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墨旱蓮

鎖定
墨旱蓮,中藥名。為菊科鱧腸屬植物鱧腸Eclipta prostrata L.的乾燥地上部分。分佈於全國各省區。具有滋補肝腎涼血止血之功效。常用於肝腎陰虛牙齒鬆動,鬚髮早白,眩暈耳鳴,腰膝痠軟,陰虛血熱、吐血、衄血、尿血,血痢,崩漏下血,外傷出血。
中藥名稱
墨旱蓮
別    名
金陵草
蓮子草
旱蓮草
旱蓮子
白旱蓮 展開
別名
金陵草
蓮子草
旱蓮草
旱蓮子
白旱蓮
豬牙草
旱蓮蓬
猢孫頭
蓮草
墨斗草
墨煙草
墨菜
白花草
白花蟛蜞菊
墨記菜
野水鳳仙
墨汁草
節節烏
白田烏草
墨草 收起
植物界
被子植物門
雙子葉植物綱
桔梗目
菊科
鱧腸屬
鱧腸
分佈區域
全國各省區
採收時間
花開時採割
用    量
6~12g
貯    藏
置通風乾燥處

墨旱蓮入藥部位

乾燥地上部分。

墨旱蓮性味

味甘、酸,性寒。

墨旱蓮歸經

歸腎、肝經。

墨旱蓮功效

墨旱蓮主治

用於肝腎陰虛牙齒鬆動,鬚髮早白,眩暈耳鳴,腰膝痠軟,陰虛血熱、吐血、衄血、尿血,血痢,崩漏下血,外傷出血。

墨旱蓮相關配伍

1、治小便溺血:車前草葉、金陵草葉。上二味,搗取自然汁一盞,空腹飲之。(《醫學正傳》)
2、治血淋:旱蓮、芭蕉根(細銼)各二兩。上二味,粗搗篩。每服五錢匕。水一盞半,煎至八分,去滓,温服,日二服。(《聖濟總錄》旱蓮子湯)

墨旱蓮用法用量

6~12g。

墨旱蓮採集加工

花開時採割,曬乾。

墨旱蓮生理特性

一年生草本。莖直立,斜升或平卧,高達60釐米,通常自基部分枝,被貼生糙毛。葉長圓狀披針形或披針形,無柄或有極短的柄,長3-10釐米,寬0.5-2.5釐米,頂端尖或漸尖,邊緣有細鋸齒或有時僅波狀,兩面被密硬糙毛。
頭狀花序徑6-8毫米,有長2-4釐米的細花序梗;總苞球狀鐘形,總苞片綠色,草質,5-6個排成2層,長圓形或長圓狀披針形,外層較內層稍短,背面及邊緣被白色短伏毛;外圍的雌花2層,舌狀,長2-3毫米,舌片短,頂端2淺裂或全緣,中央的兩性花多數,花冠管狀,白色,長約1.5毫米,頂端4齒裂;花柱分枝鈍,有乳頭狀突起花托凸,有披針形或線形的託片。託片中部以上有微毛;瘦果暗褐色,長2.8毫米,雌花的瘦果三稜形,兩性花的瘦果扁四稜形,頂端截形,具1-3個細齒,基部稍縮小,邊緣具白色的肋,表面有小瘤狀突起,無毛。花期6-9月。

墨旱蓮生長環境

產於全國各省區。生於河邊,田邊或路旁。

墨旱蓮性狀鑑別

墨旱蓮藥材性狀

全體被白色茸毛。莖呈圓柱形,有縱稜,直徑2~5mm;表面綠褐色或墨綠色。葉對生,近無柄,葉片皺縮捲曲或破碎,完整者展平後呈長披針形,全緣或具淺齒,墨綠色。頭狀花序直徑2~6mm。瘦果橢圓形而扁,長2~3mm,棕色或淺褐色。氣微,味微鹹。

墨旱蓮飲片性狀

呈不規則的段。莖圓柱形,表面綠褐色或墨綠色,具縱稜,有白毛,切面中空或有白色髓。葉多皺縮或破碎,墨綠色,密生白毛,展平後,可見邊緣全緣或具淺鋸齒。頭狀花序。氣微,味微鹹。

墨旱蓮相關論述

本草經疏》:“鱧腸善涼血。鬚髮白者,血熱也,齒不固者,腎虛有熱也;涼血益血,則鬚髮變黑,而齒亦因之而固矣。故古今變白之草,當以茲為勝。《本經》主血痢及針灸瘡發、洪血不可止者,敷之立已,塗眉發生速而繁。蕭炳又謂能止血排膿,通小腸,敷一切瘡者,蓋以血痢由於血分為濕熱所傷,針灸瘡發,洪血不止,亦緣病人素有血熱,及加艾火則益熾矣,血涼則不出;營血熱壅則生膿,涼血則自散;小腸屬丙火,有熱則不通,營血熱解,則一切瘡自愈。之數者,何非涼血益血之功也。”“鱧腸性冷,陰寒之質,雖善涼血,不益脾胃。病人雖有血熱,一見脾胃虛敗,飲食難消,及易溏薄作泄者,勿輕與服。孫真人方用薑汁和劑,蓋防其冷而不利於腸胃故也。不用薑汁、椒紅相兼修事,服之者必腹痛作泄,宜詳審之。”
[1-3] 
參考資料
  • 1.    國家藥典委員會 .《中華人民共和國藥典》:中國醫藥科技出版社,2010年
  • 2.    王國強.《全國中草藥彙編》:人民衞生出版社,2014年2月
  • 3.    中科院“中國植物誌”編輯委員會.《中國植物誌》:科學出版社,2013年9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