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團結報

(革命時期中共潮汕地委機關報)

鎖定
《團結報》是革命時期中共潮汕地委機關報 [1] 
1947年10月10日,中共潮汕地委在解放戰爭中創辦的潮汕地區第一份黨報《團結報》(《汕頭日報》前身)在揭西大北山粗坑村創刊。 [2] 
解放戰爭年代,為了躲避敵人的搜捕,《團結報》社多次被迫搬遷。不管是《團結報》創刊地粗坑村,還是後來的辦公地點歸善村、楊梅到村,都處在地勢險要、有着天然山林屏障的大北山深處。 [2] 
中文名
團結報
創刊時間
1947年10月10日 [2] 
創刊地
揭西大北山粗坑村 [2] 

團結報辦刊歷史

1947年6月,為了加強輿論宣傳,潮汕人民抗徵隊司令部先後調派許宏才、陳衍之、黃樹堅、鄭維、李萬湧等,在大北山粗坑村建立油印組,由許宏才任組長。油印組的任務,是刻印黨和抗徵隊司令部有關的宣言、政策及各種小冊子。第一張印出的宣言,是當時中共潮汕地委書記曾廣親自草擬的《潮汕人民抗徵隊告各界同胞書》。 [2] 
1947年10月10日,《團結報》創刊號在揭西粗坑村誕生。 [2]  1947年創刊到1948年底,直接領導《團結報》的是潮汕人民抗徵隊司令部及政治部,《團結報》是司令部的機關報;抗徵隊司令員劉向東親自題寫了報頭。 [2] 
1947年底,由於在粗坑村的社址徹底暴露,《團結報》社不得不從粗坑村遷往大北山歸善村約1.5公里、海拔1000米高峯山腰的山寮,後又搬到歸善村的劉氏祠堂。1948年11月起,《團結報》社址搬到大北山南麓接近平原的南山楊梅到村,後來還曾搬到南山的龍躍坑(現在的火炬村)。 [2] 
1949年1月1日中共潮汕地委正式宣佈《團結報》為潮汕地委機關報,1949年10月26日即汕頭市解放的第三天,《團結報》正式在汕頭發行,社址設在汕頭市永平路1號。1951年1月1日中共潮汕地委決定,《團結報》改名為《潮汕日報》,至此,《團結報》完成了它的歷史使命,終刊於第431期。 [2] 

團結報辦刊信息

團結報印刷信息

《團結報》在1949年前,一般是4開4版一張,10天一期,逢十出版。1947年10月至1949年10月,《團結報》共印發92期和無數革命傳單、小冊子、號外、快訊、佈告。其中,前60期是油印報,1949年7至10月在解放區出版的後32期則是鉛印報。
據不完全統計,在解放區根據地共印刷出版了報紙等各類宣傳品85萬多份,包括毛澤東的《論聯合政府》、朱德的《論解放區戰場》、劉少奇的《論黨》以及《整風文獻》《論共產黨員的修養》《論黨內鬥爭》《目前的形勢和我們的任務》及《戰士二讀本》等,平均每天印刷發行980份以上。 [2] 

團結報宣傳信息

《團結報》宣傳的中心任務,是緊緊圍繞中共黨組織根據潮汕革命發展形勢提出的每一階段的行動戰鬥口號,如 “反三徵”“減租減息”“退租退息”“保衞秋收、保衞大北山”“保衞解放區”等。在軍事報道上,及時、加大力度宣傳解放大軍的節節勝利,報道瞭如解放濟南、遼瀋大捷,解放天津北平淮海大捷,百萬雄師渡長江,解放南京上海以及潮汕地區第五次反“圍剿”和橫掃潮汕平原的各次捷報,宣傳了抗徵隊的英勇鬥爭和勝利消息等。
《團結報》的宣傳內容,既根據黨的政治方針,又緊緊結合潮汕地區的實際,緊扣革命鬥爭的脈搏,響應廣大人民羣眾的呼聲。火熱的革命內容,工整的刻印技術,清晰的報紙版面,吸引了越來越多的讀者,報紙的影響力也越來越大。每期從最初發行三五百份發展到二三千份,最高時達到六七千份。第一任社長王亞夫曾説,《團結報》不僅團結軍民、鼓舞鬥志,更是“無聲的炮彈”,可以直接送達敵人軍政機關,震撼、打擊、瓦解敵人。 [2] 

團結報保護成果

“中共潮汕地委機關報《團結報》展覽館”位於粗坑村村口,是2013年由中共揭西縣委、縣政府、汕頭經濟特區報社發起建成。展覽館區分“啓航”“關懷”“征程”和“亮點”四部分。 [2]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