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夜戰

(軍事術語)

鎖定
夜戰,軍事術語,在夜暗條件下進行的作戰。中國軍事百科全書編審室發佈。
中文名
夜戰
解    釋
在夜暗條件下進行的作戰
類    型
軍事術語
發佈單位
中國軍事百科全書編審室
條    件
夜暗
第五次戰役中 志願軍夜襲美軍 第五次戰役中 志願軍夜襲美軍 [2]
冷兵器時代的夜戰,軍隊常在夜幕掩護下,以肅靜的行動秘密接敵,乘敵不備,實施偷襲,摸營劫寨。公元前478年,中國吳越笠澤之戰中,雙方隔水對陣,越軍主力乘夜暗潛行渡江,出其不意地攻擊吳軍中軍,吳軍大敗。火器出現後,特別是線膛槍和速射武器運用於戰場後,夜戰多以偷襲與強攻相結合的方法進行,主要依靠近戰火力殲滅敵人。第二次世界大戰中,隨着照明器材和雷達的廣泛使用,軍隊在夜間觀察、射擊和機動的能力有了明顯提高,夜戰的規模增大。一些國家軍隊夜間作戰時,大量使用裝甲兵、航空兵和炮兵,加快了進攻速度。戰後,紅外、微光、熱成像等現代夜視器材裝備軍隊,夜間作戰更為廣泛,充分利用夜視器材,並與敵夜視器材作鬥爭,成為夜戰的重要內容。夜戰是中國人民解放軍的傳統戰法。土地革命戰爭時期,工農紅軍利用夜幕作掩護,擺脱強敵,或乘敵疲勞、不備、分散等有利時機,以奇襲、奔襲等方法,殲滅敵人。抗日戰爭時期,八路軍、新四軍常利用夜暗襲擊敵人,摧毀敵據點,破襲交通線、車站、碼頭、機場等重要目標,靈活機動地打擊敵人。解放戰爭時期,中國人民解放軍的夜戰規模擴大,方法增多,除採用襲擊方法外,強攻成為夜戰的重要方法。1948年洛陽戰役,華東野戰軍第3縱隊的一個營在突破洛陽東門的戰鬥中,在火力的掩護下,利用夜暗,採取連續爆破、分段突擊和交替前進的方法,完成了突破任務。抗美援朝戰爭中,中國人民志願軍常以夜戰殲滅敵人,並晝夜連續作戰。進攻時,多在夜間或黃昏發起攻擊,突破敵人防禦,實施迂迴包圍,迅速殲敵;防禦時,主要在夜間調整部署、加修工事、補充彈藥,或利用夜暗實施反擊和陣前出擊,殺傷和消耗敵人,改善防禦態勢。夜戰便於隱蔽行動企圖,達成戰鬥的突然性,減少敵火力的殺傷;但夜暗也使武器的射擊效果降低,觀察和判定方位困難,指揮、協同複雜,人員易疲勞和精神緊張。基本要求:發揚勇敢戰鬥的精神和獨立作戰的作風;充分準備,周密組織協同動作,完善各種戰鬥保障;充分發揮夜視器材的作用,並善於同敵夜視器材作鬥爭;避免頻繁地變更部署和機動;指揮所、炮兵羣適當靠前配置;善於根據不同的敵情、地形、氣象條件,採用不同戰法,出其不意地殲滅敵人。夜間戰鬥是在使用夜視、照明器材的條件下進行的。夜間進攻戰鬥,一般採用襲擊戰或襲擊與強攻相結合的方法實施。通常準備工作在晝間進行,黃昏或夜間發起進攻。須採取各種偵察手段,查明敵情、地形、道路情況,正確選擇主攻方向,明確各部隊、分隊的任務和行動路線,精確計算分隊運動的時間和速度,明確聯絡和識別信號,周密組織協同動作。當採用襲擊戰法時,通常不實施照明。部隊、分隊按規定時間和路線,秘密迅速地前進,最大限度地接近敵人,突然發起進攻。戰鬥過程中,須準確掌握進攻方向。當襲擊不成時,立即轉為強攻。強攻時,通常適時組織照明。在大量使用夜視、電子偵察器材時,則不實施照明,並按強攻戰法實施。夜間防禦戰鬥,可由晝間轉入,也可在夜間組織。由晝間轉入防禦時,力求在天黑以前完成戰鬥準備。組織實施夜間防禦戰鬥,須加強夜間觀察、潛聽和巡邏,派出精幹分隊接近敵人進行偵察;加強前沿前、翼側和接合部的警戒,並組織設伏,嚴防敵特種分隊的襲擾和破壞;嚴密組織火力;明確照明的任務、時機和方法。視情況派出小分隊襲擊敵指揮機關、通信樞紐和炮兵陣地,打亂敵進攻部署。敵人進攻時,以近戰火力和積極的攻勢行動挫敗敵人進攻。未來信息化戰爭中,隨着軍隊夜戰能力的提高,夜戰的運用將更加頻繁,規模和範圍將進一步擴大,夜戰將在複雜電磁環境和“透明”戰場上全高度、全方位同時展開;隱蔽作戰企圖和行動將更加困難,與敵方夜視偵察監視器材作鬥爭將更加重要;夜戰與晝間作戰的差別將進一步縮小,戰役、戰鬥將晝夜連續實施。
發佈單位:中國軍事百科全書編審室 [1]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