了佛像開光典禮,49尊貼金佛像隆重開光。重建後的大士閣佔地面積近10000平方米,建築面積3000餘平方米,已建成山門、大雄寶殿、天王殿、三聖殿、地藏殿及觀音殿等。
慈堂湖景區
慈堂湖是銅陵市南部白浪湖風景區的重要組成部分,由東西慈堂湖兩部分構成,北以光榮大道為界,南抵青通河,東至銅貴公路,西臨長江,天然水面面積約1200畝,是集養殖、垂釣、休閒為一體的風景區,現建有水口景點、旅遊商品碼頭寺廟文化園、老年公寓等。
天主教堂
大通的宗教曾有三個教別,即佛教、天主教、基督教。鴉片戰爭後,帝國主義為使教會成為侵略的工具,大肆進入中國建立教堂,傳教佈道。大通的天主教堂和基督教堂也就是在這樣情況下,陸續地建立起來的。如今的這座大鐘樓就是天主公教會的遺留建築。天主公教會創建於1872年,民國二十五年(1936年),全部建成竣工,由蕪湖洋碼頭總堂創辦。當時的規模有聖堂一幢,旁側建有大鐘樓,是全部建築的制高點,用料考究,堅固雄偉,屹立於長龍山西端,面對長江,登臨其頂,一覽無餘。此外,聖堂旁側還建有教室兩幢,傳教室兩幢,傳教人員住室兩幢,工作人員住室兩幢,教友休息室兩幢。
日寇侵佔大通時,傳道土紛紛逃走,日軍曾在大通天主教堂設立了指揮部,抗戰勝利後,當時的負責人西班牙神父紀納德曾來大通整理、恢復,但經歷了歲月的變遷,原建築物已所剩無幾,只剩下這座高大的鐘樓,成了外國教會在大通的僅有遺蹟,它也與大士閣遙相呼應,見證着東西方文化的變匯融合,成為一大特色人文景觀。是慈堂湖重點景區之一。

大通鎮榮譽稱號

2016年,大通鎮被評為第一批中國特色小鎮。 [1]  第三批智慧健康養老示範街道(鄉鎮)。 [2] 
2020年7月,全國愛國衞生運動委員會重新確認大通鎮為國家衞生鄉鎮。 [3] 
2021年5月8日,大通鎮被安徽省促進旅遊業改革發展領導小組命名為安徽省首批特色旅遊名鎮。 [4]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