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國際檔案理事會

鎖定
國際檔案理事會,是非政府間的國際檔案專業組織。宗旨為:通過國際合作,促進檔案學的發展;保護人類的檔案遺產不受損害;鼓勵人們利用和研究檔案。
中文名
國際檔案理事會
外文名
International Council on Archives
成立時間
1948年6月9日
位    置
法國巴黎

國際檔案理事會簡介

國際檔案理事會 國際檔案理事會
國際檔案理事會 (International Council on Archives -- ICA) 成立於1950年8月,總部設在法國巴黎。它與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有諮詢性的合作關係,並與國際圖書館協會聯合會、國際信息與文獻聯合會、國際電影檔案館聯合會等國際組織有着密切的聯繫。目前已有152個國家和地區參加了這個組織。
每四年召開一次的國際檔案大會是國際檔案理事會的最高權力機構,也是國際檔案界最高層次、最大規模和最高水平的專業學術會議。
我國於1980年正式向國際檔案理事會提出申請,並被接納為甲類會員國。1996年9月,第13屆國際檔案大會在中國舉辦。

國際檔案理事會發展歷史

1931年,在國際聯盟的主持下,智力合作研究所(英文:the Institute for Intellectual Co-operation)建立了常設檔案諮詢委員會(英文:Permanent Consultative Committee on Archives,以下簡稱“委員會”)
1934年,委員會出版了第一本《檔案國際指南(International Guide on Archives)》。
1948年6月9日,國際檔案理事會正式成立。這一天也被定為國際檔案日
1950年,國際檔案理事會舉辦了第一次會議,會上誕生了國際檔案理事會第一份官方期刊《Archivum》。在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的支持下,整個冷戰期間國際檔案理事會堅持向歷史學家開放檔案。1958-1984年期間,共出版了60卷《Guide to the Sources of the History of Nations》。
1960年,隨着民族解放運動興起,國際檔案理事會建立相關分會,幫助發展中國家建立本國檔案館。到了20世紀70年代,幾乎所有的發展中國家都建立起了檔案服務體系。
1960年,第一個區域分會在東南亞成立,即國際檔案理事會東南亞地區分會(英文:Southeast Asia Regional Branch of the International Council on Archives ,簡稱SARBICA)。到2009年,國際檔案理事會在全國範圍內共有13個地區分會。
1970年,檔案發展委員會(The Committee on Archival Development)成立。該委員會負責運行支持發展中國家檔案事業的國際檔案發展基金(英文:International Archival Development Fund ,簡稱FIDA)。
1976年,專業檔案工作者協會(Professional Archivists' Associations)和國際組織(International Organisations)兩個最初的部門成立。到2009年,國際檔案理事會已有13個部門。
1979年,在與國際檔案理事會的密切合作下,聯合國教科文組織開始組織專家開展了“文件和檔案管理計劃”研究項目(英文:Records and Archives Management Programme,簡稱RAMP),這些研究涉及檔案基礎設施建設、檔案立法、培訓和教育、檔案遺產保護、檔案理論與實踐研究等的基本問題 [1]  。該項目產生了許多研究成果,並以多種語言出版。
1993年,為促進歐洲檔案管理現代化,國際檔案理事會開始和歐盟開展廣泛合作。
1994年,國際檔案理事會出版了首個標準《國際檔案著錄標準(International Standard on Archival Description ISAD(G))》。這一標準很快被世界各地的檔案工作者迅速採用,標誌着國際檔案理事會制定一系列描述標準的開端。
1995年,國際檔案理事會發布了“廣州宣言”,聲明建議採取手段切實解決因戰爭和殖民導致的離散檔案歸還問題 [2] 
1996年,國際檔案理事會發布了“檔案工作者職業道德準則” [3] 
1997年,為促進解決因戰爭、軍事佔領和國家繼承引起的檔案歸還問題,歐盟參考國際檔案理事會有關文件發佈了文件。
2000年,在國際檔案理事會的密集遊説下,歐盟發佈了R13歐洲檔案利用政策。
2001年,歐盟在R13基礎上在發佈了R15關於歷史教學的檔案利用政策。
2003年,德斯蒙德·圖圖在南非開普敦的 CITRA 會議上發表主題演講。
2007年,由由太平洋地區分會 (PARBICA) 開發的工具包 Record Keeping for Good Governance 的第一個版本在新喀里多尼亞努美阿的 PARBICA 12 會議上發佈。
2008年,國際檔案理事會成立60週年,並在馬來西亞吉隆坡舉行大會。
2009年,ICA 在烏拉圭蒙得維的亞舉行了計劃委員會會議。這次會議確定在世界範圍內資助和支持廣泛項目的重大決策,這有助於實現 ICA 的戰略目標。同年,西非分會( WARBICA) 在塞內加爾達喀爾舉行第一次會議。馬耳他主辦了國際圓桌會議檔案。
2010年,國際檔案理事會重啓FIDA基金計劃,任命了一個信託委員會,併發起項目徵集。同年6月,韓國在第一屆國際檔案和文化展覽會(IACE 2010)的框架內主辦了 ICA 執行委員會會議。在檔案大會上,ICA 批准了《世界檔案宣言》。
2011年11月10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大會全體會議通過了《世界檔案宣言》。
2012年,澳大利亞布里斯班國際大會期間的全體會議上,啓用新章程。
2013年,首次自籌資金在布魯塞爾舉行的第一屆年度會議,共 500 多人蔘加。
2014年,首個青年檔案學者資助計劃——New Professional。
2015年,非洲計劃(Africa Programme)獲得批准。
2017年,建立培訓計劃(Training Programme)。
2018年,國際檔案理事會成立70週年 [4] 

國際檔案理事會使命、願景和目標

檔案構成了國家和社會的記憶,塑造了他們的身份,是信息社會的基石。通過提供人類行為和交易的證據,檔案支持行政管理併成為個人、組織和國家權利的基礎。通過保障公民獲得官方信息和了解其歷史的權利,檔案對於身份、民主、問責制和良好治理至關重要 [5] 

國際檔案理事會使命

促進世界各地檔案的保存和使用。在履行這一使命的過程中,致力於保護和增強世界記憶,並在尊重文化多樣性的同時增進交流。

國際檔案理事會願景

通過分享關於專業檔案和檔案管理事務以及檔案機構的管理和組織的經驗、研究和想法,促進檔案和檔案的管理和利用,以及世界各地人類檔案遺產的保護。

國際檔案理事會目標

倡導(Advocate):與國際機構、政府和非政府組織在內的其他組織合作,鼓勵和支持所有國家的檔案發展。
專業(Professionalise):推進、組織和協調文件和檔案管理領域的最佳實踐、標準制定和其他活動。
聯通(Connect):建立、維護和加強所有國家檔案工作者之間以及所有機構、專業團體和其他組織之間的關係,無論位於何處,與文件和檔案的管理或保存有關,或與檔案工作者的專業培訓有關, 尤其是通過信息交流。
促進(Promote):通過使檔案內容更廣為人知並鼓勵更多人利用檔案,促進檔案的解釋和使用。
行動(Take action):開展任何支持上述目標的相關活動 [6-7] 

國際檔案理事會會員分類

1948年 6月在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的支持下建立臨時理事會,制訂臨時會章;1950年8月21日召開第1屆國際檔案大會時宣告正式成立。總部設在巴黎。會標為古羅馬神話中護門神雅努斯的兩面頭像,取一面注視過去,一面展望未來之意,象徵萬物之靈的開端。理事會會員分5類:甲類是中央級檔案領導機關會員,乙類是檔案工作者的職業協會會員,丙類是檔案機構會員,丁類是個人會員,戊類是名譽會員。至1990年共有137個成員國,其中A類會員166名,B類會員41名,E類會員31名。

國際檔案理事會機構設置

理事會的全權機構是會員大會,下設直屬機構和附屬機構兩大類。第11屆理事會(1988~1991)有23個直屬機構:①執行委員會,有主席1人、副主席2人、委員14人,每年召開一次會議,承擔理事會的行政和業務工作。②執行局,由理事會主席、副主席、秘書長、副秘書長、司庫和執行秘書組成,處理日常事務和準備每次執行委員會的會議。③總部秘書處,處理理事會的來往文件和信件。④檔案工作者協會專業處,交流各國檔案工作者協會或學會的情況,定期舉辦國際檔案周活動。⑤國際組織檔案工作者處,對各種國際組織的檔案部門和檔案工作者進行聯絡和業務諮詢。⑥主要委員會,為大會服務的3個臨時工作機構。⑦ 政策性委員會,編輯出版理事會文件和援助發展中國家檔案事業的4個機構。 ⑧專業性委員會和工作小組,探討各種檔案專業的12個學術研究機構。⑨特別委員會,協助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完成史料指 南特定任務的督查機構。 理事會的附屬機構有:國際檔案圓桌會議以及在理事會認可下獨立從事本地區各國檔案機構互相合作的9個地區分會。
ICA/SUV大學和研究機構檔案處
大學和研究機構檔案處(SUV) 是國際檔案理事會 (ICA)下設的一個專業處,1992成立於加拿大蒙特利爾第十二屆國際檔案大會, 綜合大學、專科學院、科學院、社科院、學術及研究協會的檔案工作者均可申請加入ICA/SUV。
推進大學和研究機構檔案館及檔案工作者之間的交流與合作,收集和傳播相關檔案管理信息,包括檔案館的創建管理、政策規章,在大學和研究機構以及整個社會中的作用。通過研討會、出版物、諮詢等方式促進檔案館的鞏固與發展,開展與國際檔案理事會其它部門的合作。
SUV 的工作由檔案處執行委員會主持,執行委員會由一名主席、一名副主席、一名秘書及九名以下選舉產生的委員組成,SUV 常務委員會和特別委員會負責其它方面的具體工作。常務委員會包括:
科研數據檔案保存及利用委員會 (CSRD) 出版委員會、會員委員會、宣傳和促進委員會。
ICA/SUV自成立以來每年至少組織一次研討會。最近幾年的研討會主題包括:
2003:“檔案管理與變遷中的社會”、“採取積極措施以滿足社會”、“大學和研究機構和檔案館的需要” (華沙 / 克拉科夫,波蘭)
2004:"SUV十年回顧:過去的成就 – 未來的決策" (維也納 / 奧地利)
2005:"美國大學檔案館與世界各國大學 檔案館之比較" (East Lansing / 密執安)
2006:"大學檔案與檔案管理:共同面對的問題和承擔的職責" (Reykjavik / 冰島)
2007:"檔案館、檔案和利用者:21 世紀大學科學檔案性質的轉變" (Dundee / 蘇格蘭)
出版委員會編輯了一期COMMA 專刊.內容,選自於大學檔案管理問題專題討論會投稿。該刊計劃於2008 年出版,科研數據檔案保存及利用委員會 (CSRD) 正在組織編寫科研檔案數據的管理及保存指導手冊。

國際檔案理事會主要活動

理事會的主要活動是召開國際檔案大會,或在A 類會員和 B類會員多數共同請求下召開特別大會,通過各種專題討論會和國際性的專業調查,探討和推廣檔案領域的新技術、新材料和新措施,介紹各國檔案館館藏,宣傳檔案工作意義,培訓檔案專業人才等。中國被1960年第 4屆國際檔案大會通過為A類成員國;1980年7月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檔案局正式申請入會;同年 9月中國一名代表被第9屆大會選舉為執行委員會委員(1982~1986); 1984 年第 10 屆大會又選舉一名中國代表為執行委員(1986~1990);同年中國人民大學檔案系申請入會為C類會員;1989年第11屆大會期間,中國檔案工作代表團積極參加了各個專業會議的活動。

國際檔案理事會主要任務

①定期召開國際檔案大會;②建立和加強各國檔案機構專業團隊工作者之間的聯繫;③通過交換檔案方面的資料,促進檔案管理和保護技術的發展;④鼓勵各國發展檔案事業,和對檔案工作人員進行工作培訓;⑤通過廣泛介紹檔案目錄,促進人們對檔案的利用和研究;⑥在國際範圍內促進和協調有關檔案工作方面的活動;⑦與其他國際文獻組織與機構合作。

國際檔案理事會出版物

理事會的出版物有:①期刊:《逗號(Comma: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Archival Science)》、《閃光(Flash)》等。②年鑑。③指南:《歐洲財富》、《拉丁美洲史料指南》、《北美、亞洲和大洋洲史料指南》、《亞洲史料指南》。④論著:《檔案材料的保護和修復》、《檔案館建築與設備手冊》、《檔案法示範草案》。⑤工具書:《檔案術語詞典》等。⑤通訊:國際檔案理事會電子通訊(Newsletter)。⑥博客:ICAblog。 [8] 
參考資料