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國際象棋奧林匹克團體賽

鎖定
國際象棋奧林匹克團體賽,是世界國際象棋聯合會(FIDE)組織的規模最大的世界性團體比賽,也是世界上水平最高的國際象棋團體比賽之一。男子正式比賽始於1927年,女子比賽始於1957年。1976年起,男女比賽同時舉行,賽制改為瑞士制,每兩年舉行一屆。2008年起,規定每隊參賽成員五人,比賽四個台次。截至2022年,獲得男女團體冠軍最多的隊伍都是前蘇聯(俄羅斯)國際象棋隊。中國女子國際象棋隊共獲得6次冠軍,總冠軍數排名第二。2014年在第41屆國際象棋奧林匹克團體賽中,中國男子國際象棋隊首次奪冠,打破了自國象奧賽正式創辦87以來男團冠軍一直被歐美隊伍壟斷的歷史。
中文名
國際象棋奧林匹克團體賽
外文名
Chess Olympiad
賽事類型
團體賽
主辦機構
國際象棋聯合會
舉辦時間
1927年開始
別    名
國際象棋奧林匹克團體錦標賽
簡    稱
國象奧賽
賽    制
瑞士制

國際象棋奧林匹克團體賽歷史沿革

第41屆國際象棋奧林匹克團體賽賽場 第41屆國際象棋奧林匹克團體賽賽場
國際象棋奧林匹克團體賽(國象奧賽),之所以取名奧林匹克,是因為國際象棋曾與奧林匹克運動會有着密切聯繫。1912年瑞典斯德哥爾摩奧運會和1924年法國巴黎奧運會上,國際象棋都曾是正式比賽項目。因為奧運會規定只有業餘選手才能參加,而當時國際象棋領域沒有把業餘棋手從專業棋手中分離出來,所以1924年國際棋聯(FIDE)成立之後,就獨立組織奧林匹克棋賽。國際棋聯先於1924年和1926年舉行兩次非正式國際象棋奧林匹克團體賽;到1927年,正式開始組織國際象棋奧林匹克團體賽。比賽冠軍獎盃稱為“國際哈密爾頓·羅素流動獎盃”,是由英國的一位公爵捐助並以其名字命名的金盃。
第一屆正式的國際象棋奧林匹克團體賽於1927年在英國倫敦舉行,共有16支隊參加,匈牙利隊獲得了冠軍,贏得“哈密爾頓·羅素流動金盃”。之後國象奧賽每隔一年或兩年舉辦一次。第二次世界大戰之前共舉辦了八屆。
中國隊在第41屆國象奧賽上奪冠 中國隊在第41屆國象奧賽上奪冠
二戰爆發後,國象奧賽隨即陷入停辦狀態。1950年,南斯拉夫杜布羅夫尼克舉辦了二戰後的首次國象奧賽,之後國象奧賽固定為每兩年舉辦一屆。參賽隊伍也逐漸增多,到2002年在斯洛文尼亞布萊德奧賽上,參賽的男隊達到了空前的135支。在2006年意大利都靈奧賽中,報名參賽的男隊達到137支,創造了參賽隊伍數量的新紀錄。在2014年挪威特羅姆瑟奧賽中,參賽的男隊達到了174支,女隊也達到了137支,再創新高。
國際象棋奧林匹克團體賽於1957年增設了女子比賽,冠軍隊被授予以第一位國際象棋女子世界冠軍維拉·明契克的姓名命名的“維拉·明契克流動獎盃”。最初,女子國象奧賽不定期舉行;於1976年起與男子國象奧賽同時同地進行。
國象奧賽在實施男女比賽同時進行後,國際棋聯從1998年第33屆奧賽開始又設立了男女綜合表現獎。獲得男女綜合表現獎的國家隊被授予以國際象棋歷史上第五位女子世界冠軍諾娜·加普林達什維利的名字命名的“加普林達什維利杯”。截至2018年,俄羅斯隊獲得加普林達什維利杯的次數最多,共6次;其次為中國隊,於2006、2014和2018年共3次獲得過該獎盃。 [1-6] 

國際象棋奧林匹克團體賽比賽規程

國際象棋奧林匹克團體賽最初採用循環賽制。後來參賽隊數逐漸增多,遂改用兩階段的分組循環預賽和決賽賽制。1976年起,國象奧賽開始採用瑞士賽制。國際棋聯還規定自1984年起,凡在4的倍數的年份舉辦的國象奧賽,將成為是4年一次的世界國際象棋團體錦標賽的預選賽,獲前五名的隊伍出線。
台次和人數
男子國象奧賽為四個台次,每隊成員原來為六人,2008年起減為五人,即替補隊員減少一人。女子國象奧賽原來為三個台次,每隊成員四人,2008年起增至四個台次,每隊成員變為五人。這就是説,男女國象奧賽都比賽四個台次,各支隊伍都由五名隊員組成,其中四人上場,一人替補。每個台次都設有台次金銀銅牌,各個台次得分率最高的三名棋手可以分獲台次獎。
輪次
自從1976年引入瑞士制後至2006年,國象奧賽一直是14輪或13輪,2008年起改為11輪。
比賽編對方式
從2008年開始,比賽的編對方式是:首先將參賽隊伍按等級分由高到低排列;在首輪比賽的配對時,給列表前半部分的隊伍加上一個初始“浮動積分”;在第二輪比賽中,隊伍列表前半部分的首輪獲勝的各隊之間將進行編對,隊伍列表後半部分的首輪輸棋的各隊之間將進行編對,隊伍列表前半部分的首輪輸棋的各隊將與隊伍列表後半部分首輪贏棋的隊伍編對;在第三輪比賽編對時,將首輪中所加的“浮動積分”去掉,按照各隊真實積分進行編對。
區分名次方式
從1976年引入瑞士制後至2006年,都是以局分區分名次。2008年起,改為由場分區分名次,每隊勝一場得2分,平一場得1分,輸一場得0分。
破同分規則
場分(TB1)相同的情況下,將按照所謂的“梭尼伯恩-伯格(Sonnenborn-Berger)”分高低來區分名次。所有11個對手中取場分較高的前10個對手,然後計算梭尼伯恩-伯格分。梭尼伯恩-伯格分(TB2)=每個對手的場分×本隊與該對手的比賽得分。梭尼伯恩-伯格分高者名次列前。
如果“梭尼伯恩-伯格”分相同,則需比較各隊的局分(TB3)。局分高者名次列前。
如果局分仍相同,則比較各隊所謂的“布赫茲(Buchholz)”分。布赫茲分(TB4)=所有對手的場分總和-場分最低的對手的場分。 [7] 

國際象棋奧林匹克團體賽歷屆賽況

國際象棋奧林匹克團體賽男子比賽

歷屆男子國際象棋奧林匹克團體賽舉辦地及前三名
時間
屆次
地點
冠軍(積分)
亞軍(積分)
季軍(積分)
1924年
非正式1
法國巴黎
捷克斯洛伐克(31)
匈牙利(30)
瑞士(29) [9] 
1926年
非正式2
匈牙利布達佩斯
匈牙利(9)
南斯拉夫(8)
羅馬尼亞(5) [9] 
1927年
第1屆
英國倫敦
匈牙利(40)
丹麥(38.5)
英格蘭(36.5) [8] 
1928年
第2屆
荷蘭海牙
匈牙利(44)
美國(39.5)
波蘭(37) [8] 
1930年
第3屆
德國漢堡
波蘭(48.5)
匈牙利(47)
德國(44.5) [8] 
1931年
第4屆
捷克斯洛伐克布拉格
美國(48)
波蘭(47)
捷克斯洛伐克(46.5) [8] 
1933年
第5屆
英國福克斯通
美國(39)
捷克斯洛伐克(37.5)
瑞典(34) [8] 
1935年
第6屆
波蘭華沙
美國(54)
瑞典(52.5)
波蘭(52) [8] 
1936年
非正式3
德國慕尼黑
匈牙利(110.5)
波蘭(108)
德國(106.5) [8] 
1937年
第7屆
瑞典斯德哥爾摩
美國(54.5)
匈牙利(48.5)
波蘭(47) [8] 
1939年
第8屆
德國(36)
波蘭(35.5)
愛沙尼亞(33.5) [9] 
1950年
第9屆
南斯拉夫杜布羅夫尼克
南斯拉夫(45.5)
阿根廷(43.5)
西德(40.5) [9] 
1952年
第10屆
蘇聯(21)
阿根廷(19.5)
南斯拉夫(19) [9] 
1954年
第11屆
蘇聯(34)
阿根廷(27)
南斯拉夫(26.5) [9] 
1956年
第12屆
蘇聯莫斯科
蘇聯(31)
南斯拉夫(26.5)
匈牙利(26.5) [9] 
1958年
第13屆
西德慕尼黑
蘇聯(34.5)
南斯拉夫(29)
阿根廷(25.5) [9] 
1960年
第14屆
東德萊比錫
蘇聯(34)
美國(29)
南斯拉夫(27) [9] 
1962年
第15屆
保加利亞瓦爾納
蘇聯(31.5)
南斯拉夫(28)
阿根廷(26) [9] 
1964年
第16屆
以色列特拉維夫
蘇聯(36.5)
南斯拉夫(32)
西德(30.5) [9] 
1966年
第17屆
古巴哈瓦那
蘇聯(39.5)
美國(34.5)
匈牙利(33.5) [9] 
1968年
第18屆
瑞士盧加諾
蘇聯(39.5)
南斯拉夫(31)
保加利亞(30) [9] 
1970年
第19屆
西德錫根
蘇聯(27.5)
匈牙利(26.5)
南斯拉夫(26) [9] 
1972年
第20屆
南斯拉夫斯科普里
蘇聯(42)
匈牙利(40.5)
南斯拉夫(38) [9] 
1974年
第21屆
法國尼斯
蘇聯(46)
南斯拉夫(37.5)
美國(36.5) [9] 
1976年
第22屆
以色列海法
美國(37)
荷蘭(36.5)
英格蘭(35.5) [9] 
1976年
反以奧賽
利比亞的黎波里
薩爾瓦多(38.5)
突尼斯(36)
巴基斯坦(34.5) [9] 
1978年
第23屆
阿根廷布宜諾斯艾利斯
匈牙利(37)
蘇聯(36)
美國(35) [9] 
1980年
第24屆
馬耳他瓦萊塔
蘇聯(39)
匈牙利(39)
美國(35) [9] 
1982年
第25屆
瑞士盧塞恩
蘇聯(42.5)
捷克斯洛伐克(36)
美國(35) [9] 
1984年
第26屆
蘇聯(41)
英格蘭(37)
美國(35) [9] 
1986年
第27屆
阿聯酋迪拜
蘇聯(40)
英格蘭(39)
美國(38) [9] 
1988年
第28屆
希臘塞薩洛尼基
蘇聯(40.5)
英格蘭(34.5)
荷蘭(34.5) [9] 
1990年
第29屆
南斯拉夫諾威薩
蘇聯(39)
美國(35.5)
英格蘭(35.5) [9] 
1992年
第30屆
菲律賓馬尼拉
俄羅斯(39)
烏茲別克斯坦(35)
亞美尼亞(34.5) [9] 
1994年
第31屆
俄羅斯莫斯科
俄羅斯(37.5)
波黑(35)
俄羅斯II(34.5) [9] 
1996年
第32屆
亞美尼亞埃裏温
俄羅斯(38.5)
烏克蘭(35)
美國(34) [9] 
1998年
第33屆
俄羅斯埃利斯塔
俄羅斯(35.5)
美國(34.5)
烏克蘭(32.5) [9] 
2000年
第34屆
俄羅斯(38)
德國(37)
烏克蘭(35.5) [9] 
2002年
第35屆
斯洛文尼亞布萊德
俄羅斯(38.5)
匈牙利(37.5)
亞美尼亞(35) [9] 
2004年
第36屆
西班牙卡爾維亞
烏克蘭(39.5)
俄羅斯(36.5)
亞美尼亞(36.5) [9] 
2006年
第37屆
意大利都靈
亞美尼亞(36)
中國(34)
美國(33) [9] 
2008年
第38屆
亞美尼亞(19)
以色列(18)
美國(17) [9] 
2010年
第39屆
烏克蘭(19)
俄羅斯(18)
以色列(17) [9] 
2012年
第40屆
土耳其伊斯坦布爾
亞美尼亞(19)
俄羅斯(19)
烏克蘭(18) [9] 
2014年
第41屆
挪威特羅姆瑟
中國(19)
匈牙利(17)
印度(17) [3] 
2016年
第42屆
阿塞拜疆巴庫
美國(20)
烏克蘭(20)
俄羅斯(18) [10] 
2018年
第43屆
格魯吉亞巴統
中國(18)
美國(18)
俄羅斯(18) [6] 
2022年
第44屆
印度欽奈
烏茲別克斯坦(19)
亞美尼亞(19)
印度二隊(18) [14] 
2024年
第45屆
匈牙利布達佩斯


[16] 

國際象棋奧林匹克團體賽女子比賽

歷屆女子國際象棋奧林匹克團體賽舉辦地及前三名
時間
屆次
地點
冠軍(積分)
亞軍(積分)
季軍(積分)
1957年
第1屆
荷蘭埃門
蘇聯(10.5)
羅馬尼亞(10.5)
東德(10) [8] 
1963年
第2屆
南斯拉夫斯普利特
蘇聯(25)
南斯拉夫(24.5)
東德(21) [8] 
1966年
第3屆
蘇聯(22)
羅馬尼亞(20.5)
東德(17) [8] 
1969年
第4屆
波蘭盧布林
蘇聯(26)
匈牙利(20.5)
捷克斯洛伐克(19) [8] 
1972年
第5屆
南斯拉夫斯科普里
蘇聯(11.5)
羅馬尼亞(8)
匈牙利(8) [8] 
1974年
第6屆
哥倫比亞麥德林
蘇聯(13.5)
羅馬尼亞(13.5)
保加利亞(13) [8] 
1976年
第7屆
以色列海法
以色列(17)
英格蘭(11.5)
西班牙(11.5) [8] 
1978年
第8屆
阿根廷布宜諾斯艾利斯
蘇聯(16)
匈牙利(11)
西德(11) [8] 
1980年
第9屆
馬耳他瓦萊塔
蘇聯(32.5)
匈牙利(32)
波蘭(26.5) [8] 
1982年
第10屆
瑞士盧塞恩
蘇聯(33)
羅馬尼亞(30)
匈牙利(26) [8] 
1984年
第11屆
希臘塞薩洛尼基
蘇聯(32)
保加利亞(27.5)
羅馬尼亞(27) [8] 
1986年
第12屆
阿聯酋迪拜
蘇聯(33.5)
匈牙利(29)
羅馬尼亞(28) [8] 
1988年
第13屆
希臘塞薩洛尼基
匈牙利(33)
蘇聯(32.5)
南斯拉夫(28) [8] 
1990年
第14屆
南斯拉夫諾威薩
匈牙利(35)
蘇聯(35)
中國(29) [8] 
1992年
第15屆
菲律賓馬尼拉
格魯吉亞(30.5)
烏克蘭(29)
中國(28.5) [8] 
1994年
第16屆
俄羅斯莫斯科
格魯吉亞(32)
匈牙利(31)
中國(27) [8] 
1996年
第17屆
亞美尼亞埃裏温
格魯吉亞(30)
中國(28.5)
俄羅斯(28.5) [8] 
1998年
第18屆
俄羅斯埃利斯塔
中國(29)
俄羅斯(27)
格魯吉亞(27) [8] 
2000年
第19屆
土耳其伊斯坦布爾
中國(32)
格魯吉亞(31)
俄羅斯(28.5) [8] 
2002年
第20屆
斯洛文尼亞布萊德
中國(29.5)
俄羅斯(29)
波蘭(28) [8] 
2004年
第21屆
西班牙卡爾維亞
中國(31)
美國(28)
俄羅斯(27.5) [8] 
2006年
第22屆
意大利都靈
烏克蘭(29.5)
俄羅斯(28)
中國(27.5) [8] 
2008年
第23屆
德國德累斯頓
格魯吉亞(18)
烏克蘭(18)
美國(17) [13] 
2010年
第24屆
俄羅斯漢特-曼西斯克
俄羅斯(22)
中國(18)
格魯吉亞(16) [12] 
2012年
第25屆
土耳其伊斯坦布爾
俄羅斯(19)
中國(19)
烏克蘭(18) [11] 
2014年
第26屆
挪威特羅姆瑟
俄羅斯(20)
中國(18)
烏克蘭(18) [12] 
2016年
第27屆
阿塞拜疆巴庫
中國(20)
波蘭(17)
烏克蘭(17) [6] 
2018年
第28屆
格魯吉亞巴統
中國(18)
烏克蘭(18)
俄羅斯(16) [6] 
2022年
第29屆
印度欽奈
烏克蘭(18)
格魯吉亞(18)
印度一隊(17) [14] 
2024年
第30屆
匈牙利布達佩斯


[16] 

國際象棋奧林匹克團體賽統計數據

國際象棋奧林匹克團體賽奪冠團隊

國象奧賽男隊奪冠隊伍及次數統計
排名
代表國家
奪冠次數
奪冠年份
1
蘇聯
18
1952、1954、1956、1958、1960、1962、1964、1966、1968、1970、1972、1974、1980、1982、1984、1986、1988、1990
2
俄羅斯
6
1992、1994、1996、1998、2000、2002
2
美國
6
1931、1933、1935、1937、1976、2016
4
匈牙利
3
1927、1928、1936
4
亞美尼亞
3
2006、2008、2012
6
烏克蘭
2
2004、2010
6
中國
2
2014、2018
8
波蘭
1
1930
8
德國
1
1939
8
南斯拉夫
1
1950
8
烏茲別克斯坦
1
2022 [9]  [14] 
國象奧賽女隊奪冠隊伍及次數統計
排名
代表國家
奪冠次數
奪冠年份
1
蘇聯
11
1957、1963、1966、1969、1972、1974、1978、1980、1982、1984、1986
2
中國
6
1998、2000、2002、2004、2016、2018
3
格魯吉亞
4
1992、1994、1996、2008
4
俄羅斯
3
2010、2012、2014
5
匈牙利
2
1988、1990
5
烏克蘭
2
2006、2022
7
以色列
1
1976 [8]  [14] 

國際象棋奧林匹克團體賽中國成績

國象奧賽中國男隊歷屆戰績一覽
屆次
比賽年份
中國男隊名次
參賽成員
23
1978年
20
戚驚萱、陳德、劉文哲、梁金榮、張東祿、張偉達 [17] 
24
1980年
38
劉文哲、戚驚萱、梁金榮、李祖年、唐宏俊、李祖年 [17] 
25
1982年
37
劉文哲、梁金榮、李祖年、葉江川、張偉達、王陛鈞 [17] 
26
1984年
12
戚驚萱、葉江川、李祖年、梁金榮、徐俊林塔 [17] 
27
1986年
7
徐俊、葉江川、李祖年、楊獻、林塔、梁金榮 [17] 
28
1988年
8
徐俊、葉江川、汪自力、林塔、葉榮光、譚成軒 [17] 
29
1990年
6
徐俊、葉江川、葉榮光、梁金榮、林塔、汪自力 [17] 
30
1992年
16
葉江川、徐俊、葉榮光、汪自力、梁金榮、林衞國 [17] 
31
1994年
11
葉江川、徐俊、汪自力、彭小民、林衞國、吳少彬 [17] 
32
1996年
13
葉江川、徐俊、汪自力、彭小民、章鍾、殷昊 [17] 
33
1998年
5
彭小民、葉江川、章鍾、餘少騰吳文瑾王鋭 [17] 
34
2000年
9
葉江川、徐俊、彭小民、吳文瑾、梁充倪華 [17] 
35
2002年
5
葉江川、徐俊、章鍾、卜祥志、倪華、張鵬翔 [17] 
36
2004年
24
葉江川、章鍾、徐俊、卜祥志、王玥王皓 [17] 
37
2006年
2
卜祥志、章鍾、張鵬翔、王玥、倪華趙駿 [17] 
38
2008年
7
卜祥志、倪華、王玥、王皓、李超 [21] 
39
2010年
5
王玥、王皓、卜祥志、周健超、李超 [22] 
40
2012年
4
王皓、王玥、丁立人、卜祥志、李超 [18] 
41
2014年
1
王玥、丁立人、餘泱漪、倪華、韋奕 [18] 
42
2016年
13
王玥、丁立人、餘泱漪、李超、韋奕 [18] 
43
2018年
1
丁立人、餘泱漪、韋奕、卜祥志、李超 [6] 
國象奧賽中國女隊歷屆戰績一覽
屆次
比賽年份
中國女隊名次
參賽成員
9
1980年
6
劉適蘭吳敏茜安豔鳳、趙蘭 [19] 
10
1982年
5
劉適蘭、吳敏茜、安豔鳳、吳曉瑩 [19] 
11
1984年
5
劉適蘭、吳敏茜、安豔鳳、趙蘭 [19] 
12
1986年
4
劉適蘭、吳敏茜、安豔鳳、賀天劍 [19] 
13
1988年
4
劉適蘭、謝軍彭肇勤、王苗 [19] 
14
1990年
3
謝軍、彭肇勤、秦侃瀅王蕾 [19] 
15
1992年
3
謝軍、彭肇勤、秦侃瀅、王頻 [19] 
16
1994年
3
謝軍、彭肇勤、諸宸、秦侃瀅 [19] 
17
1996年
2
謝軍、諸宸、王頻、王蕾 [19] 
18
1998年
1
謝軍、諸宸、王頻、王蕾 [19] 
19
2000年
1
謝軍、諸宸、許昱華、王蕾 [19] 
20
2002年
1
諸宸、許昱華、王頻、趙雪 [19] 
21
2004年
1
謝軍、許昱華、趙雪、黃茜 [19] 
22
2006年
3
趙雪、王瑜、瀋陽侯逸凡 [19] 
23
2008年
8
侯逸凡、趙雪、瀋陽、居文君譚中怡 [20] 
23
2010年
2
侯逸凡、居文君、趙雪、黃茜、王瑜 [20] 
25
2012年
2
侯逸凡、趙雪、居文君、黃茜、丁亦昕 [20] 
26
2014年
2
侯逸凡、居文君、趙雪、譚中怡、郭琦 [20] 
27
2016年
1
侯逸凡、居文君、趙雪、譚中怡、郭琦 [20] 
28
2018年
1
居文君、雷挺婕、黃茜、瀋陽、翟墨 [6] 

國際象棋奧林匹克團體賽賽事影響

國際象棋奧林匹克團體賽是全世界的體育盛會。這不僅因為這一賽事歷史久遠,而且因為其參賽範圍廣、規模大。現代國象奧賽都有來自10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兩三百支隊伍參賽,參賽棋手達上千人。
國象奧賽不僅是整個國際象棋領域最為看重的團體賽事,其冠軍是國際象棋界公認分量最重的,而且也是各國和地區重視程度很高的比賽。這是因為國象奧賽有很多做法與奧運會類似。譬如:開幕式上,各國和地區的國旗和會旗入場,賽場裏掛有每個參加隊所代表的國家和地區的國旗和會旗,頒獎儀式上演奏冠軍隊所代表的國家和地區的國歌和會歌。很多國家和地區參加國象奧賽,更多是為各自至高無上的榮譽而戰。
由於參賽人數眾多,國象奧賽賽場往往設在會展中心、冰球館等可容納人數眾多的場所。如2010年國象奧賽就設在俄羅斯漢特·曼西斯克網球中心,偌大的賽場裏數百張棋盤、1000多人同步下棋,場面十分壯觀,震撼力非常強。
儘管國象奧賽參賽規模大,給承辦方帶來了很大的壓力,但是爭辦奧賽的競爭非常激烈,這也從另一方面證明了國際象棋奧賽的影響力之大。
在國象奧賽賽場上,來自世界各國和地區的棋手不僅可以切磋棋藝,比拼智力,還可以展示不同民族和國度的服飾文化。因此,國際象棋奧林匹克團體賽已經成為一個盛大的體育節日,向人們展示着獨特而十足的魅力。 [15] 
參考資料
展開全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