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芭蕉根

鎖定
芭蕉根,中藥名。為芭蕉目芭蕉科芭蕉屬植物。分佈於福建、廣東、海南、廣西、雲南等地。根莖入藥,性淡味涼,具有清熱,止渴,利尿,解毒之功效。常用於天行熱病,煩悶,消渴,黃疸,水腫,腳氣,血淋,血崩,癰腫,疔瘡,丹毒。
拉丁學名
MusabasjooSieb.etZucc.
植物界
被子植物門
單子葉植物綱
芭蕉目
芭蕉科
芭蕉屬
芭蕉
亞    科
芭蕉亞科
分佈區域
福建、廣東、海南、廣西、雲南
中文學名
芭蕉根
採收時間
四季可採
用    量
15-30g;鮮者30-60g
毒    性
無毒

芭蕉根來源

為芭蕉科芭蕉屬植物芭蕉Musa basjoo Sieb.etZucc.的根莖。

芭蕉根形態特徵

植株高2.5-4米。葉片長圓形,長2-3米,寬25-30釐米,先端鈍,基部圓形或不對稱,葉面鮮綠色,有光澤;葉柄粗壯,長達30釐米。花序頂生,下垂;苞片紅褐色或紫色;雄花生於花序上部,雌花生於花序下部;雌花在每一苞片內約10-16朵,排成2列;合生花被片長4-4.5釐米,具5(3+2)齒裂,離生花被片幾與合生花被片等長,頂端具小尖頭。漿果三稜狀,長圓形,長5-7釐米,具3-5稜,近無柄,肉質,內具多數種子。種子黑色,具疣突及不規則稜角,寬6-8毫米。
[1] 

芭蕉根分佈區域

產於福建、廣東、海南、廣西、雲南。

芭蕉根生長環境

生於房前、屋後、山坡等處。

芭蕉根採集加工

四季可採,洗淨,鮮用或曬乾

芭蕉根性味

味淡,性涼。

芭蕉根歸經

歸脾、心包經。

芭蕉根功能

清熱,止渴,利尿,解毒。

芭蕉根主治

天行熱病,煩悶,消渴,黃疸,水腫,腳氣,血淋,血崩,癰腫,疔瘡,丹毒。

芭蕉根相關配伍

①消渴,口舌乾燥,骨節煩熱:生芭蕉根,搗絞取汁,時飲一、二合。(《太平聖惠方》)
②黃疸病:芭蕉根9g,山慈姑6g,膽草9g。搗爛,沖水服。(《湖南藥物志》)
③血淋心煩,水道中澀痛:旱蓮子50g,芭蕉根50g。上細銼,以水二大盞,煎取一盞三分,去滓,食前分為三服。(《太平聖惠方》)
④乳糜尿:鮮芭蕉根200g,瘦豬肉200g。水燉,服湯,分早晚2次服,每隔3天服1劑(《湖北中醫雜誌》)
⑤高血壓:芭蕉根莖(15-30g)煎汁,或同豬肉煮食。(《浙江民間草藥》)

芭蕉根用法用量

15-30g(鮮者30-60g);或搗汁。外用:搗敷、搗汁塗或煎水含漱。

芭蕉根禁忌

多服動冷氣。胃弱脾弱,腫毒系陰分者禁用。
[2] 
參考資料
  • 1.    中科院“中國植物誌”編輯委員會.《中國植物誌》:科學出版社,2013年9月
  • 2.    王國強.《全國中草藥彙編》:人民衞生出版社,2014年2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