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曾鏡冰

鎖定
曾鏡冰(1912~1967),原名曾毓蕃,1912年11月27日,出生在廣東省海南島瓊山縣(今美蘭區三江鎮)良田園村貧苦農民家庭。 [1-3] 
中文名
曾鏡冰
出生地
廣東省海南島瓊山縣
出生日期
1912年11月27日
逝世日期
1967年
政治面貌
中共黨員
人物履歷
1927年加入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1931年轉為中國共產黨員。曾任共青團吉安縣委書記,中共江西省委常委和宣傳部長,中共中央兒童局書記,中共閩贛省委宣傳部部長,閩北軍分區政治部主任。紅軍長征之後,領導閩北紅軍堅持艱苦卓絕的三年游擊戰爭,其間曾任閩北獨立師代政委,中共閩贛省委組織部長。抗日戰爭爆發後,任閩贛省抗日軍政委員會副主席,積極組織同國民黨的談判,促使閩贛省的抗日民族統一戰線得以建立。1938年1月,任中共閩浙贛特委書記,針對國民黨頑固派企圖消滅閩浙贛特委的陰謀,將機關遷回老根據地,並建立新四軍三支隊留守處的公開組織,實行有計劃的武裝退卻,力量轉入地下。6月,任中共福建省委書記,積極領導該地區的抗日民主運動,同國民黨頑固派進行有理、有利、有節的鬥爭。翌年9月,為了加強革命轉變時期中共的思想建設,提高中共組織戰鬥力,創辦武夷幹校,任校長。皖南事變後,領導中共福建省委粉碎國民黨頑固派對根據地的第一次軍事圍攻。1941年10月,主持召開牛欄前村省委幹部會議,提出新形勢下武裝鬥爭和合法鬥爭相結合方針。翌年春,通過領導遊擊戰爭和各種形式的合法鬥爭,粉碎頑固派對閩北的第二次軍事圍攻,使中共福建省委和游擊隊及遊擊地區得到鞏固和擴大。其後,領導中共福建省委進行整風整訓運動,以加強中共和軍隊的思想及組織建設。1943年4月,為了粉碎國民黨頑固派的第三次軍事圍攻,決定進行戰略重點南移,到閩中地區開拓抗日新局面。其後,在閩中地區開展轟轟烈烈的抗日救亡運動,部署打擊日軍對沿海各地的侵略,並派人到閩南、閩江深入發動羣眾,使革命形勢出現蓬勃生機。1943年至1945年,為了粉碎國民黨頑固派的特務破壞活動,一面嚴密組織,對共產黨員幹部加強氣節教育,同時制定了相應的對策,取得良好效果。1945年,當選為中共七屆中央候補委員。解放戰爭時期,任中共閩浙贛區委書記,中國人民解放軍閩浙贛人民遊擊縱隊司令兼政委。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先後擔任中共福建省委秘書長、省人民法院院長,華東軍政委員會土改委員會委員,中共福建省委副書記、省政協主席等職。1967年,在“文革”中被迫害致死。1983年6月,中共中央為其平反昭雪,恢復名譽。 [1]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