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埃爾文·內爾

鎖定
埃爾文·內爾,德國生物物理學家,諾貝爾獎得主,被公認為是在生理學醫學領域“對人類作出重大貢獻的人”。 [1] 
埃爾文·內爾教授和伯特•薩克曼教授通過他們發明的膜片鉗技術,首次記錄了活細胞單離子通道的電流活動,為人類認識細胞內單離子通道的功能帶來了重大新發現,在神經科學細胞生物學界產生了革命性的影響,也為闡明許多疾病的發病機制和研發更為特異的新藥物開闢了新的道路。正因如此,1991年他與伯特•薩克曼教授同膺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 [1] 
2016年,埃爾文⋅內爾教授在澳門科技大學成立“埃爾文⋅內爾博士生物物理與中醫藥研究室”。 [2] 
中文名
埃爾文·內爾
外文名
Erwin Neher
國    籍
德國
出生日期
1944年
畢業院校
慕尼黑工業大學
職    業
學者

埃爾文·內爾人物經歷

1963年至1966年,求學於曾經孕育過“柴油機之父”狄塞爾、“製冷機之父”林德、“流體力學之父”普郎特等偉大科學家的德國頂尖大學——德國慕尼黑工業大學 [1] 
1966年,獲得富布賴特獎學金赴笈美國,在威斯康辛大學麥迪遜校區攻讀生物物理學碩士學位。 [1] 
1972年,進入哥廷根馬普研究所,1983年起任生物物理化學研究所膜生生物物理學部負責人。 [1] 
值得注意的是:內爾教授從學生時代開始,已對人體電流非常着迷,併產生了濃厚的研究興趣。但為了能更深入地開展研究,他毅然從物理學轉到生物學。在研究過程中,他研讀了相關科學家的成果,參與了多個實驗室的課題研究。其中在耶魯大學查理斯史蒂文實驗室做博士後研究員期間,更為他提供了“一個合適的時間”——對單細胞研究有了深入思考,並在實驗室做了大量實驗。也就是説,以膜片鉗制技術記錄活細胞上單離子通道的電流活動之相關研究,肇始於他在耶魯大學做博士後時的研究成果。 [1] 
1986年,他與伯特·薩克曼教授一同獲得哥倫比亞大學頒授的“路易莎•格羅斯•霍維茨獎”。 [1] 
1987年,他獲得德國科學基金會頒發的“哥特弗裏德•威廉•萊布尼茨獎”。 [1] 
1991年,他與伯特•薩克曼教授同膺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 [1] 
1994年,膺選為英國皇家學會外籍會員。
2000年,獲得帕維亞大學榮譽學位。 [1] 
2016年,澳門科技大學授予埃爾文·內爾教授榮譽博士學位。 [4] 
2016年12月6日,諾貝爾獎得主埃爾文⋅內爾博士在澳門科技大學成立“埃爾文⋅內爾博士生物物理與中醫藥研究室”。中央人民政府駐澳門特別行政區聯絡辦公室姚堅副主任,科學技術發展基金行政委員會馬志毅主席,澳門科技大學特聘教授埃爾文⋅內爾博士,高等教育輔助辦公室蘇朝暉主任,澳門基金會行政委員會區榮智委員,澳門科技委員會林金城副主席,澳門科技大學廖澤雲校監、校董會周禮杲主席及劉良校長作主禮嘉賓。 [2] 
埃爾文·內爾教授現為哥廷根馬普生物物理化學研究所所長,兼任膜生生物物理學系主任。同時他還出任哥廷根大學教授、哥廷根計算精神科學伯恩斯坦中心聯合主席 [1] 澳門科技大學特聘教授 [2]  、澳門科技大學埃爾文內爾博士生物物理與創新藥物實驗室主任 [3] 
澳門科技大學埃爾文⋅內爾博士生物物理與中醫藥研究室揭牌儀式 澳門科技大學埃爾文⋅內爾博士生物物理與中醫藥研究室揭牌儀式

埃爾文·內爾主要成就

1986年,他與伯特·薩克曼教授一同獲得哥倫比亞大學頒授的“路易莎•格羅斯•霍維茨獎”。 [1] 
1987年,他獲得德國科學基金會頒發的“哥特弗裏德•威廉•萊布尼茨獎”。 [1] 
1991年,他與伯特•薩克曼教授同膺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 [1] 

埃爾文·內爾人物影響

埃爾文·內爾教授和伯特•薩克曼教授通過他們發明的膜片鉗技術,首次記錄了活細胞單離子通道的電流活動,為人類認識細胞內單離子通道的功能帶來了重大新發現。這一“新發現”,不僅在神經科學及細胞生物學界產生了革命性的影響,也為闡明許多疾病的發病機制和研發更為特異的新藥物開闢了新的道路,為人類健康帶來了福祉。 [1] 
埃爾文•內爾教授(左)與伯特•薩克曼教授(右) 埃爾文•內爾教授(左)與伯特•薩克曼教授(右)

埃爾文·內爾人物評價

埃爾文·內爾教授舉世矚目的斐然成就,似乎可以用他在一個場合所説的話來解釋:“研究是很難預測結果的,有一定的偶然性,但紮實的知識和技術是基礎,因為在一個合適的時間,結合新的知識技能就可能創造出新的東西。”內爾教授的研究基礎正是來自他“紮實的知識和技術”。(澳門科技大學評 [1] 
埃爾文·內爾教授令人十分敬重的另一個特質是:從學術的殿堂,走進了現實的社會。如此,在“以人為本”的人格精神和為人主題尋找和思考“人生的意義”等重大命題上,亦為澳科大師生員工樹立了巋然鮮明的指導標杆。(澳門科技大學評 [1] 

埃爾文·內爾社會活動

2003年,埃爾文·內爾教授與另外21名諾貝爾獎得主共同簽署《人本主義宣言》。這份宣言的主旨是:人本主義是一種進步的生活哲學,沒有超自然論,肯定我們的能力與責任,導向人格踐行的倫理生活,嚮往人類更大的善。 [1] 
近年來,埃爾文·內爾教授多次應邀前往中國科學院清華大學南京大學等內地著名研究機構與學府演講。 [1] 
2015年7月,埃爾文·內爾教授出席了由澳門科技大學舉辦的“2015世界醫學峯會”,並作大會演講。 [1] 
2019年5月,埃爾文•內爾博士在培正中學校慶130週年舉辦科普講座,學術演講題為《離子通道:它的發現、功能以及在醫藥方面重要作用》。是次講座由澳門科技大學主辦、澳門科技大學中藥質量研究國家重點實驗室、埃爾文‧內爾博士生物物理與中醫藥研究室、澳門科學技術發展基金共同支持。講座結束後,埃爾文•內爾教授參觀了培正中學的中華文化館和創新科教館,聽取學生們的介紹,瞭解培正傳承中華文化和科技創新的融合情況,他對中華文化館感興趣,特別是配合科技展示中華文化,並讚賞文化館推廣中華文化的作用。其後,他也跟剛在美國獲得國際科學與工程大獎賽三等獎和專項獎的同學交談,學生獲益甚深。他表示,館內設備先進齊全,是鼓勵學生創新的絕佳場所,也十分欣賞同學對創新科技的熱誠,希望他們能在科研路上繼續努力。 [5]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