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多行不義必自斃

(漢語成語)

鎖定
多行不義必自斃是一個成語,最早出自《左傳·隱公元年》。 [1] 
該成語意思是指不義的事情幹多了,必然會自取滅亡。在句子中一般作賓語、分句。 [1-2] 
中文名
多行不義必自斃
近義詞
作繭自縛作法自斃自食其果
語    法
一般作賓語、分句
成語拼音
duō xíng bùyì bì zì bì
成語出處
《左傳·隱公元年》

多行不義必自斃成語出處

“多行不義必自斃,子姑待之。”(《左傳·隱公元年》) [1] 
後人由此提煉出成語“多行不義必自斃”。 [1] 

多行不義必自斃成語故事

春秋時,鄭武公武姜為妻,生了鄭莊公共叔段。因莊公是倒着生出的,所以取名“寤生”。武姜厭惡莊公,想立共叔段為太子,就屢次向武公提出請求,但武公就是不許。 [3] 
等到莊公繼承了君位,武姜又替共叔段請求把“制”這個地方封給他。莊公説:“‘制’是個險要的地方,虢叔就曾死在那裏。您換個地方吧,只要是其他的地方,我都會照您的吩咐去辦。”武姜於是請求把“京”這個地方給段,莊公同意了。段到了那裏,便開始招兵買馬,製造兵器,擴展都邑。 [3] 
大夫祭仲對莊公説:“一國之中的都邑不應該太大,如果高度一丈的都邑城牆周長超過三百丈,就有可能威脅到國君的地位,而成為國家的禍害。先王的制度,大都邑的大小不超過國都的三分之一,中都邑的大小不超過都城的五分之一,小都邑的大小不超過都城的九分之一。現在京城的大小不合規定,這有悼於先王的制度,您將來怎麼控制呢?”莊公説:“母親要這樣,我也沒有辦法,但是怎麼做才能避免禍患呢?”祭仲回答説:“武姜哪有滿足的時候!不如趁早給共叔段另外安排個地方,不要讓他的勢力蔓延開去。如果蔓延開去,就很難對付了。您想,蔓延的野草還不容易剷除,何況是您驕寵的弟弟呢!”莊公説:“我現在沒辦法這麼做。但不義的事做得多了,一定會自取滅亡的,我們就等着看吧。” [3] 
不久,共叔段又要求西部和北部的邊邑也要聽從他的命令。大夫公子呂對莊公説:“一個國家不能容忍這種兩屬的情況,您打算怎麼辦?您如果要讓位給共叔段,那就請您允許我去侍奉他,如果不是這樣,那就請您除掉他,不要使老百姓有二心。”莊公説:“用不了多久,他就會自食其果的。” [3] 
共叔段進而收取這些兩屬的地方作為自己的封邑,將領地一直擴展到廩延。公子呂再次對莊公説道:“您早點動手吧,否則,等他的地盤擴大了,跟從他的人會更多的。”莊公説:“沒有正義,就不能團結人。土地越廣大,越會走向崩潰。” [3] 
共叔段加固城牆,積聚糧草,鑄造武器,充實軍隊,打算偷襲鄭國都城,武姜也準備打開城門做內應。莊公探知了他們約定動手的日期,就命令公子呂率領二百輛戰車去攻打京城。京城的人都起來反對共叔段,共叔段被迫逃進鄢城,莊公又追到鄢地。後來,共叔段逃奔到共國。莊公也把母親軟禁起來,掃除了執政的絆腳石。 [3] 

多行不義必自斃典故寓意

共叔段利令智昏,狂妄愚蠢,最終自取滅亡;鄭莊公運籌得當,善於把握時機和分寸,最終成為這場政治鬥爭的贏家。所以做事情的時候,一定要認清形勢,把握尺度,不要做出格的事。不仁不義的事情做多了,終究只會落得自取滅亡的可悲下場。 [3] 

多行不義必自斃成語運用

成文用法
複句式;在句子中一般作賓語、分句;多用於壞人。 [2] 
運用示例
郭沫若《武則天》第四幕:“多行不義必自斃”,這是有史以來的天經地義。 [2] 
參考資料
  • 1.    孔慶國主編.儒家經典成語故事啓示錄:敦煌文藝出版社,2018.11:第129頁
  • 2.    多行不義必自斃  .漢典[引用日期2021-08-20]
  • 3.    新家庭書架編委會著.中華成語故事全集 新:北京出版社,2018.01:第16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