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性虐待

鎖定
性虐待(Sadism)有三層含義,一個是指通過虐待他人而獲得性滿足;其次是指一種性心理障礙,包括施虐和受虐症;最後是指支配和控制的色情化,虐戀俱樂部等活動。 [1] 
中文名
性虐待
外文名
Sexual abuse

性虐待相關研究

性虐待國內研究

性虐待在我國早期是指那些通過虐待對方而獲得性滿足的人,因為性虐待主要是通過打人或罵人行為達到實施,所以性虐待被當成是違法行為,或稱為流氓行為受到處罰。
醫學界是從變態性理學或精神病學的角度看待性虐待。施虐狂或受虐狂是文學詞彙,以往精神病學詞彙是受虐癖或施虐癖,在中國翻譯ICD-10國際精神障礙診斷標準時,中國首次將癖改為症。中國精神疾病診斷標準中性施虐症的診斷包括以向性愛對象施加虐待或接受對方虐待,作為性興奮的主要手段。其手段為捆綁、引起疼痛和侮辱等,甚至可造成傷殘或死亡。提供這種行為者為性施虐症。以接受虐待行為來達到性興奮者為性受虐症。診斷標準:(1)一種性活動偏愛,可為接受者(受虐狂),或提供者(施虐狂),或兩者都有,並至少有下列1項:①疼痛;②侮辱;③捆綁;(2)施虐——受虐行為是極為重要的刺激來源或為滿足性慾所必需;(3)至少已持續6個月。由此可見,施虐症可單獨存在,或與受虐症同時存在,在性活動中交換施虐與受虐行為。美國等西方社會有施虐與受虐俱樂部,其成員具有共同嗜好,施虐或受虐。
如果一個施虐狂與一個受虐狂形成夥伴或搭檔,他們是周瑜打黃蓋,一個願打,一個願挨。虐戀俱樂部提供如同菜單的腳本,參與者可以選擇自己能夠實施或忍耐的行為方式以及級別層度等,如皮鞭抽打,皮鞭類型,抽打次數,抽打力度等,還有各式劇本可以充當其中的角色等。這種俱樂部有嚴格管理制度,所以減少了意外傷害以及導致不良後果。 [2] 

性虐待國外研究

這個術語來自法國文學並且與薩德(Sade)的名字有關。薩德的生活和色情作品充滿了殘酷的性行為想象和事件。儘管施虐狂與受虐狂之間的差異是人為制定的,但大多數科學文獻還是將這兩種現象區別開來的。。
克拉夫特-埃賓將施虐狂定義為“通過殘酷的行為對動物或人類自身軀體進行折磨的懲罰或觀看他人受到懲罰而獲得性快感的體驗。”他還寫道:“施虐狂有一種天生的羞辱、傷害、殘害甚至是毀滅他人而為自己創造性快感的慾望。”弗洛伊德也承認:“施虐狂的根源在正常的個體也很容易找到證明。”他和克拉夫特·埃賓都認為施虐受虐活動在正常的作愛過程中是很明顯的。然而,施虐受虐狂超過了他們所見到的能夠接受的行為。根據金賽1953年的報告道,3%的女性和10%的男性曾有層度不等的施虐和受虐體驗並且得到性喚起;25%的男女在性交之前的前戲中有用牙咬和被咬。蓋勃哈德注意到施虐受虐狂深深地紮根在我們的文化中,因為我們的文化在社會關係中是以支配和控制為中心的,攻擊行為在社會上是受到重視的。靄裏士喜歡用“痛淫”這個術語,將施虐受虐狂看成是喜愛疼痛。他説:“雖然施虐狂期望毆打他人產生疼痛,但是在很多情況下,他希望對方將這種毆打當成愛來體會。”受到蓋勃哈德所做貢獻的啓發,很多作家開始將施虐受虐狂作為一種亞文化來研究,主要目標集中在亞文化的組織和調節社會相互關係的規範上。卡邁爾(Kamel)和李(Lee)都研究了男性同性戀中的皮革(皮鞭或皮衣等器具或服裝)性行為場面,他們指出這種危險性通過遵守亞文化中規範和條例而減小。卡邁爾對人們為什麼會是施虐受虐狂很感興趣,他證明了這是習得性過程的一部分。在這個習得性過程中,個體意識到了角色的期待並被社會化而進入社會。 [3-4] 

性虐待角色扮演

在施虐症和受虐症中,扮演支配角色的人在開始時作為服從的角色,這也是很常見的現象,施虐受虐狂有很多重要特點。第一,在這種現象中最主要的是支配-控制和服從。各種相互關係和影響都清晰地反映了這種情況。施虐受虐狂的行為都是高度象徵性的,無論是支配者還是服從者、各種各樣的毆打與束縛用具和侮辱性語言的運用,都表明參與者的角色。第二,幻想對施虐受虐狂的相互關係來説是十分重要的。施虐受虐狂的行為通常是按劇本的情節進行,而參加者要在這種關係之內來扮演角色。施虐受虐狂的場景完全按照社交的定義而形成框架,社交定義對具體行為給予一個特定的含義,這就將這些行為只限定在某種情節之中,從而保證這樣的行為不影響生活的其他方面。正是這種幻想的框架讓人們從事和擔當在日常生活中不被允許的行為和角色,例如,一個男人裝扮成女人並且讓一名女人對他發號施令。因此,這個相互關係的框架能夠讓參加者自我享樂而不必感到內疚。施虐受虐狂的第三個特點是達成協議。這種施虐受虐狂的雙方都要自願同意參加。在這種亞文化中,被迫參與是不可接受的,正是因為被迫的幻覺才受到施虐受虐狂贊同的。第四點與第三個達成協議的特點有些混淆不清,從施虐受虐狂的性質上説應該是合作。參加者必須同意發生在施受虐情景過程中的具體行為方式並認真討論對這些行為的限制。對有經驗的服從者而言,一切看來似乎是自發的行為,但其實都是經過認真計劃的。通過採用這樣的方法,人們在日常生活中面對的不確定問題就不復存在。參加者知道下一步將會發生什麼事情。有時,支配者為了驗證服從者的承受限度,會故意略微超越他們所規定的範圍。這就對這種情景過程增加了真實性,讓服從者相信正在發生的事情是“真實的”。支配者要等到從服從者那裏得到了信號表明施虐過程實在是太過頭了,他才恢復到可以接受的程度。這些行為發生的很微妙,既不打破幻想框架又能夠使施受虐繼續在低強度水平上進行。第五個特點是施受虐者之間的相互關係是明確的性關係,參加者必須互相以性行為來限定他們之間的關係。支配者和服從者在性行為之外的其他活動都不能作為符合施受虐標準而接受。在施受虐場合以外,支配者並不殘酷,服從者也未必聽話。只有在性行為的過程中這樣的施受虐行為才被認為是恰當的。施受虐狂的第六個特點是對進行的內容要相互做出明確的限定。除非參加者都同意,否則不能有施受虐以外的任何事情發生。第七個特點即最後一個特點是施受虐行為是娛樂性的。它是建立在日常生活以外的、參加者定義為遊戲的活動。雖然在任何情況下他們都不將這種活動看成是“真實的”,但這種行為可以暫時作為一種逃避日常生活的方法。 [5-6] 

性虐待施受虐亞文化

施受虐的亞文化並不是廣泛存在。按照蓋伯哈德的理論,施受虐亞文化只出現在城市-工業化的社會里。這種行為在某些社會存在而在某些社會卻不存在,其解釋是在一些社會中施受虐的興趣已經形成了一種習俗的亞文化,這些社會符合以下標準:(1)支配和服從關係已經深深紮根在這種文化之中,並且攻擊行為得到社會的高度評價;(2)在社交範疇內,權利有發展完善的和獨一無二的作用,這就造成了權利轉向性刺激的短暫錯覺;(3)人口中至少有一部分人樂意體驗閒暇活動,令他們感到其樂無窮;(4)想象力和創造力都受到鼓勵和高度評價,在施受虐活動中情節和幻想的重要性都説明了這一點。 [7] 
由於互聯網的出現,讓有施虐與受虐偏好的人羣可以找到同好者,這樣施虐與受虐就都是出於自主、自願、知情的決定,而不再是具有傷害性的暴力行為。這種作為疾病障礙診斷的意義也逐漸失去了基礎,在社會法制健全的情況之下,只要不蓄意傷害他人,也就不構成性傷害或性心理障礙了。如同同性戀、易性症已經退出精神障礙診斷一樣,施虐症也不再等同於性暴力,而遲早會退出精神障礙的診斷標準。那種夫妻之間存在的施虐往往被認為是性暴力,其中有人應該屬於性心理障礙。那種專門以傷害或殺害異性為快樂的淫樂殺人狂屬於嚴重的精神障礙,是性變態的一種,由於他們頭腦清晰,意識清楚,而傷害行為慘烈,往往根據法律也會受到嚴格懲處,但這種人士極為罕見的。 [8-9] 
參考資料
  • 1.    劉達臨.中華性學詞典:黑龍江人民出版社,1993
  • 2.    車文博.心理諮詢大百科全書:浙江科學技術出版社,2001
  • 3.    李建中、邱鴻鍾.性心理學:人民衞生出版社,2013
  • 4.    顧瑜琦、孫宏偉.心理危機干預:人民衞生出版社 ,2013
  • 5.    徐曉陽、馬曉年.臨牀性醫學:人民衞生出版社,2013
  • 6.    美國精神醫學學會.精神障礙診斷和統計手冊DSM-5 :北京大學出版社,2014
  • 7.    王聲湧、林漢生.暴力流行病學:人民衞生出版社,2010
  • 8.    中華醫學會精神科分會.中國精神障礙分類與診斷標準(第三版):山東科學技術出版社,2001
  • 9.    Vern L.Bulloughand  Bonnie Bullough .Human sexuality AnEncyclopedia .Garland Publishing,Inc.ew Youk & London,19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