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多重人格

鎖定
多重人格,學術上叫分離性身份障礙(dissociative identitydisorder),又稱為多重人格障礙等,表現為身份的瓦解,出現兩個或更多的相互獨立的人格狀態(分離性身份),伴明顯的自我感及主體感(sense of agency)的中斷。每種人格狀態均有其獨特的體驗、知覺、構想的模式,以及與自我、身體、環境相關的模式。至少有兩種獨立的人格反覆地取得個體的意識及與他人、環境的交流功能的執行控制權,包括日常生活具體方面的表現(如育兒、工作),或對特定情境的反應(如被視為威脅的情境)。人格狀態的改變通常會出現嚴重的遺忘症,不能用簡單的健忘來解釋。
別    名
分離性身份障礙、多重人格障礙
就診科室
精神科,心理科
傳染性
屬    於
心理疾病

多重人格內容簡介

多重人格流行病學

人羣中分離性身份障礙的患病率大約為2%,女性多見。

多重人格疾病類型

根據人格的多少可以分為雙重人格、三重人格......N重人格。

多重人格病因

分離性身份障礙是一種個體身上存在兩種或兩種以上的不同的身份或人格狀態的精神障礙,一般認為與童年創傷、成長過程中防禦能力的習得、不良環境、分離性素質、缺乏外部支持等有關。

多重人格童年創傷

分離性身份障礙是創傷後應激障礙的一種複雜、慢性的形式,幾乎所有該病患者都有童年創傷的體驗,可能包括忽視、軀體被虐待、性虐待等。
這種創傷一般在5歲之前,使患者產生了分裂和分離的防禦方式,通過保留自身好的

多重人格成長過程中學習到防禦能力

因為之前的創傷導致患者產生了精神分裂人格分離的防禦方式,反覆應用後慢慢善於用於這種防禦能力解決衝突。

多重人格不良環境

童年時期,因長期處於被虐待的環境,或得不到應有的關心愛護,破壞了兒童的安全依戀,缺乏培養自我防禦策略的行為模板,在應對人際侵犯與內心自責時存在困難。長此以往慢慢形成了分離性障礙

多重人格分離性素質

某些人羣因某些遺傳因素,具有神經特質異常,包括無法在意識中將個人的記憶、知覺和身份統一,易導致多重人格障礙發生。具體病因目前還不清楚。

多重人格症狀

患者主要表現為存在兩種或更多種完全不同的身份狀態,在一個人身上先後或交替出現。可能會伴發幻覺等表現。

多重人格典型症狀

  • 主要表現為患者個體內存在兩個或兩個以上獨特的人格,每一個人格在不同特定的時間階段先後或交替出現,表現出不同的身份狀態。
  • 患者突然失去了自己往事的全部記憶,對原來的身份無法識別,而以另一種身份進行日常活動。
  • 每種人格狀態可有不同的個人經歷、自我形象、身份和獨立的名字。
  • 各個身份之間並不能意識到其他身份的存在,只是在另一身份活動時,該身份感到好像失去了一段時間的存在。
  • 從一種身份向另一種身份的轉換常常是突然的,通常只需要幾秒鐘,偶爾也會是逐漸轉變。這些身份側面的表現常常截然不同,卻是代表了患者身份中不能整合的各個方面。人格轉換可由聯想或特殊生活事件促發。
  • 有些患者會有幻覺。

多重人格伴隨症狀

患者常常伴有抑鬱心境,一些分離性身份障礙的患者同時符合抑鬱症診斷標準。患者常常有頻繁、快速的情緒波動,但常由創傷後和分離症狀所引起。有些患者可能出現創傷後應激障礙(PTSD)相關的症狀如焦慮、睡眠障礙、煩躁不安、心境障礙等症狀。

多重人格就醫

當家屬發現患者出現兩種或以上的人格狀態,可能有忘記個人信息等行為時,應及時就醫。

多重人格須知

就診時醫生可能會問如下問題,患者或家屬可提前準備好相關問題進行回答:
  • 有哪些症狀;
  • 什麼時候第一次注意到這些症狀;
  • 是否有不記得的時間段;
  • 是否覺得自己的大腦中住着一個以上的人,或者也許有很多人;
  • 是小時候受到身體虐待或忽視的嗎;
  • 童年時期是不是有看到其他家人受到虐待;
  • 目前是否正在接受其他任何疾病的治療,包括精神疾病。
醫生通過詳細詢問患者的情緒變化、異常行為等症狀,心理測試等相關檢查,由結果綜合診斷

多重人格診斷標準

  • 存在兩個或更多以截然不同的人格狀態為特徵的身份瓦解,這可能在某些文化中被描述為一種附體體驗。身份的瓦解涉及明顯的自我感知和自我控制感的中斷,伴隨與情感、行為、意識、記憶、感知、認知和(或)感覺運動功能有關的改變。這些體徵和症狀可以被他人觀察或由個體報告。
  • 回憶日常事件、重要的個人信息和/或創傷事件時,存在反覆的空隙,它們與普通的健忘不一致。
  • 這些症狀引起有臨牀意義的痛苦,或導致社交、職業或其他重要功能方面的損害。
  • 該障礙並非一個廣義的可接受的文化或宗教實踐的一部分。
  • 這些症狀不能歸因於某種物質的生理效應(例如,在酒精中毒過程中的一過性黒懞或混亂行為)或其他軀體疾病(例如,癲癇的複雜部分性發作)。
注:對於兒童,這些症狀不能更好地用假想玩伴或其他幻想的遊戲來解釋。

多重人格就診科室

精神科、心理科。

多重人格相關檢查

  • 實驗室檢查:血常規、肝腎功能:醫生用於大致瞭解患者目前身體狀況,以及有無特殊疾病等;
  • 特殊檢查——臨牀醫生評估量表:分離狀態量表(CADSS)是臨牀醫生用來評估分離性身份識別障礙的常見量表。CADDS看用於評估三種分離性障礙症狀:遺忘、人格解體和現實感喪失;
  • 特殊檢查——自評量表:對於分離性身份識別障礙的測評,目前有六種自評量表,分別為:分離體驗量表(DES)、分離問卷(DIS- Q)、分離體驗問卷(QED)、軀體形式分離問卷-20(SDQ-20)、分離多維量表(MID)和分離綜合量表(MDI),有助於醫生理解患者的人格結構,也能對症狀進行評估。

多重人格鑑別診斷

本病須與其他導致精神異常狀態的疾病鑑別,醫生將從多個方面進行詳細檢查進行判斷。
  • 重性抑鬱障礙:有分離性身份障礙的個體經常伴有抑鬱,他們的症狀看起來符合重性抑鬱發作的診斷標準。詳細的評估表明,在一些案例中,該抑鬱不符合重性抑鬱障礙的全部診斷標準。在有分離性身份障礙的個體中,伴隨的抑鬱表現通常有一個重要特徵:抑鬱心境和認知是波動的,這是由於,他們能在某些身份狀態中體驗到抑鬱心境,但是在其他身份狀態中卻體驗不到。
  • 雙相障礙:人格狀態轉換所致情緒改變的分離性身份障礙患者可表現為抑鬱或出現躁狂的特徵,如性慾亢進或攻擊性。如果這些心境狀態持續不超過數小時且突然發生突然終止,通常是對環境刺激的反應,則更可能診斷為分離性身份識別障礙。雙相障礙患者通常不會在數秒鐘內從抑鬱轉換為躁狂,但這也可能為分離性身份識別障礙患者發生為狀態改變的特徵。
  • 精神病性障礙:分離性身份障礙可能與精神分裂症或其他精神病性障礙相混淆。分離性身份障礙者可能報告有幻覺,它們通常與創傷和分離性因素有關,例如部分閃回。分離性身份障礙的個體體驗這些症狀是由於交替的身份所致,這些現象不能用妄想來解釋。
  • 物質/藥物所致的障礙:酒精或苯二氮䓬類中毒可導致遺忘發作;研究發現大麻、致幻藥、氯胺酮和搖頭丸可誘發人格解體。全面評估患者物質使用、濫用及依賴史有助於區別這些原因所致的分離與分離性身份識別障礙。

多重人格治療

分離性身份障礙以心理諮詢/治療為主。藥物治療僅用於治療分離性身份識別障礙患者的抑鬱、焦慮等。

多重人格一般治療

保證患者對護理人員的信任,建立良好的醫患關係,才能積極配合治療。醫生會疏導患者情緒,指導患者養成良好的作息規律,休息與勞動相結合。

多重人格心理治療

是目前治療分離性身份識別障礙的主要方法,目標是整合分離了的人格狀態,通過心理治療可以治癒相當一部分患者。
  • 治療步驟:
    • 確定心理治療;
    • 初步的干預;
    • 病史收集;
    • 創傷的處理;
    • 走向整合/解決;
    • 整合/解決;
    • 學習新的應對技巧;
    • 鞏固所取得的成績和療效;
    • 隨訪。
  • 治療的技術:
    • 談通:指的是把整個人格系統作為一個整體來與之交談。用這種方式,可以使患者意識的任何一部分及所有部分都能夠在聽,鼓勵儘可能多的相關意識部分來傾聽。
    • 繪圖:要求處於主要控制地位的人格,把自己的名字寫在一張紙的中間,並邀請其他的人格寫下自己的名字。這一方法反覆使用可以不斷髮現一些新的人格。
    • 日記:每天20~30分鐘以自由聯想的方式寫日記,可以使不同人格間有更多的交流。
    • 催眠:催眠可誘發分離狀態,便於接近分離的人格。治療師可以教患者用這種方法來控制分離狀態。催眠緩和了創傷工作,幫助患者緩解焦慮。
    • 宣泄:宣泄的人格通常是孩子,在反覆宣泄後,該替身會停止退行和受驚的行為。治療師常用撫摸和言語來安慰這個宣泄着的孩子,緩和其極度的痛苦,提供安全感。
    • 整合/解決:指多個人格間相互的理解與認同。如果患者不對自己其他人格接納,一味的否認來逃避過去的痛苦經歷,那麼多個人格之間可能產生巨大的衝突,甚至互相傷害。
    • 修通:患者為倖免於可怕的創傷經歷,發展出多種人格狀態,成功地幫助了患者。當患者接受治療後,有能力覺察這些極端的應對策略的無效性,能夠面對原來難以接受的記憶和情感,分離的人格狀態的存在則不再必要了。

多重人格藥物治療

藥物治療僅用於治療分離性身份識別障礙患者的抑鬱、焦慮等。以下藥物治療方案需由精神科醫生綜合評估,在醫生的指導下進行。
  • 抗抑鬱藥:
    • 選擇性5-HT再攝取抑制劑(如氟西汀、舍曲林、西酞普蘭等):目前一線抗抑鬱藥物,可治療和改善患者抑鬱、焦慮症狀。不良反應主要有胃腸道反應、眩暈、頭痛、乏力、震顫等。
    • 5-HT與去甲腎上腺素再攝取抑制劑(如文拉法辛,度洛西汀等):適用於伴有身體疼痛等症狀的患者,可改善患者抑鬱、焦慮狀態。度洛西汀可治療老年抑鬱症及廣泛性焦慮障礙,作用起效快、治癒率高。度洛西汀不良反應主要是胃腸道反應、頭暈、失眠等,文法拉辛可引起劑量依賴性高血壓。
    • 去甲腎上腺素能及特異性5-HT能抗抑鬱藥物(如米氮平):對重度抑鬱和明顯焦慮、激越的患者療效明顯且起效較快,對患者的食慾和睡眠改善明顯。常見不良反應是過度鎮靜、體重增加、頭暈、便秘、多夢等。
  • 抗焦慮藥:
    • 苯二氮䓬類藥:有勞拉西泮、氯硝西泮、地西泮。具有明確的抗焦慮、鎮靜、催眠等作用,安全性高,被廣泛使用。短效藥作用快而短,一天可以多次使用,缺點是作用時間短,比長效藥容易形成耐藥性和依賴。長效藥作用時間長,一天1~2次用藥,缺點是藥理作用時間長,較多出現鎮靜、嗜睡、乏力等不良反應。
      • 勞拉西泮:作用時間短,半衰期為10~20小時。
      • 氯硝西泮:作用時間長,半衰期18~50小時。
      • 地西泮:作用時間長,半衰期20~70小時。
    • 非苯二氮䓬類藥5-HT:適用於焦慮障礙、抑鬱焦慮混合狀態和難治性抑鬱。優點是安全性高,不具有鎮靜催眠作用和藥物依賴,對神經內分泌功能沒有影響,不產生性功能障礙和肥胖。常見頭暈、頭痛、興奮、噁心、失眠等不良反應。

多重人格預後

一般而言,醫生會把分離性身份障礙當成一種複雜的、慢性的、與創傷相關的疾病來治療。對重度患者而言,治療可能需持續數年之久。
部分患者的多個人格可以完成人格整合,形成統一完整的人格。也有部分患者無法得到康復,持續接受治療,甚至需要反覆住院。國外的研究表明,大多數患者都可以從正確的治療中獲益。

多重人格併發症

分離性身份識別障礙的患者發生以下相關疾病及事件的風險增加:
  • 自殘或自殺思想和行為;
  • 性功能障礙;
  • 抑鬱症;
  • 焦慮症;
  • 創傷後應激障礙;
  • 睡眠障礙,包括噩夢,失眠和夢遊。

多重人格日常

該病的日常生活管理重在家庭及自我心理治療。
家長應給予孩子充分關愛,讓孩子擁有安全感,減少童年創傷,幫助孩子習得應對壓力的有效策略等,可幫助預防該病的發生。

多重人格家庭護理

家屬應注意患者情緒及心態,多與之談心,給於足夠的關愛,使患者感受生活的美好。

多重人格日常生活管理

  • 飲食管理:
    • 注意飲食衞生:飲食方面平時要注意衞生,飯後漱口,不吃剩飯剩菜,不吃生冷涼菜。
    • 營養均衡:應在專業醫生或營養師的指導下均衡飲食。
    • 低鹽飲食:儘量避免方便食品、快餐,少食用醬菜類等含鹽過多的食品,減少每天攝入的鈉量。
    • 多吃高蛋白、維生素以及含鐵高的食物,以增強身體提抗力。
  • 生活方式管理:
    • 保持良好的情緒:既有利於提升生活質量,又可促進治療的效果和改善預後。
    • 保持生活規律:病情穩定和好轉後,規律的作息有利於身體的恢復。
    • 戒煙、限酒等。

多重人格日常病情監測

  • 按照醫生醫囑定期複診;
  • 家屬應密切關注患者是否有自殺、自殘傾向等,以避免悲劇發生。

多重人格特殊注意事項

超過70%的有分離性身份障礙的門診患者曾經企圖自殺,其他自殘行為也時有發生。當個體對過去的自殺行為變得遺忘,或當前身份不想自殺,也沒覺察到其他分離身份想自殺時,自殺風險評估可能變得較為複雜。

多重人格預防

該病的病因不是十分明確,沒有明確的預防方式,可以做的是注意適當減輕壓力,保持精神樂觀,強化家庭教育,在兒童時期給於孩子足夠的包容、關愛。
[1-9] 
參考資料
  • 1.    李林江,陸凌.精神病學第8版[M]:人民衞生出版社,2015:383
  • 2.    中華醫學會.臨牀診療指南精神病學分冊[M]:人民衞生出版社,2006:55
  • 3.    王銘,江光榮.分離性身份識別障礙的心理病理機制和臨牀評估[J]:中國臨牀心理學雜誌,2007
  • 4.    吳豔茹,肖譯萍.分離性身份識別障礙的心理治療[J]:上海精神醫學,2006
  • 5.    吳豔茹,肖譯萍.分離性身份識別障礙的相關臨牀問題[J]:上海精神醫學,2004
  • 6.    Brad Foote,王繼軍.分離性身份識別障礙:流行病學、發病機制、臨牀表現、病程、評估及診斷:UpToDate,2019
  • 7.    Daniel R Rosell,卞清濤.分裂型人格障礙的治療方法:UpToDate,2019
  • 8.    ..精神障礙診斷與統計手冊(第五版)[M]:北京大學醫學出版社,2016:284
  • 9.    Dissociative disorders  .mayo clinic 梅奧醫學中心[引用日期2021-09-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