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坑口村

(福建省武夷山市坑口村)

鎖定
山高林密的坑口村位於武夷山市西北部的閩贛交界處,是著名的革命老區,村裏還保存着1931年紅十軍入閩時刷寫的“中國紅軍萬歲”的標語。
2021年11月,被福建省愛衞辦擬命名為福建省衞生村。 [2] 
中文名
坑口村
1938年6月
中共福建省委在此成立
著名的
革命老區
位    置
武夷山市西北部的閩贛交界處

目錄

坑口村概況

坑口村位於武夷山市西北部,境內羣山環抱,峯谷連綿,地勢險要,雄偉的温嶺關和寮竹關橫貫其間,北出寮竹關與江西上饒縣交界,西北過温嶺關與江西鉛山縣毗鄰,南經洋莊鄉東村距縣城32公里,進出此地僅有一條道,故名坑口。這裏是天然形成的兵家必爭要塞,是近代史上農民舉旗聚義、揭竿鬧革命、建立紅色根據地的地方。1938年6月,中共福建省委在這裏成立,也是閩浙贛特委的誕生地,被譽為“紅色都城”,是著名的革命老區。

坑口村歷史遺蹟

  • 中國紅軍萬歲標語
山高林密的坑口村位於武夷山市西北部的閩贛交界處,是著名的革命老區,村裏至今還保存着1931年紅十軍入閩時刷寫的“中國紅軍萬歲”的標語。1931年4月27日,時任紅十軍政委的方誌敏,親率這個軍的3個團共500多人,從江西省上饒市橫峯縣的橫峯鎮出發,30日到達福建武夷山的坑口村。5月1日至3日攻打長澗源,5月3日攻打赤石……前後接連打了十一仗,“仗仗皆勝”,極大地壯大了革命力量,促進了閩北革命根據地的發展。5月7日,紅十軍在坑口村為犧牲的紅十軍八十二團政委胡烈召開追悼會。這天,方誌敏親自書寫“中國紅軍萬歲”標語。休整幾天後,他們又揮師返回贛東北。 [3] 
  • 中共福建省委機關遺址
在村頭村的綠村洋山上,距村頭村5公里。1938年6月,中共福建省委機關在此地搭蓋10座毛竹房,供機關辦公和住宿,還有一座能容納幾十人的竹房,取名“列寧室”,是開會的場所。當年,福建省委下達閩北、閩東兩個特委和福州、廈門、莆田、泉州、建松政等中心縣委的信函均從這裏發出,省委的重要會議也在這裏召開。1939年7月,中共福建省首屆黨代會在此召開,產生新一屆省委班子,選舉出席黨的“七大”代表。
  • 新四軍第三支隊崇安留守處舊址
坐落在陳列館右側村頭的村莊內,為一棟老式民房,約300平方米。1938年2月,閩北紅軍編為新四軍三支隊五團北上抗日後,為領導閩北地區的抗日民族統一戰線工作,為保持與新四軍軍部的聯繫,以及處理新四軍後方人員和家屬的善後工作,2月20日,新四軍葉挺軍長髮布命令,在坑口的村頭村成立新四軍第三支隊崇安留守處,為省一級機關機構,主任曾鏡冰,副主任汪林興。留守處的工作人員,大多為閩贛省委、福建省委和閩北特委主要領導的夫人。方誌敏夫人繆敏、黃道夫人陳清鳳等曾在留守處工作過。1941年2月,中共福建省委機關轉移到江西上饒的金竹排村隱蔽,留守處機構停止活動。
  • 坑口革命鬥爭歷史陳列館
在中共福建省委紀念亭右側,為單層學校式建築,佔地200多平方米。
陳列館建於1992年6月,後二次改版,2001年再次進行擴版。共分前言、坑口人民的巨大貢獻、閩北分區委在坑口的史蹟、福建省委等省級機關在坑口的歷史業績、坑口老區的變化、結束語等6個部分。 [1]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