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圭江

鎖定
圭江,廣西北流市的母親河。“圭水秋波”是北流八景之一,就是指圭江的美景。
圭江北流河在北流市境內段名稱, [1]  是北流境內最大的河流,屬珠江水系。主河道全長 121.6公里,先由平政鎮上梯村南流,至嶺垌村向西北而流,至塘岸鎮蟠龍向北方流,至北流縣城折向東北而流,經民安鎮高車大車堡流入容縣 [2] 
因北流市地勢由南向北傾斜, 故圭江向北流,全長自然落差101米。圭江貫穿縣境中南部峽谷,流向北部盆地。農作物有河水灌溉,使北流成了魚米之鄉; 圭江還使北流成為交通方便,商賈往來,物資聚散,商業繁榮的城市;圭江與全縣經濟、政治、文化以及人民生產生活息息相關。 [3] 
中文名
圭江
外文名
Guijiang River
別    名
北流河
所屬水系
潯江
地理位置
廣西壯族自治區北流市
流經地區
容縣,藤縣
發源地
北流市平政鎮上梯村
河    長
121.6 km
面    積
165 km²

圭江流域概況

北流圭江
北流圭江(6張)
圭江,是北流河在北流市境內段,源自北流市平政鎮上梯村雲開大山雙子峯 [1]  , 較大支流13條。流域控制集雨面積1646.9平方公里,在縣境內的集雨面積1475.4平方公里。 河流高程78米, 天然落差192米。年平均流量每秒51.9立方米,最枯流量每秒2.15立方米。 水力理論藴藏量8.80萬千瓦, 可開發電量1.13萬千瓦, 已開發電量2200千瓦。主河道全長 121.6公里, 流經平政鎮的上梯、石梯、嶺垌、雙垌、雙頭、六合、倉田、龍池、平政、灰沙,新豐鎮的羅屯、石碗咀,隆盛鎮的西塘、平坡、香圩、隆盛、長信、秧道,清水口鎮的 積麗、旺衝、清水口、大榮,塘岸鎮的蟠龍,松花鎮的龍安、六榮、叢義、河泉、六地坡、 印塘、勾漏,陵城鎮的環城,民安鎮的興上、民安、高車等鄉村。最後流入容縣。並經容縣藤縣注入潯江,再匯入西江 [2] 

圭江河流意義

鳥瞰“圭江” 鳥瞰“圭江”
圭江是北流河的上游。北流河是珠江流域一條不較大的支流,發源於北流市南部山脈,流經容縣和藤縣,匯入潯江。北流河蜿蜒五百餘里,曾是南方古代的“絲綢之路”。早在秦始皇時期,勤勞勇敢的南越先民開鑿靈渠,溝通湘江和灕江,後又鑿通“桂門關”,陸路溝通北流江南流江。從而得以使中原地區的絲綢,從長江、湘江,進入灕江,再經北流江、南流江水路到達合浦,再遠洋轉運海外。這就是歷史上曾經一度輝煌過千年之久的南方絲綢之路。也正是這條水陸通道,令北流市的歷史遠源流長。
圭江水路在歷史上曾為鬱林五屬和高廉一帶通往梧州、廣州的客貨運輸航道,是“玉林海絲路”的重要內河航道之一。對於古時的北流人來説,圭江的意義不僅在於其壯美奇秀的自然風光,更在於圭江水路是一條最為便捷省力、航運價值較高的黃金水道。 [4] 
自古以來,圭江流域就是北流先民繁衍生息的地方。圭江沿岸的北流先民善舟楫、習水性,圭江為當地人提供了漁獵不盡的食物,河道也成了當地人耕獵謀生、出行、遷徙的便捷途徑。這裏的人們利用自然環境,伐木造舟,駕舟載物,與外地貿易往來,傳承着這種古老的水上運輸方式。 [4] 
得益於圭江繁華的水運,歷史上北流就有“粵桂通衢”的美譽。漢唐時期的銅石嶺已開始冶銅、鑄造銅鼓、銅製品;宋代平政嶺垌已出產製作精良、品種繁多的瓷器;清初,北流的商業便已繁榮,鬱林五屬及高廉各縣土產貨物薈萃北流,運往梧粵各處,北流被諺稱為“小佛山”;宋代到明清時期,圭江稱得上是嶺南地區南北水運的黃金水道。 [4] 

圭江名稱的由來

圭江中隱約可見“圭石” 圭江中隱約可見“圭石”
圭,是古代帝王、諸侯在舉行慶典時拿的一種玉器,其形上圓下方。圭江流經陵城的河段(也就是圭江一橋下游約半公里)中,有塊紫色斑爛的石頭,露出水面部分呈圓狀,入水部分呈方形,被人們譽為圭石,視為至寶。圭江則以此石命名,原指松山(二渡口)至勾漏村這一河段,後來人們把北流河統稱圭江。

圭江航運歷史

圭江集雨面積大,河牀比降緩,落差不集中,兩岸地勢開闊,是天然航通。過去,鬱林五屬(鬱林、北流、陸川、博白、興業五縣之總稱)沒有鐵路,公路運輸困難,客運貨運部分 靠圭江航運。那時大帆船可直溯隆盛鎮,小帆船可直溯新豐鎮石碗咀。 [3] 
圭江 圭江
北流市南部與廣東高州、化州、廉州等縣接壤。圭江繞北流縣城而過,舟楫可直達梧州廣州。過去交通阻塞,鬱林五屬各縣以及廣東高、廉等縣的物產多就近聚集北流,從圭江航運出口,本地所需的日用品和工業品,多從廣州,梧州航運至北流,再轉銷各地,當時北流商業十分繁榮,有“小佛山”和“金北流“之稱。那時,北流城東門設有税廠、厘金廠,總稱關廠,專收圭江進出口關税,每年税收甚巨。據乾隆《北流縣誌》記載,雍正時,北流縣 “臨江税廠”,僅原上解年税額東銀四百兩,雍正四年、五年、六年連年增加,後增至一千三百一十五兩四錢零八釐,每年分四季起解。 [3]  可見當時圭江航運之繁盛。
據民國《北流縣誌》記載:三十年代,圭江下游水量較大,可航行五十噸以下民船,圭江上游隆盛渡船埠之間可行使十噸以下之小民船,六麻、平政則通行竹筏。 [3] 
抗日戰爭開始後,武漢、廣州淪陷,北流成為湖南、桂北、粵北等腹地出湛江口岸必經之道。當時國民黨政府指定電白湛江兩鹽區出產的海鹽,由北流轉運轉桂林、湖南,分別 在北流縣城、隆盛、石碗咀設民船轉運點,六靖設貯備倉庫。於是北流水上運輸更加活躍。 當時望夫山、頭塘、沙街各個碼頭,經常停泊民船三、四十艘。據民國《廣西年鑑》第三回 記載:1943年僅隆盛線起運下航的官鹽達3815公噸(不包括商鹽)。其他進口物資數量1940年 計有,全縣民船載運貨物,上航1528艘次2351公噸,下航1626艘次3790公噸。1941年民船運 貨, 北流至蒙江2艘12公噸,北流至藤縣120艘1154公噸,隆盛至梧州2艘31公噸,隆盛至藤縣2艘12公噸,北流至梧州341艘6158公噸,北流至桂平1艘10公噸,合計558艘7377公噸。 [3] 
建國後,五十年代初期整治河道兩段,打礁十處,疏河70多公里,木帆船貨運量1952年 是10600噸,貨運週轉量110萬噸公里,後來實行“清倉加載,木帆船拖掛化”,航運效率有很大提高。1957年貨運量達23067噸,貨運週轉量達309萬噸公里。那時裝載量20噸左右木帆船,仍可通航至隆盛。後圭江沿岸山林遭到破壞性的砍伐,使降雨量減少,水土流失嚴重,六十年代以後,圭江流量日趨下降,河牀淤積提高,圭江航運便逐步減少,加上圭江中上游攔江築壩,建電灌站等,致使圭江中上游在60年代就無法通航。縣城至容縣河段,70 年代只能豐水期通航,1983年後已斷航 [5]  [3] 

圭江橋樑

圭江大橋(圭江一橋) 圭江大橋(圭江一橋)
清水口橋,位於清水口鎮清水口河上,民國18年(1929年) ,北寶汽車路公司建,長40米,寬3.3 米,以鋼筋水泥凝結而成,共用1500多元(國幣),為縣內最早的鋼筋水泥橋。因橋面較窄, 1975年9月在其旁另建一橋,1976年8月完成,新橋長65.84米,橋面寬8.7米,是座單孔42米 跨徑的水泥混凝土大型橋。 由玉林公路總段撥款15.92萬元作建橋費用,並負責建築,共用 土石方14942.6立方米,41928工日。 [6] 
圭江大橋,位於北流市城區,橫跨圭江。1958年前,於橋上游約50米處搭架簡易木板 橋供行人通行。1958年建成方木橋。橋面寬約2米,可通雙輪木車。1977年9月動工興建圭江大橋,為鋼筋混凝土雙曲拱橋。1979年10月1日建成通車,全橋3孔,每孔跨徑46米,另加12 米鋼筋混凝土微彎板橋,總長196米,橋面寬(淨) 9米,橋高10.05米。採用民辦公助方式修 建,縣財政撥款32.5萬元,義務建勤16萬工日。 [6]  是北流市區第一座跨江大橋,又稱為圭江一橋。 [7] 
一座座橋從圭江橫跨而過 一座座橋從圭江橫跨而過
民安大橋,位於民安鎮民安圩西北龍錦堂處, 橫跨圭江。1968年動工興建,1971年7月建成通 車,全橋4孔,每孔跨徑25米,總長145米,橋面寬(淨) 6米,為無鋼筋雙曲拱橋。採用民辦公助方式修建,縣財政撥款6萬元,義務建勤13.46萬工日。 [6] 
隆盛大橋,位於隆盛鎮西,橫跨圭江,1968年動工興建,1970年建成通車。全橋10孔, 每孔跨徑11米,總長153米,橋面寬(淨)6米,橋基為攔河壩,是座公路、水電兩用的鋼筋混 凝土雙曲拱橋。採用民辦公助方式修建,縣財政撥款5萬元,義務建勤9萬工日。 [6] 
印塘圭江大橋 印塘圭江大橋
印塘圭江大橋,是玉林市內跨度最長的公路大橋,於2014年12月9日正式開工,2017年1月23日建成正式通車。項目總投資1.28億元,建成後成為北流市區及市郊第4座“圭江大橋”,大橋兩頭分別連接新、舊玉容一級路,包括引道在內路線全長約1.7公里,其中引道長約1.2公里,大橋橋長421米,橋寬27米。主橋最大跨度為120米,2個60米的邊跨,大橋南北引橋各40米,為雙向四車道公路橋,兩邊各設1.5米寬人行道。 [8] 

圭江渡口與碼頭

渡口
渡口有船渡、橋渡之分,且多為義渡。義渡,解放前由當地羣眾捐資成立義渡會,由義渡會將募捐所得置田產出租,用田租“為渡夫工食並修渡船、架橋之用”;行人過橋、過渡則免收費用;解放後,船渡、橋渡之費用,由當地村公所(生產大隊)徵集。 [5] 
船渡,解放前圭江河上有大車堡義渡、民安義渡、龍鳳灣義渡、 南門義渡、新渡義渡、三官口義渡、清水口義渡、車田義渡、坡積義渡、觀音義渡等10處。
橋渡,解放前有白馬橋渡,定良橋渡、牛皮灘橋渡、石圭廟橋渡、景隆橋渡等5處。1990年底,圭江河上仍有塘峽渡、花石浪渡、新渡、坡心渡、三官口渡、蟠龍渡、 清水口渡、彎當口渡、坡積渡、車田渡、保蓋(新寨)渡、秧道渡共12處。
碼頭
凡渡口均有簡易碼頭。解放前,圭江河岸較大的碼頭有關廠碼頭、沙街碼頭、南門 碼頭、蟠龍碼頭、隆盛碼頭、石碗咀碼頭等。解放初期,曾重修沙街碼關、南門碼頭、隆盛碼頭。後因圭江斷航,這些碼頭已失去原來的作用,只能作羣眾挑水、撈沙和洗衣物之用。 [5] 

圭江主要支流

六沙河。發源於平政鎮六旺村,流域面積43.6平方公里,河流高程140米,天然落差130 米, 年平均流量每秒1.53立方米,最大流量每秒292立方米,最枯流量每秒0.07立方米,水 力理論藴藏量1048千瓦, 已開發105千瓦。全長14.9公里,流經六齊、六沙,平政等村匯入圭江。 [2] 
沙垌河。 發源於沙垌鄉秀塘村的大雲嶺,流域面積75.5平方公里,河流高程140米,天 然落差280米, 年平均流量每秒2.7立方米,年徑流量9256萬立方米;最大流量每秒506立方 米,最枯流量0.13立方米。水力理論藴藏量3730千瓦,規劃開發電量1610千瓦,已開發電量 165千瓦。全長26.8公里,流經秀塘、三江、上安、沙垌、金汀、灰沙等村匯入圭江。
圭江夜景四張
圭江夜景四張(4張)
六麻河,發源於陸川縣沙坡鄉的謝仙嶂。流域面積209.8平方公里,河流高程121米,天 然落差109米。 年平均流量每秒6.92立方米,年徑流量21956萬立方米,最大流量每秒850立 方米,最枯流量每秒0.37立方米。水力理論藴藏量4650千瓦,規劃開發電量1125千瓦,已開 發電量782千瓦。河流全長51公里,流經陸川縣沙坡鄉、北流縣六麻鄉的南山、六學、端寨、 經龍、六麻、六榴、昇平和隆盛鎮的西塘村匯入圭江。  新豐河。發源於容縣黎村鎮旺安村頂,縣內流域面積197.5平方公里,河流高程115米, 天然落差345米。 年平均流量每秒7.02立方米,年徑流量24194萬立方米,最大流量每秒847 立方米, 最枯流量每秒0.34立方米。水力理論藴藏量15500千瓦,規劃開發電量9990千瓦, 已開發電量3150千瓦。河流全長34.1公里,流經容縣旺安村及北流縣新豐鎮的丹花、大村、 永安。觀南和隆盛鎮的中和、平坡、香圩等村匯入圭江。
秧道河。 發源於大坡外鄉的六岑村。流域面積48.2平方公里,河流高程111米,天然落 差189米。年平均流量每秒1.34立方米,年徑流量5905萬立方米,最大流量每秒332立方米, 最枯流量每秒0.07立方米。 河流全長14.5公里,流經南盛、高峯、大坡外和隆盛鎮的秧道 等鄉村匯入圭江。
香塘河。 發源於六麻鄉六美村,流域面積77.3平方公里,河流高程105米,天然落差55 米, 年平均流量每秒2.72立方米,年徑流量9477萬立方米,最大流量每秒526立方米,最枯 流量每秒0.13立方米。 水力理論藴藏量750千瓦,規劃開發電量210千瓦,已開發電量130千 瓦。河流全長23公里,流經六麻鄉的六美、大旺、合水和清水口鄉的竹欖塘、陳地、香塘、 大羅、清水口等鄉村匯入圭江。
陳智河。 發源於六麻鄉六寨村,流域面積36.6平方公里。河流高程113米,天然落差87 米。 年平均流量每秒1.29立方米,年徑流量4487萬立方米。水力理論藴藏量910千瓦,規劃 開發電量370千瓦, 已開發電量30千瓦。河流全長16公里,流經六寨和隆盛鎮的陳智、隆盛 等村匯入圭江。
民樂河。 發源於大容山的烏巢山陡口水,流域面積261.3平方公里。河流高程78米。天 然落差412米。 最大流量每秒1019立方米,最枯流量每秒0.44立方米,年平均流量每秒8.29 立方米,年徑流量34648萬立方米。水力理論藴藏量24500千瓦,規劃發電量14940千瓦,已 開發電量6690千瓦。己建水庫有效庫容2997萬立方米。河流全長22.2公里,流經大容山林場、 民樂鎮的石垌、賀平、蘿村、蓮塘、會眾、南慶、水岸和山圍鄉的李村、塘頭村以及民安鎮 的高車等鄉村匯入圭江。
圭江黃昏 圭江黃昏
六華河。發源於隆盛鎮三和裏村,流域面積171.5平方公里。河流高程94米,落差376米, 最大流量每秒789立方米,最枯流量每秒0.29立方米。年平均流量每秒5.5立方米,年徑流量 21026萬立方米。 水力理論藴藏量7950千瓦,規劃發電量4050千瓦,已開發電量1240千瓦, 規劃建水庫有效庫容1927萬立方米,已建水庫有效庫容1760萬立方米。河流全長41公里,流 經三和裏、大坡外的古哿、分水、沙坡、三板和新榮鄉的六華、振新、大同等村,於大同村 合新榮河匯入圭江。  大塘邊河。 發源於清水口鄉大塘邊村,流域面積21.2平方公里,河流高程103米,天然 落差57米, 最大流量每秒142立方米,最枯流量每秒0.03立方米。年平均流量每秒0.68立方 米,年徑流量2599萬立方米,水力理論藴藏量430千瓦。河流全長7.5公里,流經大塘邊、大 羅等村與圭江匯合。
田衝河。 發源於新榮鄉毓山村,流域面積10.8平方公里。河流高程104米,天然落差76 米,最大流量每秒72立方米,最枯流量每秒0.15立方米,年平均流量每秒0.27立方米,年徑 流量1324萬立方米。河流全長6.5公里,流經毓山和清水口鄉的旺衝、水口等村匯入圭江。
石玉河。 發源於六麻鄉石玉村的石玉峯,流域面積19.8平方公里,河流高程129米,天 然落差111米。最大流量每秒133立方米,最枯流量每秒0.03立方米,年平均流量每秒0.43立 方米, 年徑流量2428萬立方米。水力理論藴藏量220千瓦,規劃發電量50千瓦,已開發電量 20千瓦。規劃建水庫有效庫容108萬立方米,已建水庫有效庫容10萬立方米。河流全長8.5公 裏,流經六麻鄉的石玉、新平和新豐鎮的石碗咀等村匯入圭江。
民安河。發源於民安鎮豐村石堰,流域面積36平方公里。河流高程79米,天然落差66米。 最大流量每秒241立方米, 最枯流量每秒0.06立方米,年平均流量每秒1.15立方米,年徑流 量4414萬立方米。水力理論藴藏量290千瓦,規劃發電量50千瓦,已開發電量5千瓦;規劃建 水庫有效庫容194萬立方米,已建成水庫有效庫容154萬立方米。河流全長22.2公里,流經豐村、才旺、民安等村匯入圭江。 [2] 

圭江傳説軼事

秋天的圭江 秋天的圭江
説起圭江,民間還有一段美好的傳説。唐代文豪蘇東坡被貶至廣東惠州後不久,再度被貶海南,他乘船逆西江而上,至藤縣後改乘木筏經容縣抵陵城(古時候的北流城)。在陵城稍作小慈,由北流縣令陪其到河邊賞景,時已黃昏,在南門一小丘上(今得月亭處)登高遠眺,發現江之下游不遠處有一黑點,浮出水面,徐徐欲動,似向沙灘爬去。蘇東坡問,此是何物?縣令答:是塊泡立水中的石頭,無論洪水多大,都沒法把它淹沒,其形似龜,所以本地百姓稱之為龜石,不少人去鑿取該石作為雕刻圖章,或塑其它吉祥物作為玩寶。東坡聞言,十分好奇,即叫人取樣察看,發現龜石呈紫紅色,質地細而堅硬,頗似雞血玉。於是對縣令説,此是玉寶,任由百姓隨意開鑿破壞景物,太過可惜;再者稱其為龜石,亦不雅緻,不如改稱圭石,豈不更好。因為龜和圭諧音,同時圭是一種玉寶,蘇東坡在朝廷時曾用過此物。在座眾人,對蘇東坡改字一事無不拍手叫絕,一致贊同。從此,圭石得到保護,圭江由此而得名。
解放後,五十年代間,此石也一直受到保護。後來由於階級鬥爭天天講,人們對此石的保護意識也逐漸淡化了。隨着社會科學文化的飛速發展,人們認識到這塊圭石,不外乎是塊大理石之類的東西,已不屑一顧。但是作為歷史命名典故,亦應讓後人有所知曉。 在落後的封建社會里,科學文化當然沒有今天這麼發達,但在當時的蘇東坡還不至於石玉不分。改字,只不過讚譽罷了。然而,我們可以從改字一事中領悟到,蘇東坡在那時就十分重視自然環境的保護,要不然,陵城就沒有以後的“圭水秋波”的景色了。

圭江治理開發

圭江流量下降,河牀淤積,江水渾濁其主要原因是圭江流域森林植被逐年減少,水土流失嚴重造成的惡果。圭江水源日趨枯竭的嚴酷事實,説明人類對自然資源破壞嚴重,失去了生態平衡,惡化了人類生存環境。而今,不僅圭江航運蕭條,魚蝦少丁,山上野生動物也大為減少,甚至絕種。華南虎、金錢豹、蟒蛇在北流已經絕跡,其它珍禽也極為稀少。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以 來,北流縣人民政府對本縣森林資源進行了深入的調查,幾年來已採取了措施,積極發展林業生產,嚴禁燬林開荒,防止水土流失。在塘岸,平政、新豐、白馬、清灣等鄉14個村恢復發展竹林;在 大容山、天堂嶺、大雙嶺等山區發展八角林,在南部各鄉發展橡膠林,在民安、畏樂、句漏、 塘岸、隆盛、新豐、白馬、六靖和清灣等鄉(鎮)發展荔枝,柑橙等果樹。只要森林植被得到 恢復、擴展,徑流量也就可以提高,穩定圭江流量恢復圭江航運就大有希望。 [3] 
在北流經濟飛速發展過程中,圭江曾經飽受環境污染蹂躪的慘象。令人倍感欣慰的是,北流政府已經加大了環保建設力度,採取多舉措確保“一江清水向北流”。其中最新(2008年7月16日至2008年7月25日招標)項目就是北流市城區污水處理工程,該工程將在圭江大壩附近,新建污水乾管22.96公里、支管5.7公里,項目佔地面積50畝,投資約9300萬元,建成日處理污水4萬立方米污水處理廠一座,採用改良型A2/O污水處理工藝處理城區生活和工業污水,讓圭江水永遠清秀。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