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外國語學社

鎖定
外國語學社,是中國共產黨上海發起組創辦的培養革命幹部的學校。1920年8月,為掩護社會主義青年團進行革命活動,並輸送革命青年赴蘇俄學習,在共產國際代表維經斯基幫助下,上海發起組於1920年9月創辦外國語學社。外國語學社的校址在上海法租界霞飛路新漁陽裏,和上海社會主義青年團的辦公處在一起,楊明齋任校長,俞秀松任學社秘書,具體管理學校的行政事務。該校學生主要學習俄語和馬克思主義基礎知識,為赴俄學習作準備。同時還開設日文、法文及英語。學社實行公開招生,但實際上大多數學生是由各地革命團體選送的。在外國語學社存續期間,社會主義青年團在這些學生中發展了20多名團員,其中有劉少奇、任弼時、羅亦農、肖勁光等人。在中國共產黨上海發起組領導下,外國語學社的學生參加了一系列活動,如該社舉辦的1920年10月上海機器工會籌備會,1921年的三八婦女節紀念會和五一勞動節籌備會等等。1921年3月以後,外國語學社的學生有20多人先後分三批赴莫斯科東方大學學習,其中有劉少奇、羅亦農、任弼時、肖勁光、汪壽華、彭述之、柯慶施、許之楨、王一飛、任作民、王士奇、梁柏台、廖劃平、傅大慶、周兆秋等人。外國語學社於1921年冬結束。學社對培養中國共產黨的幹部起了積極的作用。 [1] 
中文名
外國語學社
成立時間
1920年9月
工作地點
上海法租界霞飛路新漁陽裏
社    長
楊明齋

外國語學社創辦背景

1920年4月以共產國際代表維經斯基,俄文全名格里戈裏·瑙莫維奇·維經斯基為首的共產國際工作組一行4人秘密來到中國。4人小組中除了翻譯楊明齋外,其他兩人是畢業於俄羅斯東方學院的季托夫和著名的朝鮮社會活動家金萬謙(俄文名謝列布里亞科夫)。維經斯基一行首先來到北京,通過在北大任教的俄國教授鮑立維和伊萬諾夫介紹認識了李大釗。經李大釗介紹,維經斯基一行4人來到上海,在老漁陽裏2號會見了陳獨秀李漢俊沈玄廬等人,傳達了共產國際關於在中國建立共產黨的意見。在會談中,維經斯基提到要動員中國的革命青年到莫斯科東方大學學習等事宜。 [2] 

外國語學社機構簡介

1920年8月,上海共產黨早期組織決定在新漁陽裏6號創辦社會主義青年團,並創辦一所外國語學校“以避耳目”,進行較為公開的活動。1920年9月,外國語學社公開掛牌成立,楊明齋任社長(校長),俞秀松任秘書。學社在《民國日報》刊登招生啓事,稱“本學社擬分設英、法、德、俄、日本語各班”,“名額無多”,廣招有志學習者速來報名。 [3] 
上海共產黨早期組織高度重視學社的外語教學。代理書記李漢俊教法文,李達教日文,袁振英沈雁冰教英文,俄國記者斯托比爾教世界語。俄文教員有楊明齋、維經斯基夫人庫茲涅佐娃以及老同盟會會員王維祺之女王元齡。 [3] 
作為培養留俄學生的學校,外國語學社開設了馬列主義課程,講授十月革命和無產階級的解放鬥爭,教員有李漢俊、李達、陳望道等。李漢俊翻譯的《馬克思〈資本論〉入門》、陳望道翻譯的《共產黨宣言》,成為學員必讀書籍。為了給學社籌建一個圖書室,大家踴躍捐款捐書,其中沈雁冰捐稿費80元。學習條件是艱苦的。肖勁光在回憶錄中寫道:“我們幾個人住在法租界貝勒路的一個亭子間裏,吃着最便宜的包飯,沒有牀,睡在地板上。”學員的學習熱情很高。上海社會主義青年團每週在新漁陽裏六號舉行一次政治報告會或演講會,大部分報告由上海社會主義青年團書記兼學社秘書俞秀松作,有時也會邀請陳望道、李達、李漢俊作輔導。為培養學生的讀書習慣與分析能力,經常安排學員發言,分享學習心得。在約60名學員中,除廖化平、抱朴等少數無政府主義者外,多數學員都成為社會主義青年團團員。 [3] 
外國語學社探索實行新型的半工半讀的教育方式。學員一般半天上課,半天自修或做工,成立了工讀互助團,參加創辦工人夜校、辦工會、辦工人刊物、油印與散發革命傳單等進步活動。1921年4月,學社學員參加了上海法商電車工人舉行的大罷工,很受教育。1921年五一勞動節,許多學員參與了油印、運送、散發傳單的工作。肖勁光回憶説:“我們一般是上午學俄文,下午除學習外,有時刻鋼板、印傳單,有時還要到工廠聯絡,上街散發傳單。遇有紀念日,就參加遊行。每當遊行時走在前面舉旗杆的經常是我們這些人。” [3] 
學員在課餘為《勞動界》週刊和“華俄通訊社”繕寫和校對稿件。彭述之曾回憶:“每天上完課,楊明齋一宣佈放學後,李啓漢和他的同伴們就箭一般地離開外國語學社,去印刷廠結束‘他們的’下一期週刊的最後一道工序,或是去城裏的某個工廠區‘現場’。”劉少奇課餘也在《勞動界》週刊做收發和繕寫工作。 [3] 
1921年春天以後,由於上海團組織的主要領導者和大批骨幹赴蘇俄,團組織同各地的聯繫更加鬆散,再加上經費、人事變動等方面的原因,到了1921年5月前後,許多剛剛建立起來的青年團組織都相繼出現了組織活動暫時停頓的現象。中共中央局決定由張太雷等人負責整頓和恢復中國社會主義青年團的工作,明確規定青年團“正式中央機關未組成時,以上海機關代理中央職權”。1921年8月,新漁陽裏六號房子退租,外國語學社結束辦學。 [4] 

外國語學社主要影響

外國語學社隨上海共產黨早期組織創建而成立,又隨中國共產黨正式成立而結束,出色地完成了黨交給的辦學任務。曹靖華稱自己“革命幼芽舒根展葉”,首次接受了黨的教育。在學社培養的學員中,湧現了劉少奇、羅亦農、任弼時、汪壽華、李啓漢、王一飛、肖勁光、吳芳、任作民等革命家。 [3] 

外國語學社後世紀念

1961年3月4日,國務院將漁陽裏6號正式命名為“中國社會主義青年團中央機關舊址”,並列入第一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4]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