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漢語文字)

鎖定
城(拼音:chéng)為漢語一級通用規範漢字(常用字) [1]  。“城”的古字寫作“𩫨”,最早見於西周金文,“城”最早見於戰國 [2]  。“城”本義是城邑四周的牆垣,裏面的叫城,外面的叫郭。城字單用時,多包含城與郭。城、郭對舉時只指城。城在古代還有國、國家的意思,比如,中央之城就是中央之國的意思。到了現代,城主要是指人口密集、工商業發達的地方,通常也是周圍地區政治、經濟、文化的中心。現代一些大型營業場所也叫做城,如影城、服裝城。
中文名
拼    音
chéng
部    首
五    筆
FDNT [10] 
倉    頡
GIHS [10] 
鄭    碼
BHV [10] 
筆    順
橫、豎、提、橫、撇、橫折鈎、斜鈎、撇、點
字    級
一級(編號:1373) [1] 
平水韻
下平八庚 [3] 
統一碼
57CE [10] 
總筆畫
3+6
四角碼
4315₀ [10] 
注音字母
ㄔㄥˊ
異體字
𩫨
造字法
形聲字、會意字
字形結構
左右結構

字源解説

字形演變流程圖(文中出現序號參照此圖所示文字) 字形演變流程圖(文中出現序號參照此圖所示文字) [2]
會意兼形聲字。文字有兩個系統:一系從𩫏(guō),一系從土。在“城”的意義上,從𩫏從土意義相通。從“𩫏”者始見於西周金文,寫作“𩫨”(圖1-3)。“𩫏”是“郭”的古字(一説為“墉”的古字),其字形像兩座城樓相對立的象形圖案,是城牆的意思;“成”在這裏是聲旁,指示讀音,也有表示完成的意思。城的本義就是環繞都市的防禦牆。從土者約出現於戰國時期,早期為上下結構。上面是“成”,下面是“土”(圖3、5)。從土,是説城牆、城樓是用土築起來的。《説文》小篆後“成”下的“土”移到“成”左面,變為左右結構(圖6),發展至今。 [4] 
城的本義指城牆,即古代為防禦或劃分區域而築的高牆,如萬里長城、城下之盟中的城,都是指這種高牆。城分內外城。內城叫城,外城叫郭。城牆通常是沿聚居地的四周而建,把聚居地圍在其中,故城又指城牆內的地方、如城區、東城、西城等。由此引申,城又專指城市,與鄉村相對,如城鄉差別、滿城風雨、不夜之城中的城、其義都是相對於鄉村而言的。
中國歷史上修築有各種類型的城,多屬防禦工事,如萬里長城。修築城牆的目的雖然主要是為了守備,但城的主要作用還是能夠方便人們的生活。隨着市場經濟的發展,城的含義也在不斷豐富。在現代,為了體現某種規模或氣派、人們也常常把某些大型的專業市場稱為城,如商城、美食城、圖書城。 [13] 

詳細釋義

詞性
釋義
英譯
例句
例詞
名詞
都邑四周用作防守的牆垣,內稱城,外稱郭。泛指城牆。
wall;city wall
李白《送友人》:青山橫北郭,白水繞東城。
城池;長城;金城湯池
城牆以內的地方。


東城;城區;內城;外城
城市(跟“鄉”相對)。
city
唐·白居易《琵琶行》:“我從去年辭帝京,謫居卧病潯陽城。”
唐·張繼《秋思》:“洛陽城裏見秋風,欲作家書意萬重。”
城建;山城;進城
〈新義〉指大型營業性場所。
plaza

商城;影城;服裝城
古代王朝國都,諸侯封地,卿大夫采邑,都以有大小不同牆垣的都邑為中心,這些都邑通稱作城。

漢·司馬遷《史記·廉頗藺相如列傳》:秦亦不以城予趙,趙亦終不予秦璧。
傾城
動詞
〈文言〉築城。
build(a city)
《詩經·小雅·出車》:王命南仲,往城於方。

〈文言〉守城。
defend (a city)
《宋史·李庭芝傳》:(李)應庚發兩路兵城南城。

[5-6] 

古籍訓釋

説文解字

城,以盛民也。從土從成,成亦聲。𩫨,籀文城從𩫖(𩫏、郭)。氏徵切(chéng)
【註釋】①以盛民:徐鍇《説文解字系傳》引《古今注》:“城,盛也,所以盛受人物”按:本指都邑匹周用作防守的牆垣,內稱城,外稱郭。許説實指都邑,是城本義的引申。 [7] 

説文解字注

“㠯(以)盛民也”注:言盛者,如黍稷之在器中也。
“從土成”注:《左傳》曰:聖王先成民而後致力於神。
“成亦聲”注:氏徵切,十一部。 [8] 

康熙字典

【醜集中】【土部】 城
《唐韻》是徵切。《集韻》《韻會》《正韻》時徵切,並音成。內曰城,外曰郭。《釋名》:城,成也。一成而不可毀也。《古今注》:盛也,盛受國都也。《淮南子·原道訓》:夏鯀作三仞之城。一曰黃帝始立城邑以居。《白虎通》:天子曰崇城。《史記·始皇本紀》:帝築萬里長城。《前漢·元帝紀》:帝初築長安城。城南為南鬥形,城北為北斗形,因名斗城。
又諸侯僭侈,建城逾制,謂之產城,若生子長大之義。司馬法曰:攻城者,攻其所產。
又唐·李肇《國史補》:元日冬至,大朝會,百官已集,宰相後至,列燭多至數百炬,謂之火城。王禹偁《待漏院記》北闕向曙,東方未明。相君啓行,煌煌火城。
又層城。《淮南子·地形訓》:掘崑崙墟以下地,中有層城九重。孫綽《天台賦》:苟台嶺之可攀,亦何羨於層城。
又官名。《左傳·文十六年》:公子蕩為司城。注:宋桓公,以武公諱,司空改司城。
又宮名。《前漢·班倢伃傳》:倢伃居增城舍。
又山名。析城,在河東濩縣西。《書·禹貢》:底柱析城。
又赤城山,在會稽東南。孫綽《天台賦》:赤城霞起以建標。
又墓地曰佳城。《博物志》:夏侯嬰死,送葬至東都門外,馬踣地悲鳴,掘之,得石槨,銘曰:佳城鬱郁,三千年見白日。吁嗟滕公,居此室。
又姓。城渾。
又司城,複姓。
又葉辰羊切,音常。韓愈《贈張籍詩》:我友東來説,我家免禍殃。乘船下汴水,東去趨彭城。
考證:“《博物志》:得石槨。銘曰:佳城鬱郁。二千年見白日,吁嗟夏公,居此室。”謹照原文二改三。夏改滕。 [9] 

廣韻

城郭。崔豹《古今注》雲:“城者,盛也,所以盛受民物也。”又《淮南子》曰:“鮌作城。”亦姓,《風俗通》雲:“氏於事者,城、郭、園、池是也。” [14] 

字形書法

字形對比

字形對比 字形對比 [10]

書寫提示

“城”字書寫演示 “城”字書寫演示
❶“土”窄“成”寬,頂部“土”低。底部“成”低。❷“土”,首筆短橫在橫中線。❸“成”第二筆撇伸向“土”下;㇆的鈎底在豎中線;㇂從豎中線右側高處起筆;撇從橫中線起筆伸向㇆下;末筆點落在右上格,與下撇起筆點垂直對齊。 [11] 

書法欣賞

(書法圖來源 [12] 

音韻參考

中上古音

時代
聲韻系統名稱
韻部
聲母
韻母
先秦
高本漢系統

ȡ
i̯ĕŋ
先秦
王力系統
ʑ
ǐeŋ
先秦
董同龢系統
ʑ
jeŋ
先秦
周法高系統
d
jieŋ
先秦
李方桂系統
d
jing
西漢


東漢




jieng


jieng
南北朝
宋北魏前期
庚耕清青

jieŋ
南北朝
北魏後期北齊
庚耕清青

jieŋ
南北朝
齊梁陳北周隋
庚耕清青

jieŋ
隋唐
擬音/高本漢系統

ʑ
i̯ɛŋ
隋唐
擬音/王力系統

ʑ
ǐɛŋ
隋唐
擬音/董同龢系統

ʑ
jɛŋ
隋唐
擬音/周法高系統

iæŋ
隋唐
擬音/李方桂系統

ź
jäng
隋唐
擬音/陳新雄系統
ʑ
ǐɛŋ
(表格信息來源:漢典網 [15] 

韻書集成

韻書
字形
小韻
韻攝
聲調
韻目
聲母
聲類
開合
等第
清濁
反切
擬音
廣韻
平聲
下平十四清

開口呼
全濁
是徵切
ʑjɛŋ
集韻
平聲
下平十四清
船/常
開口呼
全濁
時徵切
ʥiæŋ
禮部韻略

平聲





時徵切

增韻

平聲





時徵切

中原音韻

陽平
庚青
穿



次清

ʈʂʼiəŋ
中州音韻

平聲
庚青





池繩切

洪武正韻

平聲
十八庚


全濁
時徵切
ʒiəŋ
分韻撮要
陽平
第七英影應益
(表格信息來源:漢典網 [15] 

方音集成

注意:方言字音的聲母和韻母用國際音標標註;各方言點的字音以當地城區中老年人口音為依據,僅作參考
方言類別
方言點
聲母及韻母
調值
調類
備註
官話(北京官話)
北京
tʂʰəŋ
35
陽平

官話(冀魯官話)
濟南
tʂʰəŋ
42
陽平

官話(中原官話)
西安
tʂʰəŋ
24
陽平

官話(西南官話)
武漢
tsʰən
213
陽平

官話(西南官話)
成都
tsʰən
21
陽平

官話(江淮官話)
合肥
tʂʰən
55
陽平

官話(江淮官話)
揚州
tʂʰən
42
陽平

晉語
太原
tsʰəŋ
11
平聲

吳語
蘇州
zən
412
陰去

吳語
温州
zeŋ
31
陽平

湘語
長沙
tsən
13
陽平

湘語
雙峯
diɛn
13
陽平

贛語
南昌
tsʰən
24
陽平
文讀
sɑŋ
24
陽平
白讀
客家話
梅縣
saŋ
11
陽平

粵語
廣州
ʃɪŋ
21
陽平
文讀
ʃɛŋ
21
陽平
白讀
粵語
陽江
ʃɪŋ
43
陽平

閩語(閩南語)
廈門
sɪŋ
24
陽平
文讀
sĩã
24
陽平
白讀
閩語(閩南語)
潮州
sĩã
55
陽平

閩語(閩東語)
福州
siŋ
52
陽平
文讀
siaŋ
52
陽平
白讀
閩語(閩北語)
建甌
seiŋ
22
陰去
文讀
iaŋ
21
上聲
白讀
(參考資料:《漢語方音字彙》 [16]  、漢典 [15] 
參考資料
  • 1.    國務院關於公佈《通用規範漢字表》的通知   .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引用日期2018-09-08]
  • 2.    李學勤 編.字源.天津:天津古籍出版社,2013.07:1188
  • 3.    八庚 城  .搜韻[引用日期2018-09-08]
  • 4.    陳政 著.字源談趣 800個常用漢字之由來.北京:新世界出版社,2006.07 :285
  • 5.    中國社會科學院語言研究所詞典編輯室.現代漢語詞典(第六版):商務印書館,2012:168
  • 6.    漢語大字典編輯委員會編纂.漢語大字典(第二版):四川辭書出版社;崇文書局,2010.04:470
  • 7.    [東漢]許慎 原著;湯可敬 撰.説文解字今釋[M].長沙:嶽麓書社,1997.07:1964
  • 8.    (漢)許慎撰,(清)段玉裁.説文解字注:上海古籍出版社,1981.10
  • 9.    漢語大詞典編纂處整理.康熙字典 標點整理本.上海:上海辭書出版社,2008.08:161-162
  • 10.      .漢典[引用日期2018-09-08]
  • 11.    商務印書館辭書研究中心 編.新華寫字字典(第二版):商務印書館,2011:42
  • 12.    書法欣賞  .漢典[引用日期2018-09-08]
  • 13.    馮國超著.圖説漢字王國 彩圖版[M].北京:當代世界出版社,2005.01:299-300
  • 14.    餘乃永校注. 新校互注宋本廣韻[M]. 上海:上海辭書出版社, 2000.07:191
  • 15.    城的音韻方言  .漢典[引用日期2022-04-24]
  • 16.    北京大學中國語言文學系語言學教研室編.漢語方音字彙(第二版重排本)[M].北京:語文出版社,2003.06:341
展開全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