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不丹褐鳳蝶

鎖定
不丹褐鳳蝶Bhutanitisludlowi Gabriel (1942)是鱗翅目鳳蝶科昆蟲。 稀少而美麗,是不丹的國蝶,被稱為“高山美人”。是褐鳳蝶屬中最美麗大型者。四翅狹長,背景色為褐色,前翅有七條黃白色波紋狀細斜線,後翅有四個尖細突尾,臀區有一大的深紅色,其中部為黑天鵝絨斑,內嵌兩個淡藍色眼點。分佈在中國雲南、緬甸、泰國、不丹及印度北部。
形態 翅展90—100 mm。體、翅黑褐色。前翅特別狹長,有7條明顯的淡黃白色細紋,多呈波狀,其中5條達到後緣,第3、4和5、6條在中間彎曲後合二為一到達後緣,在第6和7條間的上半部還有一條十分清晰的斑紋。後翅基部很窄,無肩角;從基部伸出2條縱細紋,從前緣發出大約有6條斑紋;外緣區有彎月形斑紋,臀區有大圓形深紅色斑,中間有近似橢圓形的大黑斑,黑斑中間又有2個帶有白斑點的藍斑;外緣有3支長的尾狀突和2支短的尾狀突。上述特徵是和三尾鳳蝶Bh.thaidina的主要區別。翅反面與正面花紋相似,但色調較淡。雄性外生殖器的爪形突1對,長而呈波狀彎曲;抱器瓣菱形,端部三角形,末端尖鋭。囊形突長,末端稍膨大。陽莖長,基部粗而末端尖。雌性外生殖器的產卵瓣寬,半圓形;囊導管細長,基部彎曲;交配囊小,囊狀。
別    名
四尾褐鳳蝶
多尾鳳蝶
褐鳳蝶
中文學名
不丹褐鳳蝶
拉丁學名
Bhutanitisludlowi Gabriel(1942)
動物界
節肢動物門
亞    門
六足亞門
昆蟲綱
亞    綱
有翅亞綱
鱗翅目
亞    目
錘角亞目
鳳蝶科
褐鳳蝶屬
不丹褐鳳蝶
分佈區域
中國雲南、緬甸、泰國、不丹及印度北部
保護級別
中國《國家重點保護野生動物名錄》二級

不丹褐鳳蝶形態特徵

不丹褐鳳蝶 不丹褐鳳蝶
翅黑色,斜線明顯,灰白色。前翅有8條斜線,第1條特別寬。後翅有大塊深紅色斑及天鵝絨狀黑斑,邊緣鋸狀齒,脈紋端部略尖出,不呈尾狀突起。
四翅狹長,背景色為褐色,前翅有七條黃白色波紋狀細斜線,後翅有四個尖細突尾,臀區有一大的深紅色斑,其中部為黑天鵝絨斑,內嵌兩個淡藍色眼點。此蝶稀少而美麗,無數收藏家夢寐以求 [1] 
翅展90—100 mm。體、翅黑褐色。前翅特別狹長,有7條明顯的淡黃白色細紋,多呈波狀,其中5條達到後緣,第3、4和5、6條在中間彎曲後合二為一到達後緣,在第6和7條間的上半部還有一條十分清晰的斑紋。後翅基部很窄,無肩角;從基部伸出2條縱細紋,從前緣發出大約有6條斑紋;外緣區有彎月形斑紋,臀區有大圓形深紅色斑,中間有近似橢圓形的大黑斑,黑斑中間又有2個帶有白斑點的藍斑;外緣有3支長的尾狀突和2支短的尾狀突。上述特徵是和三尾鳳蝶Bh.thaidina的主要區別。翅反面與正面花紋相似,但色調較淡。
雄性外生殖器的爪形突1對,長而呈波狀彎曲;抱器瓣菱形,端部三角形,末端尖鋭。囊形突長,末端稍膨大。陽莖長,基部粗而末端尖。
雌性外生殖器的產卵瓣寬,半圓形;囊導管細長,基部彎曲;交配囊小,囊狀。

不丹褐鳳蝶成長過程

晴天裏,雄蝶喜在樹頂高空,徘徊翱翔,一如鷹鷲。成蟲將卵成片產在絨毛馬兜鈴葉子背面,卵期4星期,1.5mm,橙黃色,一齡幼蟲眠時無堆疊現象。
卵 近圓球形,表面光滑,或有微小而不明顯的皺紋;多產在寄主植物上;散產,也有多個產在一起的。
不丹褐鳳蝶 不丹褐鳳蝶
幼蟲 粗壯,後胸節最大,體多光滑,有些種類有肉刺或長毛;體色因齡期而變化,初齡多暗色,擬似鳥糞,老齡常為綠、黃色,有紅、黑斑而成警戒色;受驚時從前胸前緣中央能翻出紅色或黃色Y形或V字臭角,散發出不愉快的氣味以禦敵 。
縊蛹,表面粗糙,頭端二分叉,中胸背板中央隆起,喙到達翅芽的末端,以蛹越冬,化蛹地點在植物的枝幹上。
成蟲 包括蝴蝶中的一些大型和中型美麗的種類,色彩鮮豔,底色多黑、黃或白,有藍、綠、紅等顏色的斑紋。下唇須小。喙管及觸角發達,後者向端部逐漸加大。前足正常;爪一對,下緣平滑不分叉。前後翅三角形,中室閉室;前翅R脈5條,A脈2條,通常有一條臀橫脈;後翅只有1條A脈,肩角有一鈎狀的肩脈生在亞緣室上,多數種類M3常延伸成尾突,也有的種類無尾突或有2條以上的尾突。 [2] 

不丹褐鳳蝶分佈範圍

野外的不丹褐鳳蝶 野外的不丹褐鳳蝶
雲南不丹。 分佈在中國雲南、緬甸、泰國、不丹及印度北部。

不丹褐鳳蝶瀕危等級

不丹褐鳳蝶屬於:《瀕危野生動植物種國際貿易公約》(CITES)或《華盛頓公約》保護級別:二 類。
列入:中國國家林業局《國家重點保護野生動物名錄》。 [3] 

不丹褐鳳蝶價值

不丹褐鳳蝶Bhutanitisludlowi Gabriel(1942)是鱗翅目鳳蝶科昆蟲。 稀少而美麗,是不丹的國蝶,被稱為“高山美人”。是褐鳳蝶屬中最美麗大型者。具有極高的觀賞價值。 [4] 

不丹褐鳳蝶近似種區分

高黎貢山邂逅世界級的珍稀蝴蝶
三尾褐鳳蝶 三尾褐鳳蝶
我問百花嶺保護區工作人員有沒有什麼人來這裏調查過蝴蝶,他們説沒有,只見過幾位搞植物的外國專家在山上捕過蝴蝶,他們帶回的標本中有一隻屬於我國二級保護動物三尾褐鳳蝶
現有的記載中,三尾褐鳳蝶分佈的區域只在四川西北部和甘肅、陝西南部等地,正是因為如此,它才被納入我國5種屬《野生動物保護法》保護的蝴蝶之一。
這兩種蝴蝶在外形上較為相似,對蝴蝶不太瞭解的人很容易把它們混同。只要把它們放在一起對比,還是不難看出它們之間明顯的區別。首先,褐鳳蝶個頭比三尾褐鳳蝶要大雙翅展開達10釐米,三尾褐鳳蝶一般不超過8.5釐米。其次,褐鳳蝶的尾突末端尖細,三尾褐鳳蝶尾突末端則膨大,像把勺子,在最長的一條尾突上區別尤為明顯。另外,褐鳳蝶後翅的紅斑特別大,近半月形,與下方黑色區域組成了一個像眼睛一樣的大斑,三尾褐鳳蝶的紅斑則呈不規則帶狀。
海拔2500米以上,蝴蝶種類和數量都開始漸漸稀少,取而代之的是一些這個區域特有的珍稀蝴蝶。西番翠鳳蝶克里翠鳳蝶這兩種橫斷山區著名的特有鳳蝶,時不時掠過叢林邊緣。遠遠望去,它們的外表與我國南方各省常見的翠鳳蝶和巴黎翠鳳蝶非常相似,但走近後就會發現明顯的不同。遠看頗像翠鳳蝶的西番翠鳳蝶,其實後翅還有兩個白斑。
飛行時看起來和巴黎翠鳳蝶差不多的克里翠鳳蝶,近看才可看到縱貫後翅,反射着金屬光彩的豔麗藍綠色帶紋。由於這兩個種的全球分佈僅限於以橫斷山區為中心的少數山地,因此介紹蝴蝶的書籍都將它們列為世界珍稀蝴蝶。

不丹褐鳳蝶缺乏相關研究

而中國因為缺乏相關調查,只有少數幾家研究單位的標本室裏保存着幾隻破損的標本,以至於許多書籍裏提到它們時,不得不翻拍國外書籍照片,甚至一些權威性的蝶類志裏也只能找到非常殘破的標本照片。但我這次彷彿得到了上天的眷顧,有幸採集到了非常新鮮完整的標本。
我在高黎貢山山區僅呆了一週,就採到了170多種蝴蝶,其中有9種是在我國其他地區從未發現過的。由於一個地區的蝴蝶種類不可能在同一時間段內全部出現,按照以往對其他地區調查的經驗,我估計高黎貢山地區應該有300種以上的蝴蝶,它兼具了寒冷的青藏高原和炎熱的南亞次大陸兩個截然不同的蝶系中的許多種類,如果有機會深入調查,相信將有更多的種類被發現。

不丹褐鳳蝶保護級別

列入《中國國家重點保護野生動物名錄》二級。 [5] 
參考資料
  • 1.    武春生 .中國動物志 節肢動物門 昆蟲綱 鱗翅目 鳳蝶科 鳳蝶亞科 裳鳳蝶族 曙鳳蝶屬 . 北京 : 科學出版社, 2001 :1-367
  • 2.    Atkinson. 1873. Unknown. Proc.zool.Soc.Lond, : 571-571.
  • 3.    中國林業局. 《國家重點保護野生動物名錄》[J]. 環境教育, 2009(7):68-68.
  • 4.    李傳隆.`全蟲態研究'是鑑別蟲種最可靠的道路與方法[J].科技導報(北京),1991,(第8期).
  • 5.    《國家重點保護野生動物名錄》第35頁  .中華人民共和國農業農村部[引用日期2021-02-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